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上海工业建设在三年大跃进期间取得的巨大成就 -- 乾道学派

  • 共: 💬 62 🌺 231 🌵 3
        • 61年价格有大调整吗?
          • 61年开始价格有大调整

            部分放开高价商品的销售,回笼货币,1961年高价糖果、高价糕点,高价饭菜和名酒共回笼货币38亿元,其中高价利润26亿元。

            1961年的货币投放又比上年扩大43.3%,1962年末的货币流通量达到125.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7.1%,但社会商品购买力仍有26.7亿元差额。同时,这一年的集市贸易价格大幅度上涨(比上年上涨2.6倍),城市货币大量向农村转移。

            1962年的高价商品,扩大品种。除了西藏云南外,全国都推开。2月推出高价自行车。当时的平价车,每辆约160元左右;河北定价为每辆650元,广东定价为每辆590元。河北按此价格推销十多天,共售出4292辆。因此中央决定从4月起在全国农村普遍推开,同时在城市停止平价销售。从6月起城乡均销售高价自行车。

              对外宾、外侨设专门商品议价供应。提价的幅度,名酒(包括全国名酒和地方名酒)提得高些,大体比平价增加4~5.7倍,如贵州茅台,原价每斤2.97元,提高为16元,增加4.4倍;辽宁千山白酒,原价每斤1.2元,提高为8元,增加5.7倍。露酒次之,大体提高1.6~3.3倍,如山东金奖白兰地,原价每瓶3.53元,提高为15元,增加3.2倍;吉林通化葡萄酒,原价每瓶1.14元,提高为3元,增加1.6倍;啤酒再次之,大体提高0.8倍,如青岛熟啤酒,原价每瓶0.38元,提高为0.69元。高价卷烟,比平价高4倍左右。

              5月推出:照相和照相材料价格。因为农民在集市上高价卖了农产品以后,涌向照相馆,使原来农民在照相营业额中的比重由10%骤升为50%;照相提价50%,印照片提价100%,胶卷提价75%~125%,胶片提价150%;不分城乡一律按此价格执行。而高价砂糖主要是在县城和农村推开,目的是为了回笼农村中的货币。

              此外,扩大高价饭馆。从5月10日起,全国大中城市和工矿区都开设高价饭馆。已经开设的还可适当增加一些网点。在完成猪、禽、鱼上调任务后的县城,也可开设一二家高级饭馆。其价格一般为原料成本的3倍左右。

              1962年上半年,以上高价商品共销售近22亿元,相当于1961年全年高价商品销售额的57.1%;到1962年6月,高价品种的数量、供应的范围和价格都已达到最大限度。

              高价商品略微降价

              从1962年下半年起,国家的高价政策逐步回落。1962年8月5日,第一次调整高价商品的价格:高价糖果,平均回落15%,其中大中城市,每斤由5元调整为4.2元;县城和农村,由3元调整为2.2元。高价砂糖,回落15%,由每斤4元回落为3.4元。高价酒,回落25~30%,啤酒自定价格。高价自行车,回落40%左右,如飞鸽牌男车,每辆由600元左右回落为350元。高价针织品,原来比平价高3倍左右,回落为高2倍左右。

              1962年11月1日,政府第二次调整高价商品的价格。高价糖果,大中城市每斤由4.2元调整为3.2元,回落24%,县城和农村回落幅度由各地自行决定。高价糕点,大中城市每斤由2.5元调整为2元,回落20%;县城以下,每斤由2.2元调整为1.6元,降低27.3%;酒类,白酒降低1/3左右(如茅台酒,每斤由12元降为8元),露酒降低30%左右(如金奖白兰地,每瓶由9元减为6.5元)。高价针织品,平均降低25%左右,由平价的3倍调整为2.15倍。手表,国产的降低45%左右(如上海牌半钢手表,由每只180元降为100元),进口的降价10~33%;此外,从11月29日起,降低照相和照相材料价格。照相价格调整到只比原定平价高20%左右。照相材料的降价幅度为35~40%,其中135胶卷恢复平价。

