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德国战略大师---曼施泰因 -- zhuhit

共:💬52 🌺25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二)施里芬计划和曼氏计划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面临的是双线作战,既要面对俄国又要面对法国东西线双线作战

      施里芬计划涉及到东西线兵力的分配,在早期计划中,德国东西线兵力分配比例1:8,施里芬认为俄国经过充分的动员,需要6-8周,所以他计划在6-8周内攻陷法国.其中右翼68个师,沿着西部沿海比利时迂回,左翼11个师在凡尔登正面进攻,两部分会合以后进攻巴黎

      但是施里芬死后,小毛奇接管了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将兵力比调到了1:3,一战中德国虽然占领了法国的东北部的大片地区,但是德国和法国在随后的战争中陷入焦灼.

      但是得这么说,即使施里芬计划没有变动,德国也不一定能够获得胜利

      曼氏的计划

      波兰战役之后德法就处于事实上的交战状态,法国在德国攻入波兰的第三天德国英国对德宣战,之后有小规模的战争爆发,在对波兰战争结束之后,德国将主力掉转,移师法国边境

      法国对德作战的克制使得德国陆军统帅部对于对法谈和产生了新的想法,而希特勒则从中看到了英法的软弱,从而让陆军统帅部制定对法作战的计划

      但是德国陆军参谋部对于对法作战毫无信心,同时对于对法和谈又有想法,希特勒对陆军下达了制定作战计划的命令

      原始的作战计划是将德军分为3个集团军,a,b,c三个集团军群,b从比利时荷兰攻入法国,a经过阿登森林攻入,c防守马奇诺防线卢森堡段掩护ab的侧翼,进攻重点是b集团军

      这个和施里芬计划是一致的,此时曼施泰因在a集团军担任参谋长一职,他也制定了一个计划,不同于陆军总部的计划是,将进攻重点放在a集团军,这是非常有道理的,b集团军如果要攻入

      法国,需要穿过荷兰比利时两道防线,然后才能攻到法国边境,这样相当于穿过三道防线,此时兵锋已钝,曼施泰因计划是a集团军从比利时法国德国的边境地区插入法国边境,穿过阿登森林虽然比较困难,

      但是并非不可能,同时此地法国防守比较薄弱,从此处突破后直插海边将会把法军在东北部的军队全部包围,这是一个求胜的计划,而德国陆军参谋部的计划几乎是一个平推的计划。

      这里可以看到德国陆军参谋部的计划基本是复制了施里芬计划,虽然能够绕道马奇诺防线,但是将面临一战德国要面临的问题,需要连续破掉三层防线,然后才能攻入法国,而且没有突然性,

      基于一战的经验,法国必然会在东北部囤积大量兵力,那么德国的平推计划不一定能够破掉法国的防线

      这就是我为什么在之前说的,即使施里芬计划没有变动,德国也不一定能够获得胜利。

      a集团军司令龙德施泰特向陆军司令部极力推荐这一计划,但是淹没在了德国参谋部的文件海洋之中,于是曼施泰因和a集团军,反复和陆军司令部磋商,制定了一个平衡了两方面计划的新计划就是根据战争进展

      可以调整计划,此事最终为希特勒所知,之后曼施泰因与希特勒面谈之后将兵力配置做了调整,将大部分兵力配属给了a集团军群,曼施泰因的计划被大部分采用,与曼施泰因想法不同的部分将在战役执行阶段

      指出,曼施泰因由于和陆军统帅部的分歧在之后被调离了a集团军群

      曼施泰因在他的回忆录中指出事实上1940年春天是德国对法国作战能够取胜的唯一也是最后的机会,法国此时刚刚进行战争动员,兵力并不充分,自一战之后德国常备军规模被限制在了10万人

      1935年春将常备军规模扩编为30万,1940年刚过5年时间,离波兰战争刚过几个月,法国还没有完全动员过来,此时进兵法国对德国是最有利的,如果等到1-2年之后,法国完全动员之后,将有大量的

      预备队完全能够封闭德国a集团军的突破口,那么此时德国将起码不能够如此快速的战胜法国

      世人皆知德国施里芬计划使得德国战胜了法国,却不知施里芬也有很大缺陷,世人皆知德国闪电战却不知德国曼施泰因的战略计划却是德国战胜法国的关键,世人皆惧二战德国的强大,却不知

      德国赢得艰险,包括德国陆军司令部在内都没有预计到德国的完全胜利

      德国赢在一个快字上,进军速度快,动员快,拿波兰练手后与法国大战,法国在没有活动开的情况下,被一拳打蒙,就此败下阵来

      河友们知道怎么贴图吗?

