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再分析一下温家宝,薄熙来和重庆 -- BC大头鱼

共:💬280 🌺1694 🌵2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 家园 大概你是搞错了。

            李小琳自己列出的学历都不包括清华本科。

            不知道你为什么比李小琳本人更清楚她的学历。

            • 家园 老兄可能对当年的硕士考试不太清楚

              当年的硕士考试都是硬碰硬的统考,没有免试推荐入学的,推荐入学是86年以后才有极少的名额,不超过5%。

              清华因为是5年制,比其他大学要多一年,学的课程多且深,时间也充裕,所以在硕士入学考试上所向无敌,本校的硕士基本上都是本校的本科毕业生考上的,外校考进来的寥寥无几,80年代的清华硕士可以说基本上都是清华本校的学生,考试成绩不太好的去外校念硕士。当年全国录取7000人的情况下,清华本科毕业生大概有60-70%能考上硕士,而像北钢这样很不错的大学,一个200多人的大系,一年也就有3、5个人能考上硕士。

              所以从她能在88年拿到清华的硕士学位,可以基本肯定她是清华的本科。(这个推测是错的,确实是too young,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

              • 家园 我看双方的讨论很好啊

                既然能在88年拿到清华硕士,就可以基本肯定她是清华本科

                那么如果不是的话,更加证明有猫腻。

                现在开始查她的本科情况吧。

              • 家园 你应该正面回复问题。

                你说

                李小琳是80年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的,在校的成绩也不错

                有什么证据?

                你为什么比李小琳本人更清楚她的学历?她自己都没敢说是清华本科?

                所以从她能在88年拿到清华的硕士学位,可以基本肯定她是清华的本科。

                这句话尤其搞笑。

                • 家园 从毕业年倒推

                  1.当年硕士学制3年,倒推出80年入学。

                  2.听人说过她是电机系80级的,05年、10年回来参加过校庆。

                  老兄把我当成她的发言人了,真当不起。正好是同年毕业的硕士,不是一个系的。发现大家把当年的硕士和现在的硕士混成一堆儿,憋不住说两句。

              • 家园 你就扯吧

                群里大多数人都是80、90年代上大学的,当年的政策都知道呢。

                第一流的学生是出国,剩下的是去南方去外企工作。研究生很多都没人考,好多还是导师来动员学生上他的研究生,承诺导师自己给学生补助。而且那时推荐的才多呢,而且恰恰是北大清华研究生都是外校考的多,本校的都出国了。这也是现在说起来谁是土著,谁才牛的缘故,只有本科在那读的才是土著。

                • 家园 再多说点儿

                  看来史兄不是80年代初期上大学的,下海出国潮起于88年以后,在平方后成的大气候。80年代中期以前,大家就是想出国也不得其门而入,要知道当年是毕业分配的,入学的时候国家就已经计划好了,这些人毕业后要分到哪里了。一直到90年代前期,普通人要拿到护照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们毕业的时候,绝大部分人都不敢想出国的事情。大学不包分配了应该是92年以后的事情,那个时候毕业分配是多少人的一大难关?所以80年代中后期,清华的毕业生为什么那么疯狂的考硕士?就是为了获得一个自由身。

                  清华的硕士,到现在也没堕落到要哪个老师去求学生来读,更遑论当年。以我有限的30年的经历,清华的硕士从来没有出现过外校考的多的情况,即使在下海出国潮风起云涌的90年代初期也不是这样。

                  第一次有研究生推荐入学是85年,也就是80级毕业的时候,一个系3个名额,叫做试点。清华真正全部免试推荐应该是90年代末了。

                  我没兴趣给人家女公子贴金,就是根据当时的情况做个推论。我还想知道点儿内幕呢,哪位知道的给说说?

                  • 家园 不知你副教授是哪年上的大学?

                    80年代大学生可真是天之骄子,本科毕业就是人才了。各单位都抢人。最成就的就是77、78、79这几届,都是80年代中期毕业,各大部委到学校抢人,那时思想也活跃,要不怎么动不动就上街呢,86、89就是,各个都是以天下为己任。而且恰恰是那时开始出国热的,不过那时以公派出国为主,看看唐骏的故事,他只是个小插曲,邮电学院的借广播学院的名额出去的。

                    我们学校,有个李政道搞的美国全额留学项目,实际是面向全国物理系招生,到美国读研究生。看看科大的少年班,几乎全出去了。

                    研究生推荐入学也不是85年,77、78年恢复高考,同时研究生招生就恢复了,那时就招研究生了。

                    真正大学生不值钱,是90年代末,98年教育产业化,开始扩招以来,也开始收学费了。这时才不包分配的。

                  • 家园 你真是80年代在清华读书的吗?

                    就是为了获得一个自由身。

                    最晚80年代中期开始,清华本科毕业就实行双向选择了,全国有2个学校试点,另一个是上海交大,莫非你本科不是在清华读的?

