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春秋左传注读后03人人都歌唱的时代 上 -- 桥上

共:💬25 🌺19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春秋左传注读后 补充与修正 史诗的遗迹 上

      据说,史诗是长篇的、说唱形式的、叙事的、表现传说中英雄人物和神话故事的诗歌。

      又据说,按上面的标准,中国是没有史诗的。

      不过,从类似性的角度上说,中国古人也许有过史诗,而在《诗经》中,我们就可以发现一些诗篇已经有了上述史诗的端倪。

      这些诗篇除了不够“长篇”之外,在其它方面都具有史诗的特征:

      首先,《诗经》中的诗篇都是可以歌咏的。

      其次,《诗经》中确有一些叙事性的,表现传说中英雄人物和神话故事的诗篇。可以说,它们就是史诗的简编。

      《诗经》中这些史诗的简编应该有如下一些:

      《大雅生民》: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達,不坼不副,无菑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

      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芑。恒之秬秠,是获是亩。恒之穈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

      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这一篇按高亨先生的说法就是史诗,是“追叙周人始祖后稷传说的史诗,主要写姜嫄生育后稷的神话故事和后稷在农业生产上的贡献等”。我粗略的翻译如下:

      当初我们这些“民”,都是姜嫄的后代。姜嫄因为没儿子,就向鬼神去乞求,这才有了我们“民”。踩了天帝大脚印,心里高兴停下来,立刻肚子有动静,最终生下小孩子,就是我们的后稷。

      怀胎满了九个月,生下头胎很顺利,姜嫄没受多大罪,也没带来啥灾害。马上再去告神灵:“上帝心里不高兴,你们没有再献祭,居然生下小孩子!”

      生下来就扔窄巷,牛羊喂奶还庇护,生下来就扔平林,又有人去砍柴禾,生下来就扔寒冰,群鸟翅膀盖住他,等到群鸟飞走了,后稷也会大哭了,声音洪亮又悠长,一直传到大路上。

      后稷刚会到处爬,他就已经很聪明,知道自己找吃的。那时种下了大豆,大豆长得很茂盛,田中谷穗很饱满,大麻麦子都猛长,瓜和葫芦结得多。

      后稷长大会务农,知道怎么种庄稼。拔掉杂草整好地,种上黄色好谷子。谷子长的大又壮,谷子长的快又密,谷子抽穗一片片,粒粒谷子都饱满,谷子终于成熟了,统统收进有邰家。

      上天降下好种子,又有秬来又有秠,又有穈来又有芑。到处种上秬和秠,收获回来码放好,到处种上穈和芑,背回家里实在多,然后就把祖先祭。

      我们祭祀很隆重,谷子舂了舀出来,簸扬去糠再去皮,再用清水细淘洗,煮熟以后热腾腾。还要仔细谋划好,肥油下面垫香蒿,先用公羊祭路神,再把大肉火上烤,盼望明年更繁茂。

      我把谷子盛豆上,再把谷子盛登上。香气开始向上升,上帝就能闻得到,这些香气真是香。后稷祭祀很丰盛,一直保佑到今天,我们后代都兴隆。

      ————————————————————

      《大雅生民之什公刘》:

      笃公刘,匪居匪康。廼埸廼疆,廼积廼仓;廼裹餱粮,于橐于囊,思辑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

      笃公刘,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顺廼宣,而无永叹。陟则在巘,复降在原。何以舟之?维玉及瑶,鞞琫容刀。

      笃公刘,逝彼百泉,瞻彼溥原;廼陟南冈。乃觏于京。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

      笃公刘,于京斯依。跄跄济济,俾筵俾几。既登乃依,乃造其曹:“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

      笃公刘,既溥既长,既景廼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其军三单,度其隰原,彻田为粮。度其夕阳,豳居允荒。

      笃公刘,于豳斯馆。涉渭为乱,取厉取锻。止基廼理,爰众爰有。夹其皇涧,溯其过涧,止旅廼密,芮鞫之即。

      这一篇按高亨先生“乃是叙述公刘迁豳的故事,主要内容是出发的情况及到达豳地后如何观察、如何经营、如何定居等,也是一首史诗”,我粗略翻译如下:

      稳重的公刘,不贪图安康。整地得丰收,存储做干粮。那些立功的,都得了奖赏。张弓举着戈,我们去远方。

      稳重的公刘,选的地方好,土壤很肥沃,草木长得高,中间是平地,周围小山包。像宝玉刀鞘,包裹着宝刀。

      稳重的公刘,先找好泉流。又翻过南冈,登上那高丘。高丘前原野,大家都安顿。刚刚住下来,纷纷发议论。

      稳重的公刘,在高丘祭祀:大家排整齐,拜完开宴席,“把猪捉过来”,“要用瓢舀酒”。大家吃喝完,愿跟公刘走。

      稳重的公刘,在高丘立帐,日影定阴阳,流水观方向。人马分三队,去整田种粮。在豳地西面,我们来开荒。

      稳重的公刘,豳地盖馆庐。又远渡渭水,采来好石头。用来制农具,人人都到手。皇涧和过涧,芮水边居留。

      ————————————————————

      《大雅文王之什绵》:

      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迺慰迺止,迺左迺右,迺疆迺理,迺宣迺亩。自西徂东,周爰执事。

      迺召司空,迺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

      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鼛鼓弗胜。

      迺立皋门,皋门有伉。迺立应门,应门将将。迺立冢土,戎丑攸行。

      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柞棫拔矣,行道兑矣。混夷駾矣,维其喙矣!

      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予曰有奔奏,予曰有禦侮!

      据高亨先生,这一篇说的是“亶父迁岐的事,也是一首史诗”,我粗略翻译如下:

      长长的瓜藤处处坐果,我们立族杜水到漆水。公亶父那时还没房子,我们就住窑洞和地穴。

      公亶父赶着马去放牧,过西面的河到岐山旁。又引来姜“姓”的女人们,一起瞧瞧这块好地方。

      周原土地肥沃,苦菜又甜又香。虔心占问灵龟:“就在这里盖房。”

      队伍在这里安心停下,分派任务人人有事干。开垦田地再修上围墙,垄沟从西面直到东面。

      找来司空司徒规划好,新的家园要井井有条。拉绳划线再立起模板,大家齐夯筑先修宗庙。

      装土声轰轰,填土声砰砰,夯土声咚咚,削凿声冲冲。筑起的墙有好几百面,擂鼓都盖不过这喧声。

      皋门盖起来了,高大雄壮。应门盖起来了,庄严堂皇。还在戎人来犯的路上,筑起高台瞭望。

      我们不卑不亢还警惕,修好道路清除了草木,混夷见我们有了准备,坚持不下去只好跑路。

      虞人和芮人都来投靠,文王嘉奖了各个家族:“你们和我家有亲有疏,投靠的时间有先有后,但后来都立下了功劳,能一起抵抗那些强盗。”

      ————————————————————

      《大雅文王之什皇矣》:

      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维此二国,其政不获。维彼四国,爰究爰度。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西顾,此维与宅。

      作之屏之,其菑其翳。修之平之,其灌其栵。启之辟之,其檉其椐。攘之剔之,其檿其柘。帝迁明德,串夷载路。天立厥配,受命既固。

      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兑。帝作邦作對,自大伯王季。维此王季,因心则友。则友其兄,则笃其庆。载锡之光,受禄无丧,奄有四方。

      维此王季,帝度其心。貊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类,克长克君,王此大邦,克顺克比。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于孙子。

      帝谓文王:无然畔援,无然歆羡,诞先登于岸。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以笃于周祜,以对于天下。

      依其在京,侵自阮疆,陟我高冈。无矢我陵,我陵我阿;无饮我泉,我泉我池。度其鲜原,居岐之阳,在渭之将,万邦之方,下民之王。

      帝谓文王,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帝谓文王,询尔仇方,同尔兄弟,以尔鉤援,与尔临衝,以伐崇墉。

      临衝闲闲。崇墉言言。执讯连连。攸馘安安。是类是禡,是致是附,四方以无侮。临衝茀茀。崇墉仡仡。是伐是肆,是绝是忽。四方以无拂。

      这一篇高亨先生认为是:“周人叙述自己祖先开国历史的史诗,先写太王开辟岐山,打退昆夷,次写王季继续发展,最后写文王伐密伐崇的故事。”下面是我的粗略翻译:

      无限光明的上帝,降临下界有威严,四方诸侯都看到,保护下民无灾祸。可是偏有那上国,治理情况一团糟。我们四方各诸侯,没有榜样可学了。上帝察知这种事,憎厌上国干坏事。于是转向西边去,就和我们一起过。

      砍伐树木开田地,清除枯木与倒木。土地平整一大片,灌木宿根都挖掉。还有檉柳对节木,也要全部清除掉。柞木柘木碍农事,也得一一剔除掉。上帝保佑有德人,犬戎终于被打败。上天指定新辅佐,我们地位更牢靠。

      上帝巡察我家山,柞树棫树都茂盛,松树柏树直又高。自从大伯和王季,上帝为我定疆界。我们高贵的王季,其实为人很厚道。对他哥哥很尊敬,我们都受他关照。上帝赐下光荣名,王季力保这福气,四方土地都拿到。

