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整理】民国废柴蒋百里--给李肿捅凑个趣 -- 胖的卡门

共:💬165 🌺851 🌵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麾(hui)下

          Hui ,not Mao

        • 家园 蒋百里先生可没说什么造飞机,

          蒋百里先生可没说什么造飞机,他是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空军将会是主力,所以他认为在中国与日本必有一战的前提下,要优先发展空军,加速培养空军人才。而且,在1934年,他就计划买美国当时过剩的柴油,然后经过处理,可供汽车和航空所用,而且这些油料库要建在山洞里,就是为中日要发生的战争做准备。虽然这些都没有实现,因为蒋介石那时可正忙着围剿共产党呢,可是他的观点是正确的。

          至于他的造艇计划,缘故是这样的。他在1919年跟他的士官同学冈村宁次会谈的时候,冈村无意间提到:“对长江三角洲这种水网密布的地方作战,要多造浅水汽艇,在这种河水纵横的地方,汽艇是登陆包抄的最好工具。”蒋百里先生听了一惊,就记在心里。后来,在1932年1.28之后,就向蒋介石申请造这种汽艇。蒋介石认为这件事儿不急,后来也就不了了之。在1937年的8.13战役开始之后,日本人果然用了这种汽艇战术。所以每每提起此事,蒋百里先生总是扼腕叹息。我对于胖的卡门不满的是,他既然看了全文,却顾意说什么:“蒋百里上书常凯申,要求拨出1000万元建造500艘小艇,战时从后方偷袭日本。。。。。”以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果然误导了总统。我个人觉得这就有点不着调了。

          把蒋百里先生从神坛上拉下来,我没有异议。但是我个人觉得应该以事实为依据,不能为了达到把“百里先生从神坛上拉下来”这个目地,而裁剪事实,网织罪名。就好像你明明知道一个人是无辜的,却偏偏把罪名强按在他的头上,把他的名声搞坏。然后很得意的说,我知道你是冤枉的,那又怎么样!我个人觉得这么做,比那些把蒋百里先生送上神坛的人还要恶毒,因为他们是心知肚明的伤害一个无辜的人。

          • 家园 造艇计划。

            日军在有制空权和制海权的前提下在长三角使用小艇是妙招,蒋百里不顾客观差距实际环境东施效颦,难道不是个笑话?国军不是没有汽艇,作战效果如何?

            • 家园 哎,蒋百里先生向蒋介石提出建艇计划的时候,是1932年啊

              哎,蒋百里先生向蒋介石提出建艇计划的时候,是1932年啊。1934年他又提出了发展空军,在山里建油库等计划。问题是蒋介石什么也没做,才导致了1937年8.13的失败。历史无法假设,如果蒋介石按蒋百里先生说的做了,也未必没有一拼之力。

              • 家园 按当时的民国工业、经济实力,与日本拼空海军是拼不过的。
                • 家园 嗯,比不过,那也不能放挺啊,总得做点什么吧。

                  我觉得蒋百里先生真难,订了计划吧,那是脱离实际;不订计划吧,那是废柴。真不容易。

                  • 家园 造艇这样的废材计划

                    也亏你好意思提出来。蒋的想法大部分是笑话。

                  • 家园 订“计划”的又不光他一个,要看谁的计划能行。

                      有的时候,不符合实际的计划比没有计划还坏。

                    • 家园 好吧,我们就谈谈蒋百里先生的计划

                      首先,蒋百里先生的计划的假想敌是日本人。

                      蒋百里传,陶菊隐,中华书局,1985年2月第一版P163-164

                      蒋百里先生断言,最后中日最后将在平汉路线以西决战。这一意见,二十年前他向龚浩说过。1938年,河南省府迁到豫西的南阳,时任第一战区参谋长兼任河南省府建设厅长的龚浩想起他的老师“将来中日战争应以三阳(洛阳,襄阳,衡阳)为我们根据地的旧话,”特地在卧龙冈建一个小亭,还勒石镌碑记载了此事。

                      1935年春,蒋百里向蒋介石建议:"中日必有一战,要警觉日寇模仿八百年前蒙古铁骑灭南宋的路线,即由山西打过潼关,翻秦岭,占领汉中,再攻四川与湖北。彼计若成,(我)亡国无疑。必须采取抗战军'深入腹地',建立以陕西、四川、贵州三省为核心,甘肃、云南、新疆为根据地,拖住日寇,打持久战,等候英、美参战,共同对敌的策略,方能最后胜利",熊尚厚、严如平: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民国人物传(第十一卷).中华书局.2002.第352,354-355,355页)

