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荀彧与荀敱父子的功名与价值取向 -- 小戎

共:💬189 🌺1507 🌵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还有一点,

      荀彧到底是在刘家还是皇帝的时候成长起来的,大汉威严在他心理是存在的;荀顗记事起汉统已经不行了,大汉威严在荀顗心理已经是过去式了。这也会有些影响。

    • 家园 楼下西瓜子兄的文章说的好

      这些门阀贵族骨子里就没有国家意识。中国严格的说实施了若干年的类似君主立宪的上议院制度。

      以荀彧之才没有意识到未来曹操的选择?他阻止曹操夺权更多的顾虑可能在于曹操对于氏族的态度而已。而荀顗之所以支持司马氏,不过是看出来司马氏对于氏族没有控制能力而已。汉代的氏族哪个不是如此。就像诸葛三兄弟一个一边,多方下注一样,有人怀疑过这种做法是不是没有匡扶汉室?

      中国封建王朝整个周期中,对于氏族都不存在所谓的绝对大义和正统理念。改朝换代其实是家常便饭。就连清朝统治之下都能出来一堆遗老遗少,还有什么大义可言。地方统治于氏族之手,而每个朝代的末期,不过是氏族重新选择一个形式上的统治者或者自己冒险一把而已。但这并不是什么制度问题,而是一个庞大统治区域在交通和其他手段不具备情况下必然的结果。

      中华区域所保持的唯一优势就是一定程度上的文化优势(这其中也包括各种科技能力),而这种优势在受到一定冲击之后也很容易出现问题,比如近代的迷惘。但中国在各种制度上的实践以及经验,远不是短短1,2百年的民主制度能够完全替代的。现代人似乎可以轻松的嘲弄古人的愚昧,但是否真的如此?

    • 家园 哎,父子两个其实努力的方向是一样的

      本帖以及本人在西西河发表的所有帖子,均保留版权。欢迎转载,但是抄袭剽窃出书的,接到法院传票前一周,烂掉其全家男人的JJ,接到法院传票同一天,其全家女人脸上同时长出JJ。阿门!

      曹操的改革,打击了世家大族的利益,杀边让、杨修、崔琰(以及此后的荀彧)等人,不过是其具体的表现而已。

      东汉的两百年,就是世家大族们疯狂扩张势力的过程,他们的内斗,毁掉了中央政权。而重整秩序的曹操,必须扭转这个局面。然而,曹操需要利用世家大族,同时也认识到世家大族已经是尾大不掉,严重威胁到了任何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任何努力。所以,他必须不断出重拳打压世家大族的利益。

      荀彧是世家大族中最优秀的代表,也是代表世家大族利益的最清醒人士。他的努力,恰恰是冲着维护世家大族利益的方向去的。其反对曹操朝着称帝的方向努力,无非是想限制下曹操打压世家大族的重拳。

      司马氏跟曹氏政权完全不同。司马氏本身自己就是世家大族的一份子,其建立的政权,也是世家大族“共和”、共同享受权利的一个政权。这个政权,对于东汉遗留下来的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

      所以这个政权压根就不能长久,乃是注定的事情。

      而且,逃到江南的司马氏残余势力,建立了荀彧心目中的那个理想政权——皇权由世家大族架空,皇权根本无法限制世家大族。

      说句题外话,这个“皇权受到限制”的局面,不就是所谓中国版的“大宪章”么?这不就是比英国人还早了几百年的“民主先声”么?

