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他乡人事之口语老师 -- 南方有嘉木

共:💬63 🌺71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在探索世界的时候碰到对的人

      纠正了一些错误,慢慢建立起自己对世界的认识。

      这样真好,他遇到你,很多思维都会转弯,可以从他者来反思自己。

    • 家园 时态错了吧

      应该是:

      I was just educated by a Chinese woman

      或者是:

      I have been educated by a Chinese woman

    • 家园 请教一下

      mm在长篇大论的时候是如何控制节奏的?我好像有点简约强迫症,一旦话说得稍微有点长,就感觉节奏失控,只想赶紧结束。谢谢!

      • 家园 简约很好啊,

        我在现实中也属于简约型。

        但上课是闲聊,而且主要是听我说,所以就得通过不断拓展或深入话题来延长谈话时间。如果一定要说控制节奏的话,那就是

        第一,注意话题或观点之间的停顿,不抢不急,给对方消化和反馈的时间;

        第二,组织论据,分点叙述,说之前先在脑子里画个观点结构图;

        第三,对方说的时候,认真倾听,甄别有效信息,导入谈话系统。有效信息不仅仅是他说出来的,还包括他未说的,以及他何以这样说;

        第四,提问,觉得好像没什么可说的时候,就问一遍what,where,when,why,who,how,这六个问题讨论一遍,可以引出无数小talk。

    • 家园 假期看了些书和电影

      我感觉吧,西方的宏大叙事也在经历一个反思的阶段.在理查德·桑内特《公共人的衰落》一书中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西方的普世思维在一些非西方的地区固然有所向披靡之势,而在其内部对这些思维的危机感却是与日俱增,欺人易,欺己难。

      《公共人的衰落》开头有段引文:每个人都只顾自己的事情,其他所有人的命运都和他无关。对于他来说,他的孩子和好友就构成了全人类。至于他和其他公民的交往,他可能混在这些人之间,但对他们视若无睹;他触碰这些人,但对他们毫无感觉;他的世界只有他自己,他只为自己而存在。在这种情况之下,他的脑海里就算还有家庭的观念,也肯定已经不再有社会的观念。

      家庭价值观现在成了西方思想支撑点,而这在很多文艺作品中也有大量的反应。回归家庭已经从资本主义消费经济的朴素呼唤,变成了整体价值观的出发点和依托。

      顺便说下,斯皮尔伯格监制的《陨落星辰》实在太烂了。充斥其中的宗教说教尤其令我反胃。

      • 家园 西方超出家庭的社会结构就是教会。

        国家反而是后来才冒出来的东西,先知教才知国。所以民为先,意识形态次之,国为轻。国家是大家讨价还价,定社会契约的地方。和东方的民为重,社谡次之,君为轻对比。国人骂的卖国贼在西方没有对应的东西。中国人要是被人占了割了块地,绝对痛心疾首,上史书上记着。西方都觉得哪块地方要独立要割让。只要符合法理,国家少了块没什么,国家本来就是讨价还价出来的。当然反过来就是,只要符合法理,我占着的殖民地就和原来的土著无关了。

      • 家园 好久不见

        西方人的家庭和梁漱溟笔下中国人的家庭,简直有点国家和天下的区别。不知道有没有关于西方人“回归家庭”政治经济学解释的文章。

        • 家园 嗯,这个是这样

          家庭问题的研究怎么说呢。社会科学的各门学科都有相应的研究。而且互相渗透。

          就你说的这个意思,大概有点类似于法国学者勒弗莱的观点,他的研究主要是建构了一个和现代核心家庭不同的对象,即前现代大家庭。他的这种建构呢,我们从本土的历史想象出发,还比较容易接受。很多文艺作品多少反应了这种家庭结构变迁带来的“乡愁”。比如说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不过他的观念受到了来自社会学中理科生的强有力的质疑和挑战。

          至于说我上贴的回归家庭的说法,最早是出于应对女权思想的挑战。这里牵涉到对家庭结构中父权的研究。简单点说,回归家庭最早是面对女性,特别是现代职场女性发出的呼唤,而非男性。从资本主义消费经济出发毕竟需要一些家庭成员更多的关注消费。

          怎么说呢,理论这东西是这样的。它总是比较含蓄,嗯,就是说包装有时胜过内涵。呼吁女性回归家庭,当然需要说明家庭的美好和价值的优先。但久而久之呢,包装变成了内涵,手段成了目的。家庭的神话成了社会价值观的内核。电影“克莱默夫妇”里乔安娜简直就是白人男性的天敌。

      • 家园 《公共人的衰落》是哪年的书?

        回归家庭已经......变成了整体价值观的出发点和依托。

        ----好似从“治国平天下”退回“修身齐家”。不过对这个结论,我觉得不能全部采信。

        另外,反思,一般都是为了调整和提高,公共人即便衰落,但肯定始终存在。而宏大叙事不管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对年轻人总是有吸引力的。

        我今晚喝多了,头很晕,上来是为了和你打个招呼。

        • 家园 确实啊

          你引的那段,是我的意思。不是那本书的意思。

          那本书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是有点老生常谈。现代化危机的前生今世说得很细腻。但怎么办呢?

          说到对年轻人的吸引,我还是想到前段时间的课题。就是网游对青少年的意义。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