                      我举此事,说明早在1918年,蒋百里先生就开始为中日战争作准备,特别是他早就为中日战争作了战略方面的考虑。

                      蒋百里《国防论》第五篇 十五年前之国防论(见裁兵计划书民国十一年出版)1922

                      建设之顺序——以京汉铁道以西为总根据,逐渐东进以求设备完全。

                      物质上之准备 一为兵器,上海广州之兵工厂,应改为民间工业之用,而于太原设兵工厂,俾与巩县汉阳成三方面兵器补充之根据地。二为装备,武胜关兖州附近,应特别设辎重材料厂等,俾南方兵力移动至北方时,得相当之准备品。三为交通,沿津浦京汉间之东西行国道及河流,应先着手整理。四为要塞,东部各据点,视形势之必要,得为要塞之设计,其要点另详。

                      1935年根据他的“三阳”理论,出于这一战略预测,他认为中国的工业布局,无论从地域或民族性来讲,从利于防空和坚守险要来看,应以湖南的南岳为工业核心,分布株州至郴州之线。后来,实业部讨论煤钢计划时,他着眼于战时工业布局,提出了白己的看法。他说“设厂地点,其初步小型工厂可设于安徽之马鞍山,大冶的铁和淮南的煤,运起来都很便利。一旦对外作战,九江以下都不是安全区。大型工厂宜设于株州以南、郴州以北,而萍乡的煤,宁乡、醴陵、永兴的铁,其质量都是可用的。

                      1935蒋百里认为,"修筑西(安)汉(中)公路实为建设后方抗战核心的根本之举。"(熊尚厚、严如平: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民国人物传(第十一卷).中华书局.2002.第352,354-355,355页。)

                      以上说明,蒋百里先生在不但考虑了在军事上的安排,他还认真的做了经济上(工业和公路的建设)的准备。

                      军国主义之衰亡与中国(民国十一年作)

                      用兵是用众,凡群众运动之要诀,第一在目的明了理由简单。国民为自己生命财产,执戈而起,此是最简单之理由,最明了之目的,是为攻击精神之核心。苟培养得宜,即开花结果。

                      至于述中国国防之方针:

                      “我国家根本之组织不根据于贵族帝王,而根据于人民,我国民军事之天才,不发展于侵略霸占,而发展于自卫,故吾今者为不得已乃创左(竖排版的左,就是下文)之宣言。

                      我国民当以全体互助之精神,保卫我祖宗遗传下之疆土,是土也,我衣于此,我食于是。我居于是,我祖宗之坟墓在焉,妻子之田园在焉。苟欲夺此土者,则是夺我生也,则牺牲其生命与之宣战。

                      “是义也,根据历史,根据世界潮流。”

                      国民听之!呜呼,互助!互助!

                      这个,是说明如何发动人民进行自卫的战争。从而解决了兵员的问题。

                      速决与持久一九三八年一月二十六日于柏林

                      至于我们中国目前既需持久作战,我们就应该在这个决心下,来研究速决的“速”之条件。欧战法国凡尔敦所以能长久固守的原因,并非由于死守,而在于法国人能利用运动战的原则,将守军随时移动。死守一个阵线,无论设备如何巩固,在今日火力下仍可将整个战线顷刻毁灭。去年比尔波铁环的防御,建筑的时间费去九十小时,而摧毁的时间,只经九小时。

                      当年法德火力同等,而法国守势战尚非扼据一线的死守,何况火力平常不占优势的我国。所以在一个持久战区之内,反而是用了运动战可以达到持久的目的。简言之,这便是“以攻为守。”假如拘之于形式上持久的一线死守,是必然不能达到持久之目的,现在德国有步步为营的退却法,就是寓死守于运动中。

                      一个部队的火力要与运动力等同,没有运动力的火力,可名为“死火力”,所以要达到持久固守之目的,应以增加运动性为唯一条件。前方作战的部队至少要能够自己指挥后方的给养。我们装备完全的兵团差不多与德国步兵团相像。但德国步兵团后方直属的车辆,就有一百三十辆之多,假如每团加上防御战车,更需增加七十余辆汽车,才可使一团的火力得到适当的发展与运用。

