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第一个把氢弹介绍给中国的人(一) -- 黄河故人

共:💬79 🌺1472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第一个把氢弹介绍给中国的人(一)

    2015年,于敏获得了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能够给于敏老爷子发这个奖,是这个奖项的荣幸。随后于老爷子获得了“感动中国”这个奖,其实这个奖要发给于老爷子的时候,应该改个名字,叫“敢动中国?”

    随着对于敏的宣传,氢弹作为五大流氓的标志之一,已经广泛深入人心。有了这玩意,才能在安理会办公室里面有把椅子;才能在世界这个大棋盘上不作为棋子被人摆来摆去;不会在屋子里别人开会讨论自己国家命运的时候,自己坐在走廊上等着宣布结果。有了这东西,张爱萍才敢说“杀人放火足够了。”

    于敏提出了中国的氢弹模型,但是第一个向中国人介绍氢弹的并不是他,在这次介绍氢弹的时候,于敏还是个本科毕业刚刚一年的毛头小伙子,当时的国家领导人更对氢弹的威力毫无认识。这倒真的不怪他们,因为这个时侯距离世界上第一颗氢弹的爆炸还有两年时间。

    这篇介绍氢弹的文章发表在1950年,只有豆腐块那么大,在一份刊物的某一页的下面三分之一的部分,上面三分之二介绍的是烧瓶、烧杯、锥形瓶的使用。在这片豆腐块大小的文章里,首先向读者纠正了氢弹的名字和定义(不是什么氢气弹);然后指出氢弹可能研究成功(果然有五个国家成功了,在去世之前他见到了中国的成功,只是他已经无暇顾及这些了);随后对氢弹的爆炸当量进行了估算(他估算是几十个原子弹大,这个基本正确,除了刻意制造的超大当量核武器,那些没法作为武器使用);再对氢弹的引爆原理进行了预判(必须通过原子弹引爆);再其次指出氢弹的重量和成本可能会低于原子弹(这一点是正确的,),最后一句话是判断美国和苏联可能已经掌握了氢弹技术(1952年和1953年,两国相继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最后,这篇文章的作者并不是核物理学家,甚至不是物理学家,否则这篇文章不会发表在一堆烧瓶和锥形瓶如何使用的文章下面,这位作者是化学家。这份刊物甚至不是什么学术期刊,更像是《中学生数理化》或者是《科学美国人》之类的科普读物。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呢?我们得从北大化学系的兴起开始说起。北大的化学系早就有,但三十年代之前在国内的地位并不高,直到这个人的到来。说起来国内大学化学系比较出色的,北大化学系因他而兴起,吉林大学的化学系是因为他把自己最得意的学生给派了过去,武大化学系也因他而蓬勃,中科院的化学研究他的付出也占有很大比重,南京大学他也在那里工作过,剩下的除了兰大和南开(南开得利于黄海化工社即侯德榜先生)皆不足论。哦,最后还要补一句,老先生是清华出来的,清华化学系之所以衰落的原因是院系调整,和老先生没啥关系。

    说起他到北大来开创事业,还有段很有意思的故事。1931的某一天,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的校长朱家骅召集全院教授系主任开会,这是一次见面会新来的校长要和教授们认识一下,作为最牛大学的校长的朱家骅开会前早早就到了会场。当时朱家骅三十出头、仪表堂堂、气度不凡,而且作为著名的地质学家,学识也是要高于常人的。会场之内,他见到了一个和他差不多大的男人,看上去极为邋遢,让他甚是不悦。但见此人衣衫很旧;旧也就算了,还破;破旧也就算了,还极其的脏;脏也就算了,鞋子还就要把脚尖给解放了。那时候是《济公》这电视连续剧还没有问世,否则朱家骅就会第一时间联想到济公活佛了。朱家骅很不悦,校长召集系主任教授们开会,来了个工友这么脏,太不像话了。

    校长大怒:“你干什么的?”

