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谈一谈文明之核——差序格局和后发制人(上) -- wild007

共:💬9 🌺8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谈一谈文明之核——差序格局和后发制人(上)

    有关文明未来的争论已经太多,很多人潜意识已经意识到中华文明确实有独到之处,但在今天工业化的背景下,我们的文明是否会水土不服,依然不是太让人放心。在科技未领先,实力不足以撬动美国佬,甚至提不出象样的理论模式,中华文明该如何服众?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在河里之前有关儒家的争论中,提到过一个差序格局,大意是中国的人际关系是以自我为中心,然后根据亲缘和地缘等因素互相影响来确定亲疏关系。这确实是一种比较好的解释中国文化表象的钥匙,由此我们可以“破译”很多中华文明的特性,差序格局其实就存在于我们文明的方方面面。

    自古中国人就分三六九等,从最高等和最低等来看,两者的共通之处很少,但在任意两个相邻的等级间,互动通道却是比较充分的。我们原以为科举是中国主要的上升通道,一旦科举闭塞,似乎社会的流动性也就彻底固化了,这显然是以西方的经验来判断中国的社会了。中国这种层次递进的社会格局和西方以血统或契约来划定阶级成分的组织模式完全不同,可以说最大程度兼顾了稳定和进取的矛盾。怎么理解呢?我来模拟一个中国的赤贫家庭的发迹道路来说明这个过程。

    故事的开始可能源自一个落魄的游方之人接受了赤贫家庭的一口水或一个窝头,然后游方之人看了看赤贫的子女,觉得资质可为,就留下来教授知识,并告知他社会的奥秘。这个孩子长大后,倾尽全力讨了一房会生养能吃苦的媳妇,连生了4,5个儿子,并按照先前游方人留下的知识和“路线图”努力培养成“德智体”型人才。由于有一堆有蛮力的儿子,村里已经不会吃亏,而家训得体的话,也自有人出资请其中最得力的儿子担任小吏或护院,于是即便运气非常不济,第一代时赤贫家族已经可以晋升一级。而接下来,小吏和护院资助的二代就会开始向下一阶层冲击。如此下去,只要游方人的路线图和第一代的家训能得到贯彻,凭借一点点运气,赤贫家族就可以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不停地挤进上一阶层。

    才能和天赋这些东西,其实都是可以后天培养的,今天的人总是很浮躁,动辄埋怨社会不公,没有给“有才”的自己机会,但对于古代中国人来说,这根本就是无病呻吟的废话。没有一个跨越几代的合理规划,任何想要一飞冲天的思维都是西方人挖下的愚民陷阱。成功者从来都是少数,靠投机?赢家通吃的资本时代,所谓的“即得利益者”们已经用“拼爹”在赤裸裸地在蔑视今天平民的智慧和力量。不过今天的我们却不一定只有一条路,差序格局提供了非常多的可能性。

    教育是突破阶层最关键的一环,这一点今天的多数人都应该有了深刻的认识,古代中国人更是对这一点领悟很深。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今天的教育瓶颈可以说已经被最大限度地突破。象前例中那个游方人还是靠机缘来点播合适的苗子,如今其实是可以做到对“大龄”人也实施类似操作的。人的知识结构和认知和环境、早期教育关系很大,但是只要能做到大破大立,知识重构,那么获得重生也不是不可能,历史上大器晚成或是冷不丁“打破任督二脉”的例子多了。对比两弹时的那些小初毕业的先辈们,我们难道就不能继续学满全科?非不能诚无心耳。人最难过的向来是自己这关,怎么过这关呢?靠交流,不耻下问乃求学的最佳捷径(很多人反对捷径,但实质上现代科学大部分就是研究怎么走捷径的问题,怎么看待呢)。

    人在不同年龄段不同的生活环境里都会有特定的思维模式和行为特点,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认知层次相差太远的人进行对话往往是鸡同鸭讲,但是如果层次相近就比较容易沟通,“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的情况也大抵是这么发生的。有人说毛泽东也能算是梁启超的传承人,大致也是这种教育的差序格局的威力。即自己的学生不一定牛,但学生的学生乃至学生的学生的学生的学生却很有可能是大牛。所以资质(天赋)很多时候确实不如烂笔头管用,有资质不一定能碰到良师,但有烂笔头却一定可以等来合适的时机或传承人。而由此也揭示了中国文明中自我进化能力的由来——以教育搅局。