      有图更直观一点

      通宝推:晴空一鹤,
      • 家园 贴图的方法

        (IMGA)此处填入图片地址(/IMGA)

        将上面的小括号替换为[]即可实现贴图。

      • 家园 (三)闪击法国

        A集团军群辖64个师作为左翼,担任主攻,由龙德施泰特上将指挥,直插英吉利海峡沿岸,B集团军群辖28个师,越过荷兰和比利时,作为右翼插入法国

        此时,古德里安和隆美尔同在a集团军,担任着突破法军防线的任务,职位有所不同,古德里安指挥一个装甲军,而隆美尔指挥一个装甲师

        曼施泰因则是在后续涌入的部队担任军长

        做一个形象的比喻,a集团军此时就像一串珠子,古德里安和龙美尔就是头珠,后面跟了大批的军队包围法国东北部的法军和英军,

        曼施泰因原本的计划是,此时德军a集团军向纵深发展,而不仅仅是保持原有的防守态势,向南进攻,此时法国腹地并没有大量军队,而边境线上的法军根本就没有缩回来,此时突击法国腹地将会增加a集团军的防守厚度

        曼施泰因的建议根本就没有得到陆军统帅部的批准

        当a集团军,到达法国海岸的时候,法国东北部的军队被a,b 两个集团军包围,退缩到敦刻尔克,40万英法联军被围

        希特勒脑子抽经放跑了33万人

        曼施泰因认为这是个战略性的错误,这批军队,就是英法联军的骨干,就好像74师对于国民党军队一样,是王牌军,此时被放跑,对日后的一系列战局都有深刻的影响

        这是希特勒与曼施泰因产生的第一个分歧点,当然此时曼施泰因还没有能力向希特勒表达他自己的建议

        之后德国歼灭了东北部的法军后,向法军腹地挺进,法军在此建立了一条新的防线,德国突破防线的时候还是花费了一些力气的,每多久法军投降

        • 家园 如果按曼原来的计划,敦刻尔克要放跑更多的联军

          曼施泰因原本的计划是,此时德军a集团军向纵深发展,而不仅仅是保持原有的防守态势,向南进攻,此时法国腹地并没有大量军队,而边境线上的法军根本就没有缩回来,此时突击法国腹地将会增加a集团军的防守厚度

          德军的实际计划是以右翼在比利时边境佯动,调动英法主力北上。而德军主力则穿过阿登森林对英法主力包抄。由于英法对施里芬计划和一战的历史印象太深刻,结果就上当了。

          其后德军在敦刻尔克包围英法联军主力是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但不知道为什么希特勒脑子抽风会放其跑路。如果希特勒脑子不抽风,在主力全灭的情况下,英国很可能会考虑单独媾和。

          但是这个假设是必须以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被包围为前提的。如果按曼原来的计划德军a集团军向纵深发展进攻法国腹地,那么谁去包围英法的主力呢?

          所以曼是没有资格指责希特勒犯了战略错误的。

    • 家园 19世纪普鲁士越打越大,20世纪德意志越大越小。

      这个和急攻冒进有一定的关系。

      当然,如果不是价值观的问题,选择和犹太人合作,德国也会取代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

      • 家园 德国人的精神洁癖是极端的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日本多少还是说得多、做得少,个人表现多,全局表现一般。德国人才不呢,或者说傲娇的普鲁士才不呢,以绝对自信和决绝的意志死扛直到失败。

        通宝推:金口玉言,
        • 家园 非要比较的话,就多说几句。

          相比于日本,德国人明显要理智和思辨的多。当然这个传统和文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关。

          局限于二战也好,日军明显偏向于精神论,不注意装备的改善和战略平衡的协调。传统的德国国防军也是稳扎稳打,用精密的计划和战略作为前导,不怎么头脑发热。问题在于希特勒,他有时会有一些神来之笔,但是基础太差,导致平均发挥其实很差强人意。一战时期的威廉二世也类似。

          从军事角度来说,一战二战德国取胜的概率还是不小的,而二战的日本,参战就基本注定其后的结果,毕竟工业化水平差距太大。

          你文中的普鲁士和德国人,换成波兰和波兰人更为合适一些。

    • 家园 (一)二战的前奏---闪击波兰

      其实德国一战后,将大片的领土让给了波兰

      这个因素使波兰和德国的关系一直不佳,夺回之前的土地成了德国军人心中的义务和指责.