    邋遢男坦然:“开会的。”

    校长大惊:“你那个系的?!滚,叫你们系主任来。”

    邋遢男愕然:“化工系的。好。”

    邋遢男遂转身离去。

    然后校长开会,化工系主任居然没来,一点也没有给这个新来的年轻有为的校长面子。一打听,这化工系主任他还惹不起。其实不光这时候的朱家骅惹不起,就算十几年后的朱家骅做到了中统局长、中央党部秘书长,这个化工系主任他还是惹不起。其实啊,向大家透露一下,就算是到了台湾,共产党得了天下,甚至到了大家看这篇文章的今天,这个系主任他还是惹不起。这件事最后以系主任向校长辞职,然后转北大而告终。

    为什么一个系主任,校长不仅仅要敬他三分呢?都是因为这个化工系主任背后的关系网太深厚了。他老婆有个表哥,叫俞大维,是蒋介石身边的红人,去台湾之后俞大维当了十几年的国防部长,期间俞大维的私生子娶了蒋经国的女儿。除了俞大维这层关系,系主任还有个妹夫叫谭季甫。谭季甫没啥名气有个妹夫叫陈诚。他老婆还有个表哥,这就转到了共产党这边了,这个表哥有个儿子叫黄敬,黄敬有个未婚同居的女人叫江青,江青是黄敬姑父赵太侔看好的学生,是黄敬的姑妈俞珊把江青介绍给黄敬的;黄敬后来娶的老婆叫范瑾,两人的儿子回归了祖姓,名字叫俞正声,现在七位长老中排名第四。

    不光这个系主任的老婆家里关系厉害,他自己家族关系那更是了不得,他的太爷爷一生几乎都在家务农,执掌家务,没有出来做官;但是太爷爷的两个兄弟都做官了,一个叫曾国藩,一个叫曾国荃。而且就算是他家这边的关系到了今天,也是很强的,他有个快出五服的侄女,叫曾宪植,曾宪植的儿子叫叶选宁,叶选宁的父亲叫叶剑英。

    {有没有人能够把整张的Excel表格转成图片,简单画了张家族关系图,但是Excel表格传不上来}

    在他的专业方面,这位化工系主任的地位更是超然。他曾经带两个学生去美国学习原子弹,但是美国人对他们关上了这方面的大门,于是这两个学生就转向基础研究。两个学生中的一个在他的召唤下回国了,之后成了化学界的第一学霸,即唐敖庆先生,化学界的学霸很多,但唐敖庆第一学霸的地位没啥可动摇的。唐敖庆回国后又召唤了另一个朋友回来,这个朋友是徐光宪院士,前几年也得了最高科技奖。刚回北大的时候,这两个大牛还是年轻人,没住的地方,曾先生在北大燕东园和城里各有一套房子,唐敖庆住燕东园客厅,徐光宪当时结婚了,和高小霞院士住曾先生城里的房子。

    我们这片文章的主角应该出场了,这就是著名化学家曾昭抡,曾先生的夫人是俞大絪。曾先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书生,要是按照现在的身份去套的话,曾先生得说是军武宅,但是曾先生是一个有行动力和影响力的军武宅,而且曾先生按照现在的说法来说,可以叫键盘军事家。

    待续

    关键词(Tags): #两弹一星(花怒)#于敏(花怒)#曾昭抡(花怒)通宝推:kk,醉寺,霹雳焦蛙,青木堂主,老王,my8883,ifever,宅羊驼,四四方方,踢细胞,梦想的秋天,Leono1,回旋镖,浣花岛主,石狼,梓童,二至,zen,侧翼,tt086071,Lioncat,桥上,惟望汉威远,逍遥蜀客,帅云霓,大漠老兔,滴滴涕,可爱的中国,三笑,花大熊,汉水东流,逐水而行,光年,休眠火山,田舍郎,默默,繁华事散,楚庄王,mingong,阴霾信仰,酸菜刚,迷惑不解,西电鲁丁,等明天,老老狐狸,五峰,一介书生,PCB,大圆,mezhan,吕不韦,老财迷,鳕鱼邪恶,陈王奋起,tanhuan,
    • 家园 曾昭抡不止是军武宅

      1926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化学博士学位后,曾昭抡回国,第一份工作是在广东兵工厂做过短时间的技师

      曾昭抡除了是著名化学家,还是中国现代化学工程的前躯,和国防化学的奠基者。他翻译过《化学战争通论》,并校阅过《化学战剂》。正经的化学战专家

    • 家园 邋遢男是谁啊?
      • 家园 化工系主任曾昭抡自己啊
        • 家园 没说清楚哦,虽然猜到可能是他
          • 家园 小学体育老师尚在否?
            • 家园 事情描述的真的不算很清楚哦

              前一段写道“南京大学他也在那里工作过”没提是干嘛的?图书管理员?

