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我做个投票,认为成都的别车女司机该打或不该打的都来投下票 -- 芷蘅

共:💬989 🌺3664 🌵11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6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一直在说打的资格,你又漂移到推搡去了。

                大概只有出人命了,在你眼里才有可能有打的资格?

                刑责?现在就是刑责跟不上的问题。

                http://www.ccthere.com/thread/4111499/6#C4117910

                http://www.ccthere.com/thread/4111499/6#C4118041

                这都是没抓住的,抓住的出了人命按交通肇事罪,好像也不过三年。

                回到这个女司机,她就是漠视生命,如果出了人命,收获一顿打,三年刑期,你是不是觉着很公平。多些这样的男司机,出不了大事,多些这样的女司机,真会要人命。男司机这样做,能让这样的女司机少一点,我家人走在路上安全些,我就支持他。

                • 家园 哪里扯拉,我说不犯错才有资格,你硬说要死人才有资格么

                  更漠视人命的是男的好不好,追车,别车,打人,踢人脑袋,还捅无辜的路人,没出人命更是他运气好,怎么出不了大事?

                  这个男的恶劣比女的更甚100倍,出大事的概率也更大,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

                  • 家园 我们来算一算

                    中国一年交通死亡人数大概10万,其中变道超速2%,这就是2000。中国路怒死亡人数没找到。美国2009到2013,路怒死亡1500,年均300。考虑到路怒中枪击死亡率很高,而美国拥枪率远高于中国,有理由相信中国路怒死亡人数应该低于美国。好吧,现在告诉我怎么恶劣100倍,怎么不在一个级别上。

                    我在路上遇到的险情,以无理变道次数最多。极其痛恨这种漠视别人生命的玩意。而遇到状况,要末别人装孙子,要末自己装孙子。做错了事,把别人置于危险中,人家有理由生气。象这样疯狂报复的奇葩还真没遇到过。象你这样吹捧的,我猜你也从来没碰到过这种生死变线。

                    没有理性逻辑,请不要妄谈概率。

                    关键词(Tags): #理性#逻辑#妄谈
      • 家园 那女的第一次别车就是因为无心才危险

        因为别人根本无从回避,没出事只是运气好而已。

        也正是因为无心才说明她的驾驶习惯很不好。

        无心比有意更能暴露出一个人的性格。

        • 家园 听说国内开车都是这样别车的

          不别抢不到道,美国这边要求回头看,有空才能换道,国内都不看。

          回去坐亲戚开车,心惊胆战的。

          • 家园 换道不回头看盲区是国内路考造成的最大杀手

            我和仁兄的感受是相同的,与其说国内很多时候出车祸是司机素质的问题,不如说是规章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马路杀手的制造者就是驾驶考试本身。国内驾考过分注重场地考试,而忽略路考,特别是有一个最最危险的问题就是在路考时不要求考试司机在并线前回头看盲区,这是我当年出国前考驾照的体会,不知现在是否在中国各地有了改善。确实,汽车两侧的镜子可以覆盖两边大部分的范围,但恰恰是那个小小的盲区,出事概率虽然很小,但长期开车累计起来的事故也是触目惊心的,如果一个人每天都开车,一天并十次线,一年就要并3650次线,那么不看盲区出事故的概率哪怕是千分之一也是一年要出三、四次事,这还得了?从这个角度讲,中国司机的素质其实够高的了,要是以这种驾驶习惯换死脑筋的老外开车,马路上早撞成一锅粥了,而多数中国司机竟然能凭反应和经验生存下来,这是素质高而不是素质低的体现。真正素质低的是中国的驾驶考试的要求和规范。

            在加拿大考路考,越是中国考过驾照的老司机越通不过,这我们这里尽人皆知的奇怪现象,人家国外考官很纳闷,说你们这些司机就凭这么糟糕的驾驶习惯,这么多年在中国是怎么生存下来的?他们很奇怪。

            作为这个方面的比较专业的人士,我曾经对自己的驾驶做过几年有意的跟踪留意,我发现我每年开车都会有5、6次,甚至更多的时候,当我看侧镜没发现车子,在决定变线换道前,甚至已经开始打轮了,但因为当年外国考官要求的动作而形成了习惯,就情不自禁回头看一下侧面盲区,结果忽然发现在盲区里竟然藏有一辆汽车,就吓出一身冷汗,赶紧保持原来车道,心中默默感谢考官对我的严格要求。

            后来逐渐摸索,我发现了在盲区里藏车的问题一般更容易发生在以下情况中:

            1 - 高速公路上比低速马路上更容易发生盲区藏车问题

            2 - 右后方比左后方更容易发生盲区藏车问题

            我后来研究发现应该是这些原因造成以上现象,一是因为盲区,也叫盲点,是一个向外、向侧后发散的圆锥体阴影区,越是远离自己的汽车,其盲区覆盖范围就越大。而高速公路上的每条车道的宽度要明显大于低速马路,因此高速公路上更容易发生盲区藏车事件。

            第二个原因是高速路上的车速很快,车道又多,有些车是从第三车道猛拐入第二车道的,或者是从本车后方快速拐入第二车道的,而镜子覆盖的范围有限,这都让只看侧镜的行为难以发现后面的车辆。

            至于右侧比左侧更容易藏车,很容易理解,是因为司机坐在左边,对右后方最难观察。

            总之,国内的驾驶考试应该更加侧重‘路考’,必要时应该分成低速马路,和高速公路两个档次来考(也许国内已经是这样了,那就算我白说)。而这里最最重要的改革应该是在开始并线以前,要求必须扭头看盲区,象加拿大和美国的考官一样,用副驾驶头顶的镜子对准司机的眼睛仔细观察,每次并线前只要不扭头看盲区,就立刻废掉,不能让这个潜在的马路杀手上马路。这个习惯动作能救无数人的身家性命。

            希望国内有博客和微博的朋友能大力转载我的文章,只要说明出处和作者就可以了。

            所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回眸一望能救千百人命。

            通宝推:az09,桥上,朱测,
            • 家园 关于盲区我是这样想的

              上述盲区导致的意外,我觉得还伴随着下面的行为:转车道时说转就转,没有事先观察;转道时方向打得相对大,不是小角度转向(转入过程中随角度变化原盲区变可视)。回头看一下,第一个其实并不能完全消除盲区,只是大大减少,第二个,整个回头过程算1秒吧,120时速的话车子往前走了34米了,其实这也是一个隐患。看与不看,各有利弊,关键还是良好的习惯和意识。至于中国驾照国外考不过,规则不同,考不过正常,反过来一样的,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吧。

            • 家园 现在不是这样

              并线前必须至少打灯3秒(交规),然后侧头看,侧头的动作必须大,不能用眼角瞄。只用眼角瞄的话,路考会挂掉。不过还是有点应试教育,因为教练并没有解释盲点的问题,只是强调考试时必须这样。所以有些人考过了之后,说不定又会忘掉。但先打灯3秒这个不应该忘掉,因为这个教练肯定会解释,打灯时间不够就并线很危险。

              坐标广州。其他地方不知道。

            • 家园 国内驾考是一个发展过程

              我十几年前考过驾照,现在又正在考驾照,国内驾考内容是在不断发展的,这和中国的道路交通状况发展是一致的,没有什么太多好吐槽的,一定要吐的话,只能说驾考部门没有预计到中国的道路交通的爆发式发展而以。对这种结果的,补充办法是,扣分扣过头了要重新学习安全法规,也算全面了,而社会对交通安全的后续教育也不够,更多的是个人安全意识问题严重。这个问题除非国家投入大的资源或采用挢枉过正的严厉的交通法规。否则是不可能在短期在全国层面上改善的。即使在美帝这种汽车文化有近百年历史的地方,开霸王车都还不算太少见,你想在中国这个普通居民逐步开上汽车十来年,交通流量爆发式发展的地方让所有人完全遵守交通法规,行车相互礼让是不是不太现实了。

              有问题,发展的眼光看,不要只是抱怨政府,要从自己做起。从成都这个事件看,国人还是习惯政府包办,不喜反醒自身问题。路怒症是高发群体,这也是我从自己身边开车的亲戚朋友那看到的现实情况。

              骂违章,但自己也时不时违章。骂交警不作为致交通不畅通,但交警抓违章又说交警在创 收。比如加塞变道这事,中国开过车的司机,不说100%,至少80%干过!余下20%里,还有80%不是不想干,而是技术不过关,怕干,余下的那点点才是真正开车规规矩矩的人,不过少得可怜而以。当然,这个数据不准,只是个人感觉和对周边开车人的印象!

            • 家园 问过一个90年代国内考驾照的

              说检查盲区是严格要求的。

              我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司机,没有一个检查盲区的:问过一个老司机,他说其实他一直留意后视镜和侧镜,所以盲区有车与否他是一直知道的,而不是换道的时候看一下才知道。但愿如此吧。

              • 家园 本来就是如此

                一眼关七,基本功,平时开车时就要留意路况。回头看,特别车流量大时,更危险。不信自己可以体验下。

              • 家园 中国的道路安全研究与驾驶训练和驾驶考核是严重脱节的

                要懂得尊重人机科学的基本原理,即,人总是要犯错误的,不同人只有犯错误概率的高低,没有不犯错误的人。所以必须通过强化一些物理动作,而不是强化内心活动来提高安全性。举个例子,飞行员在每次起飞前必须由驾驶员朗读'检查单',另一个人按检查单的指令来操作和检查各种仪器的设置。可按道理,这些指令都应该是经过千百次的练习和背诵,早就应该烂熟于心了,但即便如此,也必须要朗读检查单,以防万里有一的人为错误,即所谓'以防万一'。

