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闲话67 :自带干粮的五毛 -- 井底望天

共:💬690 🌺5350 🌵18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6
下页 末页
      • 家园 所以说,中国例外论,中国是异类

        古代世界残留下来的多民族帝国,近代世界产生的殖民帝国,在20世纪都垮台了,唯一能保存了基本领土和人口(包括多数非主体民族人口)的,就是中国。

        所以,用民族国家概念无法理解中国的存在。

        我甚至有一种感觉,中国的立国根基和美国更为接近,在于一种地缘基础上的理念认同,而非血缘意义上的民族认同。

    • 家园 补充两点

      1)中国的儒家文化里,“天下承平”就可以唐而皇之的“文恬武嬉”,并引为国家太平的骄傲。这种非常古怪的思维方式,我可以举一个小例子。

      由于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如此之好,后世出了很多同一题材的仿本(不是刻意伪造,而是再创作),至少有二三十幅。其中比较著名的,是“清院本”,就是清朝多位御用画家,用了近十年时间(好象从乾隆元年开始画)为乾隆所画。这一本,一个是首次用了彩绘,看起来赏心悦目得多,二是逐步受到西方绘画技艺的影响,所以我其实蛮喜欢的。

      就在这一本里,汴梁城城门口守门的军校,居然故意画成在磕睡。这如果皇上不喜欢的话,画家就是杀头之罪了。但显然,讨了乾隆的欢心,刻画了天下太平已久,民风温良纯厚,三军不知兵战,警察可以偷懒的“盛世气象”。乾隆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富二代思想的皇帝”,他的骄悍思维,确实别具一格,那以后的各代皇帝是何等昏愦脱离实际,由此大致可以推算,“待到同光已罔然”啊。

      2)太平军,尤其是广西籍的“老贼”,军纪不好,奸淫掳掠很多,碰到死倔的“湖南骡子”,湖南人当然不肯吃这个眼前亏。

      很奇怪的是,太平军的情况,起义是情有可原的,但同侵华日军类似,越往前走越艰难,我想主要的几个原因,一是中国以儒文化盘根错节的超稳定社会结构,非常反感正统以外的事物。二是清朝未失人心,执政不算太恶劣。三是太平军本身信儒家之外的“邪教”,有些部队军纪败坏,越接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双富裕”的江南,越不受欢迎,根本不把你当“王师”。这样一来,仿效刘关张,按照历代评书的启蒙,民间自行起兵也就顺理成章。

      送花。注:送花、宝推可能得宝 关闭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 家园 蛋也不是这么扯的。

        湖南佬才真是杀人强奸抢劫厉害,广西老兄弟军纪比什么湘淮匪徒好多了。

      • 家园 第二条恐怕是想象居多

        太平军,尤其是广西籍的“老贼”,军纪不好,奸淫掳掠很多,
        因为教义的缘故,太平军内部夫妻都不敢相认的,更不敢同房,哪里来的奸淫掳掠很多?后来到天京了,实在压不下去才开始逐步放开一些。另外,我还记得小说上有部下犯民而杨秀清自己要求被打板子的事情,虽说是小说,但杨秀清组织能力一流,政令军令甚严,手下大将都怕得很,恐怕军纪也不会如你所说的那么坏。

        碰到死倔的“湖南骡子”,湖南人当然不肯吃这个眼前亏。

        太平军到湖南的时候,距出师也没多久,军势正盛,也没有奸淫掳掠。湖南人没跟太平军走,恐怕更多是靠了曾剃头(google输入法里有这个词)的恐怖政策吧。

        一是中国以儒文化盘根错节的超稳定社会结构,非常反感正统以外的事物。

        那只能说明是满清奴化手段的成功,就如同清末许多汉人剪辫子跟丢了祖宗似的。再说儒文化盘根错节+超稳定社会结构,那明末的时候怎么就不反感满清鞑子了?满清入主中原,虽然因为人数上的劣势以及文化劣势,不得不学习了一些先进和做了部分妥协,但基本上还是可以认为是“亡天下”的。

        二是清朝未失人心,执政不算太恶劣。
        非“未失人心”,更非“执政不算太恶劣”,而是还没有一个新的权威出现。曾的政治人品为人议论,其私人人品却是无可挑剔的,他所描述的现象纵应该相信吧?

        曾国藩和赵烈文在太平军被剿灭以后有如下议论:

        同治六年六月二十日,即公历1867年7月21日晚,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与赵烈文聊天. 赵烈文预言满清50年内灭亡其后中华大地上将是军阀割据. 1867年,曾国藩与心腹幕僚赵烈文晚间畅谈。   

        曾说:“京城中来人说,都城里气象甚恶,明火执仗之案经常发生,而市肆里乞丐成群.甚至于妇女也裸身无裤可穿,民穷财尽,恐怕会有异变。为之奈何?!” (执政恶劣)  

        赵说:“天下治安一统久矣,势必分剖离析。然而主德隶重,风气未开.若无抽心一烂, 则土崩瓦解之局不成。我估计.异日之祸,必先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人心尽失,但新权威尚未出现)   

        曾国藩蹙额良久,说:“会否南迁呢?” 赵说:“恐怕是直接完蛋,未必能像东晋、南宋一样偏安江南。”

        曾说:“本朝君德比较正,或者不至于到这种程度吧。”   

        赵说:“君德正,然而国势隆盛之时,士大夫食君之禄报君之恩己经很多。本朝创业太易,诛戮又太重.夺取天下太过机巧。天道难知,善恶不相掩,后君之德泽,未足恃也。”(历数一下清朝的原罪,在情况不好的时候容易被人利用,想想孙大炮的口号第一句话是什么?)