                      这个,我个人认为是说明运动战的问题,解决如何打的问题。这里,我说明一下:我个人认为蒋百里先生的运动战,与毛主席提出的运动战的问题。

                      论持久战

                      我们的战略方针,应该是使用我们的主力在很长的变动不定的战线上作战。中国军队要胜利,必须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高度的运动战,迅速地前进和迅速地后退,迅速地集中和迅速地分散。这就是大规模的运动战,而不是深沟高垒、层层设防、专靠防御工事的阵地战。这并不是说要放弃一切重要的军事地点,对于这些地点,只要有利,就应配置阵地战。但是转换全局的战略方针,必然要是运动战……如果我们集中兵力在一个狭小的阵地上作消耗战的抵抗,将使我军失掉地理上和经济组织上的有利条件,犯阿比西尼亚的错误。战争的前期,我们要避免一切大的决战,要先用运动战逐渐地破坏敌人军队的精神和战斗力。

                      除了调动有训练的军队进行运动战之外,还要在农民中组织很多的游击队。须知东三省的抗日义勇军,仅仅是表示了全国农民所能动员抗战的潜伏力量的一小部分。中国农民有很大的潜伏力,只要组织和指挥得当,能使日本军队一天忙碌二十四小时,使之疲于奔命。必须记住这个战争是在中国打的,这就是说,日军要完全被敌对的中国人所包围;日军要被迫运来他们所需的军用品,而且要自己看守;他们要用重兵去保护交通线,时时谨防袭击;另外,还要有一大部力量驻扎满洲和日本内地。

                      首先,我觉得蒋百里先生和毛主席都同意一点,不能在一个狭小的阵地上死守。毛主席的意见是:使用我们的主力在很长的变动不定的战线上作战。要在广阔的战场上,迅速地前进和迅束地后退,迅速地集中和迅速地分散。蒋百里先生的意见是:简言之,这便是“以攻为守。”假如拘之于形式上持久的一线死守,是必然不能达到持久之目的,现在德国有步步为营的退却法,就是寓死守于运动中。那么, 要想要达到迅速移动的目地,在讨论国民党军队的前提下,蒋百里先生的意见是要多配备汽车。而在当时的中国,蒋家王朝的腐败统治之下,许多珍贵的汽车却用来运送那些达官贵人私产。可叹。

                      其次,蒋百里先生没有像毛主席那样明确提到发动农民组织游击队。但是他也提到“我国民当以全体互助之精神,保卫我祖宗遗传下之疆土。”毛主席则说的很详细,而且八路军就是这样打的抗日战争。我个人认为,这是因为毛主席的实战经验多,是中国游击战的大家,而蒋百里先生没有真正的战争经验的缘故。这点,的确是蒋百里先生的极大的弱点。

                      从以上的内容,我个人觉得,蒋百里先生的计划还是不错的,战略上,持久战;并为持久战规划了生产、运输的准备,这是物;呼吁人民反侵略,保卫自己的家园,这是解决人的问题;提倡运动战,让火力运动起来,这是解决了如何打的问题。而蒋介石一心打内战,各项建设都以内战为第一,白白的耽误了备战日本的时机。

                      您说还有更好的计划,请赐教。

          • 家园 看到你引用里有积极发展飞机,也许是买?

            靠那时的经济实力能买多少?

              这个柴油的事俺还没说,不知他用什么方法把柴油提炼成汽油或其他油料?不过他非此专业,被忽悠了也正常。但如果蒋总统被他也忽悠了,不知道能拿出多少钱再去买汽油给飞机用。

            • 家园 看来您对国民政府有没有能力修路和购买飞机有疑问,我查了一

              看来您对国民政府有没有能力修路和购买飞机有疑问,我查了一点资料,与您探讨一下:

              我在“民国财政史,杨荫溥,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年8月第一版,P70” 中查到

              年度/ 【军务费支出/百万元 】占实支百分比

              1932 【320.7】49.7%

              1933 【372.9 】48.5%

              1934 【386.6】 32.2%

              1935 【362.0】 27.1%

              1936 【555.2】 29.3%

              但是1934至1936年的数字由于国民政府把一些军务费移到其它支出项目,实际上的军费数字应该比这个还要高。比例应该在百分之四十左右才对。

              另外,国民政府还借了一些外债,比如:

