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曾祖父之死 -- 往往外

共:💬355 🌺1578 🌵4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好笑了,我问的是你们的县法院,又不是问你家在哪里,你名字

                    我发现你这个人当法官肯定是葫芦僧,逻辑太不严谨了。对社会事情也一无所知,连公务员养老金问题都不知道,你是不是在组织呆太久了已经不知百姓疾苦了。

                    • 家园 嗯,你还

                      知道自己好笑啊。

                      从前有个人,他放了个屁,然后让我去反驳。我当时就凌乱了,我反驳个屁啊?

                      有些人就是这样的,自己下一个定义,说这就是事实,来,你来举证推翻吧。

                      和这样的人,谈何逻辑?

                      一笑,屏蔽之。

                      • 家园 我党官员最擅长屏蔽之类的了,除了马屁以外群众意见都听不到

                        比如连养老金都不知道,还有的坚决反对官员财产公开。

          • 家园 有很多不了解大陆情况的台湾网喜欢杜撰大陆的历史,但往往穿

            帮。比如他们经常在网上渲染、夸大60年代初大陆饿死人的惨状以及“文革”中批斗走资派的过程等等,破绽百出让我们这些耳闻目睹的过来人哑然失笑甚至啼笑皆非。因为他们并不真正了解大陆社会的情形,所以常在大陆特有的“政治专用词”上出笑话。比如本帖中出现的60年代初的“村革委”。实际上中国农村从来就没有什么“村革委”一说,只有“村”(人民公社成立前)或者(人民公社成立后的)“生产队”、“大队”这种称呼。即使在“文革”中农村也只出现了“公社党委”而没有“村革委”。这些网工只能蒙那些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70后、80后,像我们这种60后他们就没办法了。

          • 家园 正像大脚丫说的 很多事楼主肯定是不知道的

            农村邻里之间,会眼睁睁看着饿死的,很难想象。但是如果之前有过节可就另说了。人总是记得自己的好而掩藏自己的恶,看名人的回忆录就会注意到很多或故意或无意的错误,而且无一不是向美化自己的过往或者为错误寻找合理性方面偏离的。楼主写出长辈的故事,是一种亲情的怀念,至于各位看官看亲情还是要寻觅历史就是仁者见仁了。

            盐水沾饭这段就非常真实,作为无权无势,“勤劳”——请原谅这里的勤劳我加上引号,并非因为勤劳不真实,而是勤劳并不足以——致富的农民,没有这种抠,就没有原始的资本积累。但是在那个时代,土地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没有之一,究竟在何种情况下才会被买卖出去?吸毒当然会成为诱因,但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无奈和心酸。之后,有人认为是公平买卖,有人认为是趁火打劫,再然后,有人会怨恨当年的无情,有人会念念不忘自己的施恩。一个社会中略强势的一方总是适应规则的一方,而适应规则者无不喜欢强调规则,弱势者则喜欢强调感情。但略强势的一方并不是真正的强者,因此当规则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时候,所有一切发生滑稽的翻转就不足为奇。孰是孰非,全看你怎么认定“规则”二字。

            通宝推:自以为是,
            • 家园 楼主曾祖父活活饿死这件事直觉上是不真实的

              简单回复一下:实际上直到今天“烈军属家庭”对任何家庭来说都是一块“金字招牌”,更何况是5-60年代!当年别说你家是“上中农”这个劳动人民成分,即使被评为“地主”,你家有这块招牌人家都要敬你三分!再者说,同村邻居都没被饿死(帖子中你没提及),偏偏你曾祖父被饿死了,怎么解释呢?

              • 家园 农村里面欺软怕硬的人很多

                想楼主曾祖父这样两个儿子已经去世,只有一个儿子的情况,被人名里暗里欺负的可能性很大。

                我们村子里当年19个小伙子同日参加红军,解放后才知道只活了一个,光是这一拨就是18个烈士。我父亲的大伯15岁参加红军,解放后才知道有人在长征路上还见过他,但是后来就没有下落了。家里的烈属证一直挂在那里,不过我感觉不到有“家都要敬你三分”的事情。

                别的地方我不知道,在我们老家,我的强烈感觉是欺软怕硬的人很多。儿子少的家庭一般都要受欺负,我外公家就是好例子。

                • 家园 你还是不了解农村

                  在农村,欺负谁都不敢欺负烈军属。除此之外就难说了。你比如我的岳父,是一个在城里工厂工作的企业干部,老婆孩子没有出来,都在农村生活(这种情况内地叫“半边户”),同村邻居出于嫉妒,就经常为难她们,出工总是被分配最累的活,平时分点东西也是排在最后、大家分剩下的(谁叫你家有叫人眼红的工资收入和各种票证呢?)。当然即使这样,村里的人总的来说还是善良的,你家里真遇到什么急事难事,大家还是肯过来帮忙。

                  • 家园 “欺负谁都不敢欺负烈军属”,这话和我见到的不一样

                    我们家的烈属证就挂在老家房子的堂屋里,那房子可是从地主手上分来的。

                    我爷爷去世之后,我奶奶一个人在老房子里住。八几年的时候因为修院墙的事情我奶奶就被邻居欺负上门了。电话打到我家之后,我父亲带着两个弟弟回乡下去,叫上十几位堂弟和他们的儿子,提着锄头去把那家人门一堵,那家人就上面道歉来了。

                    “欺负谁都不敢欺负烈军属”,这话我不同意。至少在我们那里,就我听说到的情况,如果烈属家里儿子少或者没有在外或在家当个一官半职,被人欺负的例子不少。

                    忘了说一下,我老家是江西井冈山下纯正的革命老根据地,村村有将军,烈属很多,也许照顾不过来。

              • 家园 金字招牌不总是那么管用的

                我大舅是抗日干部,55年空军少校。但我外婆成分不好,土改时被人把腿打坏了。

                农村的情况很复杂,很多情况下受村乡一级干部的水平制约,水平高一些的情况自然会好一些,水平低的就可能很差。

                另外,我外婆家是抗日根据地,当地参加八路的人太多了,物以稀为贵,军属太多了,金字也会褪色。

                • 家园 从来没有感觉烈属是金子招牌

                  我爷爷这边就是根正苗红的革命烈属,贫农出身,兄弟六人的老大是红军烈士,不过印象中没有受过什么特殊对待。毕竟一个不大的村子里就有18个烈士,江西这么穷的地方也很难照顾的过来。

                  我们那个地方机会村村出将军,烈士就太多了。去井冈山烈士陵园里面的礼堂,看看墙上刻的人名就会有被震撼的感觉。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