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白衣飘飘的国度(0)---Mafia的传说 -- 奔波儿

共:💬110 🌺88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羁縻
                家园 羁……记住了,先记住读音,剩下的就指望谷歌输入法了。。
        • 家园 马格里布地区一般是指埃及以西的北非地区

          阿拉伯语意译过来就是“日落之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你所看到的那幅地图不知是指什么年代?西班牙的后倭马亚王朝全盛时期控制了马格里布地区,但随着势力的此消彼长,后来又全部或者部分丢掉。这个疆域问题,就好比俺们中国,最盛的时候,那些什么斯坦都是俺们的地盘。

          • 家园 谢谢!我是凭中学时候的记忆。。。

            应该是中学历史里面讲到世界历史时候的课本附图,历史课本上可没有你说的那么清楚。那时候还背来着:列举跨越亚欧非三大洲的帝国,阿拉伯就是其中之一

            真觉得奇怪,西班牙半岛那么小一块地方,能有人力物力支持后倭马亚王朝控制马格里布那么大一块地区啊;不过想想后来的西班牙殖民地,也不过是小巫见大巫吧~

      • 家园 可否有网站和书籍做详细的参考?

        第一时间送上花。

        河里众大牛都爱写基督教与西欧的历史,这种通俗伊斯兰阿拉伯历史小文真是凤毛翎角。多多益善。

        • 家园 手头有本纳忠的《阿拉伯通史》

          还有本剑桥出的《A history of Islamic Societies》,作者是Ira M. Lapidus。另外,主要参考的就是维基百科里面的英文条目,里面的很多内容有矛盾之处,就只能再通过google搜索判断。因为俺不懂阿拉伯文,因此难免会有很多疏漏之处,还望多多赐教则个。

    • 家园 【原创】白衣飘飘的国度(8)---古莱氏人的雄鹰(下)

      阿卜杜·拉赫曼手下有一位名叫巴德尔(Bedr)的希腊家奴,打从大马士革出逃起,就一直追随在他的身边,此人不但智勇多谋,而且忠心耿耿。于是,阿卜杜·拉赫曼派遣巴德尔偷偷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去西班牙南部地区踩踩盘子。

      当时,西班牙的省督是由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任命的玉素甫(Yusuf),此人履职时间并不长,人望有限,加上刚刚在与巴斯克人的一场战役中惨败,威望更是一落千丈。他手下的部队中,来自叙利亚和也门的阿拉伯部队的头领都暗地联络上了巴德尔,愿意接应阿卜杜·拉赫曼;而人数最众的柏柏尔人在巴德尔的三寸不烂之舌的鼓动之下,也表示愿意支持阿卜杜·拉赫曼。

      见时机业已成熟,阿卜杜·拉赫曼在公元755年的一个冬夜踏上了伊比利亚半岛。倭马亚王朝的正牌王孙登陆的消息象一阵风吹过了水面,大批同情前倭马亚王朝的人马纷纷前来投奔,在很短的时间内,阿卜杜·拉赫曼兵不血刃占领了南部第一大城---塞维利亚,在西班牙南部稳稳地占住了脚。玉素甫一看形势不妙,先上了敬酒再说,派人下书,愿意招阿卜杜·拉赫曼为婿,且奉上大笔陪嫁,试图以金钱美女这些一般人等难以招架的物件稳住阿卜杜·拉赫曼。但阿卜杜·拉赫曼可不是那种养尊处优的寻常王孙贵族,他识破了玉素甫的缓兵之计,言辞拒绝了玉素甫的求和,大张旗鼓向西班牙行省的都城科尔多瓦挺进。

      玉素甫不甘心拱手让出自己的地盘和权力,率军迎战,双方在科尔多瓦城边的瓜达尔基维尔(Guadalquivir)河畔摆开了阵势。经过一场厮杀,玉素甫一败涂地,手下军兵大批阵前倒戈,阿卜杜·拉赫曼乘胜攻占了科尔多瓦。玉素甫不甘心失败,纠集力量,妄图再战,但连战连败,最后连自己的头颅都被人斩下,被高悬于科尔多瓦的桥上示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阿卜杜·拉赫曼这个曾经穷途陌路的倭马亚王朝的王孙公子,靠着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在伊比利亚半岛上重新竖起了倭马亚王朝的白色大旗。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白衣飘飘的国度(7)---古莱氏人的雄鹰(上)

      公元750年,阿拔斯家族的阿布·阿拔斯(Abu Al-Abbas)联合敌视倭马亚家族的什叶派推翻了倭马亚王朝的统治,建立了阿拔斯王朝,在中国的史书上称之为“黑衣大食”。