      我们高贵的王季,上帝开启他的心,他的美名传四方。他的品行都看到,内心仁慈又英明,能当领袖和君王,从此统领这大邦,所有民人都顺从。他的本领像文王,他的行动很完美。上帝降下福与运,传子传孙都兴旺。

      上帝告诉我文王:只管前进莫徘徊,不必羡慕别人家,赶快占据关键地。密人一贯不服从,竟敢不听大邦命,侵犯阮国和共国。文王大发雷霆威,整备大军就出发,平定莒地保边疆,巩固周家福与运,天下诸侯都服气。

      密人凭借京丘地,侵我边疆自阮方,爬上我家的高冈。不许践踏我山丘,我家山丘和高原;不许玷污我泉水,我家泉水和池沼。丈量鲜原寻新田,前往岐山南面住,紧紧挨着渭水旁,成为万邦好榜样,下民之王从此当。

      上帝告诉我文王:我很重视你品行。不会纵情声与色,不会恃仗兵与甲。只是按照本心行,就能顺应上帝心。上帝告诉我文王:必须整合你邻邦,必须激励你兄弟,然后带上剑与戈,还有临车与衝车,前去攻打崇家城。

      临车衝车摇呀摇,崇家城墙高又高。崇家城墙高又高,抓来俘虏一串串,割来左耳一大摊。祭完上天祭马神,招安之后都安顿,四方从此都安定。临车衝车很威风,崇家城墙仍高耸。但是已经被攻破,崇国从此被灭亡,四方从此都顺从。

      ————————————————————

      《大雅文王之什大明》: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难忱斯,不易维王。天位殷適,使不挟四方。

      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

      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涘。

      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

      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缵女维莘,长子维行,笃生武王。保右命尔,燮伐大商。

      殷商之旅,其會如林。矢于牧野,维予侯兴。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涼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这一篇高亨先生认为也是“一首史诗,叙述周朝开国的历史,从王季娶太任而生文王说起,直到武王伐纣为止”。我粗略翻译如下:

      上帝啥事都看到,高大威严在天上,天命从来不保险,天王从来不好当。上天选定殷太子,却是让他失四方。

      挚国仲氏的大任,出自大国天邑商,嫁到我们姬周家,于是要在京安家,我们王季娶了她,干了很多仁义事。

      大任很快怀了孕,接着生下了文王。就是我们的文王,小心翼翼有诚心,侍奉上帝很努力,得到保佑有后福。文王心思很正直,这才继承我方国。

      上天清楚下界事,改把天命给文王。当初文王刚继位,天作之合已来临。迎亲就在洽水北,然后来到渭水边。

      文王心里很高兴,因为娶了大邦女。大邦女是殷王女,容貌美丽像天仙。占卜吉祥先下定,迎亲迎到渭水上。排列大船作浮桥,显示我们有力量。

      上天传下新天命,命我文王要遵循,在我周家京都里,再迎姒姓莘国女。莘国长女嫁过来,果然为我生武王。上天保右我武王,命他讨伐天邑商。

      殷商大军气势盛,旗帜众多像森林。武王誓师在牧野:“这回我们定打胜,上帝已经在上头,只要你们不动摇。”

      牧野地方真宽阔,檀木战车更堂皇,白马四匹赤鬣扬。还有太师姜子牙,尚父勇武像鹰扬。辅佐武王定天下,很快打破天邑商,四处清明是早上。

      ————————————————————

      还有一篇是殷人史诗的遗痕,更加简短:

      《商颂玄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龙旂十乘,大糦是承。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四海来假,来假祁祁。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

      据高亨先生这篇“是一首简单的史诗”,“叙述商的始祖契诞生的传说以及成汤的立国为王,歌颂武丁中兴的功业”。下面是我粗略的翻译:

      玄鸟飞来衔天命,降下神“子”生商契,住在殷土地宽广。那时上帝命武汤,征伐各地领四方。任命四方各首领,九州全都在手上。我们殷商的先王,个个勤谨不懈怠,传到武王的孙子。武王打仗无不胜,武王孙子得真传。武丁龙旂十乘车,奉上祭品很丰盛。武丁邦畿一千里,到处住着我们“民”。在此威力满四海,四海之人都来朝,朝见之人一群群。疆域广大跨大河,我殷处处得天命,好多福气都降临。

      通宝推:看看,大眼,李根,
    • 家园 中国历史上所有形式的诗都是配乐唱的歌词,直到明代
    • 家园 春秋左传注读后03人人都歌唱的时代 下

      4、妇女们

      春秋时,妇女已经处于从属地位,但还是有很多杰出的妇女,在很多方面有杰出的成就,在诗歌方面也是如此。在《左传》中共提到三次妇女唱歌(赋诗)的事,其中有两次唱的歌词(诗)还是唱歌的妇女自己创作的。

