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我的喀什, 我的南疆 -- 故乡在喀什

共:💬4020 🌺39786 🌵15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68
下页 末页
      • 家园 71. 中国速度日不落 (鲲鹏展翅通大洋 五)

        日不落帝国(英语:the empire on which the sun never sets)是世界上形容一个国家实力最形象的词。

        地球是一个球体,说起来巨大,其实也就是24个时区而已。“日不落”的意思的是不管什么时候,这个国家总有一块土地在太阳的照射下。第一个用上“日不落帝国”这个词的是西班牙。西班牙在16世纪中到1898年,殖民地包括拉丁美洲,北非和菲律宾(其中1626-1642,西班牙还占据过台湾)。西班牙的这个日不落帝国的衰败和战争的关系不大,因为西班牙总是有输的战事,从来就不是一个军事强国。让西班牙从摇摇欲坠到最后的日落西山是因为西班牙制造的缺失。拿西班牙最著名的金银来讲,金银在西班牙手中就是个贵金属,拿着西班牙的银子到中国进行贸易的都是别的国家,如:英国和荷兰。所以,后来西班牙的式微其实是一个大概率的事件。

        第二个日不落帝国是英国。在英帝国最鼎盛的时期,经济学家杰文斯如此描述:“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地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是我们的牧场,秘鲁是我们的银矿,南非和澳大利亚是我们的金矿,印度和中国是我们的茶叶种植园,东印度群岛是我们的甘蔗,咖啡,香料种植园,美国南部是我们的棉花种植园”。这个描述非常准确,英国的确就是在全球范围内完成了农产品向工业品加工和贸易的过程中获利颇丰。但英国没有把经济的实力转换成政治的势力,在欧洲都没有搞清楚金融整合的问题,所以让德国和美国把精打细算,锱铢必较的一代“日不落”搞得日落了。后来,英国也想靠科技的突破来恢复往日荣耀,奈何人算不如天算,彗星坠地,协和曲终。不过,与西班牙的偃旗息鼓不同,英国制造还是以可圈可点的产品占据着许多高地的,如:航空发动机。

        第三个日不落帝国是美国。美国比西班牙和英国的优势就在于美国制造无孔不入的营销与美国制造与华尔街金融的紧密结合。历史给美国制造的升级提供了机遇,1992-2000年,克林顿是把握住了世界进步的脉搏的,那个时代的美国高大上的岂止是一骑绝尘,奈何几场战争下来,美国才发现自己的经济思维甚至不如杰文斯时代的英国了。克林顿时期信息技术与金融的结合使得华尔街式暴富成了美国人对财富的标准理解,别的什么解释都成了水泼不进,针扎不入。其实有的忠言真的是掏心掏肺,如电影《大空头》(Big Short)。这部电影里,男主人公在总结华尔街的罪恶时,就拿自己的弟弟投资失败后从楼上坠楼来为例。他说:他(主人公的弟弟)的脸都摔得找不到了。这才短短的10来年,美国就又要出问题了。政客们在台上高喊“制造业回归”,福特和通用把小轿车的生产线都停了,苹果把Imac 的生产线干脆移到了上海。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古希腊悲剧作家欧底庇德斯,中国的老子和英国的莎士比亚都说过一句话: 天欲其亡 必令其狂(或者上帝欲使之灭亡,必先使其疯狂,Those whom God wishes to destroy, he first makes mad)。美国经济和政治的背向而行,其实更大程度上是华尔街疯狂抽水的必然结果。换言之,就是本来应该与美国实体经济相伴而生的金融业已经是同床异梦了。只不过是美国政客都没有胆量来撕去这张画皮而已。“自由”,“民主”也在这个话题上的息声了。这真的是在拷问美国人的良知啊!不知美国有没有人听过一首中国土琵琶伴奏的一首歌:“西边的太阳就要落下了。。。”。

        白云苍狗,沧海桑田,世界上其实没有什么新鲜的事情。三个日不落帝国一方面具有在全球范围内通过贸易和战争刷存在感,另一方面也的确通过对全球资源和市场的整合强大过。他们的历程是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达的:E=MC2 。在物理学上,这个方程就是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表示能量,m代表质量,而c则表示光速。在比较国家实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E 看作国家的综合实力,M代表静态物质总量,C代表速度。

