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开罗往事 -- 奔波儿

共:💬33 🌺63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昨天在央见驻埃及记者说他们单位的一位姑娘

        已经宣布动乱期间不来了

      • 家园 走都走了,还不来个熊抱,遗憾遗憾。
      • 家园 苏珊她们车接车送可能是穆斯林国家的规定

        我记得在哪里看过某个穆斯林国家(具体哪个国家忘记了)的法律规定女性上班必须车接车送,不能自行行动。

        • 家园 好像只有沙特这样

          妇女至今不需开车。。。

        • 家园 反正俺的亲身经历告诉俺这是胡扯

          “可能”、“也许”、“大概”、“好像”、“听说”翻译成古文就是“莫须有”

          • 家园 介个介个,貌似可能大概沙特是这样

            上次随手回复,没有考证一下。

            我的印象可能来自于这条新闻:

            四名女教师同嫁一司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09:08 宁夏日报

              本报综合消息4名在沙特阿拉伯一个偏远农村学校教书的女教师为了避免每天上下班奔波之苦,竟然一同嫁给了居住在学校所在村庄的一名汽车司机。

              据阿拉伯语报纸《祖国报》称,这4名年轻女教师都来自沙特阿拉伯西南部的巴哈省,她们在当地一个偏远农村的学校中教书,由于家住得离学校很远,她们每天上下班不得不坐很长时间的汽车,饱受奔波之苦。然而在上下班途中,她们对那名男司机渐渐产生了好感

            ,认为他是个有“道德感”的男人。由于这名男司机尚未婚配,这4名女教师经过商议后,决定一起嫁给他。这样,她们就可以和他居住在教书的村庄中,再也不需要像以往那样每天来回奔波了。

              据报道,这4名女教师和这名男司机举行了一个简短的结婚仪式,从此都成了他的妻子。4名女子还一致同意将自己每个月的工资都交一部分给丈夫。

              据悉,在沙特阿拉伯,女性禁止驾驶汽车,而一名男子最多可以娶4个老婆。

            外链出处

            应该还有其他信息给我的印象吧,反正我的感觉是穆斯林国家的女性是不能抛头露面的。

            埃及是比较世俗化的阿拉伯国家,这些传统没那么严谨,要是塔利班控制的阿富汗。。。

            • 家园 不好意思,俺口气不对

              不过,俺觉得你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比如说,俺把你这个错误再放大一点,就可以说“据说苏珊她们车接车送可能是银河系人的规定”。

              埃及,在整个中东地区来说,教育程度一般,但开放程度应该属于比较高的,不过经济发展得一般,过度依靠农业和旅游业,轻工业发展得很差,重工业除了有一点油气,几乎等于无。

              去年,正逢埃及大选结束,恰巧在镇子里遇到一位埃及旧同事,于是一起喝茶聊天。这位兄弟是开罗大学毕业的,毕业后加入我们公司,后来又跳槽进入另一家公司,算是埃及有知识有文化的一代年轻人。他是“穆斯林兄弟会”的忠实拥趸,原因是他觉得穆兄会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为广大劳苦大众服务,能够代表基层大众的利益,如果取代穆巴拉克大叔时代的那批旧官僚,一定会为埃及带来新的希望。因此,他在投票日,带全家人早早就去埃及驻伦敦大使馆排队投票。哎,估计他也没有想到一年以后的埃及会乱成现在这个样子。

              十多年前,北大东语系曾经组织过一次伊斯兰文化系列讲座。俺记得有一位教授就讲到过穆兄会,当时他就说过,穆兄会不但在下层群众中拥有广泛的支持,而且也受到到知识阶层的欢迎,早晚会席卷那帮军阀和君主统治下的中东北非地区。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很多时候,光靠“听说”和“据说”是不成的。如果你有兴趣,俺就“王婆卖瓜”一下,推荐你瞅瞅我所经历的埃及

    • 家园 政治就是众人之事

      你不去关心它,它还是会影响你。所谓“桃源何处,可避暴秦”本来就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 家园 当然有意义了

      开枪了,流血了,历史无数次重演着这一幕幕。当生命已然消失,那些主义、道路之争还有意义吗?我不关心这些个东西。我只想问问,我的埃及朋友们,你们怎么样?