      公元前七二二年(鲁隐公元年),郑庄公的母亲姜氏因为支持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造反,被郑庄公软禁在城颍,当时郑庄公发誓,不到黄泉就不会再见姜氏,意思是说只有死后才会再见姜氏。后来郑庄公后悔了,就接受了颍考叔的建议,先把庄氏放在一个挖出了地下水的地洞里,再把她接出来,算是满足了黄泉相见的誓言。(当时的老百姓大多还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当时的贵族也经常挖地下室自用,不过当然都不会挖出水来,就不知这个挖出地下水来的洞和井有多大区别。)当郑庄公进地洞时,先唱了一句(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而姜氏出来接着唱道(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于是两个人算是和好了。(《隐元年传》(p 0014)(01010406))

      这一次唱歌(赋诗)是《左传》中第一次提到赋诗,但这两人赋的诗都是现场创作的,最终也没有收入《诗经》之中,也许是编辑《诗经》的人对此二人的行为不以为然吧。

      公元前六六〇年(鲁闵公二年)时候,卫国的国君卫懿公荒淫无道,狄人趁机进攻卫国,打败了卫国军队,灭了卫国。卫国的邻国宋国国君宋桓公的夫人出自卫国,于是宋国派军队收集了剩余的几千卫国人,在曹国的地方重建卫国,立宋桓公夫人的同父同母哥哥,也是卫懿公的一个异父同母弟弟“申”为卫戴公。卫戴公另一个已出嫁的同父同母妹妹许穆夫人也赶到了现场。许国是小国,许国人并不赞成许穆夫人帮卫国复国,许穆夫人于是作了一首诗歌,抒发了她忧伤的情怀。(许穆夫人赋《载驰》。)这首诗歌共有五章,歌词是:“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这首诗歌的首章是说路途的辛苦,二三章是说许国人不支持她的行动,第四章是说我有我的抱负,许国人的指责毫无道理,卒章是说只有大国才能帮助卫国复国,与其在许国空谈,不如我到现场去想办法。许穆夫人本来就喜欢齐国,于是向齐国求救,齐国就派公子无亏率领一支军队来帮忙,其实公子无亏的老婆就是一位卫姬。卫戴公很快就死了,继承他的是在齐国避难的卫文公,这位卫文公和卫戴公、宋桓公夫人、许穆夫人等都是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这样,在齐国的帮助下,卫国终于恢复了。许穆夫人这首歌后来还收入了《诗经》,就是《鄘风载驰》。(《闵二年传》(p 0266)(04020502))

      公元前五八二年(鲁成公九年)夏天,鲁国国君鲁成公的姊妹伯姬嫁给了宋国国君宋共公,伯姬出嫁是由鲁国的执政大臣季文子(季孙行父)送去的。季文子回来以后,鲁成公马上召他来,设宴慰劳他,伯姬的母亲穆姜也在邻房听着。于是季文子就在宴会上唱了《大雅韩奕五章》:“蹶父孔武,靡国不到。为韩姞相攸,莫如韩乐。孔乐韩土,川泽訏訏,鲂鱮甫甫,麀鹿噳噳,有熊有罴,有猫有虎。庆既令居,韩姞燕誉。”《韩奕》这首诗是歌颂韩侯的,在这首诗的第四章里提到,韩侯娶了蹶父的女儿,而这第五章前半部分唱的就是蹶父选婿的过程:当初,蹶父走遍各国,为女儿选了韩国这个好婆家。然后第五章的后半部分就唱的是蹶父女儿的婚后生活:韩国土地广大,物产丰富,蹶父的女儿与韩侯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季文子实际上是在汇报伯姬出嫁的情况。听了这些,在邻房的伯姬的母亲穆姜才放了心,她忍不住跑了出来,向季文子反复行礼拜谢,说道:“有劳大夫了,感谢您代表我们鲁国的先君和嗣君,周到的完成了这次送伯姬出嫁的使命,我这个未亡人也受到了您的恩惠,我代表我们的先君再次感谢您的辛劳。”(穆姜出于房,再拜,曰:“大夫勤辱,不忘先君,以及嗣(sì)君,施及未亡人,先君犹有望也。敢拜大夫之重(zhòng任)勤。”)然后,穆姜还唱了《邶风绿衣卒章》:“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据高亨先生的解释,《绿衣》是一首悼念亡妻的诗,诗中的“古人(或者是故人?)”是指亡妻,作者面对寒风,衣衫尚单,不禁想起亡妻。(《诗经今注》 高亨 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5 p 36)(让我想起了李商隐的诗:“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散关三尺雪,还梦旧鸳机。”)不过穆姜可不是这意思,她是用最后两句“我思古人,实获我心!”来夸奖季文子赋诗赋得好,满足了她急欲了解女儿情况的需求,有古人之风(这里古人是我们今天一般说古人的意思,穆姜篡改了作诗者的原意),穆姜以此来再次表示感谢。唱完了,她就回房了。(又赋《绿衣》之卒章而入。)(《成九年传》(p 0843)(08090501))

