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浅论印度的民主与经济的一角,也说“龙象之争” -- 燃犀下照

共:💬154 🌺145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谈到北京经验

              其实,也有的,实际上就两点:

              1、就是GCD能够从中央到最底层的村,社区,对整个社会进行绝对的控制。

              2、GCD从成立,到现在一直是个积极进取的政党。

              因为拥有了这两个条件,才能做到:

              1、制定长远的,正确的目标;

              2、真正的,坚持不懈的,完成这个目标。

              就像青藏铁路,修了几十年,碰到问题,停下来研究,一直找到解决的办法,继续修,再碰到问题,再停下来,再研究、、、,最终完成了铁路的修建。像欧美,印度那样的民主国家,无法做到这点,除非全民都认识到这个问题,并且全民,包括资本家和P民的利益是一致的,才能一直坚持下去。

              这两条,尤其是第一条,其他国家,无法学到的。即使中外历史上也不曾有。

              • 家园 最后一句有问题哦

                应该说,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中国历史上凡是强盛的朝代,都是有这种彻底的控制力的。以前大部分是通过宗族来进行。而凡是没有这种彻底的控制力的,通通都很快就消亡了。唐朝才是真正的变态,几乎都已经完全失去了控制,居然还可以挽救回来,延长一段时间。当然好在地盘够大,中央区还是基本在手上。

                这种控制力,来自于中国的特殊地理环境。中国古神话中最早的几个皇帝是谁?还不就是鸟生鱼汤那几个。这几个通通都是因为带领人民治水患,从而建立强大的统治体系,再登位的。连神话里面都这样,你就可想而知中国人一天在想些什么了。

                换言之,整个中国社会都是按照这种严格的中央集权体制建立起来的。从而在天灾人祸等频繁的动乱中保证农耕的正常运作。

                勤劳,勇敢,善良的中国人民,不是白给的。

            • 家园 倒是觉得政治方面的经验是其次的。

              俺总结的北京经验主要是:

              1 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2 为了发展可以做出很多牺牲

              3 自己的现金流是自己挣来的,而不是借来的

              太难做到了。变态的tg和变态的中国老百姓缺一不可。

              • 家园 政治上的经验应该是首要的。

                经济的成功实际上是政治上的成功。

                北京经验在政治上的特色就是:稳定压倒一切!

                体现在:

                1. 目标明确。政治为经济发展服务。

                2. 政治上保证经济政策的长期性连贯性。从八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中国的南门立木坚持了20多年。

                3. 政治上不争议,至少保持执政团体内的矛盾不扩大。避免内耗。

                4. 政治上屏蔽外国干扰。

                这个和你说的经济政策一脉相承,中心还是老一辈的:自力更生!独立自主!

                这些总结起来简单,但是几乎是没有可复制性。原因在于:

                1. 国家要大,这样才有比较大的战略余地可以利用和牺牲。

                2. 国内政治高度集权。(这一条下去,大部分国家都没戏了)

                3. 要强有力的军事实力作为后盾。

                这样来看,除了俄罗斯,没有第二个国家可以复制北京经验了。

                不过。。。人家本来已经是世界第二强国了。。。。。要有这心,早没中国什么事儿了。。。。

                • 家园 俄罗斯不行了

                  政治上的高度集权已经实现不了,看这次俄罗斯国内选举选票的分散,普京和梅姐夫已经不象几年前那么强势了。另外,俄罗斯国内的民族问题和加盟共和国问题将来可能都会随着俄罗斯族的人口进一步减少而发酵,最终可能会导致俄罗斯的分裂。

                • 家园 其实每一个真正崛起的国家都做到了,但是政治制度都不相同

                  17世纪的英国就做到了,同时代的法国借的债太多没有及时收缩,最后崩掉了。

                  19世纪的美国和德国也做到了,后来德国由于缺乏发展空间,在领土问题不肯妥协,自不量力,崩掉了。

                  上世纪2,30年代的苏联也做得很不错,到了5,6年代自满了,不肯牺牲了,最后大企业病,彻底崩盘。

                  后来50,60年代的西德和日本也基本做到了,不过他们的安全是美国保护的,现在在还安全债。这其中德国吸取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做得比较好,现在比日本主动的多。

                  并不是只有tg的政治制度可以达标的,以上这些国家政治制度都不相同,但是执行力都不错。以后如果tg可以把美帝挤出去,能够真正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很多国家的政治制度的执行力还不错的会体现出增长,但是像tg这样持续不断的增长却是很难。

    • 家园 印度终于放开了对沃尔玛们的禁令

      虽然有国内的反对。看最终结果如何吧。

      另外,印度最近货币贬值的非常厉害,俨然有金融危机的迹象。

      • 家园 开放吧,印度!这是印度民族轻工业死亡的开始!