              “1931的某一天,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的校长朱家骅召集全院教授系主任开会”,是教授和系主任?还是教授级别的系主任?或者是教授系的主任?不知道当时有没有这个系

              “这是一次见面会新来的校长要和教授们认识一下”看到这里哦明白了原来是所有的教授,非教授级别的主任应该是不来参加的吧?那曾昭抡老先生当时是教授不?还是单单是系主任?前面没交待

              “然后校长开会,化工系主任居然没来,一点也没有给这个新来的年轻有为的校长面子。一打听,这化工系主任他还惹不起。”

              到了也没说清楚。

              “说起他到北大来开创事业,还有段很有意思的故事。”在这句话之前可以交待曾老先生为人不拘小节,不修边幅。“来开创事业”后可以加“的缘由”三个字。

              • 家园 惹不起怎么最后还是离开了?是不是还有故事在里面呢?

                能说说不?

                • 家园 关键还是...钱

                  对于北京大学所获得的如此“特殊优待”(中基会特别款,尽管才20万银元,以当时购买力,约合现在2000万左右),免不了引起其他学校各大学者团体的抗议。京平津各大学读书联合运动会即以揭穿中基会“黑幕”为宗旨,发表一项颇为激进尖刻的宣言,言道中基会成立以来,一直把持在几个野心勃勃的“北大派学阀手里,如蔡(元培)、蒋(梦麟)、李(石曾)、胡(适)、赵、任者流,当他们征服了全国大部分大学的领域后,更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奖励文化,而文化荡然;提倡教育,而教育反遭摧残。”中山大学程其保更是认为各国庚款保管权交付少数人(这里的少数人大意指“北大派”),未免为少数人所支配之嫌;并认为中基会在北平新设图书馆用款过巨。最关键的是由于北大每年所获20万补助费,补助款项过于巨大,而相对的中大教育系“区区万元之数,独不可得”而生愤慨不平之情

                  但是....早在1928年的时候,汪敬熙曾给胡适写信请胡适为他谋求中基会的研究教授席。1931年6月份,汪敬熙又再次写信请傅斯年帮忙。傅斯年就将这封信转给了胡适,该信件收在《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中:“基金讲座事,弟意在得一研究讲座。年来弟倍受中大及某社得闷气,望母校可给弟一扬眉吐气之机会。若定当努力工作,不负此机会。如母校只给弟一普通讲座,弟精神之痛苦,一定影响弟之教书及研究工作也。”当时基金讲座教授的月薪是600大洋,而一般大学教授的月薪是300大洋。汪敬熙所谓“倍受中大及某社得闷气”,无疑就是指的是中国科学社的秉志,因为秉志是研究教授,而他不是

                  别人也就罢了,汪敬熙留学学的是心理....他这心理学学的不到位啊,不过后来他还是谋得了研究教授的位置,后来中央研究院建心理研究所,他是所长。1948年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评选,他也当选为院士。这可是十足的民国大师了吧

                  曾大师的路,好像比汪大师还要顺哦,明白为啥跳槽啦?

                  • 家园 多谢啦
                  • 家园 补充一下,研究教授还是有等级之分的

                    最高级别的如秉志,他是中基会直接资助的,可以完全不依托学校存在的(薪资高,且有一部分独立的研究经费,但是也有要求,接受此种研究教授职位的人不得在校内兼职为院长系主任之类的,必须全力投入研究教学;当然也不得在多个学校兼课)

                    曾昭抡和汪敬熙他们得到的是中基会和北大合作的研究教授职位,中基会和北大各出一半钱

                • 家园 其实北大当时把中大化学系主任也挖走了

                  刘树杞,1930年夏回国,任中央大学化学系主任兼代理学院院长.....次年夏任北京大学研究教授兼理学院院长(小曾,俺跳槽升级啦,要不你也来

                  曾昭抡和刘树杞都被聘为中基会基金支持的“研究教授"(这个地位极不易得,北大出身,留学归国的汪敬熙为此专门写信给胡适,第一次也没有评上)

                  此后,按曾氏自言“北大化学系的设备条件很快有了改观......自1931年至1937年抗战爆发,北大化学系的基本建设得到长足的进展.....实验室添设了4大间.基本设备方面,煤气厂添了1只储气罐, 部分实验室改装暖气设备,蒸馏水设备予以革新,空气压缩机(自动式的)予以添设, 定量分析工作全部采用新购之十几架德国赛多利斯(Satorius)厂所制分析天平, 制革厂,机器房及电化实验室,亦于此时添设.无机及有机化学药品, 需用最多的种类,大量储存,至 20 世纪 5O 年代尚未用完.比较不常用的药品, 亦从A 到z,整单购买,累积有1000 余种之多,对于化学研究工作的推进,大有帮助.至20 世纪50 年代,系里的有机药品仍为国内搜集最全的一套有机样品.书籍方面,英, 美,德各国化学书籍及杂志,补充不少,有的杂志补充成套以供研究之需.当时北大化学系所投入的建设费用,约达10万美金,在物质设备上成为国内化学系最充实者之一”

