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律师,人民日报,高跟鞋,超模 -- 淮夷

共:💬107 🌺1113 🌵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九霄兄所言极是。

          钱先生自己也最反对权威崇拜,人云亦云,“但开风气不为师”堪为写照。

          比如钱先生《谈艺录补订》中曾有长文解析李商隐《锦瑟》,力证“诗序说”,可称缜密圆融。我还是觉得多处阐释有商榷余地,私下存疑。

          至于他的学术价值和地位,日久自有公论,后生晚学大可不必为此徒费口舌。有功夫还不如多看看中外典籍,切磋琢磨、比照印证。

      • 家园 这话过了吧?

        钱先生良好的幼学底子,使他的文言一如他的白话,一开始就建立在精粹纯熟的基础上,而他卓越无伦的西方文化素养,更令这份精粹与纯熟,别生出一股前所未有的逻辑力量。当我们想到逻辑本是文言的弱项、想到汉语的长处在生发诗意而非理性思辨时(日本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汤川秀澍对此深有会心,他曾提到,他只在日常事务领域才使用与汉语性质相近的日语,一旦思考到亚原子粒子领域,必换用英语),对钱钟书在赋予文言新功能上峥嵘展现出的能力,便只有叹为观止了。说到用文言说理,人们常会本能地想到汉贾谊那篇被选入不少课本的雄文《过秦论》,并被那个夸诞的开头弄得一愣一愣。然毫不意外的是,正是钱先生向我们指出:贾生此文,犯了“词肥意瘠”之病。多么犀利的判断!得此一语,已可眉眼清新,若再以子之矛,探子之盾,则蓦然发现,钱先生向我们奉献出的,也许竟是一种自有文言以来从不曾有过的文字,不惟“词肥意满”,丰渥华美,抑且陈力就列,条贯分明。让诗性的古国文言胜任理性的逻辑推演,是钱钟书一大贡献。我纵无意作惊人之语,但仍不得不想,自仓颉造字始有文章以来,这一曾化育出无数绝妙好辞的语言,还从不曾有幸遇到这样一位方家:像钱钟书这样幽默,像钱钟书这样善疑,像钱钟书这样充满思辨强力,像钱钟书这样拥有大开大阖的人文观念。通过《管锥编》,自铸伟词的钱钟书其实向国人奉献出了一种推陈出新的新语言,这是思维的奇迹,汉语的造化,读者的福音。

        让我等从未读过《管锥编》的凡夫俗子,甚至搞数学和逻辑的大学教授们情何以堪?

        关键词(Tags): #杂谈
        • 家园 周泽雄说起来

          也是位眼高于顶的主,由《齐人物论》可见一斑。难得他诚心诚意唱一回赞歌,批判的看吧。

      • 家园 谢谢,链接看到了

        钱先生的其他作品我很早读过了,唯有管锥编是一例外。本来他的《谈艺录》已属阳春白雪,管锥编尤其登峰造极。人生匆匆,有缘分读完的书,拢共加起来,一辈子未必很多,如此想来,遂不再和钱先生较劲。

        • 家园 人到中年,看书的确靠缘分。

          开卷有益,殊途同归。就此衷心感谢淮夷兄一以贯之分享心得,推荐好书。

          • 家园 读书也许是“此一时彼一时”的事情

            不知桃源兄如何看,愚意一个人读书取舍既看个人缘分,也有些内在的演进路线,是以每个人的书架上大多是此一时、彼一时。

            少年时都喜欢怡情,读中外小说和诗词曲赋的想来都不算少,而随着阅历增长,一个人要折腾,要探求社会和人生规律,读一些启发思考的书籍更为有益。

            兴许一个人到了老年,看透了很多东西,一切都是浮云了,才会重新拾起少年人的书籍,乃至童话、漫画、小人书,皆读得津津有味,这也是自然之理。--- 像是见山是山、见山非山、见山又是山的循环。

            以读书阶段而论,我觉得自己现在仍然是浮躁的阶段,证据就是我对辛弃疾的那句词仍有认同感:“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 家园 《管锥编》并不难懂

