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教育探索(六)—大脑神经网络是如何形成的 -- 夕曦

共:💬43 🌺18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楼主思考的方向很有意义,但如果能严谨就更好了

      随便举个例子,比如第二句:

      。。。智力或智慧。。。都是通过这个神经网络来实现的。

      有证据吗?最多说智力或智慧和神经网络直接相关。智力或智慧还和空气直接相关呢。

      其实问题出在“权威”们身上,因为很多“权威”们其实就是这么不严谨。如果“权威”们拿不出证据,说轻了他们是以讹传讹,说重了和骗子有什么区别。

    • 家园 将希特勒“克隆”到犹太人家里

      多年前看过这么一部小说:

      侦探发现有几个家庭的男主人都在某个年龄阶段死了,家里都有一个十多岁的少年,少年的气质差不多。

      调查结果:残余纳粹保存了希特勒的细胞,培育了婴儿,将婴儿放在希特勒成长的家庭环境中养育,然后,成长的每一步,都模仿希特勒的童年经历。

      • 家园 没看过小说,但看到过电影点评节目,知道一部这种电影

        查了一下,应该是科幻小说《九十四个小希特勒》

        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纳粹狂种/The Boys from Brazil》(或者翻译成“纳粹大阴谋”“来自巴西的男孩”)

    • 家园 写的太好了
    • 家园 人脑和电脑的不同之处,

      也许是人脑的发育是建立联系,是大量的并行的现成结论(在之前建立起来的),而电脑是本质上是单独的,最多有几路并行,而且在运行时是完全在基本逻辑之上从头算起。因此,人脑是归纳法的逻辑,电脑是演绎法的逻辑,工作原理不同。

      从这个角度讲,克隆一个人脑就是在理论上可能的,只要建立起所有的逻辑联系就可以了。但从另一个角度讲,人脑就是不断变化的,这个变化就是学习,当从已有现成结论找不到解决方案时,人脑的工作速度必然减慢,因为需要学习,需要用短暂记忆维持新得的结论,经过一定的重复才能在物理上建立稳固的新联系。

      提到孩子,如果上述对头,就要力求给孩子正确的现成结论,所谓建立好习惯是其中一端。循序渐进也是必然的。

      • 家园 我用电脑是个类比,用来帮助理解。

        电脑和大脑也有很大的差别,很容易找出不同点来讨论。但谈到教育时,我必须找出主要的、与教育相关之处展开讨论。

        电脑与大脑很大不同的地方在于从原始的即用于计算又用于存储的逻辑电路,逐渐演化出现了专门的物理存储装置。这有利于电脑的标准化和大规模生产。不利之处在于,出厂时统一的配置对不同用户需求资源使用的效率很低。

        另外,从大脑的发育和不同时期使用特点,我不同意你的这个观点:

        提到孩子,如果上述对头,就要力求给孩子正确的现成结论,所谓建立好习惯是其中一端。

        我在讲座中,经常给家长提的一个问题是:“孩子进入社会前后(高中或大学毕业),大脑所要处理的问题有什么重要的不同?”

        我的回答是:“孩子在学校学习期间(进入社会前),大脑处理的主要是有标准(正确的现成结论)答案的问题;而进入社会后,遇到的主要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如果在教育中过度强调前者,形成的大脑神经网络是不能有效地处理后者的。我在第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夕曦:教育探索(一)—跳出被动教育的魔圈(下)

        一、当你大学毕业时,不论学习成绩如何,与同学之间的差别不会太大。经过多年工作,你应该是同学中在生活事业上很成功的,现在与其他同学的差距应远远大于毕业时。那么,在学校期间学到的什么东西对你成功起到的作用最重要?你在毕业后工作中学到的哪些东西对你的成功也很重要?这两类教育中,那些东西更重要?

        二、你有过招聘、用人的经验,经历得人和事也够多了,应该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那么,对一个新毕业走上社会的人,你认为被招收的人身上应具有什么样的东西对你的事业和那个人个人成功最重要?这些东西是从学校获得的,还是其他地方得到的?

        三、从前两个问题所得到的东西,如果在你孩子进入社会之前就能教给她,是否可使她更具有竞争力,更适应于社会,更容易成功?

        就是与“处理未知答案的能力”相关,我现在总结了一些与此相关的教育方式,还没有能写出来。

    • 家园 问个细节

      孩子的大脑处于发育期,突触数目远多于成人,因髓鞘的发育还不完备神经元之间也缺乏足够的绝缘。与成人相比,这时的神经网络更容易产生大范围的过度兴奋。孩子越小,就越不能够有效地把这种状态明确地表达出来。父母也常常忽视、误解孩子表达的身体信号,采取不当的应对方法。

      楼主说的是不是overstimulate(又叫over tired)? 即孩子已经很困了,但家长没有及时发现,没及时安抚他睡觉或带去卧室,他不会自己说困,还在继续受到外界信息的刺激,然后走向另外一个极端,特别兴奋、焦躁甚至大哭?

      关键词(Tags): #overstimulate
    • 家园 很好的帖子

      继续深入下来探讨神经的实质,会非常有意思。

      例如:

      成年人的神经复杂程度事实上差不多,而且构成神经元的内在物质,一生都很难被破坏掉,即使脊椎崩塌错位,神经也没有被破坏。那么人和人的智商差异体现在哪里?脑袋比较大,在神经元都差不多数量级的情况下,这个脑大体现在什么内容上?为何有些人的神经比较容易受激?为何记忆力会有差异?这些问题以后再聊。

      人体牵一发而动全身,Na-K离子泵都会影响到神经的表现。儿童幼年时期,首先建立的神经关联是进食,所以儿童感冒最容易入内化热。记忆力的差异,只是神经元漏电。

    • 家园 很好,非常好。大脑的形成可以这样看

      很遗憾,以前没有看到过这个文章。非常好。也请去我们那边参加脑的讨论:链接出处

      大脑的形成可以这样看,一方面,有基因的作用,就是拿不准河友说的,基因是带有组织规则的信息。但是,另一方面,脑的发育必须要做外界的刺激下完成,这样外界刺激带有的信息就促成了脑的行为特征。

      我这是完全的外行。我说的仅是外部的观察和猜想而来的。希望有专业人士对大家科普,也希望有朋友给出有意思的链接。

      其实我们不应该仅看人脑,任何动物的神经系统都是如此的。那就是说,在初生的时候,是由DNA携带的信息来组建神经系统的内部联接的,这个时候,就把某些最关键的行为特征写进去了。例如说,小牛生下来就可以走,但是小鸟并不能飞。当然了,人更复杂了。那么,我们的各种行为特征中,有哪些是后天学会的(有意的),或者形成的(无意的),又有哪些是遗传的,或者大部分是遗传的?这些都是巨大的问题。

      说到无意中形成的对胎儿的良性的促进,西方的普遍说法是(完全可能是错误的),莫扎特的音乐,对胎儿有很好的促进。为什么如此?猜测是莫扎特音乐的那种反复重复,但是又不完全重复的音乐调式,比较接近神经系统本身的步调。

    • 家园 DNA里携带的是一种分形的自组织规则。

      这种规则中肯定有与环境因素有关的开关。

      这也是形成多样型的基础。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