        不过,我觉得这是还是一场空........任何计划进入印度都将面临独特的“印度时间”。

        印度文化、经济、政治三者间的影响处于一种很奇怪的平衡状态下,很稳定,但确实很“别扭”。印度的政治里的计划更多是一种宣传与选举手段。印度的经济与政治体制上都不允许印度进行如此大胆的举动。

        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终断了其原有文明的发展进程,同时并没有带印度人走上自主型的资本主义近代发展进程。在生产分配领域,旧有封建阶级被几乎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就土地来说,印度始终为完成土改,中央政府可控制的土地仅占总量的13%上下,大量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得以保留。以人均土地最少的比哈尔邦为例:占土地持有者总数67%的小土地持有者仅永远全邦可耕地的16%,而4.1%的地主却占有了全邦可耕地的25%,另外还有400万以上的农民没有土地。

        在判断印度政府决策时必须认识到,她的决策依据很可能并非源自某一长远战略考虑,而是基于一些非常具体的眼前利益来考虑的——即便这些决策对长远和全局利益是有害的。因为在一个缺乏权威的政治环境下,印度的政治家们首先要考虑的是政党间激烈的斗争以及政府和大财团间的斗争、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斗争。

        经济上,由苏联解体所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对这个国家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了今天。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国力极具衰退直至最终解体,使得印度失去了最大的国际援助来源以及出口市场,经济由此遭受到严重的冲击,由于国际收支严重失衡最终导致印度爆发经济危机,这就是1991年印度政治经济改革的背景。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再没有一个政党能够在联邦议会选举中获得单独组阁的多数席位,印度进入了或是少数派执政,或是多党联合执政的时期。在1989-2004年的16年中,印度共举行了六届大选,换了九届中央政府,其中六届只执政了1年左右,最短的只执政13天就倒台了,2004年国大党重掌朝纲,得票率也仅有26.7%,只能以联合政府的形式上台执政。

        换句话说,印度政府原本不强的行动力进一步被削弱了,对社会生活的变革很难再起到多大的推动作用,更遑论来主导。

        某种程度上说,上世纪90年代之后印度的政治改革,实质就是一个地方向中央分权的过程。而就行政区划而言,印度版图内邦的数量由建国时的16个,增加到了28个(另有7个中央直辖区)。就工业化进程而言,这一改变的影响是灾难性的,印度原有的工业布局类似于前苏联,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原有行政区的分裂,导致工业体系不再完整而无法正常运行——这与苏联解体后所遇到的情况比较类此,许多地区因此从工业经济又重新退回到了农业经济。此外,印度后续的经济建设也很难有一个科学、统一、有序的规划,最初计划建设100个经济开发区,各地各自为战,结果最后实际建成的数量是250多个。

        印度的GDP开始迅速的增长,前些年印度的经济增长从以前4-5%的较低水平跳上了7-8%,季度增长常常达到9%左右。而在其背后的事实则是:印度的经济增长和中国的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印度模式”下,货币流通的速度不存在从实物生产到最终销售这样一个周期的制约,自然要快的多,但这种快速流动并没有带动制造业的同步发展。“印度模式”的实质,就是一种跳越式的发展模式——印度人试图从传统农业经济直接跨过制造业阶段进入以服务业尤其是以金融业为经济主干的服务业主导型经济,也就是“虚拟资本主义”国家的消费型经济。如此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了从过去所继承的金融传统,同时这也是为了回避印度基础建设薄弱的问题。

        在GDP高速增长的同时,国家工业化事实上并为有太大的发展——250多个经济开发区中,是清一色的服务业、IT和金融行业。印度GDP具体构成中,农业占22%,工业占22%,服务业则占56%,如果这是一个发达国家的话,这个构成并没有什么问题(例如日本,虽然以制造业闻名于世,但其GDP的75%则是由服务业所贡献的),但这是在一个发展中国家,其GDP的总量并不大。事实上,目前印度工业化总体水平仍还出于轻工业化阶段——相对应的是,中国已经开始进入到重化工业阶段。

