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要能打仗的部队还是要能演戏的部队-谏习总阅兵疏 -- 龙眼

共:💬152 🌺1052 🌵2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你被南方系愚弄了

      2008年汶川大地震,国务院领导第一时间竟然调不动国家的军队,这样的政治觉悟,即使能踢再漂亮的正步有屁用呢?后来空降十五军在震中地区实施伞兵空降,第一次竟然只跳下去15人,号称15勇士,那十五军剩下的官兵呢?难道都是孬种?这是龙眼自己看新闻知道的,不是道听途说。天气不好,地形复杂,这是调不动军队的理由吗?这是十五军变成只有15人之军的理由吗?什么叫‘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什么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这些解放军的军魂都丢了,即使再能踢正步,走方阵,又有什么用处呢?而别看如此,当时还就属军队方面的记者最能吹,有个军队女记者是专为自己的前线首长吹吹捧捧、溜溜拍拍,听得龙眼直起鸡皮疙瘩。

      解放军在汶川地震救灾中的表现是极为出色的。例如,13集团军军长许勇将军身先士卒,率先遣队最先进入震中映秀镇。除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天下没有第二支军队能够做到。

      空15军从1998的洪水到2008的地震救灾中的表现一直都是优秀的。汶川地震中,老戏骨要做秀,空15军为避免战士做无谓的牺牲,采取了谨慎的态度。南方系大肆宣扬:人民养了你们,你们看着办,借此摸黑解放军。其实想一想就会明白,哪里有大规模伞降救灾的道理。直升机才是真正有效的手段。

      • 家园 过去总是消遣迅哥,今天花一个。
      • 家园 空军大校回忆15人冒险空降茂县

        空军大校回忆15人冒险空降茂县 选谁跳伞有标准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8-06-03  发表评论>>

          5月14日,茂县上空,空降兵抓住有利时机实施高空空降。这是此次汶川地震中,空军首次向灾区伞降空降兵。

        李振波

          “如果着陆地点选错,我们就像从5楼扔下来的西瓜一样,开了花。”

          “落地后好几天,战士们都不让说跳伞的情景,真的是后怕。”大校李振波指着一块西瓜说,“如果着陆地点选错,我们就像从5楼扔下来的西瓜一样,开了花。”

          5月14日,空军首次向灾区伞降空降兵。一支15人的空降部队在条件极端恶劣的情况下,从4999米高空成功空降,并将“孤岛”茂县的信号传回指挥部。

          昨日,第一个跳伞的李振波接受采访,他说:“谁不怕死?但这就是任务,谁都会这么做。”

          第一次跳伞被迫折回

          5月13日上午,坐在飞往四川茂县的飞机上,总指挥李振波一直思考着登机前的协调会,这架飞机上,有100多名空降兵,他们肩负着空降“孤岛”茂县,向外界传递地震灾情的重任。

          李振波回忆,协调会上指出的跳伞难度让他心里一震。虽然茂县的海拔只有1668米,但是周围都是接近5000米的高山,要想空降,战士们必须从5000米的高空跳下。这种高度是平时训练的几倍,又高寒缺氧,同时降落区域地形极端复杂,有重叠的高山、湍急的江水、厚厚的云层,每一项对跳伞都是致命的不利因素。李振波思考着如何降落,“这就是任务,宁可有人牺牲也得跳下去。”

          但是,到了茂县上空,整个环境竟比李振波想象得还要复杂。地面以上700米全是云层、天上下着雨、飞机机身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如果贸然开门,飞机有解体的危险。

          无奈,百名空降兵战士飞往成都某机场待命。

          选谁跳伞都有标准

          5月13日夜里,李振波从部队调来25面翼形伞,这种像飞机翅膀一样的降落伞与圆形伞不同,它可以调节方向,使用也更灵便,“茂县地形太复杂,能调控方向,就意味着可以选择一个好的降落地点。”

