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民族故事(一):彝族 -- cxwangy

共:💬59 🌺1099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每个人都可以尽一份力,不管是不是党员,是不是政府

        需要尽力的地方也绝不只是教育。在不影响人文特征和自然环境的情况下,提升民众生活水平、开拓视野,需要常驻当地,全新思考。

        孩子们能出来打工,比世代走不出大山好。修通铁路的人,比光说不练假把式的强。

    • 家园 请问当时铁十师49团驻扎的具体地点

      整个西昌地区太大了。另请问当时造反派是由那个单位为主,造反派头目是谁?能追进大山的造反派当不是乌合之众。请问铁十师49团退入大山的具体时间段。

      • 家园 这得老兄有兴趣的话求证一下了。

        我只知道49团当时在开凿百花山隧道。铁道兵组织是5-5制,一个大的师到五万人。一个团数千人,沿着铁路沿线驻扎,应该不是一个“具体地点”。

        • 家园 沿着铁路线驻扎几千人,嗯,

          造反派能把一条蜿蜒线的几千正规军人逼进大山,这更加不是乌合之众,甚至不是普通造反派了。这可不是我有兴趣就由我去考证的事,而是楼主既然讲了这个事件就该严谨的讲完整的事。

          • 家园 客人看帖不认真啊

            有最高指示在

            • 家园 最高指示也要看具体执行情况

              一句最高指示就能说清楚一切,历史岂不是一朵白莲花?文革又何来如许纷争?在你这里最高指示成一切,军队遵守无二志,那莫非指示还允许部队遇造反派冲击可以退入大山,溃不成军?

              另外,这贴之后俺也不车轮转了,您言简意骇的回答俺挺满意,印证了俺个人某点推测,足矣

    • 家园 花等下文

      就喜欢这些实实在在的历史

    • 家园 顺便说说彝族的奴隶制

      好文章,不过一些名称怪怪的,比如“蜀滇高原”是哪里?应该是指大凉山吧?记得安宁河正好流经那里。

      记得凉山州的西昌还有个奴隶制度博物馆,展览的就是奴隶娃子的悲惨生活状况。按照博物馆的介绍,在清末民初,当地彝族五个等级的人口分布是,“兹莫”也就是土司家族占1%,“诺合”也就是俗称的“黑彝”占6.9%,“曲诺”也就是俗称的“白彝”占50%,“阿加”也就是家奴占33%,“呷西”也就是低级奴隶占10%。

      “娃子”主要有两种,一是指“阿加”,这个词是彝语“阿图阿加”的简称,意思是“主子门里门外的人”,汉语音译为“安家娃子”。他们有少量财产,但没有人身自由,必须住在主子的旁边,主子随叫随到,随时为主子干活,不能随意搬迁。

      一是指“呷西”,这个词是彝语"嘎西嘎罗"的简称,意为“主子锅庄的手和脚”,汉语意译为“锅庄娃子”。他们是地位最低的奴隶。没有任何财产,也没有任何人身自由。生杀予夺全在主子。呷西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掠来的其他民族,包括汉族;二是破产卖身的曲诺;三是从阿加家庭抽来的子女。

      至于“白彝”也就是“曲诺”,其实并非许多人误以为的奴隶,而是有着平民性质,他们主要务农,有少量财产和一定的人身自由,但一旦破产,就可能变成悲惨的“呷西”。而“诺合”是“黑彝”,相当于军事贵族也就是头人们,属于“兹莫”土司下面的奴隶主。

      另外,“清朝时对西南少数民族直接影响最大的人莫过于岳钟琪。虽有直捣拉萨和平定大小金川的赫赫武功,岳将军对地方制度并无大影响。”其实反过来说也成立,正因为“岳将军对地方制度并无大影响”,所以他才能建立“直捣拉萨和平定大小金川的赫赫武功”,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的正是当地土司们的支持,自然不会主动拆自己的台。

      通宝推:马尔他之鹰,老老狐狸,
      • 家园 有件事请证实一下

        47年,有一架美军运输机从昆明飞成都,中途出了什么事故,幸存的美国飞行员就被当地的彝族当做了奴隶对待,后来建国以后土改工作队进驻彝族聚集区,发现了这个情况,核实以后把这个美国佬送到渔村去了。

        这个美国人叫什么拉达娃子,还是后来拍的什么纪录片,我忘了。

        • 家园 拍过一部电影

          叫“天菩萨”

        • 家园 那是电影,不是史实。 -- 有补充

          严浩拍的《天菩萨》, 男主美国飞行员皮特(拉铁),女主牛牛。

          历史上没有洋娃子,只有汉人娃子及少部分周边其它民族的娃子,那一带的蒙古人、摩棱人几近绝种,汉人繁华之地的乐山、宜宾周边都有被掠的。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错把摩梭人打成摩棱人了 -- 补充帖
        • 见前补充 4921415
        • 家园 知乎上看来的,大凉山的美国奴隶。

          1944年,Leslie Sloan 和他的机组成员在飞越驼峰的途中,在中国西南的神秘山谷-倮倮地带坠机。2014年,记者Jonathan Kaiman走访了同一地区,调查当地部落把一个美国驼峰飞行员当作奴隶的传说。

      • 家园 多谢烟云兄

        我对西南地区历史的了解,大部分都是从烟云兄的帖子里看来的,少部分来自听家里长辈介绍。自己动手记录这些介绍的时候,才真切感受到信息整理和考证不容易。

        彝族奴隶制度下民族成分比例,恰是我好奇的一点。““呷西”也就是低级奴隶占10%。”这个比我想象的低。铁道兵在文革期间受到彝族广泛支持和保护这件事的原因,我也很好奇。我猜想和火车可能有关系,但是不确定。

        关于火车的重要性,我有点体会。初中时,为了体验祖父两辈的战绩,我从昆明出发,沿着成昆铁路去过大小凉山地区。当时给我的感觉是火车确实给山区居民带去了很大的便利——有的慢车车厢类似现在的地铁,只是靠车窗有两排长板凳。山民赶集携带的鸡羊猪狗都可以上车。

        前年清明,为大舅扫墓,去汉江边的蜀河,走了一趟襄渝铁路。当时铁道部改革,取消行驶了三十年的慢车,推行车票更贵的快车。快车不在很多山区小站(比如蜀河)停车,居民进城赶集的机会都没有了,导致卧轨抗议。不知后来如何解决的。当时我们没办法,只能从襄樊开了一辆海南马自达,穿越神农架去蜀河。一路崇山峻岭,真不知没有火车的人们,怎么可能走出如此大山。

        我猜想历史上中央政府很难实现“改土归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交通不便吧。有了火车,群山之中的人们才能方便地和大山之外的世界交流,不管是赶集这种物质交流,还是赵尔丰老爷子曾经期待的文化交流。

        另外,70年代初,我母亲还听老兵说,大山深处还是有汉人不及的彝族部落。我母亲猜想那里还是有像“娃子妈”那样的奴隶的。奴隶制实在为现代价值观不容,哪怕只有一个奴隶。如果没有火车造就的信息交流渠道,我想至今也难取消奴隶制吧。

        回归到当时当地,我猜想打破旧的阶级划分造就的彝族民众热情,应该和内地的土地改革以及藏区的取消农奴制一样。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