        同时,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尚不足以支撑一个重化工业体系——以公路为例:印度2002-03财年国道建设目标为244.11公里,而当年实际完成209.46公里;2003-04财年目标为1789.5公里,实际完成709.73公里;2004-05财年目标为2317.18公里,实际完成2082.7公里;2005-06财年目标为782.09公里,实际完成582.82公里。在这样一个薄弱的基础之上,单靠购买一些技术,对工业化进程的拉动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技术是“种子”,而工业基础和基础设施则是保证“种子”发芽、生根的土地。

        而从危险方面来说,印度这次最可能出现的问题与91年时可能是一样的,就是在国际支付上出现问题。历史上看,印度仅有两年实现了外贸顺差,而只是拜当年风调雨顺农业丰收所赐,其余年份则都是处于逆差。始于发达国家的金融危机,导致了其国内出现紧缩,进而使欧美金融机构从发展中国家撤资回本土。而这就使得如印度这样依赖外资的发展中国家,被动的出现了紧缩。这就使得印度政府面临两难的选择——是否进行信用扩张——也就是因印钞票就造成本币贬值,不印本国企业就会出现资金断链。此外,印度企业多通过向国外银行贷款,或者是通过转让股权的方式像国外企业借款来获得资金,其国内的任何经济波动,都会导致海外银行提高利率或是国外企业抛售印度企业的股票,这些同样会使得印度企业出现资金断链的危险。而自去年便一路走高的国际粮价,则进一步加大了这方面的风险,印度至今未实现国内粮食自给,粮价攀升,必然要进一步加重其国际支付的压力。

        因此,印度这次如果真正开放沃尔玛进入印度——这是对于本国经济的一个经济屠杀行为!

        因为,印度的经济与政治结构,绝对不足以支持一个全球规模超级零售业巨头的扩张——这种扩张必须依托于小弟主文中描述的中美跨国民生工业联合体才可能得以实现!这是印度羸弱的轻工业所不能承受的。

        开放吧,印度!这是印度民族轻工业死亡的开始!

        通宝推:黑暗的骑士,然后203,我爱莫扎特,
        • 家园 其实土共就是一大号家长

          前三十年,老毛忙着生儿育女。又苦又累还没说,挣到点口粮全给儿女们吃了。后三十年,儿女们都毕业了。老邓又要忙着帮找工作了。

        • 家园 印度至今未实现国内粮食自给?

          不太明白,印度的自然环境应该非常适合农作物生产啊。是因为他们的农业机械化不够?

          另外,印度的工业也让人很莫名其妙。比如钢铁业,米塔尔是世界最大最强的钢铁集团,不仅产量高,而且能生产高技术的特钢。但印度的钢铁产业和中国又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 家园 印度农业基本上还在靠天吃饭

            记得葡萄说过,好像是08年因为气候异常,季风季节降雨不到常年的1/3。你想想这对于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是什么打击。传统农业想为印度这种人口大国提供粮食自己,除非印度人自己能光合作用。另外,差不多同时印度最大的软件集团参与非法炒地,导致数以万计的农民破产。直接后果是,毛派游击队趁机扩大了他们的地盘。那一阵子印度整天对中国摩拳擦掌,实际上就是在转移内部矛盾视线。

            • 家园 印度有用对外战争转移国内矛盾的路径依赖........

              印度有用对外战争转移国内矛盾的路径依赖........