        曾说:“吾日夜望死,忧见宗庙之陨落。你不是戏论吧?”   

        赵说:“当着老师您,我虽善谑,何至以此为戏。”   赵烈文出此言后.清朝灭亡果未出50 年。

        • 家园 赵烈文是个牛人啊

          老兄有没有他的书?网上找了半天没找到下载。

        • 家园 有清一朝可以算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

          清朝皇帝算是最勤政,后宫也是最小的了。越是不太坐的稳的江山反而越要向多数人让利,你只看到满清对汉人的欺压,却没看到清朝皇帝收买汉人人心的情况,自然也就很容易产生偏差。少数人统治多数人,如果不靠宗教,那就只能靠收买了,满清统治者时刻睡在火山上,哪怕立国两百多年,一有风吹草动都还会有人要提“退回关外”的。中国古代的老百姓,并不象很多人想象得那么纯良,《水浒》可是禁不了的。甚至在1949前家法比国法重要的情况也是不鲜见的。曾国藩如果靠的是“恐吓”来收拢人心,那么他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这招在中国,真的不是太管用,董卓是最好的例子。

          • 家园 yes

            中国的文化是二元的,民间由评书口口相传的那部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官逼

            民反,民不得不反”“大块分金,大碗喝酒”,是最鲜活有力的思想力量。上层那

            些之乎者也的酸腐,很多时候是被民间力量挟裹着走的。

            清朝比起明朝,好得太多,是中国最好一个王朝(可以和唐初并列),历代王子都要

            去民间历练,然后选拔太子。如果一口气出三个康熙的话,西方人要吃不少苦头的。

            康熙业余的一个消遣,是解算几何题(他跟传教士学的)。

            • yes
              家园 几个想法

              康熙是不可能常有的,因为其是乱世搏出之君,类似于汉武、朱棣这些人,自然对生死和最基础的利害感悟极深。一般皇家继承人是不太可能经历这个的,因为这是九死一生的过程,皇帝子嗣再多,其佼佼者恐怕也经不起这样消耗。这是一个悖论,优生优育的皇帝,迷惑于各种框框,看不透时局,成为昏君的可能性很大;搏杀出位的皇子很可能给国家带来大祸,且基本活不到登上大统那天。看赫克托耳兄萨珊波斯篇里,罗马解决这一难题靠的是皇帝优先由军事统帅来担当。优秀的军事统帅都是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决断力执行力控制力自然都比起成天之乎者也的书呆子皇帝强多了,但是文治方面显然就比较差劲,罗马后来的衰落应该也与文化层面迟迟无法突破造成向心力日渐衰竭有关。

              中国在明末时面对游牧的压力开始选取类似于唐朝与今天美国类似的战略方向,那就是搞不对称战争。唐时陌刀对游牧具有压倒性兵器优势,今天的美国海空军更是登峰造极,而明末的政府选取的方向是重点加强火器。

              由于经济实力不行,明政府只能重点装备几支全火器军队,结果偏偏其中最精锐的一支还因小小的民变而投降满清了,这使得明朝的整个战略陷入进退维谷的局面。不对称战略是要靠巨大的经济后盾来支撑的,明末的政府妄图以本身贫血的经济实力来支撑这种战略,实在是一场豪赌,恰如垂死之人妄图以人参吊命,结果反而被梗死。

              从历史上看,明末时,由于阉党和东林的强烈内讧,在魏忠贤大杀东林的那刻,江南就已经隐性独立了。阉党是为了重振中央集权,幕后真正主使人其实是皇帝老儿。而东林代表着江南资本的力量,他们主要靠海禁后的瓷、茶、丝绸贸易逐渐控制了明后期的经济命脉。很显然,“海禁”后,所有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全部变成了“走私”,就不用向明政府缴税了,这是东林崛起的最关键因素。这个名不副实的“海禁”政策,想来也就是东林一手炮制的。因此,满清入关后,东林大批投降也就不足为奇了,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清康熙年间,才因为江南的实际控制权易手才改变。从康熙到乾隆,动不动就下江南,那可不是单纯去游山玩水的。

              从这一点上说,满清掐灭了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这一说法是成立的。清朝在恢复了强力的中央集权后,“资本”自然也就无机可乘了,因此才给了西方蛮子们咸鱼翻身的机会。所以这世界很奇妙,古代史中最勤政爱民的政权却害了中国,那个一团糜烂的晚明却很有可能让中国焕发新生,当然前提是崇祯这个草包肯放弃“皇本位”,和东林资本流好好商谈权力交割,只可惜历史不能假设啊。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勤政似乎可以探讨,古代史最爱民这个结论真不知道从何谈起?
                • 家园 这个不矛盾的

                  勤政和爱民基本是可以划等号的,小民要求的不多,最大的愿望是公平,而懒散的中央会给地方诸侯足够大的权力,造成其中饱私囊,于是造成小部分人群得利,大部分人被压榨的局面。各朝后期,中央集权崩溃,“民不聊生”自然也就成为常态。此时皇帝就算想勤政也勤不了,因为“政令不出中南海”。明末碰上崇祯这么一个想当明君的主,可真是一件纠结的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