        西班牙,英国和美国,以及荷兰与苏联的的此消彼长其实在这个公式下也特别清晰。西班牙在大航海时代在船舶和海洋知识上是领先过的。从西班牙独立出来的荷兰在商船的减重和增容上下了功夫,所以成了海洋马车夫。荷兰还控制了马六甲,好望角和纽约等水运枢纽。日本在向外学习的过程中甚至专门开创了一门学说:兰学,把荷兰当作学习的榜样。荷兰在C,即速度上超越了西班牙,这使得两个半今日北京城面积的国家也登堂了“日不落”级别,这实在是值得昨日的苏联,今日的俄罗斯深思。后来的英国通过蒸汽船和炮舰超越了超越上与荷兰。英国是深知速度的意义的。二战后,英国也是在速度上下了大功夫的。“彗星”是世界上第一型喷气式飞机,但金属疲劳等问题让英国壮志未酬,反倒是给后来的波音707提供了借鉴的经验。后来英法联手制造出了协和号,但英法使用协和号的眼光局限于大西洋航线,局限于美国市场使得尽管英法在航行速度上领先,但没有物质总量的配合,最终还是没有能够带领英法重返巅峰。

        最能体现这个方程式实用性的其实是苏联。苏联的物质生产不低,但速度,尤其是贸易速度,实在是低于龟速。所以只有当二战或者冷战等危机到来时,苏联的速度才能得到体现。战争结束后,苏联的速度又进入了冬眠状态。所以,苏联是有了日不落的物质条件,但是没有日不落的速度的。所以,看似一步之遥,其实有着质的鸿沟。毕竟,速度是以平方的形式对国家的综合实力起着作用的。

        今天的中国反倒是英法的反证。物质总量因为“中国制造”绝对领先,速度因为网络技术进步和创新也可圈可点。但是,中国的综合实力因为运输速度的滞后,而使得一首气势宏大的交响乐总给人一种有地方拖拍的感觉。这个拖拍的地方就是:航空。

        中国在运输上是有很多亮点的,如:高铁。不过,因为世界人口分布的现实状况决定了适合修建高铁的地方高度集中,同时因为政治等因素的干扰,高铁带动速度的作用在中国的综合实力的发展是有局限性的。

        那么,如何才是提升中国速度的路径呢?在我看来,中国速度的提升其实就是要让中国的运输速度,围绕“日不落”这个中心来展开,在现有的科学技术的条件下,就把中国速度定义为:24小时日不落。

        什么是24小时日不落? 即:全球陆地任意两点间货物和人员运输的总时间不超过24小时。在当今的航空技术下,这是可行的。毕竟,地球上两点间的距离最长不过20,000公里。目前喷气式飞机的巡航速度在800 - 900 公里/小时。所以24小时内,实现任意2点间的运输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现实中,实现这种运输又是非常困难的。天气,地面设施,配送,人员,支付手段,保障,保险等等都是问题套问题,麻烦加麻烦。不过,换一个眼光看这个问题,难道这不就是一个个市场所在吗?

        拿E=MC2 这个方程式的来观察西班牙,英国和美国,三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就是在提升贸易量的同时不断接近“24小时日不落”这个目标吗?现在凡是能够达到“24小时日不落”的地方,一般都是经济较为发达,硬件设施比较完备,配套条件比较完整。换言之,也就是“美元”比较普遍的地方。但是,在亚洲和非洲有许多地方经济条件已经大为改善,但运输和配送手段却相对比较落后。同时,有许多地方纯粹就是运输拖了后腿(如:一带一路的许多节点)。这些地方苦“美元”已久,能够把这些地方纳入现代的运输链中,这是何等的功德。

        同时,当前贸易战刚刚开启,西方的许多封闭和排他性招数还没有使出来。中国在“24小时日不落”上的每一点进步都是对未来可能到来的阴招和损招进行的未雨绸缪。所以“24小时日不落”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和推进。

        通宝推:梓童,青颍路,独草,桥上,
        • 家园 货物24小时比较难,有成本考虑
          • 家园 “24小时日不落”的成本

            “24小时日不落”的成本可能反而是最容易解决的问题。中国的航空制造一起都是军民两张皮,但是“24小时日不落”系统一旦建成,中国的贸易和军事投送能力则可以跃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境地。而且,现在一些硬件已经建成了,如:北斗。

            如果要让我以最简单的语言来介绍“24小时日不落”,我可能会直接说:高铁加上翅膀,再加上货柜。 这是不是就立体了?

            这种速度再平方,对国家和经济的意义就更加重大了。

            同时,这种会飞的高铁会在贸易的最根本之处砸下人民币的印迹。这种颠覆效果不可限量啊!