      由于母亲对女儿的思念,穆姜打破了常规,自己出来在国君招待大臣的宴会上向这位大臣拜谢,还选择了恰当的诗答赋,说明当时贵族妇女也很熟悉那些常用的诗歌,当然穆姜也不是一般人,在当时的贵族妇女中是有名的聪明人。

      在《国语鲁语下》中也记述了一个妇女唱歌的故事,也是唱的《绿衣》。当时鲁国的大夫公父文伯长大了,他母亲想为他娶妻,于是设宴招待大管家,什么话也没说,只是为大管家唱了《绿衣》,不过是唱的《绿衣》的第三章:“绿兮丝兮,女(汝)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原意是说,我绿丝的衣裳,还是你做的那件;当初有了你呀,我才能不犯错误。(主要根据高亨先生的解释,“古人”也是指亡妻。《诗经今注》 高亨 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5 p 36)大管家下来之后马上就开始张罗公父文伯的婚姻之事,因为他听出了老太太的意思,是要找一个好媳妇,能在各方面替自己管好儿子。于是当时鲁国的乐师(往往也是诗歌的教师)师亥就评论说:“好!男女在一起吃饭,本不应该让家里的下人出席,谋划家族的大事,也只能与大管家商议。现在这位老夫人请了大管家来吃饭,虽然并没有与他交谈,但是(用诗歌)明白的表示出了自己的意向。本来诗歌就是用来交流意见的,但是要唱出来别人才能明白。今天这位老夫人用唱歌来实现自己的意图,真是得体呀。”(公父文伯之母欲室文伯,饗其宗老,而為賦《綠衣》之三章。老請守龜卜室之族。師亥聞之曰:“善哉!男女之饗,不及宗臣;宗室之謀,不過宗人。謀而不犯,微而昭矣。詩所以合意,歌所以詠詩也。今詩以合室,歌以詠之,度于法矣。”《鲁语下》15)这个例子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诗歌在当时社会交往中的作用,与《左传》的描述可以互相印证。

      5、在享宴中

      在《左传》中,赋诗,也就是唱歌的场面一共出现了三十三次,其中在享宴上赋诗的场景就有二十三次,宴席上是《左传》中最常见的赋诗的场合。下面介绍几个在享宴上赋诗的例子。

      公元前六三七年(鲁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后来的霸主晋文公)流亡到了秦国,有一天,秦国国君秦穆公要设宴款待他,去之前,他的随从子犯(狐偃)说:“我的文采不如赵衰,这次请让赵衰跟着您。”(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请使衰从。”)在宴席上,重耳唱了:“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飞隼,载飞载止。嗟我兄弟,邦人诸友。莫肯念乱,谁无父母?”(《小雅沔水首章》)(公子赋《河水》。)以“流水朝宗于海。”表示对秦穆公的仰慕,以“嗟我兄弟,邦人诸友。莫肯念乱,谁无父母?”来唤起秦穆公的同情,希望秦穆公能出兵帮助自己回国掌握政权。接着,秦穆公唱了《小雅六月首章》来回答(公赋《六月》):“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四牡骙骙,载是常服。玁(xiǎn)狁(yǔn)孔炽,我是用急。王于出征,以匡王国。”杨伯峻先生的注里说:“《晋语四》韦《注》云:“《小雅六月》道尹吉甫佐宣王征伐,复文、武之业。其诗云:‘王于出征,以匡王国。’其二章曰,‘以佐天子’。三章曰,‘共武之服,以定王国’。此言重耳为君,必霸诸侯,以匡佐天子。””按杨先生的观点,二章、三章可能没有唱,但当时人心里有数。另外,《左传》还记述了在襄十九年,公元前五五四年,也有人唱这首诗(《襄十九年传》(p 1045)(09190301)),但用意就完全不同,以后会介绍。赵衰听了秦穆公唱的这首诗,马上说:“重耳拜谢国君的赐予。”(赵衰曰:“重耳拜赐!”)重耳就郑重其事的从堂上走到堂口阶下,向秦穆公行大礼拜谢,秦穆公也降一级台阶答拜。(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级而辞焉。)这时,赵衰代重耳答谢说:“国君您勉励重耳要有辅佐天子的志向,重耳怎能不拜谢您呢?”(衰曰:“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僖二十三年传》(p 0410)(05230609))