          但是,这种伞也有缺陷,它必须通过运动制造浮力,如果降落时人撞到崖壁,伞面没有浮力把人再抬起来,人就会直接滚落崖底。

          这时的成都、茂县,仍在下雨。

          在这100人中,会跳翼形伞的只有22人,留下7人帮忙做跳伞前的准备,李振波将和另外14人一起空降茂县。

          选谁不选谁,李振波已经有了标准。

          “不是为了谁当英雄去的,要看这个兵是不是适合这次任务。”李振波说,首先要看跳伞经验,然后要看士兵的职能,比如通信兵、对空指挥和引导,即使他就跳过一两次也是必须去的,因为这次就是为了将地震情况传递给外界。

          此前,所有战士都写了决心书和请战书,“这不是遗嘱,每一次大的任务前都要写的。”李振波吃了口西瓜,忽然笑了起来,抬头说:“如果真回不来,这也就是遗嘱了。”

          主伞包未能打开

          5月14日上午,雨过天晴,在前往茂县的飞机上,李振波向战士做最后的动员,他说了地形的艰险,高空跳伞的注意事项,但唯独没有提“这次跳伞有生命危险”。

          “我不敢提,怕战士们紧张,毕竟他们也是人,”李振波说:“是人就会害怕。”

          另外,翼形伞的自动打开阀只能在4000米以内的高空使用,李振波提醒大家,在5000米跳伞时,要注意伞包很可能无法自动打开,这就需要战士们手动拉开阀门,“这次跳伞他们已经很紧张了,如果我再说有生命危险的话,他们更紧张,万一忘了拉阀门,就是无谓的伤亡。”

          李振波决定第一个跳下去,为战士们寻找降落点,这样战士们可以跟着他的伞的方位,也会更安全。

          中午12时22分,机舱门打开,这时,飞机高度稳定在4999米。李振波说,他看了看外面,在几片浮云间隐约可以看到陆地,“只要找对降落地点,就没事儿。”他拍了一下已经因为缺氧趴在一边的记者,“我先跳了。”然后纵身消失在云层中。

          可是下降了700多米,李振波却发现主伞无法打开,“当时很紧张,要是附伞再打不开,就死定了”。

          还好,15勇士成功空降。

          李振波

          空军某部空降兵研究所所长,河北邯郸人,从军30多年,大校军衔,他带领14名战士空降茂县,为外界传回了茂县等重灾区的信息,也成为四川地震中,第一个空降的军人。

          其他14名空降兵是:王君伟、于亚斌、雷志胜、殷远、王磊、刘志宝、任涛、郭龙帅、李亚军、李玉山、刘文辉、赵四方、赵海东、向海波。

          (记者 吴鹏)

        通宝推:三笑,广宽,
        • 家园 本文还自我暴露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第一次返航:伞具搞错

          这是我当时看报道就听说的,只是现在被这篇文章用曲了又曲的春秋笔法给改写成小说了,简直比'智取威虎山'都精彩。

          第一次出航准备跳伞,却没带能控制方向的翼形伞,而是只携带着二战时期的圆形伞,只能返航回去取,再回来就是大半天时间,这要是在钓鱼岛实施伞兵突袭,战机暴露,恐怕就让敌人包饺子了。现代伞兵的主要任务是潜入敌后,在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实施伞降突袭,那么敌人会找一块一马平川的地方,在风和日丽的天气下请你来实施伞降突袭吗?相反,越是地形险峻就越是实施伞降突袭的好地方;越是气候恶劣的时候就越是实施伞降突袭的好时机。那种不能(大幅度)控制落地方向,只能在平原操场上表演伞降的伞兵,有多少实战意义呢?

          而事后的事实证明,其实当时当地的条件不是不能跳伞,只要有足够数量的装备(翼形伞),有充分的训练和勇气,当时伞降的成功率高达100%,15勇士无一伤亡,这就明显是平时准备和训练的问题了。弱弱的问一句各位军迷:翼形伞很贵吗?