      • 家园 70. 运十再回首(鲲鹏展翅通大洋 四)

        运十再回首

        1955年,钱学森回到祖国。当时国内正在制定12年科学规划。本来,国家计划优先发展飞机,征询钱学森意见时,他提出了不同意见。出身航空专业的钱学森认为:“航空飞机的困难在材料,而材料问题不是一下子能解决的,得靠经验积累。飞机的材料至关重要,要能经受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考验,而导弹的材料却是一次性的。所以,导弹没有尖锐的材料问题,导弹的难点在于看得清,打得准。因此,我的结论是,中国人搞导弹比搞航空飞机要容易”。

        如果说钱学森因为中国航空在积累上远远不足,开展跃进式的发展应当避免。那么中国在航空制造上的发展,恰恰就应证了这个论断,尤其是运十。

        回首运十,首先要从马凤山笔记说起。中国航空制造史上的轰6是个奇迹。其源于苏联的图16。1950年代末,中国开始仿制图16。但因各种原因飞机的气动性能资料,外载荷、结构强度计算报告、静力试验大纲和静力试验任务书等资料欠缺。苏联人的估计,仿制的夭折不可避免。但是,马凤山在苏联的笔记记录了所有的相关数据。这个笔记就是中国航空史上赫赫有名的“马凤山笔记”。有了这个笔记,中国的轰6省去了许多试验工作,使轰6 走上了一条“终南捷径”。马凤山后来成为运十总设计师,也和他在轰6项目上的贡献有着直接关系。但是,1971年12月19日,巴基斯坦航空公司波音707客机在新疆失事。这架飞机的残骸使运十的设计师们改变了主意。在他们眼中,这架波音707成了第二个“马凤山笔记”,成了第二条“终南捷径”。运十起飞了,但终南捷径的后遗症也出现了。测绘得来的许多设计使中国的设计师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航空制造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就是最科学的路径。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客机是英国的慧星式,第二架就是图16基础上改型的图104(1955-1981)。对于图16胎中带来的噪声大、效率低等毛病,图别列夫比任何人都清楚,只是图别列夫并没有认为这些缺陷只是小节而已。随后的图110(1957)和图124(1960-1965)就是在有针对性的克服这些缺陷。到了运十下马的1986年,与ARJ21接近的图134(1963 - )和与波音727接近的图154 (1968 - )是风头正劲。1960年代定型的轰6 ,厚积薄发成了轰6甲、乙、丙、丁、I、F、H、M、G、K系列型号,今天仍然是中国空军的主力轰炸机型。如果马凤山在世,看着仅存的1架的运10和与台湾玉山同框的轰6会有如何感想。

        回首运十,还要从机制上看。航空工业发达的国家,航空制造企业后面都有“垫背”机制。搞航空的,没有不聪明的。但是,依然有很多不可控因素。比如,在推销英法共同研制的协和式飞机时,英国政府给英国航空公司的飞机调拨价就低到1英镑每架。换言之,政府把企业的财政负担减到了最低。厂家和航空公司都有政府搭把手。美国的波音也有利用国家拨款完成研发的案例,如747就是由美国空军大型运输机项目提供的资金完成的预研。英国的劳斯莱斯在研究211型发动机时破产了(1971)。但是劳斯莱斯因为政府接手而撑过来了。等到危机过后,英国政府又恢复了劳斯莱斯自由身(1981)。反观运十,与其说最后卡在了2000万的油料费上,不如说是缺乏体制支持。如果说因技术原因运十投入客运有顾虑,那么起码可以投入货运,持续观察。就体量来说,运十非常适合作为加油机和电子预警机的平台。但是,中国的体制下,运十硬是没有找到下一个东家。这种中国特色的机制一直延续到1980年代的上海麦道项目。当时上海是和两家公司同时谈判的:麦道和波音。当麦道82项目谈成后,波音提出在上海的龙华同时生产。被拒。其同时提出的机型是波音737。现在,波音在中国最大的项目是在舟山。是完成中心。即波音737的装修车间。这与当年提出的737组装厂相比,不知降格多少。40年过去了,中国飞机制造在政府合作与服务上还有许多地方依然啊。运十再回首,这恐怕是最让人纠结的。

        回首运十,最具争议的是:人。有一次国家总理看望钱学森时,钱学森感慨:“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后来国家总理开了很多会也没有找出答案。