      阿布·阿拔斯自称“萨法赫”,意含双关,在阿拉伯语中可以理解成“屠夫”,同时却也有“仁慈、慷慨的人”的意思。他掌握政权之后,派人四处追杀倭马亚家族的成员,一时间,曾经显赫一时的倭马亚家族人头滚滚,血流成河,只有少许幸运儿成为漏网之鱼。

      阿卜杜·拉赫曼一世(Abd Al-Rahman I:731~788)生于大马士革城,是创建倭马亚家族的直系后裔,自然也在被追杀的名单中。他和弟弟躲藏在幼发拉底河边的一个小村中,后来被追兵发现,兄弟二人沿河奔逃,他侥幸游过了河,而弟弟则被捕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阿卜杜·拉赫曼无处可去,只好远遁他乡,先是跑到了巴勒斯坦,接着去了埃及,最后沿着北非海岸一直跑到了马格里布(al-Magrib)地区。马格里布地区是指埃及以西的北非地区,包括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等在内的广阔地区,阿拉伯语的意思是“日落之地”。当时,这儿是由伊本·哈比布(Ibn Habib)的地盘,此人和阿卜杜·拉赫曼是同宗,同属于于倭马亚家族,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军阀。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与阿拔斯王朝抗衡,他张开双臂,热烈欢迎前来逃难的同族兄弟,并且资助他们在此安家落户。

      但是,阿卜杜·拉赫曼并非寻常的纨绔子弟,自小聪颖异常,因为父亲早死,由爷爷抚养长大,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涯中,阿卜杜·拉赫曼虽然历经磨难,但却心怀复国之志,其行止大方,待人诚挚,俨然有领袖众人的风范,在其身边也逐渐聚集了一群忠心耿耿的死士,一时被人称为“古莱氏人的雄鹰”。伊本·哈比布一看,心中暗道“此人终非池中之物,如若不除,他日必成心腹之患”,于是借故派人捕杀阿卜杜·拉赫曼。

      阿卜杜·拉赫曼事先得到了消息,只好再次踏上逃亡之路,他隐姓埋名,在马格里布的大漠、乡村和游牧部落中四处流浪。公元755年,他来到了摩洛哥的休达港附近,在那儿他遇到了自己的几个母舅。母舅们早就听说自己的外甥的大名,热情地把他和其部下迎接到自己的部落。这儿已经不是伊本·哈比布和阿拔斯王朝的势力范围,在过了五年朝不保夕的逃亡日子之后,阿卜杜·拉赫曼终于安定下来,也有时间思考自己的未来,是在母舅的庇护下终了残生,还是奋发图强重塑白衣帝国的辉煌呢?

      他的目光瞄向了一水之隔的西班牙。

      关键词(Tags): #阿拉伯#西班牙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flower, I love this guitar m

      master piece. especially by pepe romero

    • 家园 【原创】白衣飘飘的国度(6)---大厦将倾乎?

      图尔之战的失败,导致穆斯林势力被逐渐逐出法兰克人的地盘,并最终被封死在比利牛斯山以南的伊比利亚半岛。成功能团聚人心,失败正好相反,图尔之战的惨败不可避免地引发穆斯林中潜藏已久的矛盾,特别是柏柏尔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矛盾。

      当时,在半岛上的穆斯林中,居于上层地位的是阿拉伯人,他们大多担任了重要的军政职务,占据了水草丰美、土地肥沃的的田园。阿拉伯人又分为三只,即当年随穆萨第一批登上伊比利亚半岛的盖斯族人,他们属于阿拉伯半岛北方部落;另一只阿拉伯人来自阿拉伯半岛的也门地区,属于南方的以勒比尔族,是在塔里克和穆萨打下西班牙以后来的;第三只则是更后一段时期来自于叙利亚地区的阿拉伯人。虽然都大家同宗同源,但阿拉伯人之间并不团结,内斗不断。强有力者纷纷自建碉楼,设立防区,对于科尔多瓦城内的那位省督大人(“埃米尔”)也是听调不听宣,俨然是一方土豪。

      作为人数最众,同时也为征服西班牙出力最多牺牲最大的柏柏尔人,却只能偏居于地狭土贫的山区地带,而且不断受到阿拉伯人的排挤和压制。因此,柏柏尔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民族矛盾越演越烈,导致柏柏尔人经常发生叛乱,比如在图尔之战前被阿卜杜拉·拉赫曼砍了祭旗的木努斯就是一位因为心怀不满而与法兰克人暗中勾结的柏柏尔将领。

      当地人因为信奉基督,被称为“吉米”(Dhimmi)人,交点人头税就可以继续保持自己的信仰,按说这是一个相对来说非常开明的政策。可再好的经也会被某些和尚念歪,一些穆斯林官吏经常借故欺压非穆斯林百姓,甚至出现当地的吉米人想入教却被拒绝的事儿,其原因是官员们害怕失去人头税这一收入。

