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政治流氓张春桥有哪些“美德”-兼与纳米小洞等兄弟商榷 -- 温相

共:💬47 🌺79 🌵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首先感谢温相不吝批评指正,我的说法可能有些过。

      文革对国民经济的摧毁恐怕不能单单算在哪一个人的头上,邓公曾说每一个高级干部都有责任,张春桥的《论资产阶级法权》在80年代我整理家里的旧书的时候还读过,对比今天国有财产流失的惊人现状,我才有此说,此为一也。他忠于自己的政治领袖,我觉得也好过那些朝秦暮楚之辈,穷其一生可谓从一而终,我觉得这不是个缺点。关于文静的事,我的看法是,既然中央有关部门早就知道文静变节的事,为什么不在张春桥在党内地位还不似文革时显赫的时候采取组织措施呢?显然是组织上没有追究文静历史问题的打算,另外,文静自首变节,有出卖同志的行为吗?如果没有,那么她的变节自首为什么比薄一波等人更不可原谅呢?

      至于后来的委托徐景贤找伴儿,先不说叶的书可信度如何,我们全当他是真的,我的理解是张春桥自己觉得他在党内的地位还要上升,此时的他必须与文静作法律上和事实上的分隔,实际情况是他们的离婚手续早就办了,只是还一直生活在一起。温相肯定清楚,好多盖着党旗进八宝山的可是连自己几个老婆都不清楚!他的早餐是蟹黄水饺,每周一只小王八,我真的觉得他朴素!78年以后有邓公流放江西的回忆,里面提到过邓公流放时的饭菜和每月生活费,我曾经认真的算过,那个日子恐怕不能说是比当权的张春桥更简朴。至于提拔自己儿子,告诉儿子党中央政治生活的一些负面内容,有什么不妥吗?今天那么多身处高位的官宦子弟都是谁提拔的?北京大街小巷充斥的小道消息哪里来的呢?我说悼念张春桥并不是说他在文革时的所作所为应当予以肯定,我只是对照今天我们社会的残酷现实客观的表达我对政治人物的个人评价。我当然是热烈拥护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的,我也热烈拥护中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 家园 张春桥很不老实,公然伪造毛主席语录。

        下文摘自曹为平《干革命为什么这样难?我亲历的上海两次炮打张春桥?》:

        第一次炮打张春桥由于所谓的“中央文革特急电报”而流产。(直到最近,我才知道“中央文革特急电报”也是张春桥伪造的。)

        张春桥派郭仁杰到复旦来,郭秉承张的意旨,把复旦的红卫兵头头和骨干全部整了下去。我们对中央文革当然是拥护的,加上张春桥又伪造了一个毛主席语录,称之为“毛主席三点指示”,说要算四笔帐,第一个就是反他的帐。我们根本就没想到张春桥连毛主席的指示也敢伪造,对此想得通想不通都无异议。

        ......

        就在八四砸联司时,解放军报记者来上海,说所谓的毛主席语录,即算四笔帐,首先是炮打张春桥的帐是不存在的。张春桥砸了联司气焰正盛,郭仁杰与徐景贤正闹得不可开交,于是嫁祸于郭仁杰,说是他伪造的,把他打成了反革命。可郭从未承认过。后来又据说自杀了。

        那时我还在武汉,回来后听说十分惊奇。我可以肯定,据我个人经历,这语录绝对不是郭仁杰伪造的,除了张春桥不会有别人。

        首先,我们谁都不是从郭仁杰那儿听来的,而是听了张春桥讲话后的少数人传达的。当我们忽然听说毛主席指示是郭仁杰伪造的大为吃惊,都去问他们。这些人看到我们就躲。实在跑不脱了有的就说是自己听错了,或说是自己理解错了,都往自己头上扣。但怎么能使我们相信呢?他们听错了或理解错了也不等于郭仁杰伪造的。

      • 家园 谢谢纳米兄的回复,再说两句:

        纳米兄说张终其一生追随一位政治领袖,因此产生敬意,这点我尊重纳米兄个人的看法,但是,我自以为不敢苟同,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宣传的确实气节二字,然则这气节却是不能曲解的,比如说我们目前说起不食周粟的两位兄弟好像正史野史都没有丝毫歌颂他们气节的吧?我们民族重视气节的同时更重视顺应历史潮流的人物,如果都抱着恪守臣节片面的理解气节的话,又哪里来的商汤、周武,又哪里来的汉唐盛世呢?古代如此,现代也如此。而且,中国自古歌颂的所谓从一而终的臣节决不是佞幸,而是正直、勇敢,敢于修正皇帝老子的错误、敢把皇帝拉下马的诤臣。

