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加拿大华人紧急行动!! -- 唵啊吽

共:💬71 🌺369 🌵1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原来起个英文名字,但姓改不了

                最近和西人交往一律改回用汉语拼音,这是我的法定名字,不迁就了。

                • 家园 起啥英文名字

                  说不好听了,那些字母来的名字,有多少是真的英语来的,还不都是跟母语来的。中文名字见多了,就都会念都会拼了,没听他们“姚明姚明”叫着顺嘴儿着呢?!起英文名字就是迁就他们的懒劲儿,没什么好处!

                • 家园 支持及感谢

                  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

                  但是在外的华人,彼此之间以英文名相互称呼似乎是个趋势,虽然不喜欢,但真是觉得很无力。

            • 家园 把职场的门槛拿到政坛来说事,这也没有太大意义

              所谓欧洲移民和华裔移民的门槛差别,除非是你能证明联邦政府或其下机构有这样的门槛,否则拿到大选中来说事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况且欧洲移民里面还分三六九等,在职场中,东欧和西欧来的移民也有区别,这个不一定全是种族歧视,语言等都是可能因素。

              • 家园 同意。竞选时提这也没有可操作性

                提案最好是具体易行的地方提案。我觉得每个地方都有火车或铁路博物馆,在这些博物馆内增设宣传铁路华工的陈列柜或post,动用预算小,竞选人容易承诺兑现,争取在地方政府支配资源和权力范围之内的小项目,是比较可行的。要让政客容易认同我们的方案。

                起步都以小事来,能够集中华裔选票展示政治力量,从长远改变社会对华裔的成见就行。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还是自己当政客比较好

                  华人自己捧几个华裔政客出来。

                  • 家园 已经有一些了

                    PoliticsMichael Chan (Canadian politician), Ontario Cabinet Minister. MPP for Markham. Liberal.

                    Raymond Chan (陳卓愉), former federal Minister of State. Former MP for Richmond. Liberal.

                    Ida Chong, BC Cabinet Minister. MLA for Oak Bay-Gordon Head. BC Liberal.

                    Michael Chong (莊文浩), former federal Cabinet Minister. MP for Wellington—Halton Hills. Conservative.

                    Gordon Chong, former city councillor and former vice-chairman of the Toronto Transit Commission.

                    Olivia Chow (鄒至蕙), MP for Trinity—Spadina. New Democrat.

                    Adrienne Clarkson (伍冰枝), Governor General of Canada from 1999 to 2005, former journalist, novelist, publisher, winner of the Gemini Award Best Host in a Light Information.

                    Douglas Jung (鄭天崋), first Canadian of Chinese origin elected to Parliament. Former MP for Vancouver Centre. Conservative.

                    Norman Kwong (林佐民), former Lieutenant Governor of Alberta and star football player in CFL.

                    Jenny Kwan (關慧貞), former BC Cabinet Minister. MLA for Vancouver-Mount Pleasant. New Democrat.

                    David Lam (林思齊), former BC Lieutenant Governor (1988-1995).

                    Art Lee, former MP for Vancouver East and Parliamentary Secretary. Former leader of British Columbia Liberal Party. Liberal.

                    Philip S. Lee (李紹麟) Lieutenant Governor of Manitoba (2009-present)

                    Richard Lee, British Columbia Liberal Party MLA for Burnaby North. BC Liberal.

                    Sophia Leung, former MP for Vancouver—Kingsway and Parliamentary Secretary. Liberal.

                    Raymond Louie, Vancouver city councillor, former school trustee.

                    Alan Lowe, former Mayor of Victoria, BC.

                    Jean Lumb, community activist and first Chinese-Canadian to receive the Order of Canada.

                    Gary Mar, Former Albertan Cabinet Minister and MLA for Calgary-Mackay. Conservative.

                    Inky Mark (麥鼎鴻), MP for Dauphin—Swan River. Conservative.

                    Vivienne Poy (利德蕙), first senator of Chinese ancestry, and sister-in-law to Adrienne Clarkson. Liberal.

                    Peter Wing, first mayor of Chinese descent in North America, three successive terms as mayor of Kamloops starting in 1966.

                    Alice Wong, MP for Richmond and Parliamentary Secretary. Conservative.

                    Bob Wong, former Ontario Cabinet Minister and MPP for Fort York. Liberal.

                    Tony C. Wong (黃志華), former Ontario MPP for Markham, former York Region Councillor. Liberal.

                    Patrick Wong, former BC MLA for Vancouver-Kensington. BC Liberal.

                    Teresa Woo-Paw, Albertan MLA for Calgary-Mackay. Conservative.

                    John Yap, BC MLA for Richmond-Steveston. BC Liberal.