      然而,中国面临的,是两千年如一日、无时无刻不在筹划大规模入侵的无数个蛮族部落;而不是1215年那个四面环海,不用担心蛮族大规模入侵的英国——蛮族已经占领了英国,签署大宪章的自己就是蛮族,而且,在此后,再也没有蛮族入侵英国。(1066年的“诺曼征服”是最后一次蛮族入侵)

      中国采用“大宪章”的结果,是汉族政权摇摇欲坠,只能龟缩在江南苟延残喘,并最终在公元589年归于一统,整合于胡化汉人杨坚的隋朝。

      360年间,江南的“大宪章”照耀下的汉人王朝换了五次正朔(东晋、宋、齐、梁、陈),这还没算上王敦、桓温父子操作的那几次换皇帝事件,外战不说,内战无数。

      这就是“大宪章”和所谓“民主”制度在中国第一次实验的结果。

      荀彧、荀顗父子所争取的前途,不过是一致的。而且,两父子才能和表现各有不同,但是他们都是同属于一个腐朽没落的阶层:世家大族。

      本帖以及本人在西西河发表的所有帖子,均保留版权。欢迎转载,但是抄袭剽窃出书的,接到法院传票前一周,烂掉其全家男人的JJ,接到法院传票同一天,其全家女人脸上同时长出JJ。阿门!

      通宝推:忧心,荷兰北极熊,黑山老妖,东方射日,考拉,特里托格内亚,辉汉如雨,empire2007,途人,布平,呆头呆脑,骨头龙,kk,春临,李根,删ID走人,柏林墙,天涯睡客,
      • 家园 别的都说得好,就是杨坚是不是胡化汉人

        而是100%的汉人,之前被赐姓是没办法,要在老大底下做事。但是无论从文化素养,还是个人爱好,还是感情因素,还是血统,杨坚怎么说都是100%的汉人。只不过不是你说的世家出身而已。

      • 家园 官僚集团膨胀起来只会是更加可怕的毒瘤

        官僚说白了就是客卿,客卿永远做不了主人。再怎么说主人翁也没用的。

      • 家园 门阀世族虽腐朽堕落,但至少还能保住华夏衣冠制度

        大门阀大地主的“大宪章”虽然导致皇权虚弱,不过好歹在江南人力物力财力皆不如北方的时期,能保住华夏衣冠制度,也能保住江南半壁300余年。千年以后门阀式微,到了大明,中小地主依靠科举制度形成的政治垄断,再一次架空了皇权,再次做起了“大宪章”的美梦。最后大明的皇权崩溃,中小地主们在人力物力财力皆比北方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连华夏衣冠和江南的半壁江山都保不住,最后全部剃发易服给异族做了奴才。某种程度上中小地主比大地主大门阀更腐朽没落,中小资产阶级也比垄断大资产阶级更腐朽更没落。

        • 家园 我叫一声“支持大门阀”你敢答应吗?哈哈哈

          人家才不管你说的是

          中小地主大地主大门阀更腐朽没落
          呢,直接就给你扣一顶“保皇党”的帽子你信不?

        • 家园 bug,哈哈

          送花赞扬

          一人对一个帖只能 [送鲜花] 一次!!

        • 家园 明末还是有不少死节的知识分子

          比如黄道周张煌言夏完淳。真正该痛心的是南宋,除了文瑞以外,死节者少的可怜,倒是出了状元汉奸留梦炎。而有宋三百年知识分子的待遇是历代最好的,接下来等待他们的则是百年左右的九儒十丐。

          • 家园 文天祥严格来说其实不算死节,他更大程度是被汉奸害死的

            文并非明末那种既没用又迂腐的士大夫,失败之前奋力抵抗,失败之后并未完全拒绝为元朝做事。忽必烈并不想杀他,最想他死的是留梦炎那帮真正的汉奸

          • 家园 恰恰相反,明朝比南宋更值得痛心

            兄台太看重知识分子了,因为知识分子死节少得可怜所以该痛心?南宋虽然积弱,但是从钓鱼台开始一步步抵抗。蒙元前后三次大规模进攻,历时45年,中间还配合从大理出兵分散南宋兵力。蒙元为此不得不进行历史上罕有的大迂回,仅攻打大理国损失战马四十万匹。可以说南宋虽然胜少负多,可是确实是被一步步打下来,输得不算难看。