        还有薄一波自首这件事,和李文静的变节不可同日而语,薄一波等人本来是不想出狱的,是刘少奇等人憾于当时干部奇缺,向中央申请的,而且,这个消息进入监狱以后,并没有得到薄一波等人的认可,后来反复验证才确认的,就是这样刘格平还是留了下来,具体的可以看看《草岚春秋》这本书。

        徐景贤给张春桥找伴的事是事实,因为这个伴自己以后有过说法,不仅是她,包括那位杨××也曾经贴过张春桥,这件事我会单独开贴讲一讲的。

        至于你说的小王八这件事,我以为不确,八五年以前国宴上还有甲鱼的,只是后来赵紫阳说这种动物出现有损国格,这才取消的,甲鱼在中国的价钱想来大家应该都清楚,而且,张春桥吃的甲鱼应该和一般老百姓吃的甲鱼有所不同吧。你列举的邓小平在江西的伙食,我以为不确,邓榕在《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中曾有回忆,邓小平当时工资停发,改为一个月120元的生活费,邓还因此给汪东兴写过信,说不足。而邓榕回忆他们兄妹几个在北京排队买大腔骨的情形更加证明这一点。张春桥在十届一中全会上当选政治局常委,行政二级,和周恩来的工资级别是一样的。(当时常委九个人工资都是一样的,这是毛泽东的规定,毛泽东自己也是一样)

        现在有些领导干部大力提拔自己的儿女,这当然是腐败,但是,不能用这个结果试图反证张春桥当时那么做就是合理的。倒是当时的那种情况下,没有几位领导人是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培养对象的,除了李讷、林立果、毛远新以外。

        不过,我对纳米兄对张春桥何以有这么一番见解的背景是十分理解的,这点上说到底是一个对目前我党有些干部腐败的痛恨引发的,而且,事实上这些干部的腐败远远超过了当时王张江姚的腐败程度,所以,今天回头一看,似乎张春桥也算是廉政分子了。在仇视腐败的问题上,我和纳米兄没有分歧。

    • 家园 温相快手。不过,

      个人以为,张春桥作为一个整体来说,是负面的,对于国家,对于民族。这点很赞同温相。

      可是我们评论他的时候,也不应该一黑到底。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指出张春桥有这样那样的优点,如果属实的话,并不会影响对他的历史评价。

      另外,张春桥找伴这件事,既然信已烧了,当事人在特殊环境下的回忆,有可能偏跛,与事实有出入。

      一点个人浅见,不当之处,欢迎拍砖。

    • 家园 温相这是责之以大义
    • 家园 献花

      哪怕退一步讲,他的个人操行比其他当官的强一些,但把国家搞成这个样子,也不值得吹捧了.

      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可以为四人帮的政治操行作个注脚.

    • 家园 温相好快的手啊

      温相:当年王洪文说10年再见,现在翻文革的案,嘿嘿,因为我们现在太右倾了?

      一周一只小王八好像在那个时候这个小王八,不象现在这么贵吧?

      • 家园 80年代的时候,俺们那地卖小王八

        不大的小王八,要20或30左右一只呢.这价格在很偏僻的乡村,就是公路不通的农村.大约是当时150-200斤米的价格.

        • 家园 这个恐怕有点疑义

          80年代初,我还未上学的时候,王八的价钱还没鱼和肉贵,那时候有人下黄鳝笼子逮到的王八,甚至是贴在黄鳝上送人的。我家养的鸭子,小王八可吃得不少,那时人几乎不吃它,我还是在上海农村。

          • 家园 也说70年代的王八

            俺家在皖南乡村,河里王八不少,当地人很少吃,自从上山下乡,来了不少上海知青,还有三线厂,也有许多上海人,才开始了吃王八的活动。但王八数量很多,价钱也低,好象块把钱一只。不过在当时也不低了,要知道,一斤猪肉才7毛多呢(就是买不到)。所以没达到掠夺性开发的程度。野生王八们的真正末日是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好象大家都吃王八,老马的中长跑队算是宣判了王八的斩立决。这时候已经到了100多一只,还供不应求。再后来,就只有养殖的,野生的,罕见了。

            所以,张的吃王八,不算什么,毛不吃肉的时候,中央还决议让他吃虾嘛。在俺们看来,虾可比王八好。

            张还是有骨气的,是一个有骨气的大坏蛋(找不到合适的词),这种人比软蛋的破坏力更大。

        • 家园 敢问叶兄贵宝地哪里呢?