      当然有意义,不流血,人们怎么才能知道主义、道路之争不是唯一的意义呢?

      血流的还不够多,血神还不能感到满足,血!血!!更多的血!!!

    • 家园 好看。喜欢这样的帖子,花。
    • 家园 【原创】司机穆罕默德

      按照公司的规矩,国际员工是可以配车的,不过得自己开。我多年没摸方向盘,内部考核也没通过,因此没有这待遇。不过,变通的方法就是享受小车待遇,由公司安排司机接送,但时间就不定了,有时候,我懒得等,就徒步上下班,反正也就四公里。

      司机班有六位司机,除了一位是叫艾合买德,别的全叫“穆罕默德”。公司的埃及同事,十个中有五个叫“穆罕默德”。记得前几年有一个新闻,讲的是一家西方人在苏丹开办的幼儿园,园长让孩子们给自己的毛绒玩具小熊起名字,孩子们大多将自己的宝贝儿命名为“穆罕默德”。结果这事儿惹出祸来了,在宗教保守派人士眼中,居然敢把先知的名号安在玩具熊头上,这不是“大不敬”嘛!英国园长因此被抓了起来,被判处40下鞭刑和6个月的监禁,幸亏在英国政府的斡旋下,女园长才躲过一劫,狼狈地离开了苏丹。

      这几位穆罕默德,性格迥异,有的沉默寡言,比如大胡子的那位,有的能说会道,比如司机班的头儿,那是个见风使舵的家伙。和我关系最好的是大圆脑袋的穆罕默德,他和我年纪相仿,儿女双全,家就在空军基地北面。

      记得第一次坐穆罕默德的车,是他送我去吉萨的一家宾馆,国内有亲戚来埃及旅游,住在那儿。那天正是下班高峰期,路上非常堵,尤其是到了吉萨的金字塔大街,几乎寸步难行。穆罕默德却不急不躁,一边慢悠悠往前挪,一边用他那磕磕巴巴的英语安慰我。由于那个宾馆是新建的,而且位于一条僻静的岔路上,当地人很少知道,我们绕了很多冤枉路,等到了目的地,都晚上10点了。穆罕默德在确认我找到人以后,才驾车离开。

      每次穆罕默德出车,车内都收拾地一尘不染,他自己也是装束整齐,大热的天儿,他的衬衣纽扣都扣得牢牢的,看上去似乎是个严肃的家伙。不过,他一开口,就不一样了,东南西北,无所不聊,我们经常阿拉伯语+英语+汉语一通胡侃。不过,穆罕默德的汉语仅限于诸如“你好”、“谢谢”、“再见”这些简单词汇。我曾经想学葛优,教他说“首长好”、“为人民服务”,但没成功。不过,穆罕默德教我的那些“亚敏(右转)”、“室蔑尔(左转)”、“阿拉度尔(向前)”这些词汇却非常实用。每次打出租车,我都叽里呱啦一通指挥,俨然是老开罗的派头。

      一次,听说我要回国休假,穆罕默德来找我,想拖我带点东西。他的大圆脑袋有点凸,听说有一种中国神药能够让头发再生,希望我能给他带一瓶。噢,不就是章光101嘛,没问题。

      回来后,我把药交给他,他问多少钱,我说这是送给他的礼物,不要钱。他却执意要给我钱,说是礼物太贵重了(200块人民币),没法子,我只好就收下了,再送他一些糖果,说是给孩子们的,这次,他没有推辞。

      用了一段药,穆罕默德荣光焕发的,说是的确有效,还把大脑袋凑过来让我瞧,好像长出几根来了。

      他邀请我开斋节的时候,去家里吃饭,我答应了。可惜,还没等到开斋节,我就要调离埃及了。离开的那天,穆罕默德早早就等在宾馆门口,把我们送到机场。分手前,我们紧紧拥抱了一下。穆罕默德说,我如果有机会来开罗出差,他一定开车来接我。一言为定。

      • 家园 左面右面

        “亚敏(右转)”、“室蔑尔(左转)”

        我估计你说“左面儿”“右面儿”他也能会意,呵呵

      • 家园 哈哈,“首长好”、“为人民服务”

        不见得人家学不会,没准儿只是不愿意说罢了

        自己一合计,说出来显得低三下四的,不如装着学不会,这样也不驳您面子不是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