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当前银行融资环境的一些现象和变化 -- 伪叔叔

共:💬488 🌺4023 🌵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3
下页 末页
            • 家园 p老师总是有一个误解,就是把中国的国有银行和国外的银行

              当做一种东西来看。你的判断3没问题,这种金融操作都只是说说,据说王岐山就说过,但不会真的去做。但是中国的金融从业者,尤其是核心圈子里的,他们和花街的人不同。倒不是他们更有良知,而是他们有其他的诉求,因此,尽管他们非常自私,但他们并不会愚蠢到单纯地去实现自私,中国的政治环境和法律环境都不会有太大的空间。他们很多时候也不能自主,在一个大的架构里,他们也都是一些部件而已。如果说有时候他们做得一些非常离谱和胆大的事,那么多半是为某些大佬们顶岗。监管部门也一样。当初证监会接受梁定邦的建议向境内人士开放b股,其实是那些境外的资金早就抄底等候出击,证监会不明白这个道理?为什么证监会来担这个恶名,他们喜欢梁定邦?至于梁是代表什么,又是什么人愿意做这个事情,其实很明显了。

          • 家园 stagnation? stagflation?

            现在阴谋论大行其道,科普任重而道远啊

          • 家园 cai一直存在一个问题

            有点选择性忽视美国的政策对其自身的影响,或者说选择那种策略对他来说的成本所在,以及这些事前的成本考量所成立的条件。

          • 家园 呵呵,你这样的帖子在西河不受追捧
        • 家园 难道不是美联储自己买国债吗?

          貌似不需要华尔街过渡吧。

        • 家园 这想法还是有点阴谋论了

          但总体来说已经比时下很多的要好了。

          QE的目的肯定是创造更好的基本面,这是实话,并非虚言。只是美国经济目前实体产业少,服务、虚拟部分多,奥巴马的再工业化也就是个笑话。要恢复以虚拟为主的经济,最需要的就是去掉债务压力,恢复信用,这个恢复信用就是增加货币乘数也就是流通速度。这个反过来想为什么QE在美国本土并没有带来像新兴市场那么高的通胀压力就容易了。美国的恩格尔系数非常低,对于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承受能力也就更强。典型表现是美国CPI构成中最大的一块是房租,而我们主要还是猪肉这样的食品。整体上美国CPI构成中70%的权重是服务类价格,和美国国内的资产价格水平、工资水平以及就业率的关联度高。而现在美国这个不温不火、不死不活的基本面,正好能锁住这块的抬高。

          但我还是不看好QE3乃至QEN,目标需要行为才能达成,而行为无非是为了达到短期目的,而决定短期目的的是成本,也就是是否合算。而不管是以QE打击对手也好,还是损人利己也罢,美国肯定是这么想的,但不意味着他有能力和决心这么做。当前世界的乱象的根源,不就是美国作为世界警察和国际秩序的创造者、守护者已经力不从心了么。对于实力下降的美国来说,它的处境和中后期的神圣罗马帝国或者一战后放弃两强标准的皇家海军是一样的。也就是既而格局要斗而不破,但同时要继续在原有格局内掌握主导权就不能是单干,取得其他人配合的重要性大大上升了。现在不比冷战,美国和其他主要势力之间不存在彼此共同的战略敌人,因此没法以军政压经济。也就是说,美国浑身的肌肉、军事硬实力不能像苏东之前那样高比例的转换成汉堡、经济软实力了。所以我认为QE之所以会从3转变为2.5,已经说明了美国的大棋派也是下不下去了,这里必须歇一下等待更合适更有利的变化出现。而要被暂时牺牲的,就只能是去杠杆化和美国经济根基修复的速度了。

          • 家园 阴谋论的思维大部分源自于弱者的防备心理

            说一些题外话,阴谋论的思维大部分源自于弱者的防备或迫害妄想的心理,就像街上拐卖妇女儿童或者其他诈骗的犯罪实例被曝光后,很多人对街上陌生人的搭讪又或者陌生电话、短信,很容易就因为自我防备而联想到某些“阴谋”。

            但是上述“联想”和“防备”往往是正确的,这是很悲哀的社会现实。

            同样的,广场协议之后日本经济是怎么萎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是怎么被劫掠的,历历在目。《货币战争》这本演义书籍一出,很多人都有一种“我X,原来TMD还可以这样玩(或者被玩)!!!”的感觉。基于这样的心理,在金融方面,阴谋论的思维比较普遍,这一点儿也不奇怪,毕竟我们也是相对的弱者。

            假设我们认同“帝国主义忘我之心不死”这没有过时也客观存在,那么所谓的阴谋论思维就不是我们单方面的迫害妄想症。

            ---------------------阴谋论的分割线-------------------

            QE没有那么快将通胀压力传导到实体经济,这既是美联储的幸福也是他们的悲哀,实际上,把上面那句话缩写一下,就是“QE没传导到实体经济”。

            这种货币宽松作为表面上刺激经济的政策,和TG的N万亿本质一样,但实际上大不一样。因为QE的受体--兄弟连的银行--并不像TG的银行那么听话,美国的金融体系(即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引擎作用)也并不是以银行特别是银行信贷为主的。被撒了钱的花街,首先是用来买国债,其次用来继续金融操作/炒作,像我国的各大银行那样投资“国内的”实体是不现实的,这也不是他们的风格和经营渠道。

            所以QE与其说是“提振经济”或者“创造更好的基本面”,倒不如看做是直奔国债--长期国债利率--而去的。

            我们在西西河向忙总学习,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执行力和可操作脚本,尽可能的避免“想到=说到=做到=做好=成功”的嘴炮,套用这个标准,去审核美国政府或者货币当局的言论和计划,我想,并不是那么乐观。

            • 家园 恐怕你不是很了解QE的操作过程

              首先美债市场上主要的购买者目前来说还是美国国内普通民众。而恰恰这群人因为对利率和通胀更为敏感和不可控,才是美债市场最主要的潜在短板。

              另外,QE实施下美债不是华尔街在买,而是美联储自己直接在买。

              令一些人擔心的是,美聯儲一直在買進財政部定期發行的幾乎全部國債。

              根據巴克萊資本的計算,迄今為止,美聯儲在QE2計劃下已買進了價值5,48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期限從1年至30年不等,其中也包括通脹保值証券。美國政府在去年11月至今年3月淨新發國債6,380億美元,而其中的85%以上已由美聯儲購買。

              大国无阴谋,都是阳谋。

              • 家园 兄台说的是,我对QE的操作过程并不是十分了解

                兄台说的是,我对QE的操作过程并不是十分了解。关于QE的认识,相当程度是复述他人的见解。这一点,在延续话题回复他人帖子的时候已经声明了。

                不过据我的阅读渠道,美债主要持有者不见得是美国普通民众,除了外国投资者之外,应该占大头的是美国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和各种基金等。

                作为一种常规的无风险的金融资产,在组合投资结构当中的比例,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应该不是很有吸引力。但是在金融机构的投资操作当中,为了控制组合风险(各类机构的综合风险标准高低不同),国债才是有较大比例的存在。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