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为什么汉语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语言(上) -- 冷酷的哲学

共:💬1516 🌺8640 🌵16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2
下页 末页
                • 家园 现代人都是半文盲

                  不依靠拼写软件,西方国家就算大学生也肯定写别字,更别提“推特体”了。

                  手写就想都不要想,笔迹从4年级起停止进化。

                  上学早就不是为了认字了,将来GOOGLE眼镜代替你识字,读给你听,小布什就不能借口“阅读障碍”不学习了。

          • 家园 逻辑在哪里?
            通宝推:巫师唐望,
      • 家园 从铅与火到光与电

        王选功不可没啊

      • 家园 提供一个参考,在计算机出现前汉字也有打字机。

        是一台很大的机器,一个平面上摆满了大约有几千个常用的铅铸的汉字(反字),一张大张纸记录了每个汉字的位置,要打字的时候,打字员压一个手杆把机器移动到所需要的汉字的位置,压下去,把那个字提出来放到排字框里,排好一篇文章,盖上纸进行印字。印完把铅字放回原位。这个是俺在俺原单位见到过的原始状态的汉字打印机。

        不过真正解决汉字文字处理问题的无疑是计算机的应用。

        • 家园 你这个说法有误差

          可能你只是见过,我是用过的,而且还能简单打一些东西。

          英文打字机每字母一键,按下键盘上的键对应的连着长杆的字模(实际做成有一定质量的字锤,杆长头重)就会跳出来以较大的速度透过色带击打在卷在滚筒上的纸上,在纸上留下字模的印迹。中文有几千个字,不可能为每个字准备一个杆,有限的空间内不可能放下那么多连杆。中文打字机的解决办法是将字模与长杆分开,长杆的头部是一个有方形空心的套筒。几千个字模平铺在一个矩形字盘上,同时这个字盘可以在水平面上自由滑动。需要打某个字的时候,移动字盘使得套筒的空心对准字盘上的字模。此时按动手柄此字模就会被从字盘顶出来进入套筒中并被卡死固定。继续向下按动手柄,长杆会向上甩动,末端的套筒就卡着字模击打在纸上。松开手柄后套筒落下并释放字模到字盘原位。

          如果只要少数几份,纸下垫复写纸加白纸就可以解决。多于5份就不行了,必须印刷。为印刷准备的话,滚筒上卷的就是专用的蜡纸,字模直接打上去即可。印刷时被击打部分就能透过墨去。

          使用中文打字机最大的困难是记住每个字的位置。字模都是金属铸的反字,有时还被蜡纸上脱落的纸屑污染,识别起来并不容易。另外排字上还有一些想不到的意外。譬如有一次我们找“陆”这个字,好几个人在“阝”这个偏旁集中的字那里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搞得大家都奇怪难道生产厂家要台湾不要大陆?后来偶然发现这个字在大写的数字区:大写的“六”也~~

          • 家园 你说的有一点点误差:打字时不是移动字盘

            是移动打字的按键。那个按键其实是个颇为巨大的手柄,得三个指头握住它的,像电影里老式发报机的按键。固定纸张和色带的滚筒是和按键联动的,选字的过程就是拉动按键移到某个字的上方,按下键的时候键的下方有个小爪子抓起钢字往色带上击发。所以打字的过程就是右手拖着按键滚筒在两维平面上移来移去,还是蛮累的。

            色带是可以换成打字蜡纸的,蜡纸用于油印。

            • 家园 实在是时间太久了,有些记不清了

              你一说我想起来了,手柄与滚筒是个整体,是前后移动的(Y轴方向);字盘上有一个把,握着可以控制字盘左右移动(X轴方向)。两者同时在两个方向上移动就可以选中平铺在字盘上的任意一个字模。

      • 家园 计算机进入中国的初期对汉字的冲击那是相当大

        计算机进入中国的初期对汉字的冲击那是相当大。

        在还没有解决上述提到的1-4的编码方式、表达、输入等的情况下,很多人(包括一些名人和文化界大人物)受对计算机技术的了解有限、西人的诱导等等,汉语拼音化言论铺天盖地、甚嚣尘上。

        是那些有骨气的、坚信汉语的优越性、中国文明在计算机世界一定能找到自己的出路的人的坚持与创新才有了今天。

        在这里特向以王永民、王选等为代表的他们致敬。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呵呵,计算机对汉字的最大影响就是提笔忘字

        拉丁字母要一个个打,无法产生忘记拼写的问题。但是汉字在使用计算机之后,书写的能力就要大幅度下降,一个后果就是需要手写的时候已经记不得笔画了,另一后果就是替代字大量出现,而这个也是与不经常书写而忘记文字使用有关的。

        虽然对传播效率这是大好事,如果现在小学生从小就是使用计算机输入汉字,长大后还不如我们这些至少前半生还是以手写汉字为主的人,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演化成汉字成为完全依赖计算机的一种文字,对于汉字的长远存亡是好事还是坏事还真不好说。

        • 家园 计算机输入汉字借助于汉字拼音

          最终在计算机的辅助下,中国人抛弃方块字而真正使用拼音,走上越南人的道路而不是朝鲜韩国日本人的道路。

          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中国人从来没有得到过沃尔夫数学奖,而一个80后的越南人却得到了沃尔夫数学奖。这是不是受到越南文字改革后影响的结果?