    任何“完美”的控制最后都会流于压制民智的俗套,因为第一代强人们总是无法保证后代的能力,为了后代能顺利“卡位”,站稳脚跟,只能尽量压低下方海量竞争者的能力来“匹配”低能化的管理者,于是各种洗脑愚民策略也就接踵而至。而在中国,这种靠几代积累登位的人想要贪省力一劳永逸的话,那就面临大量斗争失败者和反对者层层传授的知识差序反击,然后底层苦出身的能力和野心都更“充沛”的人才就会被提早引入政局,成为破坏规则的始作俑者。最后往往就是两种结局:其一,翻盘,其二,官二代们被迫升级为真正的精英。无论哪种结果都是系统的LEVEL UP。

    从文明的意义上说,中华这种文明讲究的是实干,魏晋之后,真正能影响政局的都是实干家,只不过这些实干很多都在殊死的政治斗争中被掩盖,成为史书中隐晦的只言片语乃至几乎故意的前后矛盾。而那些失败者的一无用处的“忠言”吐槽倒反而被屡屡用来搅混水。在中国这样的国度,其实没有什么“正确”或“错误”的决策,一切都取决于你怎么利用手头有限的资源去拼自己最想要的结果,“如果”这种词对于今天的我们是一种重构历史的惋惜或责难,但对于当时的施政者来说却只意味着耻辱或者无伤大雅。

    说了这么多,那么这种差序格局对于今天工业化社会是否依然有效呢?实质上已经在起效了。工业化并没有改变西方的统治思路,在大英帝国时代,西方更是退回到罗马的奴隶制。直到美国,西方文明才第一次真正摆脱生存视角,而从人类的未来角度来设计和实践一种新道路。马斯洛关于人需求的五个层次其实前三个需求都停留在生存层面,而生存其实更多地体现为动物性,说白了,对两脚羊乃至猩猩也是一样的。而尊严和自我实现这些才真正算是“人”层面的事。中国自打发明了瓷器和丝绸之后,生存问题就持续在放轻,这是中国文明比西方文明高一档次的根本原因。只是当今天的我们在喊出“一切都是利益”“一切都是为了民族存续”的时候,层次就已经比美国低了一级,我们确实人穷志短,越活越回去了。简言之,我么现在是暴发户,而美国是贵族。不过还好,老祖宗这2000年还是留给我们一份足够沉的祖产,足够我们重新找回自己的自信。而美国就没这么幸运,回归美洲将是他们极其致命的一次考核,这是文明内核的考核,与资源地缘什么其实关系都不大。因为有一句话叫做“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土鳖抗铁牛

    通宝推:上古神兵,铁手,木雅之岗,
    • 家园 【原创】谈一谈文明之核——差序格局和后发制人(下)

      河里很流行一句话:先活下来。这句话非常有道理,但是格局还是嫌小。诚然活着才有留在桌面上竞争的可能,只是活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印度那样活着也是一种选择。所以这句话其实应该加一句:象“人”那样活着!

      我们今天总是很讲究“最佳”,想尽量和平崛起,少些红脸,但是欧美人的发家本质又在提醒我们,如果一味退让会很危险,处处想着双赢的结果很可能是把我们的骨头都捣碎卖了,留下一堆软体动物,当然如果贸贸然冲出去,德日的下场也在前方招手。那么在今天这种复杂而又憋屈的环境下,究竟该选择一条什么路,这又需要我们的文明特性来给出一个答案。

      自古中国人总是很能忍,也不太在乎吃亏,我们有两句话“百忍成钢”“吃亏是福”。但在现实生活里,百忍往往是习惯当缩头乌龟的老好人,而吃亏是福更象是窝囊地自嘲。那么古人的这两句话究竟有何意义呢?其实关键还是差序格局。在中国人的世界里,竞争的时限是非常长的,甚至完全无法给出实际的数字,“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都可能算是小儿科级别的。这么做的意义就在于,以时间和发奋努力来化解掉对手的优势,比如有名的“卧薪尝胆”。在差序格局下,只要有决心有动力,任何阶层差异都有可能被抹平,哪怕是乞丐面对皇帝老儿。我们今天的人总是抱怨生活没有目标,其实往往并非没有目标,而是对目标绝望了,但对古代的中国人来说,从来没有能真正让人绝望的目标。故而当被欺负了,这反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振奋自己的机遇,换句话说“人生找到方向”了。因此,无论以何种方式发迹的乡绅地主,一有机会就会拼命造福乡里,以及“以德报怨”化解积怨,因为他们很明白这世道风水轮流转,搞不好就要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这里就牵涉到一个问题,古人的发迹是否真的这么容易呢?现实当然没这么简单,但又确实没今天很多人想象得那么困难。与今人追求唯快不破不同的是,古人很讲究以静制动,后发制人。而且往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怎么做到呢?其实简单地说就是四个字“厚积薄发”。在差序格局里,相邻两个阶层间好比隔着一层渗透膜,优秀的人能够发现膜的空隙,然后就会想办法制造“压强”把自己渗透到上一阶层去,而无才无德者也就被挤了下来。那么这个“压强”是怎么回事呢?其实今天的世界里,中国已经在屡屡施展这一手段了,比如我们熟悉的奥委会。体育其实就是西方主导世界的一个“膜孔”,白人长期霸占着体育的前沿,即便是东方人擅长的体操、跳水等技术项目,中国运动员也吃够了裁判刻意压低比分等卑鄙手段。而这一切中国都忍了,依然老老实实苦练技术,搞好“关系”,直到白人们实在摊不下脸来,主动将一些职位“让”给中国人,而中国所做的,就是在自己目光所及之处,不停地撑大这一“膜孔”。

