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银行的好日子结束了 -- zhuhit

共:💬225 🌺839 🌵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 家园 that's the loser mentality

                      Mainland Chinese used to have this mentality too.

                      You asked them why Chinese are so poor before 1980s... They will blah blah blah and tell you that it is because KMT gov. took away all the gold and sabotaged all the industries... blah blah....

                      The real answer is very simple: hard working chinese got screwed by a bad system and a crazy leader called Mao before 1980s.

                      • 家园 富不富的,也不是说钞票多就叫富裕的。这个说法狭隘和偏见了
                      • 家园 如果你不是大陆人或者没有在大陆生活过

                        就不要对建国60年乱喷。

                        就说说现在的30年发展基础是前面30年打下的。

                        外链出处你自己看看里面的数据。

                        尽管中国统计数据不是那么可信,不过基本的定性还是看到的。钢1952年135万吨,这是49年前最高的产量了。

                        1957 535万吨,一五计划,苏联人援助播下的重工业底子。是52年差不多4倍

                        1965年1223万吨,经历大跃进那样的蛮干和大饥荒,文革前水准是57年2.28倍,是52年9.09倍

                        1978年3178万吨。注意这是文革十年,国民经济崩溃的十年,是水深火热,人人不干活,人人造反,领袖头脑发胀的十年。

                        是1965年的1.67倍,是1952年23.5倍。中国已经是一个初步的工业国了!

                        现在中国钢产量6.955亿吨。是1978年21倍。

                        可见前后30年钢产量的增长速度居然差不多。当然后面的基数大,增长的困难更多

                        通宝推:zhikantie,
                        • 家园 再算算粮食增加速度?

                          可见前后30年钢产量的增长速度居然差不多。

                          • 家园 党国官修经济史都不能否认文革十年的进步

                            “文化大革命”期间,虽然林彪、“四人帮”执行一套极“左”路线,

                            使国民经济受到极大破坏,但是由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千方百计地

                            在进行辛勤的劳动,因此“文化大革命”的 10年间,国民经济的某些方面还

                            是取得了一些进展的。具体表现在:

                            (一)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改善。农业机械化水平有较大提高。化肥、农药使用量上升,并建成了一批农用水利工程。如农业机械总动力。1965年拥有1494万马力,1976年增长为11733万马力;农用大中型拖拉机,1965年为72599 台(混合),1976 年增长为 397000 台(混合);农用小型及手扶拖拉机1965年3956台, 1976年825000台; 农用排灌动力机械, 1965年55.8万台,1976年426.2万台;联合收机1965年6704台,1976年14233台;农用载重汽车1965 年 11063 台,1976 年48739 台;农村用电 1965 年 37.1亿度, 1976年204.8亿度;实际机耕面积1965年23369万亩, 1976年52369万亩。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全国机耕面积扩大,1976年有1/3的耕地实现了机械耕种。机电排灌面积也扩大了,1976年机电排灌面积占总灌溉面积的53.9%,比1965年增加1倍多。1976年农用化肥量达524.4万吨,比

                            1965年增加2倍,每亩耕地化肥施用量达7.8斤,比 1965年增加了2.1倍。另外,农田水利方面,建成了一批防洪、灌溉、排涝、发电的工程设施,一些大型水利工程,其中部分在“文化大革命”前动工的,也相继建成并发挥效益。

                            由于上述比较有利的条件,因此,农业生产还是上升的。农业平均发展速度仍然达到3.9%。粮食产量也有增长,1965 年为 3890.5 亿斤,1976 年

                            增长为5726.1 亿斤,增加了 1835.6 亿斤。 如按人口平均计算,1965 年每人粮食产量为544斤,而1976年增长为615斤。 其他农作物总产量也有一定增长,但按人口平均则没有增加,棉花、油料还减少了。棉花人均 1965年是5.9 斤,1976 年减少为 4.4 斤;油料1965 年为 10.1 斤,1976 年减为8.6斤。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即便扣除里面所提油料棉花产量的下降,文革十年中国的农业生产依旧获得了几乎无法复制的可怕的增长,——如果以文革的粮食增长速度十年提高47%来估算,86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应该提高到4.2亿吨而七五的平均粮食产量才4.06亿吨,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总粮食产量更是应该超过九亿吨,这是个根本无法想象的数字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虽然棉花下降了,但化纤产量提高了接近两倍半到14.61万吨