        培养人才是一个方面,使用人才是另一个方面。运十计划要用国产发动机,但涡扇8一直“犹抱琵琶半遮面”,到运十下马前也没有搞出来。运十下马后,涡扇8倒似乎成功定型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在中国造运十时不适用。当时有造发动机的人才。钱学森回国后的没有多久,就写出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在这部纲领性的文件中,钱学森提议由吴仲华领导发动机的研究(当时文件中的用词是:推进机)。吴仲华和钱学森前后脚回国,因他在1958年有些言论而被打入另册。1975年前,吴仲华干了许多与发动机无关的工作,比如:养猪。与此同时,外国的涡扇发动机取得了飞跃性发展。他所提出的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在业界被广泛使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吴氏方程”也被广泛引用。最可惜的是国家后来花大价钱从英国引进了斯贝发动机,允许吴仲华接触的相当于废物利用的斯贝的核心机转化。中国其实当时有许多大家都是学习航空专业的,如:孙家栋,郭永怀,钱学森。。。相对“容易”的“两弹一星”成就了他们,而航空制造又埋没了多少钱学森呢?没有人知道。一个运十是回答不了这个问题的。航空制造是国家的耐力的比拼。运十实在不是一句话能讲清的,但愿钱学森之问可以有一个答案。那时,运十也许就不是一个无奈和叹息的话题了。

        另一方面。运十的历程恰恰还有一批真正的实干者,这是钱学森们没有看见的。运十作为一个项目,是有着传承的基因的。在庙堂从来不乏为运十发声的人,听着这些声音,有领导人说:“本届政府不考虑大飞机”时,政府一换届马上就有建议书上呈。在江湖,为运十歌、泣,为运十鼓、呼的人,最著名的就是程不时。这么多年来,著书立言,黑发成了白发,半年成了老者,大飞机之梦不圆,誓不罢休。ARJ 21 投入运营,C919马上紧锣密鼓,C929也是呼之欲出,程不时们功不可没。“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注一)”讲的就是中国的大飞机。中国民用航空飞机上最难的“积累”问题,其实最有价值的也是在人的积累上。人的积累没有断档,别的都可以弥补。这是回首运十最令人鼓舞的发现。看着一批批新老“大飞机人”承前启后,奋斗不止,大飞机不成功,天理不容!这才是今天我们回首运十的意义所在!

        注一:《韩非子·喻老》

        通宝推:青颍路,朴石,梓童,桥上,独草,
        • 家园 钱学森地位决定了部分意见只能委婉的表达

          钱学森地位决定了部分意见只能委婉的表达

          恐怕他不是欣赏所谓民国大师,而是厌恶毛身后那些一门心思捞私利的政客及其政治路线下对人才的摧残

        • 家园 虽然钱学森的观点有道理,

          而且国家的资源有限,但这一来航空工业受到严重打击,人才、资源都被航天部门截流,摊子又大,还不可以收缩,可说是勉力支撑。

          • 家园 中国民航制造的瓶颈

            中国民航制造的瓶颈不止一条。

            还有人才培养,市场让度,军民结合等等因素。

            后面会一一讨论的。

          • 家园 人才的问题

            文中其实讲了一个隐晦的观点,运十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人的问题,钱学森之问,讲的就是TG前三十年体制有能人不能用,自己又培养不出顶尖人才(只能出马凤山这种“山寨大拿”),结果事实证明山寨这条路在大飞机上行不通(运10搞成了添油无底洞)。不过改开后,前三十年大量培养的山寨人才如鱼得水,变相体现了“社会主义优越性”。

            • 家园 麻烦给个具体的说明

              为啥前三十年体制有人才不能用?为什么自己培养不出顶尖人才?中国的科技在前三十年用什么样的体制能快速达到世界顶尖科技?

              通宝推:故乡在喀什,
            • 家园 在航空工业范围内,还有个无用武之地的问题,

              摊子很大,能干的事很少,很大的厂子,一年没几架飞机订货,搞材料的,好容易发现了点苗头,被航天方面把关键设备弄走了,好容易部长十个中央委员,很快就死了,没人能在高层说得上话……

              航空工业有庞大的高级工人、大工匠队伍,有庞大的技术人员、工程师队伍,但是维持这个队伍太不容易了……

              • 家园 航空工业没有搞起来都是航天工业的错?