                司机回头看盲区也是一个必须养成的习惯动作,不能盲目依靠经验的积累和人为的判断,这就是为什么从中国来的老司机最不容易通过安大略省的道路考试。而实际上,中国很多老司机所盲目迷信的自己的经验和判断其实没那么可靠。我看过一个国内道路事故的录像系列,看得触目惊心,其中一个主要的事故因素就是野蛮变线,其实质就是很多司机在变线前没看到盲区里隐藏的车辆,经验再老的司机也有疏忽大意的时候,安全驾驶一千次,只要疏忽一次就可能发生最重大的事故,所谓'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

                说到人的经验和判断不是那么可靠有很多原因,一个是人有松懈、疏忽和疲劳的时候,另一个就是驾驶环境出现改变,人的很多经验和判断就不再适用了,比如我当年在城市道路上开车就很少发现盲区会藏匿车辆,一年也发现不了一起。但后来当我开上高速公路的时候,一年就要发现好几起。我后来分析总结,可能是因为以下原因:一是高速公路上的车辆速度很'快',变化很多,二是高速公路上的车道很'多',来车方向多,变化也就多,三是高速公路上的车道很'宽',盲点向外发散,阴影区变大,就能藏下整个车辆。这都造成镜子里面看不到车辆,车辆却藏匿在镜子盲区之中的危险情况,只有'回头一瞥'的习惯动作才能避免危险。

                至于有网友提出国内教练认为凭借听觉和震动能判断侧面是否有车,这简直是荒唐可笑,又是拿当年在慢速道路上开敞棚卡车的经验和高速公路比,小轿车一旦开上高速公路都必须关闭车窗,而现代轿车的密封性都非常好,高速公路上因为速度高,轮胎磨擦地面产生的噪音非常大,自己车辆产生的噪音,混杂前后左右车辆的噪音,听的都是沙沙作响一片,加上有人还一边开车一边听音乐歌曲,你怎么能仅凭听觉和触觉就判断盲区是否有车?你是孙悟空吗?你判断成功的概率有多大?概率以外的判断失败是什么后果?这简直是用自己的逞能来赌命。

                而说到回头一瞥,也不是要回头紧盯侧面和后面的车辆,而忽视前面的情况,说形象点,就是象'拨浪鼓'一样,在即将打轮并线前,在已经打转向灯以后,象拨浪鼓一样快速扭头瞥一下侧面,然后立刻恢复看前方,用余光扫视一下盲区就能发现盲区是否藏车。当然,如果侧面情况很复杂,前面情况也很复杂,有人认为前面和侧面的情况不能兼顾,那么应该怎么办?其实很好办,不并线不就完了吗?说明这时不是安全的并线时机,哪怕是错过出口或路口,以后折返回来,也比盲目并线出了事故强一万倍。所以很多国内教练是在误人子弟,这样的教练能大行其道,这样的考官能大行其道,说明管理有问题。可以说在这方面,中国在道路安全方面的科学研究是与实际的驾驶训练和驾驶考核严重脱节的。一大堆教练和考官自己都不是合格的司机,怎能教出合格的学员呢?

                通宝推:石狼,
            • 家园 国内情况太复杂

              历来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路考再严,无奈刁民太多。而且在中国刁民还不是贬义词,几千年来安心做良民的没有好下场,刁民才是好出路

            • 家园 楼主的观点,也是我反复对其他人说的。

              楼主的观点,也是我反复对其他人说的。盲点有车当然是小概率事件。但是,每年我们都要变线几千次,哪怕只要有千分之一的概率,那么,把时间拖长到一年来看,盲点有车的概率就成为了100%,甚至百分之几百了。

              另外,买新车时,购买有盲点警报功能的新车,也会大大提高行车安全性。盲点警报在盲点有车时,警报灯会亮,如果此时打了转向灯准备变线,会有声音提示警告……当然,这个警告声音对于变线习惯不打灯的马路杀手们来说,是不会响起的。

              另外,俺在国内坐车的经验,最恐怖的不是别车,而是大量司机,在100公里时速下,在一个四车道(单向两车道)的路上,越过双黄线,在逆行道上超车……,两车迎面开,相对速度超过200公里,然后耍杂技一般,交叉错过,不是一辆车这样开,是大部分的车都这样开,开成了潜规则……呵呵。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