              第092卷 民国经济史 http://www.uus8.com/BOOK/html/type3/96/QuanShi092.htm

              民国二十二年五月二十九日,国民政府与美国财政复兴公司正式签订了一项秘密借款协定,因协定明确规定中国必须用借款购买美国剩余的棉花和小麦,故这笔借款又被称之为 美棉麦借款.这一借款协定的主要内容为:由美国财政复兴公司贷款给中国政府5000万美元,其中4000万元用于购买美国棉花,1000万元用于购买美国小麦(其中40%用于购买美国面粉),中国政府所购棉麦只能在中国销售,借款利息为年息5厘,等等。后因中国经济不景气,在国民政府要求下,购买棉花的借款由4000万元减少为1000万元,故美棉麦借款的实际数额为2000万美元。

              关于美棉麦借款的用途,国民政府立法院曾于同年六月十六日对外宣称,本借款全部用途限于生产事业等经济建设方面,不得移充任何对内用兵或其他消费之用。但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据估计,国民政府在美棉麦借款所得款项中用于统制全国金融的数目约占40%,直接、间接用于反共军事活动的占36%①。① 王方中:《抗战前十年国民党政府借过多少外债》,《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 1期。① 郑会欣:《1933年中美棉麦借款》,《历史研究》1988年第 5期。

              那么一架飞机多少钱呢?

              民国空军的航迹:高晓星,时平,海潮出版社,1992年12月第一版,P113

              1936年,一架最新的美国“马丁”式飞机,40万元。

              看来国民政府还是有一定钱,买飞机的。那么,这些军费都用到哪儿去了呢?我个人觉得大部分用到围剿共产党身上去了。还有一部分,被各级贪污了。比如:

              民国空军的航迹:高晓星,时平,海潮出版社,1992年12月第一版,P136

              1932年宋子文从美国佛利特飞机厂购买教练机10架,扣回佣20%。1932年10月,孔祥熙从意大利订购“飞霞”轰炸机20多架。等飞机运到,美国顾问验收时发现,枪管来复线几乎磨光,不能使用。

              以上可以看出,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并不是没有钱购买飞机,而是这些钱先要满足他打内战的需要,再要让那些大小官僚吃饱,可以用到真正的国防建设上的,又能有多少呢?所以您说没钱买飞机,这个事儿是不成立的。而且,不但国民政府有钱买飞机,他还有第一,第二飞机制造厂,利用各国的材料仿造各国的飞机。这也是国民政府空军的一个特色,整个一万国飞机展,我个人估计买哪种飞机不是看性能,而是看回扣。还有白痴把买飞机的钱存在香港,结果开战了,发现想买飞机也运不进来啦。那白痴也不想想,飞行员没有实践,那飞机能飞上天吗?

              第092卷 民国经济史 http://www.uus8.com/BOOK/html/type3/96/QuanShi092.htm

              铁路建设:民国十八年三月,国民党 三大 通过了 训政时期经济建设实施纲要方针案 ,强调建筑铁路是攸关政权稳定巩固的要务,决定要从国家年收入中拨出1/4充作建设铁路费用。六月十七日,国民党三届三中全会又通过了 拨用庚款发展建设事业案 ,决定用退还庚款的2/3发展铁路事业。但当时国民政府忙于内战,上述计划、决定并未认真执行。到民国二十四年以前,共修铁路1763公里。

              公路建设:民国十六年全国共有公路18000英里,合28967公里。民国十七年,交通部按各自不同的筑路标准,将全国公路划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三类,并准备在10年内分三期修造公路41550公里。民国二十一年全国经济委员会成立后,积极督造全国公路建设,到民国二十四年十二月底,纳入经委会督造范围的各省联络公路已达2。9万公里,并已完成2。08万公里。到民国二十六年七月止,全国公路网已基本形成,计有干线21条,支线15条,公路总里程达109500公里,这时期公路建设虽快,但由于路况差、运输工具少、运价高、管理机关混乱等原因,影响了公路运输量的增长。

              以上可以看出,蒋百里先生对于公路等的规划,并没有脱离当时的国力能力。我个人认为如果蒋介石真的把日本人当成假想敌,认真备战的话,国民政府还是可以做的更好一点的。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