              1963年3月,政府根据高价商品的销售情况及其原材料货源的供应情况,又作了一次全面安排。大致情况是:调低高价饭馆及酒价格10%~25%左右。自行车调低15%左右,如飞鸽牌男车,每辆由350元调整为300元。高价针织品、国产手表、高价砂糖和糖果、糕点的价格大体维持当时水平。

              此后,根据经济形势的好转和集市价格的回落,又陆续调低了高价商品的价格。到1965年底,高价商品只有高级针织品一种,1969年退出高价。

            这些价格的提高并不意味着商品的出厂价格提高,绝大部分都是商业渠道的利润,最后上缴,回笼货币。可见此前的上海的利税水平取决于全国。

            通宝推:梓童,hwd99,脊梁硬,
            • 少量产品调整,影响不大,而且你也写了,只是对商业有影响

              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由60年的90.62亿元骤降到61年的48.53亿元,直到1970年才超过60年的水平。

              • 收购价涨了,售价不涨

                结算利润当然要下跌

                • 高档消费品涨价怎么会影响到工业企业的收购价?
                  • 你随便搜一下就知道了

                    1961年各种农夫产品收购价格普涨

                    • 影响工业企业成本的经济作物没涨多少。
                      • 工业的原材料从何而来?

                        从矿产品和农产品而来。初级产品涨价,工业品不涨价,必然导致工业增加值的萎缩。

                        何况1962年开始就开始下放工人到农村,TG压工业保农业的态势非常明显。

                        • 矿产品58年就开始涨价,工业利税萎缩主要是产量下降导致

                          61年1月中旬,上海每天发电用煤的供应量锐减至0.56万吨,不足日需发电用煤1.35万吨的一半;每天发电量下降到692万千瓦小时,缺额1100万千瓦小时。全市工业用电量普遍减少50%以上。由此造成:冶金系统7个钢铁厂的33个轧钢车间停掉32个;化工系统全停或半停工的工厂达147个;电机、机械系统减产30%左右;轻工系统有半数行业全停工;纺织系统纱锭开工17%,布机开10%,其他全部停工。

                          61年全市的工业总产值由60年的310.17亿元骤降到189.95亿元,降幅为38.8%。

            • 数据是那儿来的?

              很好的数据,也许能用得上。

            • 本质上是恶性通胀

              以计划经济的观点看是“社会上货币太多”。实质是动荡后社会总产品大幅度减少,供应短缺。

              陈云的高级糖果是做得比较好的。

    • 不错,

      为啥收藏不了?

    • 柯庆施功不可没,李井泉~

      可惜啊,后者倍及哀荣,前者被刻意遗忘。柯庆施虽然左,但在当年,也不过差不多和陶铸同志一样左而已。不过是个莫须有的评海罢问题,压得死后四十多年还翻不了身。

      • 柯庆施比陶铸强多了,他搞的是实实在在的大跃进。

        陶铸放了不少假卫星,把陈毅都给骗了,当然陶铸也是被下面的人骗了。

        广东宣称58年全省粮食亩产1650斤,还搞了不少万斤田,柯庆施连两千斤的卫星都不让上海放。

        • 所以说柯老是很冤很冤的

          很多人,在各种场合都回忆到上海的工农业,尤其是工业在改开前,尤其是在文革前,搞得如何如何好,水平如何如何高,但甚至是同样一批人,回忆起柯庆施来,就都是批评他左。试问当年各地的第一书记们,那个不左?但是在左的外表下,有的人实际成绩好,有的人成绩差。

          现在,把别人的都不提,单把柯庆施的某些言论断章取义的拿出来批,而完全不顾他做出的成绩。实在不是个正确对待历史的态度。

          另外,直接忽悠陶铸的正是紫阳真人,紫阳真人的文章甚至连毛主席都忽悠住了。

          粮食产量上放卫星的第一人,实在可以就算在紫阳真人头上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