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幸运的同龄人? -- 抱朴仙人

  • 共: 💬 90 🌺 492 🌵 2
                • 他一句话就扣俩帽子,甭跟那货废话

                  自从小山大师给他找了个了不得的工作,他都不知道卖什么才能表达对小山大师的感激之情了。

                  • 没把他当回事,他算个屁啊!
                    • 那个下三滥啊,在西西河挂标自卖,找金主,求包养

                      结果小山大师不知找了个什么组织包养了这玩意儿,然后你再看,这彪立马写上万字给小山大师口活儿,从前面跪舔到后面,丝毫不怕各种阿谀吹捧的肉麻让围观者生理不适。估计这货家里给小山大师的长生牌位和他爹的并列,简直是再生亲父,可算给他找了个卖身的好勾栏,让其一展所长了,呵呵呵。

    • 从不包分配到包分配再到不包分配

      1990年代中期以前的大学,讲究的是计划和对口,从进入大学开始到走上工作岗位,大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人力资源定向培养定向接收。的确个人是没啥自由选择的权力的。当然对一部分人而言,分配去向单位选择上仍然有活动空间。

      我所知道的湖北地区高校对口情况:化工学院对口湖北化工“战线”、科技学院对口武钢、以前的汽车学院对口二汽、中南政法财经对口财经政法战线,地质大学则是地质部管理,每年培养地质人才都有计划,计划就是任务。

      其他地区对口情况也应该大致如此。这种政策的影响直到现在还有延续,比如湖北宜化的大小领导们多和化院有渊源。而前段时间还有爆料说,浙江一高职院校38年培养数千名行长。

      从不包分配到包分配再到不包分配,不同时代的不同选择。

      分配制度的功过不论,对个人来讲,如何评价这一制度,大概与被分配到的单位优劣关系极大。单位平台对于个人发展的意义,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作为刚踏入社会的毕业生,单位不仅支付工资提供福利,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里面学习工作经验、人情世故、接触社会实际。单位还会为生手的错误买单、提供行业前沿信息,甚至给与分阶段的培训和交流机会。(在这方面21世纪的很多私企做的太差了。)

      不怕仙人笑话,现在的农村长辈,观念里面仍然是大学毕业就是公家人这一套,对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咄咄称奇。即便是进城的几亿农民工,也多半希望儿孙摆脱自身命运。可惜改变命运再也不是大学毕业就能做到的了。草根出身还是扎扎实实学一门技术可靠。

    • 差别不在年代,而在阶级

      对于稳拿,哪个时代都是最好的时代;对于卢瑟,哪个时代都一样。70年代出身没考上大学没走上领导岗位的,对他们而言又有多少幸运可言?


    • ...

    • 仙人回来了!先送花再收藏!
    • 提点意见

      我也是60年代生人,我觉得这条微信大部分还是有道理的.仙人不同意,是因为仙人住在仙山上.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