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南义沟,我饿 -- daharry

共:💬405 🌺4523 🌵10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 家园 今年暑假,俺回了沈阳,去了当年插队的生产队,还见到了

        “小芳”。

        队长,房东大叔大婶,队里的老少爷们,待我们恩重如山,我们没有遭更大的罪……往事如烟啊

      • 家园 俺是都粉...那时候...插队的挨饿是常事...

        世界上很多民族在历史上的伟人...都被纪念着...念他们个好...

        我经历过文革...我还是念老毛好...那是啥时候...没老毛...你啥国家?你站不起来的...

        俺也经历过改开...生活有些动荡...但我觉得...自己的最后这些年...活的比较有价值...老邓不错的...

        当初...林的事件那时反应是惊愕...总理去世时...是天塌下来的感觉...到了老总老毛...已经无奈了...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这江山...你们已经登上了...但请不要把我们的伟人设置成互相对立...来分裂我们的族群...往前看吧...

        关键词(Tags): #过去和现在通宝推:常识主义者,侧翼,踢细胞,三笑,桥上,
      • 家园 农业社会生产力低下

        社会学的研究表明,平均的生活水平就是"温饱"。

        平均温饱是啥意思?今年老天可怜,够吃饱穿暖,明年就不一定了。要是连续N年遭灾,就有可能要饿死人了。

        中国三千年的农业社会,是农业社会所能到达的最高成就。广大的疆域,连续的盛世,相对公平的社会---没有奴隶,贱民,阶级并不完全固化。我们完全有理由自豪。但是,平均生产力还基本上只是温饱。

        进入工业化,才使人类基本上摆脱了"温饱"线,而上升到了"小康"以上的水平。

        举个例子说,二战打的极其惨烈,但是工业国老百姓基本上能保证不被饿死。农业社会如果有全面战争的话,人口下降一半是常事。

        所以我说,工业革命是生产力的革命。农业社会的记忆,具有怀旧价值,而没有实际意义。

    • 家园 我不太明白的地方在于这句

      现在使用电脑的一代人中,有些人喜欢标新立异,为文革唱赞歌。我理解他们,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饥饿。

      为什么称赞文革就等同于要去那个时代挨饿,或者说体验当时的具体生活。显然这个具体生活还是以现在的生活标准进行比较过的。如果这个逻辑可以成立,那么不意味着对任何过去的时代都无法称赞了,从文革上溯到建国,民国,北洋......别的不说单饥饿一项,恐怕都是符合的。即使放眼到全球,按照如今的标准也没几年可以称赞。

      看起来他只有八九岁,还带着一个弟弟,他们没有家长伴随,长期在外漂泊。从他的眼神里能看出他的饥饿。趁我们一不留神,他抢走了一个包子。这包子就是他全部的世界。

      类似的事情我在96,7年经历过。在西单买了几串羊肉串刚要张嘴吃,两个小孩过来就抢,看衣衫是外地来的打工人员小孩。旁边有大人半哀求的口气冲我叫唤:“你就让他吃吧!”我犹豫了一下,给了他们两串。

      通宝推:watomi,德里克,
      • 家园 恩,好事都是文革的成果,坏事都跟文革没关系
      • 家园 俺这辈子有跟俺提“饿”又让俺到今天还有记忆的有两个

        一个是俺中学物理老师,上海知青,跟同是上海知青的老婆结婚,之前一直在湘西混,80年代中期好不容易混到长沙,口头禅之一是“你们没有饿过饭啊”

        另一个是。。。忙总,偶尔会提示(开发)俺在濒临饿死时的状态(爆发)

        其实还有一个,俺大舅妈,三年困难时期从四川跑去青海的(因为俺大舅那时候“右倾”被发配青海)不过从没听她老人家说过这方面的事,俺也不敢问

      • 家园 这句话有点象,打孩子无论如何都是不对的

        一个人回忆自己的苦难,如果不能跳出来,最后无可避免的会落到“自我”的小圈圈里。

        依稀记得,当年有讨饭去找共产党,把要饭的钱做党费的。如果他们也这么想,只怕我们今天还生活在自己需要讨饭的年代。

        对于当年所受的苦难,不论自己还是别人,都应该心存一份崇敬。但是如果以此为理由,去否定什么,起码少了一份大局观。

        《上海滩》里,周润发的小弟当年也总是想要在百乐门吃饭。呵呵!

        不论如何,楼主当年的苦难不是他一个人的,是属于我们民族的,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记住的。

      • 家园 这个不必苛责。

        大哈瑞兄出身外交官家庭,在当时条件也是比较优越的。后来出国多年,对国内现实的理解与我们不一样是很正常的,而且他的观点基本客观。

      • 家园 这句话说明楼主不接地气

        他没看到现在“文革余孽”的土壤,误以为目的是“标新立异”。这和杨澜的问题类似。

        • 家园 产生"文革余孽"的土壤

          其实和产生"国粉"的土壤是一样的,只是不同的人本身的思想不同让同样的现实在他们的思想上产生了不同的反应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