      在中国人的世界里,其实不太有吃亏这一说,因为只要基本盘稳住了,所谓的吃亏迟早都会拿回来,所以重要的从来是如何把自己的条理理顺,过好。中国人自己有手有脚有脑,不用依靠外人也能把自己过好。在今天工业化的背景下,中国是否真的就离不开中东的石油,而要臣服于美国的科技呢?还是一句话:工业是死的,人是活的。美国人今天拼命控制科技速度,其实就是对中国最大的利好。你越慢就越利于我逐步渗透,这一点想想星际里人族基地被虫族“转化”的设定就很有趣。中国人养美国人80年?这其实也不是大问题,在中国文化里有“天予不取,反受其咎”,也有“贪心不足蛇吞象”。现在看来1991年后的美国越来越象是一条吞象的蛇(他现在提什么“虽远必诛”,这话10年前说出来掷地有声,现在则颇有些打肿脸充胖子,一个自己养出来的拉登就把美国搞到今天的田地,还好意思大张旗鼓说胜利?),他也在警示着我们“缓称王”,我们还处在制造压强期。越来越多的工程师、越来越强的武备、越来越美的环境等等都会成为一种压强,有一天不用我们去叫嚷,自然有人过来抬我们去镇场。帝国?这个称谓永远不会用在我们称呼自己的方式上。

      工业化改变了社会的很多东西,他使中国不用象古代一样回复到万变不离其宗的最后均以读书(或言文科)一种模式来作为终极博弈场。但是这倒不是说中国文化本身依赖于这种单一竞争体系,而是在古代,商业和技术科学在文学政治面前确实拿不出手。明朝的儒释道合流,使得儒家成为“独孤求败”从而丧失了开放的基础,只能自己给自己制造对手,阉党的务实和东林的务虚就有些走入歧途了。在今天,新的思维体系又会在中国这个平台上开始新的竞争,而平台上却是写着两个大字:实干。无论你是左派右派新儒家法学派科层派等等,是骡子是马都要从最基本的身边开始,谁能让中国的未来更美好?先让你身边你力所能及之处美好给我们看看。

      通宝推:木雅之岗,
    • 家园 沙发并发表不同意见

      在我看来所谓中西方差别主要来自工业化程度。

      工业化之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及其缓慢,几乎难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改善个体生存条件。

      工业化之后,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大大加快,到今天,个体生存条件几乎已经达到或超过农耕时代皇帝的水平。

      工业化通过提高效率获取利润。砖家或者优秀组织通过生产过程差异化可以攫取高额利润,改变了财富分配方式,进而形成通过非政治手段拥有财富的群体,去影响政治。

      高度工业化带来的问题就是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培养一个行业砖家起码需要10年或者更长时间,其结果就是不再有一个全能者能够有效的管理社会结构,打破了传统社会的单一化财富分配方式。

      工业化要求社会组织活跃,灵活,有创造力,否则就难以应对竞争者的挑战。集权无法适应这些新的要求因此被推翻只是时间问题。工业化时代需要一个地方自治权较高的组织形式。

      • 家园 《白鹿原》快要上映了

        这本书可以说是你这篇文章的注解。

      • 家园 认识工业化的关键就是组织模式上

        传统工业化成就大浪费也大的弊端已经非常明显,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苏联的僵化和美国的经济危机。苏联是紧俏产品生产不出来,无需求产品却塞满仓库,最后社会振幅过大崩溃;美国的问题是所有物资全部生产过剩到需要销毁,而社会却因为分配停摆而严重动乱。

        这都是工业化细微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有关工业化细微组织模式的问题我还在整理,这里先不说了。

        • 家园 好,那就慢慢等。

          造成浪费或者生产力过剩是工业化发展到极致后的必然结果。但换个角度看,工业化也把这个世界从供给不足转变到需求不足,这对大众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所谓个体自由,无非就是能轻松获得基本生活条件,有充分的时间去享受非必需物质的或者精神的生活,换句话说,有"浪费"时间的条件。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