            反观明朝,正规军跟农民军死磕差不多了之后,满清入关几乎是席卷而下。知识分子有节操的自杀,没节操的投降,正经活儿没做多少。文天祥虽然打仗不行,组织能力也相当堪忧,好歹还散了家财组织军队跟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对抗。明朝可有?明朝抵抗到最后的是张献忠和郑成功,前者是流寇后者是海盗,都是原国家系统之外的力量。真正从国家这个系统中获益最大、资源最丰富、力量最强的群体却没有为维护这个体系出力,这才是值得痛心的。

            通宝推:灰灵,西瓜子,王小棉她妈,知其何休,铁手,青木堂主,浣花岛主,土拨鼠yuanap,何求,年青是福,脑袋,
            • 家园 有什么可痛心的?

              明朝以昏庸的皇帝,变态的宦官和凶恶的特务组织而闻名。

              派了郑和那么庞大的舰队下西洋,除了劳民伤财,给明朝带来了什么好处?要是当年郑和占领了菲律宾,说不定中国现在就不需要在南海填岛了。呵呵。

            • 家园 提供一种新思路

              其实看多了历史的成王败寇,有一条脉络就慢慢清晰起来。简单的说,王朝更替,成王侯者,其核心竞争力,往往来源于费效比的胜出。

              就古代社会而言,费的差别主要是物资、生产力和组织力,按马克思的说法就是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也可以进一步简化为物资和执行力。以晚明和满清为例,满清因环境恶劣,物资成本高而人力成本低,执行了奴隶制后,短期内人力成本更低,因此执行力完全不愁。而晚明则是另一番景象,由于在农业社会里,社会监督成本很高,抽税都半路就被中饱私囊了,底层自由度和生活水准又高(相对于奴隶和资本主义初期的工人而言),导致执行力低下,当然物资丰腴度则要高得多。在费上,满清和晚明大概半斤八两,和历史上的游牧、农耕比,没有明显差别。

              在效的环节,晚明走了和历史上的农耕强国不太一样的道路,两汉到盛唐,农耕都把重心放在了马上,专门针对游牧的强项——马,进行数量到质量上的压制,最终实现反超。结果,两汉在汉武的惨胜后,一步步滑落,面对来去如风的游牧,帝国的北疆成了永不愈合的溃疡;而唐在经历了初期以夷制夷的巨大成功后,很快成也游牧败也游牧,被安史之乱迅速打回原型,成了平庸的“刺史联邦国”。有鉴于此,晚明与宋的道路比较相象,大力发展高科技武备,但明的火器科技水准相较于其花费,明显吃力不讨好,甚至发生精锐火器营千里叛逃满清的奇葩剧情。结果就是火器很难成军,始终只是战场的辅助力量。于是两头不靠的明军成了四不象,在战场上被满清打成了筛子,完全丧失了主动权。

              从明的历史时期而言,走火器路径,基本还是很难成功的,之前有河友分析过中国的铁矿不行,产不出优质的适用于火器的钢铁;同时农业社会的人自由散漫,无法提供合格的产业工人;再加上大部分人口偏安江南,没有迫切的变革的动力。所有这些都导致火器的生产成本被大幅抬高,以明帝国的财力,也仅够重点培养几个火器营。很多人把责任怪罪到江南财阀,但是谁又会积极推进明显赔本的买卖呢?火器对于晚明朝廷来说,实在是太贵了,而效果却又真心没那么有说服力。而由于火枪的费效比最终在那个时代完全败给了骑兵,导致晚明最终被小小的满清翻盘。人很多时候是靠希望活着的,大半个中国迅速投降满清,恰恰也说明多数人用脚选择了投奔赢家。应该说,如果晚明完全放弃火器,走汉唐之路,那么满清大概基本不会有机会,科技兴国但其实也能败国,晚明的人们只是体会了一把科技的反噬。

              通宝推:脑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