          • 家园 墨虎's most important points

            1.

            before college, prof yang already learned 群论 with help of his father, if I remember, therefore beating K.威耳逊 already at "starting point" of the race, if u will

            "在上大学前,K.威耳逊就跟父亲学习符号逻辑。他父亲还试图教他群论,但不太成功"

            2.

            中文数字, difficult 被塗改=difficult for math theory development? very likely

            I remember reading somewhere about this argument.

            "中文有九個字代表“一”至“九”,另有其他數字代表“十”、“百”、“千”等較大數。

            每個數字都有大、小兩種寫法。大寫常見於正式或商業文件之上,以避免被塗改。"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6%96%87%E6%95%B0%E5%AD%97

            3.

            墨虎 post's most important points the way I see them:

            given the limited brain energy amount, and particularly during a child's early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which is/are the most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language(s) for a chinese child to acquire? english first, chinese first, both first?

            particularly if you don't want your child fall behind in physics and math science area.

            for us adult, brain energy saving and distribution is very important too, but more of models and less of language(s) since we are already grown ups, I think

            ----------quoted----------

            198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纽约州伊萨卡康奈尔大学的K.威耳逊(Kenneth G.Wilson,1936—),以表彰他对与相变有关的临界现象所作的理论贡献。

            K.威耳逊1936年6月8日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沃尔瑟姆(Waltham)。他的父亲是哈佛大学的化学教授。在上高中之前,就在父亲的帮助下学习物理和数学。他当时学的数学是微积分,而物理是采用微积分的。他从这时起就决心当一名物理学家。在上大学前,K.威耳逊就跟父亲学习符号逻辑。他父亲还试图教他群论,但不太成功。1952年,这时K.威耳逊才16岁,就进入哈佛大学主修数学,但同时也学了许多物理,几个暑假都参加课题组研究。他的研究生阶段在加州理工学院渡过,其中有两年是在核物理实验室里工作,并跟随盖尔曼做博士论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2053-594307.html

          • 家园 给他个五十年时间当文字改革特区吧

            看看试用结果如何。类似当年深圳的意思,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的影响太大,这样的认为改革是不会有人尝试的。但是如果计算机使用的结果会向拼音文字方向发展,这样的发展也不是几年之内就会出现明显趋势的,很可能是个很缓慢的过程。

            我的预测是年轻人随着网上国际媒体的接触日益频繁,使用英语外来语的比率会大幅增加,类似香港那样的情况,区别是香港人会找个中文字来表音代替,而以后的人很可能直接就是用拉丁字母了,因为计算机上输入的方便。当然这还不足以成为正式文字,发展的高峰还是有可能存在日本文字中两套假名那样,正式文件,小说使用传统文字,而小报,网络上这种混合文字流行。

            这个趋势的一个基础就是现在小孩子学习英文的比率一直在提高,但是又没有发展到印度那样在大城市的学校中使用英文上课的地步,因此印度人可以把英文与本地语言完整的区别对待。中国孩子却很可能最后是混合使用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语言,包含着拼音,英文单词,表音错别字,正确表意汉字的大杂烩,使句法文法完全重新开始的起步的样子。就是这样的可能性,也不是现在的00后们在流行的,但是可能在10后,20后那代人中大量出现。

          • 家园 计算机输入法有很多种

            也分很多类。

            其中的一类叫作拼音输入法,而其中的若干种是按照现代汉语(普通话)拼音方案为基础的输入法。这些方法要求的就是对普通话汉语拼音的掌握。例如我就没办法完美地用它,因为我普通话拼音小时候没学过,长大后自学的。

            另外不按照语音来输入汉字也有很多类,每一类也有很多方法。其中最有名的应该是五笔输入吧,完全按照字形来的。而且据说是职场白领的必备法宝 ---- 因为输入快。

            所以,先生,你下面的话:

            计算机输入汉字借助于汉字拼音

            是不确切地。不管你使用汉语说,还是用其他语言说,这句话都不确切。

            • 家园 本人就是用五笔字型打字的,只要看到的字就能打出来,

              即使不认识怎么读,如果再加上从网上下载万能五笔一类带繁体字库的输入法软件,还可以直接输入繁体字.

            • 家园 应该有个调查多少人是使用拼音输入法的

              我的猜测是绝大多数人使用拼音,因为使用起来方便好学的原因。但是这的确对于非普通话地区的人是个问题。

              汉语的字同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化上的统一性,使用拼音有两种相反的发展可能性后果,一是强迫所有人学普通话的发音而逐渐消除方言;二是汉字逐渐拼音化最后字同文消失产生文化割裂。

              大概拼音化与否的深层影响才是争执拼音文字的真正原因。不过如果我假设的使用拼音输入法是多数成立的话,电脑与互联网的普及对汉字的影响是史无前例的,也是不可阻挡的,只是目前还无法预期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

              个人来说,对于我们这些从小学汉字长大的人来说,使用拼音文字是不可接受的,大脑根本无法处理,必须是从一开始就接受拼音文字教育的人才有可能,而这个可能性在中国只有可能从一小部分人或者某个地区有可能发生,在全国范围内影响太大,没有人有魄力挑战这个人的惯性,几乎就是从新造字了。

              理论上最方便试用拼音文字的台湾地区反而因为传统势力更为强大而不可能。反倒是越南这些大中华文明去的边缘地区才有这个可能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