              在尼赫鲁时代,印度政治还带有不少的强人政治的色彩,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其中的结构性问题。而自后尼赫鲁时代开始,这个制衡因素消失了,印度政治生活中始终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核心,主要政党及其政治领袖们于是便都将民主当成了一种市场机制——视选民为有着各种各样要求的消费者,而作为“企业家”的政治家们所要做的,则是力图赚取他们的选票。当民主异化为简单得向选民“献媚”之后,任何短期内见不到“效益”的举措,都将是难以推行的。

              在长期经济计划与短期经济效益的选择中,政府不断的在选民的利益趋势下左右摇摆。在遇到国内国际危机的时候,印度的执政者往往通过对外军事冒险来转移选民的视线,压制国内即将爆发的危机以此来赢得大选,譬如他们在1962年所作的。基于这种目的实施的军事行动,无论胜负,都从没有于经济形成过“正循环”,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在印度的对外战争史上从未出现过。由于自身经济实力孱弱,军事冒险之后印度政府往往又陷入财政危机并进一步导致经济危机。从上世纪60年代往后,印度就一直处于“危机-冒险-更深的危机-再冒险”这样一个循环之中。受此影响,她的工业化进程于基础设施建设都异常缓慢。

              譬如这段历史:1970年12月27日,英迪拉.甘地抓住自己国内声望不断上升的机会,宣布解散人民院,提前于1971年2月举行印度第五届大选。1971年3月大选结果揭晓,英.甘地获得了压倒胜利。与此同时,巴基斯坦在1970年底也开始进行大选,主张充分自治与全面独立的人民联盟在东巴大获全胜,随即在1971年3月宣布东巴独立,巴基斯坦由此爆发国内军事冲突。1971年11月21日,印度政府宣布印军越过印巴边界“自卫”,这就是第三次印巴战争。至12月17日战争结束,巴基斯坦遭到肢解。至此英迪拉.甘地在国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93%的民意支持。次年印度国庆日,英.甘地被描绘成了杜尔加(印度神话中的十臂女战神)。但正是在1972年,印度迎来了一场严重的旱灾,1.8亿人口面临饥饿的威胁,而由于战争流入印度的孟加拉难民每个月则要消耗掉印度政府两亿美元,使得印度政府的财政雪上加霜。原本大宗粮食与原油进口就需要大量外汇,而石油危机和由此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又不期而至。由此导致外汇严重短缺,物价开始飞涨。这进一步引起的投资不足又使工业增长下降了近50%。民众的不满情绪终于在反对党的鼓动下爆发了,同年孟买就爆发了1.2万人大停工,仅仅在古杰拉特邦的骚乱中被警察射杀的人数就达到233人,而与之同步的印度铁路大停工让当时的印度全国交通陷入了瘫痪,最后警察也加入到了暴动的行列,并与前来镇压的军队交火。在随后的大选中,国大党一败涂地,代表印度教原教旨主义的人民同盟上台了。而人民同盟政府的第一个举措竟然是提早一年结束当时正在执行顺利的“五五”计划,以提交自己制定的“六五”计划。这严重的打击了印度经济的正常节奏与成长,带来了长远的不利影响。

              之后,印度在危机背景下,就发生于1987年的中印边境对峙,则可看做是印度政府为缓解执政危机所作的又一次冒险。我记得葡萄是讲过这个历史时刻是多么危险。如果不是苏联的瓦解,也许这次就会演变为第二次中印战争。

              现在的世界经济危机对于印度的打击,非常有可能再次是的印度政府迈向对外强硬的路线而不排除他们有军事冒险的可能——尤其是他们自认为已经长了不少肌肉的情况下。

              前段时间,印度号称在中印边境部署大军与坦克,并且组建山地战部队与进行军演,同时渲染中方的“入侵”——这个很有过去历史的老梗味道!

              我们必须非常注意美国利用印度的这种政治传统在巴铁或者藏南挑起地缘动荡甚至战争的可能——历史有时就是这么有意思:对手的聪明程度,和他给你制造的麻烦大小有时并不一定就是成正比的(有时,对手的聪明也是我们的利益,对手不是主要战略敌人却“损人不利己的败事有余”真的是一种包袱。不过,我有时候猜想,对于印度高种姓来说,也许战争是符合他们“家族”利益的,也是赚钱赚权的。而国家与人民对于印度统治阶级来说都是“躯壳”与“贱货”——“他们爱西方”。(*^__^*) 嘻嘻……)。

              通宝推:黑暗的骑士,
          • 家园 米塔尔牛是因为它是西欧企业吧

            米塔尔收购了一堆西欧钢铁企业,这个企业恐怕算不上是印度企业。

            • 家园 Mittal 都不是印度人了

              他是印度裔而已,米塔尔钢铁的发展也跟印度毫无关系。说米塔尔钢铁是印度公司就跟80年代说王安电脑是中国公司一样好笑。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