                  以真实的发展而言,曾昭抡跳槽真跳对了

                • 家园 其实没有那么戏剧性啦,真正的原因是找到更好的下家了

                  大学教授,总不会和小孩子一样轻易。曾是1931年8月北上的(教授们总是在暑假跳槽),如果他真的讨厌朱家骅,那么他不会想到朱其实当年12月就离职了,总共只在职1年(1930.12-1931.12).不过在教育界混,朱家骅是得罪不起的,因为他转任....教育部长了

                  尽管有着给常凯申公进献宝鼎(抗战时期)的污点,但就从中央研究院史上最长任期的院长(代.....一直没转正)身份来看,朱家骅还是学界能接受的人物,而且还有一些特别的好处-由于朱家骅受到蒋介石的信任,在国民政府中具有一定地位(1929年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所以在解决学校经费、基本建设等方面取得一些成效。当时中大师生很多,却无一大型的集会场所,兴建中的大礼堂由于经费无着而停工。当时国民党正计划召开“国民会议”,酝酿修建新礼堂。朱家骅便提议将礼堂修建在中大校园内,会后归中大保管和使用,得到国民党中央同意,拨款50万银元,将中大礼堂“改以国民会议名义”重新施工。(朝中有人好办事啊)

                  当时中大让学者难堪的主要是推行党化教育,但是这个是啥办法都没有的,朱去后接任的是罗家伦,而罗恰是在清华推行党化教育而被赶走的

                  总的来看,当时中大无论是经费、还是校长人选、规模、传统等方面都是中国难得的好学校,要说一定要找个更好的.....还真有,所以曾昭抡就走了

                  民国大学,其实就是比校长的能力,比起朱家骅这个未来的教育部长,有更牛的前任教育部长蒋梦麟。是的...当时北大不在首都了,经费上有点儿困难(其实民国大学无不困难),所以蒋梦麟有畏难情绪,然后有中基会委员兼“中英庚款顾问委员会”中方顾问胡适胡大哥出手了,北大于是搞到每年20万的特别合作款项。然后这俩哥们就到处招人.....然后曾教授就走了

                  说白了,就是 (蒋梦麟+胡适) > 朱家骅 造成的

                • 家园 这个故事戏剧化太强了,网上有更正的

                  戴 美 政 做《曾昭抡评传》,专门更正过,简要摘录如下:

                  1 曾昭抡1927年到中央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时是任理学院化学系副教授,以及工学院化工科副教授兼科主任。

                  虽然是“副”教授,科主任。但是地位不低,因为,当时中央大学全校均未设教授职位。

                  中央大学化工专业初建时称化工科(该校其他应用类系科,如机械工程等,也称“科”)而非“系”。1933年方改称为化工系。(此时国民党初掌国家大政,在蔡元培等主持下,进行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行 大学院制,这一改革半途而废,1927年恰是改革的混乱期,各种名称、职衔变更很乱,人事变化也很快)

                  2 有关朱家骅将曾昭抡赶出会议室的说法仅是传闻,缺乏史料依据。曾昭抡离开中央大学主要是因该校经费困难,教师薪金难以保证,同时离开的还有一大批教师。曾昭抡与朱家骅主要是政见和职位不同,还不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抗战期间朱家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时,曾昭抡还是该院聘任的评议员,1948年两人都被评为中央研究院院士。这就是说,两人保持了正常的工作关系。 当然后来,曾回忆说 朱是个党棍,自己很讨厌他,但又不能赶走朱(还是朱家骅更惹不起),于是自己离开了

                  3 西南联大时期曾昭抡未办过肥皂厂,无卖肥皂致富之事。西南联大时期曾昭抡曾办过一个振南化工厂,是做油漆等化工原料,后来亏损,血本无归

                  看来军武宅发财也不是那么容易

    • 家园 故人还在这里坚守着?曾、俞夫妇的命运都很凄惨

      曾昭抡、俞大姻,57年之后日子都不好过,俞大姻就是被北大的红卫兵打死的。

      另外还有,俞大彩,傅斯年的夫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