          • 家园 估计15军也不会依靠伞降进行空降作战了

            现在美军82和101空降师都是机降了,全部使用直升飞机,15军也是走这条路。

            而在汶川,15军最好的俄制Mi-17直升机根本没有能力在当地的地形气候条件行动,还摔掉一架,最后调用18架20余年机龄的黑鹰民用版直升机。

          • 家园 霉菌伞降场和机降场都是有严格要求的,而且协调极其复杂

            正常情况伞兵跳伞相对高度是200-800米,超过一定高度越高越难跳,伞兵下降速度是4-7米/秒,地面无风或微风时高炮射击也按5米/秒移动速度,

            地面风速大于8米/秒就不适合伞降(训练一般限制6米/秒),一是分布太大,二是容易受伤,二战美军在西西里创纪录是15米/秒,入侵格林纳达时开伞高度之低好像也是创纪录

            越是地形险峻就越是实施伞降突袭的好地方;越是气候恶劣的时候就越是实施伞降突袭的好时机。

            即使是霉菌,伞降场和机降场都是有严格要求的,而且协调极其复杂

            海拔上升时平均下降6.5度每千米,0--零下20度最容易结冰

            因为面积小相对省料,翼型伞生产成本应该更低,但多数伞兵不会跳

          • 家园 这个问题,王外马甲详细说过,

            这个问题,王外马甲详细说过,

          • 家园 接着光年的话头再给你补几点

            1,普通伞兵平常训练的就是跳圆伞,还真不是谁都能用翼伞。这不光是15军这样,82师也这样。

            2,别以为翼伞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用,大规模伞降时要用翼伞的话,跳伞员会在空中搅成一锅粥,会死人的。

            通宝推:青岛大虾,
          • 家园 有点理解不能

            照你这么说,15人无一伤亡说明平时准备和训练有问题。那是不是非得15人摔死14个才叫准备和训练到家了?

          • 家园 错的太多

            当年512地震,15军5月13日就出动准备伞降了。5月13没跳的原因不是伞具错误,是飞机结冰无法开舱门。为什么不降高度免结冰?因为茂县周边都是4,5千米山。而且翼伞是513晚上取的而不是返航取的。这个你实在是在乱指责而且发明。

            15军是伞兵不是特种兵。以前主要的作战方式是集团伞降不是特种突袭。一般是要求能够落地收拢后马上成建制作战。这种大规模伞降本来就是需要场地和气象条件前提的。你要是搞不清特种作战和常规空降作战的区别最好不要乱喷。圆伞就是为了针对集团伞降的特点。世界上所有的大规模伞降基本都是圆伞。

            什么突袭钓鱼岛,这和15军的常规任务根本就是两回事。具备特种作战能力的单位在常规部队中只能占到一定比例,这是一个非常浅显而且基本的常识。根本就不是什么贵不贵的问题。而且人家抽100人里就有20多会翼伞,等于是告诉你15军在一个常规的伞兵部队里就有类似比例的人具有执行特种伞降的基础。这100人中会跳翼伞达到22人恰好说明15军对复杂的伞降作战有准备。说明15军具有从平原地带降落到特殊地形降落的不同能力。

            顺便再提一个常识:类似大规模的伞降|空降部队自身的情报信息能力都是极其有限的。中国的外国的统统如此。这类单位作战主要依赖军队整体的侦查能力。在反应时间短,地面情报信息缺乏的状态下,这100人的挑选已经是15军在两眼一抹黑情况下依据高度战备状态组合的。实际情况也证明组合合理,常规特种兼顾,依靠高度的训练和技能圆满的完成任务,无可指责。恰好与你的结论相反。平时的训练和准备稍弱,这种任务不可能达成。

            通宝推:繁华事散,天白,我们的田野,trilfe,唐斩非,发了胖的罗密欧,小楼春雨,山药糕,回旋镖,脚踏实地,梦想的秋天,灰灵,广宽,白玉老虎,小白兔albert,随性自在,北纬42度,青岛大虾,西门飘飘,马尔他之鹰,Gr18Ni9Ti,
            • 家园 铁手也同意!

              送花 关闭

              送花成功。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 家园 这是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
        • 家园 我吐 - 看来15军只有15个人是钢铁战士

          '在这100人中,会跳翼形伞的只有22人',那100人本来就是15军最精锐的人吧,还只有22人跳过翼形伞,15军是特种兵还是霹雳小组?一共才有几个军人?

          跳伞都紧张,都怕打不开伞包,最后却是虚惊一场,15人平安落地,其他人返航睡大觉,就这训练素质也好意思写报告文学来吹牛,我吐一地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