                因为人才、设备、资源都被航天抢去了?如果航空工业人都这样认识问题的话,汽车工业的可以说人才等都被铁路工业抢去了。国民党打败了是因为共产党把黄埔军校的毕业生抢去了?因为毛泽东权力大于蒋介石,共产党资源多于国民党?行业组织无能还不承认,认识问题不解决,就看不清前面的路,会失去将来。

                关键词(Tags): #组织无能#认识问题
                • 家园 这是事实阿

                  资源有限,我没说决策是错误的,何况航空工业也曾一度抢别人的,后来重点转移了。

                  典型的就是某个材料需要的炉子,航空发动机方面好容易搞了一台,被搞到航天方面去了,这也是有名有姓的事。

                  至于人才,上面已经提到了,好几位重要人物都是学航空的,好比郭永怀。

                  虽然没有资源也要奋斗,但您也得承认有资源和没资源并不相同。

                  再说,咱们说得不是一回事嘛。

      • 家园 69. 大飞机突围 (鲲鹏展翅通大洋 三)

        如果把政坛当舞台,近代的北美航空制造工业绝对是一个好题材。有的情节甚至可以打出警示:如有雷同,绝非偶然。

        故事要从1980年代说起,加拿大航空公司计划买一批新的飞机,欧洲的空中客车和美国的波音都志在必得。为了显示诚意,波音甚至收购了加拿大德·哈维兰公司(de Havilland Canada)。后来,空中客车赢得了合同。波音把加拿大德·哈维兰公司恶狠狠地如弃弊履地扔了。把加拿大德·哈维兰公司捡回来的是庞巴迪,一家加拿大魁北克本土发展起来的公司。能和庞巴迪的发展历程相似的是中国的吉利汽车。只不过庞巴迪最早是造雪地汽车的,后来造飞机和火箭了。吉利以前是造冰箱压缩机的,后来造了汽车。

        后来,有人把1980年代空中客车现金行贿的事情捅了出来。对时任执政党自由党的调查从1995持续到了2009年。2015年,加拿大自由党又上台了,曾经的总理皮埃尔•特鲁多(Piere Trudeau)的儿子又当上了总理。回到视野的还有空中客车。把空中客车扯到了台前的是波音。波音指控空中客车意图收购庞巴迪。不过后来加拿大把类似于空中客车的收购规模的谈判和波音也进行过了一次,波音和空中客车都没有折腾出什么名堂。2015年12月庞巴迪的C系列飞机(功能大约与中国的ARJ21同)开始交付使用,麻烦又开始了。2017年6月,波音向美国政府控告庞巴迪公司倾销。美国商务部两次判决加税292%。加拿大把波音也告到了美国贸易委员会。尽管加拿大在2018年1月赢了官司,但加拿大还是在同年7月决定以1美元的价格把C系列的50.1%的股权卖给了空中客车。空中客车计划把已经改名为空中客车A220的C系列以到敌人后方去的态势将生产部分转移到美国阿拉巴马的莫比尔市。就是《阿甘正传》里阿甘的故乡所在的州。对于C系列,加拿大实在是焦头烂额了。因为除了波音外,巴西的安博威(Embraer)也把C 系列告到了世界贸易组织(WTO)。

        也许是觉得长痛不如短痛,2019年6月25日,加拿大的庞巴迪以7.5亿美元的价格把CRJ飞机项目卖给了日本的三菱。对于加拿大的航空制造来讲,这是一种解脱。

        对于三菱来讲,CRJ是一个梦寐以求的平台。这种收购首先给日本的航空制造进入飞机整机制造提供了一个台阶。日本对于借波音进入航空制造的谋划是非常虔诚的。如目前,波音787的机体有35%是由日本制造的。但是日本航空制造长期处于为波音做嫁衣的状态,没有一款日本制造的飞机在航空市场上代言日本。以后,CRJ飞机的维修,支援,翻新(MRO,Maintenance, repair, overhaul)和销售就由三菱接手了。换言之,日本终于通过CRJ进入了航空制造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同时,CRJ也成为日本支线客机项目的备胎。日本是于2003年开始MRJ(三菱支线客机)项目的,到目前为止,除了各种延误外,波音居高临下的凌驾之势已经让MRJ何时正式定型成了一个遥远的未知。MRJ是由波音公司来试飞的,机场就是在华盛顿州的麋鹿湖(Moose Lake, WA)。但是看着波音近期对加拿大的庞巴迪和巴西的安博威(Embraer)痛下杀手,三菱怎能没有兔死狐悲,唇亡齿寒的惺惺相惜。在航空制造上靠着美国吃饭,温饱不难,但是吃好不易。如日本的军用飞机一直想在发展整机上有所突破,但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日本从2009年开始研制紧盯F22的X2心神。但2016年4月试飞的样机则充满了“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笑话。2018年3月,日本彻底放弃了心神。在研制的全部过程中,美国对日本希望购买一架F22的愿望一直老师虚与委蛇。现在,F35成了日本唯一的选择了。也许从2009年,美国就应该告诉日本吧。

        面对着强大的美国,嗜血的波音,巴西,加拿大,日本此时的一致心声应该是:都在一口锅里吃饭,相煎何太急吧!