      另外呢,因为柏柏尔人信奉的是哈瓦立及派,阿拉伯人则主要是属于崇尚血统的什叶派(阿里系)和逊尼派(倭马亚系),几派之间势成水火,互相攻讦,争斗不断。阿拉伯人不团结的问题,直到千年以后依旧没有什么改观。739年,740年,柏柏尔人两次起事,战火遍及北非和西班牙。747年至757年,西班牙发生大灾荒,大批阿拉伯人离开西班牙,逃向北非和东方故地。

      内忧纷纷,外患也不断。退居北方山地的西哥特人蠢蠢欲动,以阿斯图尼亚斯(Asturias)国王贝拉尤(Pelayo)为首,各个中小部落联合起来发动了“再征服(Reconquista)”运动,西班牙北方的大片领土又回到了西哥特人的治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此时,中东故地正处于改朝换代的时候,兴起的阿拔斯帝国和倭马亚帝国的残余势力打得你死我活,根本没有力量顾及孤悬海外的这块领地,穆斯林在伊比利亚的统治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就在这个时候,从战火纷飞的中东故地飞来了一只“古莱氏人的雄鹰”。

      关键词(Tags): #西班牙#白衣大食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谢铢钱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8 铢钱。1通宝=16铢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7。本帖花:1

      • 家园 柏柏尔人也不是瓦哈比教派吧

        瓦哈比教派到现在有300年么

        • 家园 俺的确写错了

          柏柏尔人是属于“哈瓦立及”派,即“极端民主派”。该派主张哈里发的人选不应当限于古莱氏人(“逊尼派”)或者穆罕默德的后人(“什叶派”),而应由穆斯林自由选择,无论是自由人还是奴隶,都有资格当选。其创始人是从阿里一派分出去的阿卜杜拉·瓦赫布,因为过于激进,一直受到打压,加上自身不断分裂,最后逐渐式微。

          瓦哈比派正如您所说,要晚的多,是在18世纪中后期由穆罕默德·本·阿卜杜·瓦哈比(1703~1787)所创,主张以《古兰经》立法,反对崇拜安拉以外的一切神灵。

          多谢指出这个疏忽,看来不敢太相信自己的记忆力。

      • 家园 想起老电影《熙德传》了。
    • 家园 【原创】白衣飘飘的国度(5)---法兰克铁锤

      穆萨和其子阿卜杜拉·阿齐兹先后亡故后,他的侄儿阿育布(Ayyub ibn Habib al-Lakhmi)继任了西班牙省长的职务,在短短的几个月任职时间内,他做成了一件泽被后世的大事,将首都从原西哥特王国的旧都托莱多迁移到科尔多瓦(Cordoba),后来科尔多瓦跻身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三大中心之一(其它两位是埃及的开罗和伊拉克的巴格达)。哈里发

      欧麦尔二世(Umar ibn Abd al-Aziz:717~720)在位期间,西班牙荣升为阿拉伯帝国的中央直属省。

      与伊比利亚半岛一山之隔的是法兰克人的地盘,作为有幸被匈人轰赶过来的蛮族后裔,法兰克人能征惯战,不但将当地土著高卢人打得服服帖帖,而且曾经痛击过嚣张一时的西哥特人。作为法兰克人的优秀代表,阿基坦大公奥德(Eudes the Great)一直征战在抵抗伊比利亚穆斯林大军的最前沿。

      公元721年,时任西班牙省督的阿萨姆(Al-Samh ibn Malik al-Khawlani)率领三十余万人马翻越比利牛斯山脉,攻入了阿基坦。一路之上,穆斯林大军连连攻克纳博讷(Narbonne)、尼姆(Nimes)数座城市,奥德兵微将寡,无法挡其兵锋,索性带领主力远遁而去,而仅留下一部分人马守卫首都图卢兹(Toulouse)。阿萨姆以为奥德真的是怕了自己,气焰高涨,派兵将图卢兹围成铁桶模样,昼夜围攻。但图卢兹是阿基坦历任大公精心经营之所,城防坚固,给养充足,穆斯林军久攻不下,士气渐落。由于一直没有奥德的踪影,阿萨姆也放松了警惕,他一边继续围攻图卢兹,一边分派人马,侵掠四方。在围城战到了第三个月的时候,图卢兹的守军逐渐支持不住,胜利对于穆斯林军似乎指日可待了。可这个时候,奥德率领主力,偷偷地摸了回来,向围城的穆斯林部队发起了突然袭击。由于长时间的懈怠,穆斯林军上下没有丝毫的心理准备,毫无组织的抵抗迅速演变成一场大溃败,阿萨姆连气带伤,不久就死于败军之中。

