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工作随笔 一 错误的管理心得 -- beiba

共:💬17 🌺23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二 工程师的体会

      第二篇 工程师的体会

      前篇讲了管理者的心得,这篇就谈谈工程师的体会。

      从个人切身体会来讲,工程师其实比管理者难做多了。管理者如果有心,基本上知道做事的方法,就是不断的犯错,尤其是对于管理而言做对的事情很难,做错的事情很容易,基本上把管理学经典上教的都反着来就好了。然而做工程师很难,因为不知道什么是错什么是对,随便安排一个实验,很可能是无意义的,纯粹是浪费。犯错是有价值的,可以学习到东西,而浪费没有任何价值。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管理者拥有更多的信息、更多的资源去试错。而现代社会分工很细,专业化程度很高,工程师往往只负责一长链中的一个环节,对于整体的把握有如盲人摸象。这种情况下,天生就处于不便于试错的地位。

      蹉跎了十多年,才慢慢开了窍,回过头看,走了很多弯路才领悟到一些基本的东西。写下来,是希望别的工程师们,可以有所借鉴,特别是有志于不断犯错不怕犯错的工程师。

      首先,是态度问题。这个世界上最安全的做法,就是不做事,或者尽量少做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做不错,多做多错,这种方法能保证最小的犯错率,用来混资历不错,但是几年以后,基本还只是混混而已,不要看职位多高,如果离开这个行业,就什么也不是了,他们的主要作用是照章处理生产线上的各种意外。这种人见得多了,他们的价值被绑定在特定的行业的特定环节里。这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只是和我的脾胃格格不入。

      然后才是做事的方法。

      工程师试错,通常面临两个问题:1,没方向;2,没效率。这是两个独立的问题,所以分别讲述心得。

      没方向,就是不知道如何去改善流程、工艺等等。如果是很简单就能解决或者找到原因的问题例如生产线上的偶然意外,不属于这个范畴。对于无从下手的问题,基本都是已经想到的简单试验手段基本用过了,没啥好办法的,那么就得用个人的错误观来分析一下了。一般的,要想犯错(找到错的方向而不是无意义的方向),就得找整个体系中最不可能出错的地方。既然那里最不可能出错,在那里去突破常规,就是有价值的犯错。下一个问题,如果判断体系中最不可能出错的地方?这个就用经济学原理,为了保证最不可能犯错,那里必然投入最大,成本最高的环节就是了。

      用半导体制造行业为例,光刻工艺是最昂贵的环节,而现代IC制造的核心,就是光刻工艺的各种试错。当然,如果不是光刻工程师怎么办?一样的,任何工艺流程中总是可以用成本来分析的,当然这个成本可以是设备成本,可以是原料成本,可以是操作人员成本(人工),可以是时间成本,可以是体系架构重置成本等等。首先要做的判断就是负责的这个环节中哪个成本是最优先考量。要能做到这个判断,就是得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加常识。判断出最高成本后,就从影响这个最高成本的关键环节去试错。试错按照成本高低排序,就是工程师做事的方向。当然,有的方向成本高得超过试错的能力范围,那就只能置之度外了。

      没效率,就是没有好的做事方法。工程师做的事情,简单的讲无外乎下面几个环节:实验设计,实验执行,数据收集,数据分析,信息反馈。

      所以,作为工程师一定要先想清楚,自己收集有效信息的瓶颈是哪个环节。衡量瓶颈的办法一样是用成本,投入成本最高的环节就是瓶颈。和上面一样,成本可能有多个维度,得用经验加常识去判断。有些时候,瓶颈是在很不明显的地方。以半导体IC生产为例,浅槽隔离中的填隙不良引起的空洞缺陷是一个良率杀手,但是往往检测不到被人忽略,那么就是说检测成本很高,在检测手段上试错例如引入新的方法或者设备就是一个方向。另外又比如,信息反馈到生产线上,需要一大堆老板审批会签,复杂的质量认证流程,那么试错成本很高就是这个环节,从实验计划时考虑的点就不一样。

      工程师难就难在,实际可以调用的资源非常有限,更加考究对于整体全局的把握。工程师的能力瓶颈,短期看是上面讲的几个环节,长期看,最大瓶颈本质上是自身的学习能力。人可以无师自通,但是不可以无书自通。读书,思考,实践就是学习的铁三角。对于事物认知越深刻,越能扬长避短。

      通宝推:舒拔,回旋镖,辣椒,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