        与日本相比,中国的大飞机项目起步较晚。但是,中国的速度和步伐是领先的。目前,中国的ARJ21已经正式进入商业运营,C919已经进入试飞,C929也开始布局。不过,中国的大飞机项目也面临着其他支线客机的问题:半渡而击。

        半渡而击是军事术语。讲的是两军隔水对垒,敌方主动进攻,我方在敌军渡过一半时发动攻击,这种战术称为“半渡而击”。《孙子·行军篇》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

        加拿大卖给了空客的C系列和波音并购了的安博威E195的载客量和航程都接近波音737,同时,美国对C 系列的打击都是在飞机即将投入市场而未正式投入市场的时间点上开始的。中国的ARJ21 所有的适航审查都是在美国FAA的影子审核下进行的,C919在立项的时候就直截了当的表明了取代波音737的想法。如果没有意外,波音对中国大飞机项目的半渡而击只是时间问题。抬头向天看,波音放过谁! 任何心存侥幸的想法都可能是致命的!

        当前的中国其实比加拿大,巴西和日本还有另外一个隐患:毛衣战。美国对中兴和华为打击无所不用其极。中兴的保全和华为的逆袭看似千差万别,其实最根本的不同就在于:备胎。与华为相比,ARJ21和C919无论是体量和抗击打能力上都相差甚远。但是,ARJ21 和C919对于明日中国的意义绝对不在华为之下 。

        为了中国制造的明天,我们需要给中国的大飞机找一件避弹衣。这种避弹衣存在吗?答案是肯定的。

        草原和森林着火了,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因为远离城市后,取水非常困难。同时,草原和森林的地形和地势也非常复杂。另外,草原和山火的面积一般都比较大。所以,消防员有时会用火攻的办法。即:在山火蔓延的必经之路上,提前放火,把山火蔓延的燃料提前烧掉。这样,没有了燃料的山火就会容易控制了。

        找中国大飞机的避弹衣也是这样一个逻辑。波音的半渡而击,美国的毛衣战都是在737上大做文章,那么造出一款高于737的飞机就成了火攻的方向。这样的火攻不仅能带动中国航空制造主动化解危机,同时,可以带领中国制造进入一个新的境界,颇有四两拨千斤和千里跃进大别山一体的意义,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一切设想和理论都离不开现实和历史。要做好“大飞机”这篇文章,就离不开对中国航空制造之路的回顾与反思。所以,下一贴就是:运十再回首。

        通宝推:青颍路,梓童,桥上,
        • 家园 小日本可被美帝敲骨吸髓惨嘻嘻

          这4角大战,欧盟永远都是全球化最佳备胎。

          冷战是不可能冷战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冷战的!

          大难临头各自飞。

          想起1929年世界大危机,谁说共产主义国家不共戴天之死敌,为了活命这帮帝国主义国家还不争先向斯大叔狂卖设备、技术,一丢丢工程师去苏联应聘挣饭碗。

          庞巴迪与巴航工业去抢A319、B737短身机市场,或者叫交叉市场。这不是从低往上攻,一点点蚕食,当波音是空客这帮扯皮股东么。动别人奶酪,干你!这俩都没想怎么如何保证有效切入人家地盘拉什么欧美那堆财团站台,必需是美法英这些流氓财团,想简单了:悲剧下场。

          三菱重工,收了小妾。拿到后勤支撑平台,正常也应该捞到设计团队,MRJ飞机设计经验不足短板借外脑解决有希望撒。搞支线飞机,对手还是中帝ARJ21、波音-巴航工业E190-E2/E175-E2。波音插杆子,是对付空客,只要三菱对干线市场无非分之想,这口饭有的吃。三菱面对的是市场精准定位,快速完善MRJ完成取证,这才是关键。普惠又要大发一笔财了。

      • 家园 61. 苏联怎能不倒下 (新疆的海 十九)

        历史的来看,新疆周围的这些斯坦其实就是苏联式分配,英国式分配,和美国式分配的几个部分构成的。

        分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大块蛋糕,看上去诱人美丽,但怎么分有时要远比做蛋糕难的多。谁是主人,谁说了算,和谁分,分多少,这些都是需要动脑筋,下功夫,讲原则,会变通的。分配没有搞好,一切努力都付之东流的故事,非《水浒》莫属。一百单八将“风风火火闯九州”,看似讲的是“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其实讲的是:你有我有全都有(敲黑板,划重点)。但是怎么分呢?晁盖时期,大家都在聚义堂里说事,“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银”。义,就是酒肉和金银。宋江时期,大家在忠义堂里坐着。前机要室主任宋江采取的是基于前工作经验和团队现实结合的模式。这种模式下,政治上来讲吏兵学(含神)工商友基本上都照顾到了,但实际上来看所有人也都得罪了。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就是:没有人愿意干活了。一帮子土匪,刁民和屌丝不去打劫,那么多张嘴怎么办?所以,宋公明选择了“招安”(其实是被招安)。但是诺大个宋朝也没有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来就养这么多星星,于是与水泊梁山业务最接近的的“平叛”就成了基本对口的业务。平叛(征方腊)更是忠义堂的plus,“人心散了”是最明显的事,“队伍垮了”其实也是早早晚晚有事。