      图卢兹之败,是穆斯林远征军的首场大败,作为阿萨姆手下的大将,阿卜杜拉·拉赫曼(Abdul Rahman Al Ghafiqi)深以为耻,立志要报仇雪恨。阿卜杜拉·拉赫曼其人,投身军伍多年,久经沙场,智勇双全,而且为人心怀坦荡,品行高洁,在军中一直深孚众望,可谓军政双全的人才,因此先后两次被哈里发绶为西班牙省督(721~722及730~732)。

      在第二次担任省督的时候,阿卜杜拉·拉赫曼先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安定内部,整军备战。在斩杀了与奥德暗中勾结在一起的柏柏尔部将木努斯后,阿卜杜拉·拉赫曼率领17万大军,再次翻越比利牛斯山。

      由于准备充分,阿卜杜拉·拉赫曼连战连捷,在波尔多城(Bordeux)和尕荣河(Garonne)连续击败了老仇人奥德,将其人马歼灭大半。一向强横的奥德只能带着残兵败将,低三下四去央求另一位法兰克豪强查理·马特(Charles Martel)看在法兰克人的老祖宗和基督的份上,出兵援救。

      查理·马特,是加洛林王朝(Carolingian)的开国君主---查理大帝(Charlemagne)的爷爷,时任墨洛温王朝(Merovingian Dynasty)的宫廷首席大臣(Mayor of the Palace)。大权在握的查理·马特是一位多谋善断的名将,一生经历大小数百战,几乎未尝败绩,因此被人称为“法兰克之锤”。而且,查理·马特手下有一只由日耳曼人和高卢人组成的步兵,有三万之众,跟着他出生入死,对他更是忠心不二。面对奥德的求援和咄咄逼人的穆斯林大军,查理·马特深明唇亡齿寒的道理,因此毫不犹豫伸出援手,拿出全部力量,和奥德合兵一处,决心抗击穆斯林大军的进犯。

      会战在卢瓦尔河(Loire)以南的普瓦捷(Poitiers)和图尔(Tours)之间展开,史称“图尔之战(Bataille de Touts)”,又称“普瓦捷之战(Bataille de Poitiers)”。当时,穆斯林部队以骑兵为主,而法兰克人几乎全是步兵,而且人数较少,查理·马特将自己的阵地设在山岗上的一片树林中,四周围以木栅栏和尖桩,让穆斯林的骑兵无用武之地,同时也借助树木的掩映,让对方摸不清自己真实的兵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对峙了七天之后,阿卜杜拉·拉赫曼的骑兵部队向山岗上的法兰克人发起了冲锋,有利的地形成功地抵消了骑兵冲击的威力。等骑兵冲到法兰克人面前,已经是强弩之末,接着迎接他们的是法兰克人的利斧和长剑。在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之后,穆斯林骑兵冲破了法兰克人的栅栏防御圈,一部分人马直取查理·马特。查理·马特在亲兵的护卫之下死战不退,避免了由此引发的大崩盘。

      激战正酣之时,查理·马特预先派出的一只人马袭击了穆斯林军的仓库,里面存放着穆斯林军一路掠抢而来的战利品,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两军阵前。一些骑兵部队,急于回去夺回自己的战利品,居然撤出了战斗。这种阵前脱逃的行为引发了穆斯林全军的溃退,法兰克人乘机掩杀过来。作为穆斯林军主帅的阿卜杜拉·拉赫曼当此危急之时,不是夺路而逃,而是迎着利刃冲了上去,最终,他和自己的卫兵一起倒在乱刃之下。

      不过他战死的消息似乎并没有传播出去,因为穆斯林军败下去之后,法兰克军并没有随之杀下山岗,而是勒马山坡。查理·马特知道自己的对手阿卜杜拉·拉赫曼是一位当世名将,担心他用的是调虎离山之际,用假溃败把他的人马引下山岗,然后在平地上用优势兵力对他进行围歼,这可是查理·马特自己惯用的招数。

      主帅已亡,但穆斯林军的副帅(不知名姓)看来也不是等闲角色,他安排了一次成功的“敦克尔克大撤退”,连夜将剩余人马和物资全部撤出。第二天清晨,当醒过味来的法兰克人冲下山岗时,等待他们的是一座帐篷林立的空营。

      图尔之战以穆斯林军的失败而告终,从此之后,穆斯林的势力再没有越过比利牛斯山脉,查理·马特也作为基督教的拯救者名标史册。

      关键词(Tags): #西班牙#白衣大食通宝推:dahuahua,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