        我是学理工的。高中时候在书店翻阅《管锥编》,叹为天书。

        十几年过去了,现在再看这书,从文字上看并不难懂。作者并没有卖弄太多的“专业词汇”。这书给人“难”的印象,一是因为内容偏门,很多文艺理论大家不了解也不感兴趣(我也不感兴趣);二是没有所谓“体系”,各章节间几乎毫无关系,读了下篇忘了上篇;三是每篇引用联想很多,对于普通读者,冗余信息量太大。

        • 家园 对于

          博闻广洽的杂家和货真价实的专家而言,《管锥编》值得仔细品读,如入宝山,必不空手而返。普通读者,往往在古典文学、诸子百家、外国文学和文艺理论方面腹笥匮乏,纵然胜景铺陈也无从得赏。

          俺也是学理工的,高中时看《围城》和《谈艺录》(记得80年代初尚无“钱学”恬噪),惊为天人。后来始觉自己知识储备可怜,难以为继。一路恶补到现在,仍旧窘迫不堪。好在钱先生不喜、不愿或不屑构建“宏大体系”,札记注疏式的文体,倒适合随意抽出一段阅读,小叩小鸣,自得其乐。通篇看,对于普通读者,也许冗余信息量太大。具体到每一句,引人入胜的语词和典故反而高度密集,洞见呈现之前的铺垫尤堪咀嚼。

      • 家园 其实多少还是看兴趣

        就好比我吧,人人都说好的春江花月夜,我愣是读不出有什么好的,我就喜欢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哈哈。

    • 家园 关于“以牙还牙”策略,看来虽然好,但是也只有大国才玩的起

      因为此策略的前提是需要重复多次博弈。也就是先以善意对人,然后遭到背叛以后再剧烈报复。问题是,如果这个背叛根本就是致命的怎么办?所谓后来的报复策略也就没有意义了。

      至于兄台提到“大规模人群的逐利竞争和破坏公益”,我看这是团体或者组织内部的问题,更应该用管理学和组织学理论来解决吧比博弈论更合适吧?

      • 家园 致命的背叛

        如果预期对方的“背叛”是致命的,就不适用“tit-for-tat”了。你的最优对策,即使重复博弈情形下,也是不停的欺骗,因为你根本输不起任何一次你合作而他欺骗的结果。对方基于同样的推理,也会始终恶意对你。

        这造成了每一个单次博弈都是囚徒困境,且只有唯一答案。

        如你有更大的善意,且没有致命背叛的极端风险,那还有一个策略是“tit-for-two-tats”,这是说对方背叛你两次,你才报复一次,而不是睚眦必报。

        这个变种策略在博弈大赛中也取得非常高的模拟结果。

        玩家还可有更加善意的变种策略,比如打三还一、打四还一.... 最终也要看每个人的理念是相信人性本恶?还是人性本善?

        • 家园 淮兄,关键是大国与小国对于“致命”的阈值是大不相同的

          当年卧谈会上,有兄弟对古代朝鲜,如今的新加坡等小国“畏威不怀德”,“朝秦暮楚”等小人嘴脸很不屑,另外一位就说过:大气也是要有底气的呀。

          想来确实如此,博弈论,包括思考重复博弈的演化博弈论许多假设都是有隐含前提的:各个体有对等承受力与报复能力。可是现实并不是这样的。所以我们面对小丑们的表演,根本没有必要过于愤怒,也许应该可怜他们才是

          说到“tit-for-two-tats”,前三十年小白兔的从“悬崖勒马”的警告到动手前“勿谓言之不预也”的系列外交黑话,想来很有模范意义啊

        • 家园 想起了《三体》里的黑暗森林理论,

          宇宙中,只要一个文明不是勇于自杀的圣人.他的唯一选择就是,见一个文明灭一个,并且竭力保持自己的不可见。

          这算是单次博弈,基于人性(包括外星人)本恶,没有合作,也不会被背叛。

    • 家园 社论无解是必然的

      你想一个人要表达九个人的思想,那是很要求分裂能力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