                    David Xiao, Albertan MLA for Edmonton-McClung. Conservative.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hinese_Canadians

            • 家园 非制度性的东西不是“制度性歧视”

              这样的玻璃天花板,可能对某些族裔都存在,但是一般来说无法证明。

              所以用“制度性歧视”这样的字眼对于楼主想要表达的思想没有帮助的。

              在我看来,入乡随俗,在选举中打族裔牌用处不太大。选举都是按选区来的,事实一再证明,就是在华人聚居的选区,华裔候选人往往也没有多少胜算。

        • 家园 这“东方望天”大家很清楚,就是个喷子

          除了抬杠啥智商没有,你说这话不是勉为其难么,哈哈

    • 家园 去投票不如去参选

      自己的利益总得找自己的利益代表。洋鬼子代表华裔,除非加拿大太阳从南边出来。

      • 家园 钱呐~

        没钱怎么玩那民主的游戏?

      • 家园 行动纲领

        1、目标:改变加拿大人对待华裔的看法,包括华裔自身对自己族裔的看法。华裔是加拿大多元文化平等之一族,华裔是加拿大建国四大族裔之一:土著、英裔、法裔和华裔。法裔以皮毛贸易殖民加拿大,英裔以渔业殖民加拿大,华裔以矿业移民加拿大。华裔贡献最大,就在于建设铁路。没有华裔,就没有太平洋铁路,就没有今天地理和政治上统一的跨大陆加拿大国家,就没有今天工业化的加拿大。

        1a、多元文化平等族裔之一的目的不是达到了吗?我们知道这只是政治上正确的说法,我们知道华裔生存有职场天花板障碍,我们知道移民规则中还要歧视华裔的规章,华裔入籍名额限制门槛要高于英裔法裔,就英语法语计点一条就把华裔区别于英裔法裔。

        1b、多元文化平等族裔之一的目的不是已经达到了吗?许多华裔移民后对加拿大政府感激,这是善良的心态,但不是主人翁心态,我们对加拿大建设有卓越贡献,北美是移民国家,我们是当然的主人族裔之一。华裔至今祖祖代代设法学习英法语言文化,这没有什么错,错在客居心态,把加拿大看出英法裔加拿大,把我们得以移民加拿大看成是英法裔的恩赐,始终没有主人翁态度。我们付出巨大努力适应英法语言习俗,反而变成是英法裔对华裔的宽容。什么是宽容?忍受不好的东西是宽容,美好的事务无需宽容。所谓多元文化成为白人宽容其它族裔的一种说法,使得多元文化还是白人做主统治其它族裔的一种说法。以至发生丑陋的香蕉人现象,在这土生土长的华裔已经完全被白人文化同化,但由于肤色依然受到歧视。香蕉人现象证明所谓融入主流社会是一条争取华裔平等地位的错误的途径。我们要加拿大全体公民,包括我们自己,认识华裔对加拿大建设的重要贡献。我们诉求华裔的平等地位,也是一种自我教育过程,重新认识华裔在加拿大社会的地位,重新认识我们族裔在的加拿大历史和现实。

        1c、政府和历史书上不是已经承认了华裔建设铁路的功绩了吗?问什么还要无理取闹?你如果问任何一个稍微有点加拿大历史知识的加拿大公民,他们都会说华裔建设铁路对加拿大至关重要。但是,华裔的功绩是作为工具的功绩,不是作为平等族裔的功绩,即白人使用了很好的工具性的劳动力,这又如美国庆祝占领伊拉克的时候,感激先进信息技术,感激战斧式导弹,感激F35战斗机。这种承认没有赋予华裔在加拿大平等族裔的地位。去年底,也就是几个月前,太平洋铁路建成125周年纪念活动竟然没有铁路华工后裔参加,而白人铁路建设后裔却得到邀请并授予奖状。

        Jean says:

        January 19, 2011 at 10:05 pm

        Here are the large permanent outdoor art monuments for the building of the Canadian national railway by the Chinese-Canadian men, many who lost their lives or endured great hardship (they were paid less than the others): in Vancouver, Toronto and Calgary.

        http://cyclewriteblog.wordpress.com/2010/11/04/outdoor-art-work-as-a-thread-of-national-history-across-canada-monuments-to-chinese-canadian-railway-workers/

        I can only surmise that Chinese-Canadians were not in the ceremonies/acknowledged because the local social circles tend to stay tight…and just don’t think of their Canadian colleagues…with Chinese faces. Hard reality. Pure and simple. It’s sad. But let’s move on and go visit these other cities where they have the memorial art work. Some of it is quite interesting as a piece of Canadian history.

        http://www.revelstokecurrent.com/2010/11/08/125-years-on-the-last-spike-is-commemorated-and-re-enacted-at-craigellachie/