          70年代,大家还没有认识到王八的价值,那时的王八不似今天这么金贵,到处都抓得到。所以,张春桥一个礼拜一只小王八算不上什么新闻,我的中学老师是摘帽子回乡的右派,他还每周一个鲤鱼呢!鲤鱼可是比王八贵多了!

          • 家园 王八的价值还是有认识的

            都说补人,从白发老头到懵懂小孩.

            现在的王八倒不那么金贵了,原因是大范围地用饲料喂养,就象现在的鸡没有以前的土鸡好一样.

            每周自己去抓王八无所谓,只要你有时间又有经验.但领导同志要是雇这样一个人去抓,就不一样了,那是要付钱的.所以,我去抓王八,不化我一分钱,但是城里人要买,那是得讨钱的,还要加运费.

            就象石斑鱼,好几年前,我们那时候吃不觉得怎么好怎么贵,因为自己就可以下河去逮,但城里那时候据说要卖60元一斤.

    • 家园

      一个根本没有把国计民生发在眼中的政客

      精辟

    • 家园 【纪事】张春桥委托徐景贤给自己找一个“伴”的经过

      如此紧锣密鼓的时刻,张春桥给徐景贤挂了长途电话,说是需要一个秘书。

      张春桥早已配有秘书。接到电话,徐景贤以为,一定是张春桥在北京的事情太

      多,忙不过来,要增加一名秘书。

      徐景贤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竟然“拎不清”。他从复旦大学物色了

      一位男教师,以为各方面的条件都不错,准备推荐给张春桥当秘书。徐景贤把此人

      的档案寄往北京。

      几天之后,张春桥便把档案退回,附有一信给徐景贤。徐景贤看信之后,方知

      自己实在糊涂,怎么不知张春桥的用意?!

      张春桥的信,寥寥数语,说自己在北京太寂寞,想找一个伴……信中还叮嘱,

      阅毕即烧掉,不要保存此信。

      徐景贤恍然大悟:张春桥要的是女秘书,为的是“做个伴”!

      文静,已成为张春桥的累赘:每一回“炮打”,文静的历史问题都成了攻击张

      春桥的炮弹。张春桥几次打算提出与文静离婚。可是,细细一想,又打消了离婚的

      念头。因为张春桥已是“大人物”了,一旦“休”了糟糠之妻,又会成为“炮打”

      的“炮弹”……唉,真叫张春桥左右为难。

      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张春桥独自住在北京。即便回到上海,也不回家,不与

      文静见面。他不再给文静去信,去电话,一切信息通过儿女“中转”。

      这样若即若离的夫妻关系,不时折磨着张春桥的心。他口中念叨着:“赤条条,

      来去无牵挂……”无奈,他的心也是肉长的。

      在庆祝“五?一六通知”发表十周年――亦即“文革”十周年的那些日子里,

      五十九岁的张春桥常常感叹不已:十年前,他节节上升,欢天喜地;眼下,总理梦

      一次又一次化为幻影,已预感到末日的来临。

      风雨飘摇之际,独居钓鱼台。偌大的房间,反而使张春桥觉得空虚、寂静。这

      时,他强烈地产生了一个念头:需要一个伴!

      “徐老三”明白了张春桥的意图之后.便悄然在上海张罗起来。自然,张春桥

      的这个“伴”,必须政治历史干净,不叮再有任何把柄落到别人手中。此外,还要

      年轻、漂亮、有文化、有政治头脑,况且女方要愿意做这个“伴”。

      徐景贤毕竞头脑灵活,派人在上海医学院物色对象,藉口是给“中央首长”挑

      选一名贴身护上……

      “对象”总算找到了。照片、档案送往北京,张春桥也满意了。

      就在这个护士打算动身去北京的前几天,任凭徐景贤一次次给张春桥挂电话,

      一直没有人接电话……

      注:叶永烈的这个记载有的地方和徐景贤的回忆不符。徐景贤本人已经做了说明。但是,过程基本符合当时的背景。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