      就这样,在享宴上,通过歌唱(赋诗),双方交流了看法,而赵衰敏锐的发现了秦穆公流露出的意向,抓住这个机会,把秦穆公的这个意向固定下来。这件事既反映了赋诗可以成为很漂亮的交流工具,也反映了这个工具可能的局限性。

      九十六年以后,公元前五四一年(鲁昭公元年)夏天,在参加了由楚国的令尹公子围(后来的楚灵王)主持的盟会之后,晋国主政的赵孟(赵文子,赵武),鲁国的大臣叔孙豹(叔孙穆子,穆叔),以及参加盟会的曹国大夫路过郑国。郑国国君郑简公要设宴招待他们,派执政大臣子皮(罕虎)先去见赵孟,与他约定宴会举行的时间,子皮与赵孟的这个会见也是正式的会见,要举行正式的仪式,在正式的礼仪完毕之后,赵孟就对子皮唱了一首歌:“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小雅瓠叶首章》)(子皮戒赵孟,礼终,赵孟赋《瓠(hù)叶》。)子皮随后又到叔孙豹那里通知他宴会举行的时间,当再次行礼如仪之后,子皮把赵孟唱歌的事说给叔孙豹听,叔孙豹告诉他说:“这是赵孟请求在宴会上只行一次主人向客人敬酒的仪式,你们就照此办理就行了!”(穆叔曰:“赵孟欲一献,子其从之。”)。按说对赵孟这样的贵宾,应该举行主人向各人五次敬酒的仪式,但举行起来非常繁琐,耗时较长,这样一来,真正请客人享用的宴会往往会改日举行。而只敬一次酒的话,仪式简单,可以马上转入双方饮宴的环节,更有利于双方的交流。但是当时晋国是北方的霸主,郑国是小国,生怕得罪了晋国,所以子皮说:“这么干能行吗?”叔孙豹回答说:“他自己愿意这样,有什么不行?”(子皮曰:“敢乎?”穆叔曰:“夫人之所欲也,又何不敢?”)到了宴会那天,郑国还是准备了行五次敬酒的仪式所需的食物和器皿,赵孟来参加宴会,在为宴会搭建的帐幕下见到了这些器皿,赶紧找到了郑国主政的大夫子产(公孙侨),私下里对他说:“我已经向你们的执政大臣请求了,还是别这样吧。”(赵孟辞,私于子产曰:“武请于冢宰矣。”)于是还是只举行了敬酒一次的仪式,以赵孟为主客,行完就开始宴会。在宴席上,叔孙豹唱了《召南鹊巢》的第一章(穆叔赋《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这是在感谢赵孟在前面的盟会上向楚国的公子围说情救了自己一命(《昭元年传》:(p 1204)(10010201)、(p 1205)(10010202)),把赵孟比“鹊”,自己比“鸠”,说自己占了赵孟的“巢”,给赵孟添了麻烦。赵孟赶紧说:“不敢当。”(赵孟曰:“武不堪也。”)这时叔孙豹又唱道(又赋《采蘩》(fán)):“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召南采蘩首章》)然后解释说:“我们小国就像这‘蘩’啊,虽然菲薄,大国要是能够爱惜的使用我们,不也是能够完成使命吗?”(曰:“小国为蘩,大国省穑(shěng sè)而用之,其何实非命?”)“蘩”是一种白蒿,在嫩的时候可以吃,算是尝鲜,也可用在祭祀上。郑国的子皮接着唱(子皮赋《野有死麇》(jūn)之卒章):“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召南野有死麇卒章》)这本来是姑娘唱给小伙子的歌,是说:“你轻轻的,不要拉我的头巾,别让狗儿叫起来。”子皮是请晋国作为霸主谨慎行事,别给小国惹麻烦。于是赵孟回唱道(赵孟赋《常棣》(cháng dì)):“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小雅常棣首章》)唱完说道:“我们都是兄弟国家,只要亲密合作,就不会惹麻烦,狗就不会叫。”(且曰:“吾兄弟比以安,尨(máng)也可使无吠。”)听了这话,子皮,叔孙豹和曹大夫都从跪坐的状态直起身来,下拜,(关于下拜的礼节,可参见《僖五年传》“稽首”《注》(p 0303)(05050202))然后举杯一起向赵孟敬酒说:“我们小国有了你,就可以免遭灾祸,有了依靠了。”(穆叔、子皮及曹大夫兴,拜,举兕(sì)爵,曰:“小国赖子,知免于戾矣。”)大家一起喝得很高兴。喝完,赵孟出来以后对他的随从说:“以后再不会像这次喝得这么痛快了。”(赵孟出,曰:“吾不复此矣。”)(《昭元年传》(p 1208)(10010401))

