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柯木的选择: 维族孩子在内地的经历 -- 洗心

共:💬167 🌺1030 🌵3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汉语在全球化背景下,和国内其它少民语言一样是弱势语言

              国际贸易和工程输出学汉语优势的胜出,目前还没有注意到,你是说会汉语的老外?他们搞外贸的似乎不多

              • 家园 相对弱势吧,也要看到正在追赶的事实。还是很有希望的
              • 家园 汉语在全球化下更加强势

                语言的强势,跟产业链是正相关的。

                比方法语和德语,历史上是强大的工业语言。但今天法语区和德语区因为缺乏液晶产业,造成相关行业人才培养断层,科技词汇停滞。而这个行业发展又很快,最终使得差距越来越大而难以跟上。

                万恶的TG,搞国家资本主义,没有肃清58年大跃进的“遗毒”,砸锅卖铁,亏损也要搞中芯国际(芯片制造),搞京东方(液晶)。工厂虽然亏损,但是用“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吸引了一大批的工程师和科技人员,投入到这个行业里,追踪最新科技,扩展汉语的相关科技词汇。

                我们讲“市场经济”,不要忘了还有一个“门槛理论”。假设有一个行业,比方液晶行业,门槛在100亿美元,能进这个门槛的,可能只有5家公司。你如果跨过了这个门槛,你不需要跟全世界70亿人去竞争,你只要跟5个对手竞争就可以了。

                你如果进不了这个门槛,任你是爱迪生重生,爱因斯坦再世,你也翻不了身的。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每当中国拿下一个产业链的时候,相关行业不懂汉语的工程师,他们的工作空间,立足空间就会越来越狭窄。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国家,大家一窝蜂的学习医学、贸易、法律等难以被全球化的学科,而少有人学习工程技术的原因。

                巴西希望发展半导体行业,在国内最好的大学,招了一个半导体班。等四年后才发现,培养的工程师,毕业后在国内没有任何工作机会,一毕业就失业。

                巴西人讲的葡语,是全球第10大科技语言之一,命运尚且如此。国内那些少数民族的小语言,我不知道他们凭什么,就觉得自己一定能在全球化的国际社会上立足?靠乞讨?靠变卖资源?靠西方社会的良心和善意?

                英语是国际商业语言,是历史上长期积累的结果,短期内难以改变;但是在全球化下,汉语有机会挑战英语的科技和工业语言的地位。只要别被“主流经济学家”们忽悠死了,汉语获胜的机会是非常大的。

                (写下这段话的时候,背后感觉有点发凉,万幸万幸,俺是讲汉语的中国人。)

                通宝推:玉垒关2,
                • 家园 有道理,但还有中间过程,关键问题是原创和市场,更不要忘记

                  中国在电子业很不错了吧,但是目前的状况是中国电子工程师都得学点英语,而不是西方电子工程师都得学点中文。不学英语,深入的教材,最新的期刊都是英语的,工作时间大部分都在用英语。

                  中国进入的行业是否开始中文化了?目前还没有看到。一个问题当然是语言很高的堡垒效果。语言无非交流工具,让大家都开始用某一种交流工具的可能性是这批人内部交流得东西大家都很感兴趣,愿意学习。如最早学工程的人,必须学西方语言,那么只要有学工程的需求,就要学这门语言。现在中国的太阳能行业很强,假设制造厂都在中国,工程师都在中国,但也难以改变这些工程师需要看英语,写英语文献的现实,这个圈子想扭转,我目前看不出来什么路子。当然第一步是让工程师们读英文写中文,第二部读中文写中文,第三步写英文的人看不下去了,开始一起学中文读中文文献。。。