        阿富汗以北基本上就是苏联分配模式的遗产。苏联其实就是水泊梁山的放大版。列宁说过:一切权力归苏维埃。在苏联模式下,一切都归了苏维埃。事实上,苏联也的确拥有了国家的一切。但是,有些东西是国家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的。如,经济。苏联的军事力量是带来了巨大财富的,那个跑到西伯利亚的高尔察克被打垮后,300-400吨的黄金财富着实让年轻的苏维埃有了“阔”起来了的感觉(此黄金与今日台湾的黄金储备大致相等,423.6吨。注一)。苏联的草莽精神也是带来巨大的发展飞跃的,如,推动安22,图114,和图95的发动机NK2,就是利用原德国工程师设计出来的。在于西方对峙的各军事领域,苏联也是“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如果说硬件方面,苏联是可圈可点,那么软件方面,苏联就乏善可陈了。软件就是市场,就是思想,就是流通。苏联可以炸响5000万吨的“沙皇炸弹”(注二),但是苏联一直没有把粮食的流通做好。苏联自1947年以后,其实告别了饥荒。但是农业生产体制的落后,流通信息的滞后,农产品消费的超前,使得苏联一直没有办法理顺经济的配比。农业体系的虚浮,对饥荒的恐慌一直与苏联如影相随。这种莫名其妙的不对称也造成了苏联在政治上的摇摆,并对世界格局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如,苏联的饥荒大约是13年一次,按照计算1960年大致就是荒年。这种荒谬对1950年代末的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更产生了叠加的影响。1971年苏联从美国前前后后共购买了1800多万吨小麦,使得美国自身粮食缺少了三分之一,造成了粮食价格暴涨。

        苏联的粮食短缺,与其说是粮食作物的短缺,不如说是肉类和经济作物生产的滞后。“一切权力归苏维埃”没有错,但是“苏维埃不是可以解决一切的”。苏联对于政治和经济的理解的确与《水浒》类似。比如《水浒》中就没有种粮食的,有一个张青还是先搞“菜园子”,后来还转行开了黑店。苏联是按照工业化的模式来理解,经营和规划农业的。但是,在苏维埃视野之外 ,有许多灰色地带其实是给了苏联解决农业问题的机会的,如,郊外别墅。在苏联 时期,很多人都在郊外有一套别墅,说是别墅,其实说成家庭小农场更准确。周末,苏联人在小农场里或是耕耘,或是收割。多余的农作物甚至还可以拿来交换或者出售。这样的灰色经济其实一方面弥补了食物分配的不足,另一方面其实也是苏维埃经济的组成部分。但是就因为理论无法自圆其说,苏维埃就一直在忽视回避国家经济体制外私有制经济存在的问题。到了1980年代,随着苏联国力的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需求也是水涨船高。苏联的流通更是到了荒唐的地步。例如,在与新疆一山之隔的乌兹别克斯坦,就因为种棉花“富”了。后来,抓出了贪官污吏,还是挺大的官。抄家后,发现了满屋子的卢布现钞。有了卢布,但是没有可以用来消费的商品与苏联的“饥荒恐惧症”其实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归根结底,苏联是分配制度出了问题。一个国家,没有奖勤罚懒的机制,没有业精于勤的驱动,没有勤能补拙的冲劲,没有克勤克俭的态势,那么走下坡路是必然的。苏联的倒下,从分配的角度来看,实在不是什么意外的事。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其实不仅继承了衣钵,还得到了传承,尤其是分配制度。1990年代,一个强大的苏联被内外两种忽悠给整瘸了。对内的忽悠就是把苏联破碎成了酒肉和银子,以