      这场宴会,赵孟用唱歌(赋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可对方并不敢确定,最终还是要经过赵孟进一步的确认才敢取消那些繁文缛节。在宴会上,大家对唱,有问有答,鉴于前面沟通不畅的事,好几次唱完了以后唱的人还追加了解释,这样追加解释是《左传》中仅有的一次,也表现了各方搞好关系,不生误会的愿望。最终宴会圆满结束,主客赵孟竟感叹再也不会喝得这样痛快,大概也是绝无仅有的了。

      公元前五六六年(鲁襄公八年),晋国执政的范宣子(士匄gài,此时已任中军将)例行出使鲁国,这也是对鲁国国君鲁襄公这年春天访问晋国的答拜,同时还通知鲁国,晋国要对郑国用兵,晋国是盟主,鲁国也要跟着出兵。当时鲁襄公只有十一岁,实际执掌鲁国政权的是季武子(季孙宿)(错了,此时鲁国叔孙穆子执政,季武子位列第二。季氏长期执掌鲁国政权,但此时季武子之父季文子刚死不久,季武子年幼,这几年主要做一些外交方面的工作以增加历练,为以后执政做准备)。在鲁襄公举行的宴会上,范宣子唱道(宣子赋《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召南摽有梅首章》)这首诗是说,树上的梅子只剩七成了,要赶快趁此吉时缔结好姻缘。意思是要求鲁国不要误了出兵的日期。虽然结婚和打仗根本挨不上,但是真正主持宴会的季武子却马上明白了,并且立刻回答说:“我们怎么敢呢!拿草木来打比方,我国的国君只不过是您的国君散发出来的气味,只要您发命令,我们立刻就会踊跃执行,决不会拖延时间。”(季武子曰:“谁敢哉!今譬于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xiù)味也。欢以承命,何时之有?”)然后唱道(武子赋《角弓》):“骍(xīng)骍角弓,翩其反矣。兄弟婚姻,无胥远矣。”(《小雅角弓首章》)这就是小国,不能像大国那样只用唱来让对方猜,而是在唱之前先表明自己的立场,免生误会。随后唱的“兄弟婚姻,无胥远矣”只是进一步补充自己的意思。宴会快开完了,季武子又唱道(武子赋《彤弓》):“彤弓弨(chāo)兮,受言藏之。我有嘉宾,中心贶之。钟鼓既设,一朝飨之。”(《小雅彤弓首章》)这是标准的宴会主人对客人唱的歌,重点在后四句,恭维客人是嘉宾,要好好招待(另外,《左传》还记述了在文四年,公元前六二三年,五十七年前,也有人唱这首诗,用意与这次大体相同,也是宴会主人唱给客人,但当时客人不敢接受(《文四年传》(p 0535)(06040701)),以后会介绍此事)。范宣子在听到了头一句“彤弓弨兮”以后,想起这一句里唱到的“彤弓”能和他自己拉得上一点关系,于是在季武子唱完之后他就马上机敏地回答说:“当年我们的先君文公(晋文公重耳)打赢了城濮之战以后,在衡雍向天子献捷,天子襄王就曾赐给先君彤弓,让我们子子孙孙永远保藏(衡雍献捷见《僖二十八年传》:(p 0462)(05280310)、(p 0463)(05280312))。那时我的祖先就是替天子辅佐我国国君的守官,我士匄继承了先祖的职务,岂敢不按您的要求(继承传统,保持天子赐予彤弓的荣誉,平定天下,)履行自己的责任呢?”(宣子曰:“城濮之役,我先君文公献功于衡雍,受彤弓于襄王,以为子孙藏。匄也,先君守官之嗣也,敢不承命?”)虽然小国不敢只用唱歌(赋诗)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但范宣子作为大国的使臣也不敢怠慢,硬从对方唱的歌里发挥出人家没打算表达的意愿来,并且借此向小国表达友好之意。所以当时的“君子”都认为范宣子“知礼”,现在看起来这也是成功的外交姿态。(《襄八年传》(p 0959)(09080802))