                  弱势语言的意思是,别人没有感到有学你这门语言的需求。当然可能是还没有意识到,而你学他人语言的需求更高。从这个角度来看,全球化下,汉语确实属于弱势语言。

                  为什么这么说,原因有两个。

                  一是很多时候,历史没有两次机会,英语在中国之外的很多国家都有很高的地位,中国以前基本是封闭的,所以英语的直接影响不大,全球化以后,中国获得的信息涌入基本是英语及其它西语的,而英语世界受中文的影响并不大,中国人学英语的需求高于反过来,所以中文是弱势语言。

                  另一方面,世界语言的体系形成,可以满足基本交流后,再换一种语言取代世界语言的可能性很小,最后可能的情况是中国普遍接受英语,而不是反过来。

                  根本上,语言是个人文性,社会性的东西,语言的根本改变需要政治改变,否则可能性很小,自然发展的话,英语强势语言的地位已经确定。靠产业链也不大可能改变实质,因为加入产业链本身就融入这个系统。调过头需要强迫力,我YY一下,大约是中国取得全球霸主——这个过程之后英语很强——开始文化输出,意识形态输出,号召万夷来朝——大量外国人来中国学汉语——这部分人回国得到重用,汉语成为被羡慕的语言——汉语回复中心化,开始在中国跨国公司强行推广汉语——各国青年纷纷学汉语,家长要求开汉语课——汉语成为世界语言

                  关键的几步包括影响力全球化和政治强势,根本还是政治问题,不仅是在家里憋产业链

                  • 家园 没有革命性巨变,英语的地位难打垮。

                    如果德国法国俄国说一种语言,有可能打败英语。现代世界的中国并未达到其中任何一国在其繁荣时曾经具有的文化科技地位。至于相当于三国之和,目前还不能想象。

                  • 家园 语言文字是滞后效应明显的一块

                    法国的霸权在拿破仑后就基本没戏,拿破仑三世后彻底没戏,但英语取代法语还是要在一战之后的巴黎和会。罗马征服希腊-马其顿几百年后,希腊语依然是罗马帝国内仅次于拉丁文的重要语言。

                    语言文字的强势弱势,在多数时候并没有很大意义,必须是有稳定持续的硬实力做保障。而语言文字本身一旦确立,即便失去硬实力的支撑,也能作为残余留存很久。就像很多民族亡国几百上千年了,他们的语言文字还能像宇宙大爆炸的余波一样残留下来。

                    • 家园 在西方上流社会,法语还是第一语言的

                      在西方上流社会,法语还是第一语言的,欧洲贵族是用法语来交谈的,包括英女王。

                    • 家园 英语取代法语的地位

                      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彻底登上世界霸主地位后开始的。二战前的欧洲大陆,法文通行无阻,其次德文,英语随处碰壁。

                      • 家园 我听德国同事说

                        德文的通行主要跟德意志在欧洲大陆的中心,商业交流便利有关。法文想必是托了法兰西帝国与拿破仑的福。如果不是马歇尔计划和美军的午餐肉罐头,恐怕欧洲接受英语的速度和程度恐怕都要差许多吧。

                        • 家园 也有很强的政治历史积淀的因素

                          中欧的国家,波捷匈都是高度日耳曼化的国家,即便现在去布拉格、布达佩斯这些城市(我去玩的时候全靠德语完全无障碍),讲德语也完全没有问题的。而这种积淀可以追溯到神圣罗马帝国时期。

                          至于接受英语的程度,德国比法国要强,毕竟同属日耳曼语族。虽然英语在诺曼征服之后接受了很多拉丁词汇,但是英语还是和德语更像一些。

                          在法国和德国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去德国如果别人发现你是外国人,很多时候会主动和你讲英语;而在法国,法国人就不会那么“友好”了,即便他能听懂英语,他照样拿法语来答你。

                • 家园 关键是孩子也要以汉语为第一语言
              • 家园 反正现在西方也开始反全球化了

                过个几十年,要是中国可以一枝独秀,出国玩就不用带快译通了~加油

          • 家园 自然法则,弱肉强食,无可阻挡。

            如果国人不努力,哪天汉语消亡也是必然。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