        这和125年前铁路建成仪式一样,华裔被排斥在铁路建成仪式之外。

        每年圣诞节,“choo choo train”是一大娱乐主题,也是一大类玩具主题,加拿大人从小就知道铁路对加拿大经济重要性,他们也怀念对加拿大经济社会政治历史影响巨大的铁路,但是,所有这些纪念铁路的活动都避而不谈铁路华工的功绩。华裔是出色的劳动力,当国家急需的时候,他们出来急国家所急,但是,当国家太平的时候,他们就是被遗忘的工具。上世纪末信息技术新兴的时候,华裔从事这个新兴行业比例很高,代此行业进入进入运行以后,华裔比例反而下降,这和建成铁路以后遭遇排华法案有相似的地方。不是华裔不能胜任公司的工作,而是种族歧视,一切英语沟通能力差的说法都是借口,当白人无法解决需要华裔的时候,华裔工作都是杰出的,就和建设铁路一样,英语沟通问题从来不是什么障碍。

        2、策略

        由于历史上长期的排华法案,以及延伸今的歧视华裔的移民政策,华裔人口比例难以选出自己的代表,难以像魁人党那样旗帜鲜明的组建一个有政治实力的诉求族裔利益的政党。但是,当竞选有希望的两方民意调查实力相当的时候,双方就会争取观望的选票。上次选举,我在的选区自由党和保守党票数相差不到1%,而选区内华人足够可以提供这1%的选票。所以,在拿不到竞选人承诺之前,一定要成为有诉求的左右摇摆派。如果一个选区某党有压倒多数,我们的诉求就会被忽略,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把我们的诉求经过竞选过程让政客们知道了,让他们知道加拿大还没有达到多元文化社会的理想,让他们知道他们有良心责任改变这种状态,也教育我们自己我们是主人。那个政党选举胜出,关键是该政党能否争取在实力相当的选区胜出,而这些选区的胜出关键不是忠诚的党员人数,而是这些摇摆不定但有诉求的选票。我们一起相当表达出一个诉求,满足这个诉求可以得到一个举足轻重的一个少数族裔的支持,那么我们的选票就有了力量。如果我们没有明确的诉求,那么,我们的选票一钱不值。

        西部华人参选人的选情:各党派展开拉票。拥有36个议席的卑诗省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其中三分之一的选区激烈,特别是族裔选票,可能成为左右大选的关键。

        民调显示保守党在全国各地大幅领先,若要组多数政府须取得额外12席,多伦多/大温哥华等少数族裔聚集的都会区是他们抢攻的重中之重,亦即所谓“族裔选票”(ethnic voters)。

        引自 杨子的评论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103&postID=28198&page=1#mark

        注意,多伦多和温哥华是这次竞选争夺族裔选票的地区,这两地都是华裔聚集地。我们华裔得天时地利,下来就看我们的人和了。只提一个议题:纪念铁路华工制度化。议题单一使得选票集中形成力量。

        3、诉求

        主要是要改变社会对华裔的潜意识的态度,包括建立华裔自己认同加拿大平等族裔的主人翁态度。具体诉求可以根据当地选区具体情况提出来。越具体越好。如果当地有旅游性铁路博物馆,要求把铁路博物馆宣传铁路华工的贡献纳入市政建设议程。市政组织的圣诞节活动中“Choo Choo Train”项目要展示和散发宣传材料,赞扬铁路华工对加拿大政治社会经济的历史贡献。对于国会议员,要求在国会大厦内安置纪念铁路华工的铭文。要求每年6月22日为法定纪念铁路华工的纪念日,每年那天,公共图书馆组织专题讲座和研讨会研究评估铁路华工对加拿大建设的作用。诉求集中在一点,就是加拿大要有年年认识铁路华工对加拿大建设贡献的纪念活动。诉求越具体越简单,竞选人越容易答应,我们选票的力量就越强。

        4、细目

        一封【吿加拿大华裔同胞书】,中文英文两份,动员同胞投入在这次竞选活动中,把我们的诉求表达出来。

        四封送给竞选人的诉求信,一封用于给自由党的竞选人和选区议员,一封用于给保守党的竞选人和和选区议员,一封用于给新民主党的竞选人和选区议员,一封用于给魁人党的竞选人和选区议员。给魁人党的信最好是法文。所有这些信要便于收信人答复,如帮他们写上可能的答案让他们打勾画圈,要有具体回复人姓名地址,最好是社区华人团体。

        一个指南方便同胞参与,如如何找竞选办公室和议员邮箱等,这样同胞只须饭后五分钟发邮或打电话即可。

        ……

        请大家补充。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首先要有足够的华裔去投票,参选才有可能选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