                            • 家园 你所引用的&lt;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gt;数字,很难对上号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全国机耕面积扩大,1976年有1/3的耕地实现了机械耕种。机电排灌面积也扩大了,1976年机电排灌面积占总灌溉面积的53.9%,比1965年增加1倍多。

                              按你的文章,1976年中国机耕面积52369万亩,机电排灌面积有3亿多亩(因为75年(与76年相近,姑用之)全国的总灌溉面积是6亿亩),而2006年农业普查,中国机耕面积近11亿亩,机电排灌面积4.5亿多亩。

                              而从拖拉机角度可知,2006年,中国的拖拉机数量(尤其是小型拖拉机)与机耕面积之比,要远高于75年。

                              再看农业机械总动力,1975年是7478万千瓦,而2006年是72636万千瓦,而所谓机耕面积只增长1倍,机电排灌面积增长50%,难道75年的农机都是节能模范?很简单的事,有数字造假。

                              • 家园 【商榷】这里面可能存在着重要的制度因素

                                简单地断定为造假似乎不可取。在农业集体化时代,一般来说,一台公社里的拖拉机所耕种的面积肯定要比包产到户时代的拖拉机所耕种的面积要高得多。很显然,包产到户曾迫使机耕面积下降,至本世纪才开始回升,这一过程其实是许多家庭都开始购拖拉机的时代。

                                不难想象,一个公社里一部拖拉机与今天的一个乡镇里10部拖拉机的情形……

                                说到这里,我倒觉得今天的拖拉机马力总值之高倒是小农业作业的一个重要弊端……

                                • 家园 你说包产到户一度使机耕面积下降,

                                  原因很简单,就是当时用机器耕太贵,农民用不起,中国当时有那么多农业富余劳动力,劳动力的价格极低,干什么用拖拉机呀,用牛耕田就耕的差?用人手割的稻子就不好?根本没区别。农机无非就是人工的替代,当劳动力的价格很低时,无异是用金斧头砍柴。况且60、70年代推广农机化,买拖拉机的钱是用公社的提留,实际还是农民自己的钱,自己承包了,以当时的情况,当然不花这华而不实的傻钱。

                              • 家园 1965年只有8万台大型拖拉机,3000台小型拖拉机

                                这点量却达成了所谓两亿亩机耕,统计机耕面积时,平均每亩拖拉机又不是定数,这恰恰说明了农业机械化的潜力巨大呀

                          • 家园 文革十年农业发展很快

                            单以文革十年计算的话,十年间粮食增产近亿吨,人均提高35kg,拖拉机保有从8万增长到120万,机耕面积扩大一倍半至五亿,76年农村用电203亿度,接近65年的总发电量的三分之一,而在65年农村用电只有30几亿度而已

                            文革十年,农村在基础设施,粮食增产上不比后三十年慢,有些方面甚至更快,而且农村所获得的各项工业产品,比如拖拉机电力,其增长速度都大大快于那时的工业增长,这意味着工业对农业的有效反哺,还有不断提高的农业机械化水平

                          • 家园 粮食是70年代末的大化肥引进、良种推广

                            是四三方案的作用,没有这些所谓的包产到户一包就灵还真不一定那么灵

                        • 家园 你这么算没啥意义

                          基数差太多,以52年的135万吨为基数,增长多少倍,即使是以当时中国的资源和财力情况(同时有苏联的援助)看,并不太难。原因很简单,建钢厂不是小农种地,是要讲规模效益的,太小了都不行,所以大量投资钢厂,必然会导致产量爆增。比如苏联援建的武钢,规划就是150+150万吨,55年开工,58年形成40万吨产能。由于60年中苏分手,第二期的150万吨未履行,但就这样,由于技术问题,150万吨到70年代中期才达到。如果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这样的胡子工程,早就破产几回了。在指令经济下,领导的偏好代替了盈利,成了成败的标准,领导喜欢某种“振奋人心”的大数字,那就无限投入,总是可以凑成大数字的。

                          • 家园 直到八十年代,钢铁都不能满足国内需求

                            长时间不能投产,产量很长时间不达预期的项目后三十年没有吗?

                            八十年代初中国外汇储备一大半消耗在钢铁进口,剩下的部分小麦年进口1000万吨又占了大头

                            工业建设本身就是靠积累,产能都满足不了需求,还哪要考虑有什么盈利?更何况限制钢铁产量增长还有矿山,运输这些环境的配套,这些也直到70年代中期才慢慢跟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