      两面作战的风险----,在德国攻击波兰之前英国和法国就警告德国如果入侵波兰就会爆发战争,所以德国在配置其作战兵力的时候将精锐的装甲军在内的大量兵力配置在了东线(62个师,44个是现役师),而将少量兵力(23个师,11个现役师,其余预备役)配置在了西线,所以对波兰的作战一定要快,只有快速的消灭了波兰,才能有取胜的希望,而如果不能快速结束战役,德国将面临两线作战,再次面临战败的局面.

      本质上来看德国是在战略赌博,如果在德国对波兰攻击的同时,法国对德国发动进攻,德国西线兵力的23个师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了多久的.德国赌的是法国没有这么快的战略动员能力,其高层也没有这么快下定战略决心,同时又有希望德国在波兰消耗更多的有生力量后再占便宜的想法.

      德国对波兰的战争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北部的东西对进,从东普鲁士,和德国北部夹击波兰的北部.

      南部的德军从西南兜击,北部德军会合后从北部,南部德军从西南合围波兰.

      可以说波兰军队无论从战术上还是战略上全面的军事思想落后,其将大量兵力部署在了边境地区,同时他们的作战思想还停留在一战.

      一战后德国军队的发展被大量限制,常备军被限制在10万人,但是德国人轮训他们的士兵,所以他们的人员素质很高,军事思想大量发展,所以从战略上战术上德国人都占据巨大的优势.

      曼帅此时在南方集团军龙德施泰特大将的手下当参谋长,此刻估计正在制定南方集团军的作战计划.

      他对于波兰应该采取的战略态势做了一番分析,放弃西部的工业区和农业区在波兰中部的河流后边构筑他的防线,防备北部和西部的德军.放弃工业区意味着战争潜力的消失,但是只有保留了军队才能东山再起,

      只有将战争拖入持久,才能在日后得到西方盟国的支援.

      当然战争的结果不用多说,波兰人死亡66300人,伤133700人,被浮69.4万

      而德国死亡10600人,伤30300人,失踪3400余人可谓战果辉煌

      通宝推:aiyoho,
      • 家园 (一)二战的前奏---闪击波兰 续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

        波兰都无法单独抵抗德国的进攻

        所以波兰需要自己认清出现实,放弃部分领土,实施拖延战略,以时间换空间

        在德国进攻波兰期间,法国只是做了试探性的进攻,假如波兰能够把战争拖延3-5个月,那么战场形式必然会不一样

        但是波兰的原有的独裁统治者 毕苏斯基 死后,波兰没有强力而睿智的强力领导人,所以波兰放弃部分领土以求拖延时日,保留军队,进而保卫国家的想法,不可能得到大部分领导人的支持,波兰的实际领导人也不可能平衡各地方的政治派系,作出如此大的牺牲

        在波兰在被德国凶猛的攻势击溃以后,苏联也加入了瓜分波兰的行列

        波兰败得如此迅速也极大的震慑了西部的法军

        从另一个角度看,加入德国在法国前线陷入焦灼或者被击退,那么苏联也会从背后插上一刀

        所以苏联的因素也是德国在对法作战要考虑的必要因素

      • 家园 西线并不会出现大问题。

        法国人有马其诺防线,德国人有齐格菲防线。

        有着一战索姆河惨痛记忆的英法联军,还是不会随便碰这种硬刺的。

        而绕道中立国,在政治上要付出巨大损失,军事上也未必可以占到便宜。

        • 家园 看对谁来说了

          看对谁来说了

          德国打法国就通过经过了中立国

          法国要是下定决心,从东西线都能走

          中立国的所谓道义在德国人心里什么都不是

    • 家园 这本书引起我经济,政治方面的诸多思考

      这本书是某个经济学的大牛推荐的

      从我看的大部分内容来看

      的确很有意思

      能够引起我经济,政治方面的诸多思考

      又看了一本书,关于时间管理的,我发现我之前若干年看的书很多,但是记录很少

      所以决定做一些改变,多数笔记多写写

      若干年后再看,或者有不一样的收获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