        “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银”的模式解体了。在这种模式下,貌似大家的分配都是一样的。但是在上演了卢布“有钱不用,过期作废”的崩盘后,概念上的公平迅速被事实上的高度寡头化集中代替了。1909年10月1日,斯托雷平在接受当时的《伏尔加河报》采访时说:“给俄罗斯20年内外安定的时间,它将变得让你认不出来”。三十年即将过去了,俄罗斯在发展的道路上依然徘徊。。1991年后,许多斯坦都独立了。如果说俄罗斯自苏联解体后一路坎坷,负重前行,独联体的各斯坦也不容易 。随同新的国旗到来的,还有所谓“三股势力”,即“三恶”,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与“三恶”的斗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随着油气市场的兴旺,俄罗斯带着各斯坦又作了一回“苏联回归”的梦。只是,貌似又是南柯一场。与中国对照,不禁令人唏嘘,不禁让人想问:俄罗斯还要继续倒下去吗?各斯坦还要继续倒下去吗?

        阿富汗以南基本上就是英国分配方式的遗产,与苏联分配中的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粗放式分配,不同,英国分配方式更接近于: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即保持距离,关系归关系,生意归生意。英国把印度这么大一块地方搞成了殖民地,但是英国从来也没有说哪一块土地是英国的。印度的夏天极度难熬,就是这样,英国也没有把避暑胜地当作什么不可再得的宝物。只是在克什米尔的湖区修了船屋。诺大的一块地方,到分治的1947年也没有整一块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现在的巴基斯坦,印度和孟加拉一方面都是没有入得了英国眼,另一方面又都是在英国建立的社会运营模式上生存和发展。英国模式的行车,铁路,司法,行政,和语言。这么多年过去了,英国在许多英联邦国民来看还是智慧的源泉,财富的宝库和人生的天堂。1947年至今,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的社会基本上还是按照分治时的底子运转着,让人不禁想唱: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阿富汗是经历过了英国和苏联的“洗礼”的,所以到了美国到来后,阿富汗依然是“钢豌豆”一颗。美国是世界是把“分配”理得最踏实的一个国家。把美国的“分配”理顺的居功至伟之人是林肯。林肯首先是靠南北战争解放了黑奴,把国家实现了统一。然后,林肯通过《宪地法》(Homestead Acts)推进了西进运动(Westward Movement)为美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林肯还打击了怀有异心的宗教:摩门教。当时已经落脚盐湖城的摩门教仍然头生反骨。在南北战争中焦头烂额的林肯依然拿出一支部队紧紧地钉住了摩门教。当然,林肯也有失败的记录,这就是林肯对美国金融寡头的战争。今天的美国,依然把林肯当作神来看待。在美国80号州际公路的最高点,美国人给林肯塑了像。离林肯像不远的地方,就是摩门教的内华达州。只是到了阿富汗,美国也遇见了难题,毕竟按照美国的分配原则,阿富汗除了牵制和象征的意义,金融资本落地基本上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中国的历史到1949年拐了一个弯。1949年之前,中国的农民与土地是无缘的。解放前,中国的各朝各代都是在分配,尤其是土地分配这个问题上躲躲闪闪。今天的中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在社会财富分配上,中国是唯一实现了以土地分配制度为基础的相对公平的社会分配制度,这一方面为中国的发展立下了定海神针,同时也为中国的对外开放创造了一个举世无双的条件:端口。

        如果说中国端口最有潜力的地方,新疆无可替代。

         

        注一: https://www.chinatimes.com/cn/newspapers/20170313000372-260110

        注二: AN602(俄语:АН602),别称“沙皇炸弹”(俄语:Царь-бомба),是冷战期间苏联所制造的氢弹,总共制造两枚,其中一枚于1961年10月30日在新地岛试爆,另一枚作为研究与备用。它是人类至今所引爆过所有种类的炸弹中,体积、重量和威力上均为最强大的炸弹。它又被称为“库兹卡的妈妈”(俄语:Кузькина мать),这是一句俄国谚语,粗略翻译为“我们要你好看!”可能与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尼基塔·赫鲁晓夫在1960年的联合国大会会议上,承诺给美国看看“库兹卡的妈妈”有关。它的爆炸当量本来相当于一亿吨的TNT炸药,不过苏联当局忧心试爆后的核子落尘对环境的严重影响,会导致内政难题与外交风波,因此将核弹减半为5000万吨的爆炸威力[1]。尽管被削减了一半的威力,沙皇炸弹的威力依旧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投掷于广岛和长崎的「小男孩」原子弹的3800倍,「胖子」原子弹的2300倍。虽然苏联成功完成试爆,沙皇炸弹仍然从未列入现役武器,苏联军方仅想要将沙皇炸弹作为苏联在军力上的象征与展示。

        通宝推:青颍路,北纬42度,桥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6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