      上面例子中季武子所用的草木与其气味的比喻,在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五五二年)也有人用过:这年夏天,晋国派人要求郑国国君前往朝见,郑国派出了少正公孙侨(子产)回答说:“当年,敝国的国君刚即位,就带着执政大臣子驷去朝见贵国的办事人员,这些办事人员对敝国国君无礼,敝国国君很害怕,所以第二年改去楚国朝见。于是晋国来讨伐我们,楚国也来问罪。当时楚国强大,晋国又不喜欢我们,我们只好倒向楚国,敝国国君带着大臣子蟜再次去楚国朝见,结果晋国又讨伐了我们。晋国认为自己是草木,我们只不过是草木散发出的气味而已,只能跟着晋国走。等到楚国不再强大,我们就又倒向晋国,清除了亲楚的人。从此以后,敝国国君多次去贵国朝见,晋国每次出征,敝国都派兵支援,贵国对我们的要求实在太多,我们已经应付不了了。大国要考虑小国的承受能力,小国本不敢有二心,但是大国要一味压迫小国,小国总有一天会被逼急了。”(在晋先君悼公九年,我寡君于是即位。即位八月,而我先大夫子驷从寡君以朝于执事,执事不礼于寡君,寡君惧。因是行也,我二年六月朝于楚,晋是以有戏之役。楚人犹竞,而申礼于敝邑。敝邑欲从执事,而惧为大尤,曰,“晋其谓我不共有礼”,是以不敢携贰于楚。我四年三月,先大夫子蟜又从寡君以观衅于楚,晋于是乎有萧鱼之役。谓我敝邑,迩在晋国,譬诸草木,吾臭味也,而何敢差池?楚亦不竞,寡君尽其土实,重之以宗器,以受齊盟。遂帅群臣随于执事,以会岁终。贰于楚者,子侯、石盂,归而讨之。湨梁之明年,子蟜老矣,公孙夏从寡君以朝于君,见于尝酎,与执燔焉。间二年,闻君将靖东夏,四月,又朝以听事期。不朝之间,无岁不聘,无役不从。以大国政令之无常,国家罢病,不虞荐至,无日不惕,岂敢忘职?大国若安定之,其朝夕在庭,何辱命焉?若不恤其患,而以为口实,其无乃不堪任命,而翦为仇雠?敝邑是惧,其敢忘君命?委诸执事,执事实重图之。)(《襄二十二年传》:(p 1065)(09220201)、(p 1065)(09220202)、(p 1067)(09220203))

      这样经常用草木与其气味的比喻,也反映了当时人们更加亲近自然,对于各种草木散发出的不同气味十分熟悉。

      如前面所说,《左传》反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社会,其中最有特点的就是诗歌的歌唱在这个社会中占据了一个显要的地位。当时古风犹存,人人都会唱一嗓子,人人都得唱一嗓子。无论是揖让于庙堂之上,还是周旋于田野之中,或者折冲于尊俎之间,品评人物,阐述道理,提出请求,表达意向,都要用到诗歌。春秋时代的诗歌是我们中华民族诗歌传统的上游。

      通宝推:看看,李根,水过云飞,南方有嘉木,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花,谢谢!

        一直在想为什么原本是民歌的风却常常被引伸乃至曲解释。

        您帮我找到了答案。终于明白#不学诗,何以言#的时代背景了。

      • 家园 风气自然
      • 家园 这个不能吧

        也是卫懿公的一个异父同母弟弟“申”为卫戴公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谢谢,要不是您细心,这个错误就错下去了

          这里的关系还真不是一般的乱:

          卫懿公的父亲是卫惠公,卫惠公的母亲是宣姜,父亲是卫宣公。但是据《闵二年传》:

          初,惠公之即位也少,齐人使昭伯烝于宣姜,不可,强之。生齊子、戴公、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p 0266)(04020502))

          就是说卫戴公的父亲是“昭伯”,昭伯也是卫宣公的儿子,和卫惠公是兄弟,也就是卫懿公的叔叔,他的儿子应该是卫懿公的堂兄弟,但宣姜的儿子却比卫懿公长一辈。

          因此,那句话应该改为:

          也是卫懿公的一个堂弟,同时是他父亲卫惠公的异父同母弟弟“申”为卫戴公

          不过这东西已经过了修改期限,没法改了,只好请以后阅读的人注意吧。

          谢谢了。

      • 家园 你这里头提到的好几首诗,我以前都有写过呢,

        可是以前完全不知道还可以这样用,尤其那首《野有死麇》,看得我下巴都要掉了~~~~~~不过想想“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也确实是中国式的含蓄和委婉。然后再想想我有点事儿不明说就能憋死的性格,和古人比起来,我还真是个“大老粗”呢。

        另外,一点儿不谦虚地说,我觉得我挺能歌善舞的,恩,虽然是狮子吼和猴子舞~~~~~~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