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略谈文革 -- 史文恭

共:💬1222 🌺12097 🌵36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想到两句话

      一句是最近听到的:毛刚死,就成了反革命家属了。

      另一句是以前中学政治课本上的:历史是螺旋式上升的。

    • 家园 文革能让你说得如此心平气和,够淡定的了

      反衬出了当今那些持极左立场的网友立场何等顽固,何等执谬。不过我理解,这样的立场对立与其说是出了一群脑残,还不如说是说明了当前中国社会的断层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程度。在他们看来,文革实际上是什么样子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坚定的相信,文革要对付的那一群人和当今他们认为的对手是同一群人的延续与继承。这是他们存在的基点,所以绝对不容动摇,动摇就意味着对自己政治观点的背叛。

      但我相信能够心平气和读史的人都会知道,文革太复杂了。很多东西不是黑也不是白,而是灰色。文革的本质是政治资源的再分配,但凡政治资源的再分配,都是赤裸裸的利益交换与剥夺,和道德这种东东是扯不上太多关系的,尤其和圣人这种神一样的东东不沾边的。

      我在河里有一个超级大坑叫“厂城记”,笔下的那个“Y厂”是真实存在的。就是这个“Y厂”,在常常被统称为文革十年的那段时间里,它的经历真的是大起大落。既经历了建厂以来(含民国)时期第二个亏损时期,它的第一个亏损时期是在国家内战高峰期的1948年到1949年之间——随便说一句,它的第三个亏损时期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老李当总经理的后期与老朱当总经理的前期——更关键的是,即使是在抗日战争和之后的内战中这座工厂也没有因为战争造成一个员工的伤亡,可就在文革亏损的同时工厂每年都有员工因为杀伤性武器造成死亡,文革对这座工厂的损坏是不言而喻的。可就是在文革期间,Y厂也经历了建国以来工厂第二个发展高峰时期——它的第一个发展高峰期是在“156工程”建设时期。Y厂的规模在文革时间确定了其作为行业国企大厂的地位,受益至今。造成这样的反差看似困惑,说白了就是五个字的主题:“无序和有序”。

      有机会,我单独写一些文字,不说什么观点,就说说那时候的事情。我的观点都在这些事情里面。

      通宝推:杂役头儿,slyypp,妖猫drake,史文恭,
      • 家园 写的好。

        文革是造成国有企业日后衰落的第一个重要的直接原因。

        简单地说,就是忙师所讲的精英淘汰机制在那一阶段彻底形成,因为管理执行力大幅下降,大家都开始混了。

        • 家园 错!文革之后为解决知青就业大量扩招造成人浮于事和裙带关系

          才是日后国企落后的第一个重要原因。

          • 家园 那种裙带关系,从建国后就开始了。

            而且从相对比看,情况可能更严重。我随便说个例子,您可能就明白了。那种建国前是打仗功臣的军官,其农村老婆和孩子跑到城市里跟党组织哭诉,怎么办呢?简单,往国企里塞。

            至于文革对于国有企业的破坏性,我打算以后单独来个长帖。

            • 家园 一看你就根本不知道情况,纯属臆想。

              你不知道,很多干部的家属一直没有正式工作,甚至一直是农村户口的,到80脑袋初我还惊奇这种普遍情况。

              • 家园 我有个亲戚他爸就是本军区的头,前后4个老婆10来个子女。

                他干的那些个破事,以及和他一样的军官干的破事,本人知道的很。你说的东西,是建立在绝对财富标准上的,我说的是建立在相对标准上,差异非常大。因为每个时代的总体经济状况不同,就像今天沿海腐败之严重,可跟其经济发展一比较,也就不足为挂。

                裙带关系不是什么稀罕事,所以建国有,正常。裙带关系以前有,但因为整体管理严格,或者说总体上有序,所以对于企业的破坏并不是那么大。

                小山楼主说的没错。有序和无序,差别太大太大。

                • 家园 4个老婆10来个子女都在一个单位了?

                  那种一家子七八个甚至十几个在同一个单位的情况恰恰是文革以后形成的。

                  • 家园 不是一个单位。

                    最令我惊讶的是,他们一家人相处和谐,兄弟姐妹也互相照顾。但是他爹为这10来个子女都是找的很好的单位,所以他们日子也都不错。如果是个农村老爹,想必没这本事。

                    你说的全家子承父业式的进入,为何在80年代发生,以前怎么不发生?其实你自己说的,恰恰是个结果。我说的是原因,因为文革后,谁都不愿意得罪人,因为原先喜欢得罪人的人,在文革期间通通被修理一番,所以我说执行力大幅下降,导致大家都开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后就是互相混。比方说你去求人家一下,说让我女儿进来吧,一般没人“敢”或者“愿意”反对。

                    另外,时间是个重要的变量。就像一条边际产量曲线,一定是刚开始加速往上走,后期就趋于平衡。前些年多进些人,跟后来多进些人,个体边际产量是有区别的。

                    • 家园 是政策,不是执行力。那时普遍政策允许“接班”,是这个政策

                      造成的。

                      • 家园 不叫“接班”,叫“顶替”

                        一般是老的退休,所在单位可以接收一个子女。后来发展到小的进去,老的就退,不到年龄也退。

                        这个也是当时解决就业的一条路。

                      • 家园 我倒觉得这个政策反而在短时间内缓和了矛盾。

                        你可以想想,文革时候,管理秩序全乱套,很多人分派别,闹得很凶,经常集体上街打群架,有时候打死了父母都没辙。

                        那么文革后,恩怨就会突然消失吗,或者说,难道大家就没有不满吗?要恢复被破坏了10年的正常经营秩序,或者说聚拢人心,给予这些人更多的回报,就是一个很好的招数,但这招数显然是短期有用。

                        另外,当时为何出台这个政策,河里不知道有没有相关讨论。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仔细挖掘。

      • 家园 你的深坑我没有找到,不过大概意思也明白一些

        无非是文革期间这个厂子受到了严重的损失,工人分为两派,一味文攻武斗耽误了生产,甚至还死了人。

        据此,你的理解是文革的罪过;

        但是我理解的与你又不同,我认为是这是敌我双方势力均衡带来的悲剧,恰恰说明当时局势的险恶。

        如果大家都是一心一意“抓革命促生产”,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悲剧出现?

        但是话又说回来,若果大家都是一心一意“抓革命促生产”,也用不着搞文化革命了。

        于是又回到原点,为什么会有文革?文革的动机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您的理解是文革的本质是政治资源的再分配,是分配给谁?

        毛氏家族吗?抑或是别的什么家族?

        还是工农大众?

        你的屁股又坐在哪一方?

      • 家园 有一点葡萄风格,呵呵。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