                    另外:

                    一直到90年代前期,普通人要拿到护照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们毕业的时候,绝大部分人都不敢想出国的事情。

                    88年,你硕士毕业的那一年,北京某中央级的大报有篇著名的文章《到美国去,到美国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都播了,你没听说?那一年,出国形势如火如荼,出来个“洋插队”的词,出国打洋工的报道屡见不鲜,你不知道?

                    真不知道你是在哪个位面上的80年代的清华读的书。

                    • 家园 我就是80年代中期毕业的

                      双向选择肯定不是80年代中期开始的,最早是80年代末期,我们当时还有很多边疆指标,为了完成任务,辅导员可是费劲儿了。

                      85年和88年虽然差了3年,但是差别可不是一般的大。88年出国潮起,我们都是当事者,但是有几个出去的?我们班的同学,都是平方后出去的,都为了办那个政治鉴定头疼过。

                      我说的是在85年那个时段,不存在大家蜂拥出国,把考硕士不当回事儿的情况。

                      刚才问了一下度娘,看来可以确定女公子不是清华的本科,至于怎么进来的就可以想象了。

                      • 家园 又不对了

                        实际上恰恰是平方前出国容易,拿到奖学金就可以出去,之后反而不容易。之前出去的也因此得了美国大赦,都拿到了绿卡,所谓的血卡。之后几年一直紧。到了90年代末期。97、98时,加拿大什么的放宽门槛,大家才技术移民,又一波出国潮。

                        你要80年代中期毕业的,60后,62-65年出生的,清华毕业的,现在应该是中坚力量啊,从教起码是博导。从政起码是厅级了。

                        但看你言语不像啊

                        • 家园 情况基本是这样

                          但是有几个人可以拿到奖学金呢?当年李政道的CASPIA留学计划是最大的留学外派渠道,张朝阳就是这么出去的,全国的物理系的学生都能考,中科大、清华、北大的为主,出去最多的是中科大。其他的就非常少,反正我们这个工科系,本科毕业的时候一个没有。

                          你要说计算机、无线电的出国的多,那我没话说,据说我们这届计算机系的一个班28人在美国,同学聚会得在美国开,不过那也不是本科毕业就出去的。其他的工科系,本科毕业就出国的寥若晨星吧。

                          现在情况就不同了,前几年我们系的前20名几乎就走光了,搞得系里还得给前10名奖学金,想把他们留在本系读直博,这两年情况好转,总算有些好学生愿意留在国内了。

                          其他的就不多说了,被人肉出来没啥意思。

                          • 家园 本科毕业不出去,啥时候出去?

                            前些年出国留学,基本都是本科毕业才出去啊,考托福,考GRE。只有读研究生出去才有可能拿到奖学金。本科生的奖学金几乎没有。当然现在,有钱了,小留学生中学都出国读了。

                            • 家园 是这样的

                              现在想出国的,都是本科毕业就走,要不就念个硕士在国内就业,要不就等博士毕业出去做博士后。大三结束就面临选择,要是选择出国就没有推研资格,你要是选择先上硕士,等两年看看形势,或出国或转博也可以,但是出国容易,可是浪费了2年时光;转博很难,要用去导师两个博士名额,现在学生名额这么紧张的情况下,导师这一关就不可能过;还有考博的可能,但是这就复杂和风险大了,一般没人这么干。

                              当年本科毕业出国读博士的渠道非常窄,就那么几个公派的,自己联系的风险很大,走不了连硕士都读不了了,就可能面对毕业分配的难关。所以大趋势是都考研究生。

                              这20年,清华出国的学生给学弟们挣来了名气,成绩排在前20%的都能拿到名校的offer,成绩中游的,也能拿到不错的学校的offer,签证也不是问题了,所以现在出国读博成了很容易的事情。这和当年的情况完全不同。

                      • 家园 原来你改了,又添了些内容。

                        出国潮是80年代中期开始的,但是在80年代初就已经萌芽了,而不是你说的“想都不敢想”。

                        我在江南的小县城,80年代初,离我家不远的邻居中,我听说的就有2个清华的本科生被选送出国,一个去美国,一个去德国。有一个浙大本科生被选送去德国,我家楼上的一个老清华毕业生,80年代初在上海交大当老师,也在80年代初自己联系去了美国,他的儿子,跟河里的地主一样大的,经常跟我出去瞎混的,85年的时候和他弟弟也一起去了美国。

                        80年代中期我刚进大学,就听说那年我们专业有个学生被美国来的某大学选中去美国读研究生了。

                        这些是公派或者自费公派性质的,还有很多自己联系的,1981年就有TOEFL考试了。

                        88年报道出国潮是因为80年代早期和中期出国的人把在国外的情况告知国内,国内开始大规模的报道,并不是刚兴起出国潮。象上海报道的洋插队,那批人85、86年就出去了。

                        综上,你所谓的对出国“想都不敢想”不成立,有关清华的信息也有误。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