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给女儿讲的故事 -- lilly

共:💬47 🌺26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祖逖和刘琨的故事 – 闻鸡起舞以后(三)

          淮泗(sì)黑老大

          永嘉之乱(公元311年)后,中原大乱,到处胡骑横行,没有一块清净之地。祖逖被迫带着宗族亲戚数百家向南逃往淮(huái)水、泗(sì)水一带避难。祖逖本来就在乡里很有声望,又极有领导才能,善于谋划布置。逃难期间,他用自己的车马运载同行的老弱病残,自己则和大家一起徒步行走,所带衣服粮食药品都和大家分享。所以他得到众人的信任,推举他为一行人的头领。

          到达泗口后,东南朝廷的晋元帝司马睿(ruì)任命他为徐州刺史、军谘(zī)祭酒 ,带着他的宗族安置在丹徒县的京口(在今天江苏省镇江市,当时隶属丹阳郡丹徒县)。他们到数千里外的异地安家,求生不容易,所以祖逖暗中指使和纵容手下人到处行侠。“侠”,古人解释说是“以武犯禁”,也就是用武力做违法的事情,通俗点说就是打家劫舍、拦路抢劫、设卡勒索、霸占渔场林场、非法开矿、非法经营赌场等等这一类倚仗武力的不法行为。有时手下人抢劫时不慎失手被抓,祖逖就仗着自己在官场的关系,或派遣暗地里培植的打手,想办法把人捞出来。所以祖逖最早建立势力的途径就是当地方豪强。

          祖逖刚到南方时,比较穷困,大家穿得都比较破旧。有一次突然全部换上了新衣服。有宾客上门,看到这种变化,感到很惊奇。祖逖不动声色的回答:“孩子们昨夜去秦淮河南干了一票。”也就是刚刚抢劫了一批财物。

          不过,放到当时那个时代里,这些恶行还不算什么。毕竟全国大乱,北方到处战争、抢劫、人吃人,能够生存下来的流民实际上都是半个军队和半个强盗。南方的士族豪门势力残酷抢劫压榨更小的寒门宗族和平民百姓,政府无力管辖。因此像祖逖这样的行为在当时非常常见,恶名比胜他百倍千倍的宗族豪强比比皆是。

          刘琨的坚持

          刘琨还在苦苦支撑。

          此时的晋阳,犹如汪洋大海中的一座孤岛。刘琨在北方的胡人和汉人中逐渐建立起巨大的声望。周边受不了胡人压迫的汉人纷纷逃亡到晋阳投奔刘琨,道路上络绎(luò yì)不绝。可是刘琨本人和能力和性格都有一些缺陷,能招揽远方的人民来归附,却无法安抚和管理人民,所以每天又有很多人离开晋阳。我猜想可能可能因为刘琨是大贵族出身,跟底层平民相距太远,难以沟通,不能体恤(xù)平民的需求。同时,刘琨属下势力和人员成分太复杂,有胡有汉,有贵有贱,天南海北。要让这些不同的人和睦(mù)相处,把他们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很困难。刘琨无法摆平不同集团的利益关系,因此难免有人失望而去。

          刘琨的音乐造诣(yì)很高。他创作了五首歌曲,包括《登陇》、《望秦》、《竹吟风》、《哀松露》、《悲汉月》,合称《胡笳(jiā)五弄》。胡笳是北方胡人中流行的一种乐器。《胡笳五弄》加入了北方胡人的音调,描写了北方战乱的景象,抒发了思乡之情。有一次,他被匈奴人团团包围在晋阳城,求援不到,粮草不济,眼看形势危急。刘琨夜晚在城头吹胡笳,听者无不如痴(chī)如醉。刘琨灵机一动,组织军中善吹胡笳的士兵,在城头对着敌人的军营吹奏匈奴人家乡的歌曲。匈奴士兵听后无不思念家乡,留下眼泪,军心涣散,敌将只得无奈(nài)退兵。

          刘琨起起落落,成功过,也失败过。他曾经重用过一个叫徐润的人。徐润和刘琨一样精通音乐,但是这人又无能又骄横,诬陷(wū xiàn)将军令狐盛。刘琨听信谗言杀死令狐盛。令狐盛的儿子令狐泥于是反叛,投奔刘聪,把刘琨的军事机密全都告诉了刘聪。永嘉六年(公元312年),刘聪让令狐泥当向导,派侄子刘粲(càn)偷袭晋阳,杀死刘琨的父母。刘琨带着几十名骑士出逃,向鲜卑拓跋氏求救。

          鲜卑人索头部落拓跋氏是鲜卑人中的大族,势力在盛乐 、代郡一带。永嘉四年(公元310年),为了对抗四周的强敌,刘琨同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猗(yī)卢结为兄弟。拓跋猗卢派侄子拓跋郁(yù)律帮助刘琨击败进犯的匈奴铁弗(fú)部刘虎、匈奴白部。

          这一次,刘琨失去晋阳根据地,向拓跋猗卢求救,拓跋猗卢派儿子拓跋六修、侄子拓跋普根等为前锋攻打晋阳,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作为后援。刘聪败逃,尸横数百里。但刘琨也因此实力大损,被迫把总部迁到北边一百里外的阳曲 。建兴元年(公元313年),刘琨和拓跋猗卢联手攻打后赵,因为刘聪防守严密,无功而返。建兴二年(公元314年),刘琨和拓跋猗卢再次一起攻打后赵,约定在平阳会师。不料恰逢后赵石勒擒获幽州刺史王浚,拓跋猗卢部下的一些来自幽州的杂胡听说家乡生变,密谋叛乱。拓跋猗卢为了平叛,中止了伐赵的计划。

          随着北方乱局的发展,刘琨的主要的对手渐渐变成了新崛起的汉赵大将石勒。

          关键词(Tags): #祖逖#刘琨#故事
          • 家园 祖逖和刘琨的故事 – 闻鸡起舞以后(四)

            乱世枭(xiāo)雄,奴隶皇帝

            石勒,字世龙,是上党郡武乡县 的羯族人。还记得晋朝的前并州刺史司马腾从并州逃亡河北时,抓了大批的胡人作为奴隶贩卖到太行山以东吗?石勒就在其中。他在河北当奴隶期间,结识了茌(chí)平的牧民头领汲桑,纠(jīu)合了一批人到处抢劫园林,为汲桑敛(li?n)财。永兴二年(公元305年),公师藩在河北起兵反叛,汲桑和石勒带兵投奔。公师藩战败被杀后,汲桑和石勒逃回河北,劫掠囚(qíu)犯,招募亡命之徒,纠合部众。汲桑起兵,自称大将军,以石勒为前锋,攻破邺(yè)城,杀人劫货,焚烧城垣。汲桑最终被晋朝的青州刺史苟晞打败并斩杀,石勒翻越太行山逃往并州。在上党郡,他纠合了一批胡人,四处劫掠,名声越来越大。后来他带领部众投降匈奴皇帝刘渊,被派往太行山以东的河北地区。石勒再次攻克邺城,击败乞活军,势力日渐扩张。

            永嘉三年(公元309年),晋幽州刺史王浚派借鲜卑族段务勿尘的军队,在飞龙山大败石勒。石勒受到压力,南渡黄河,企图占据江汉地区,遭到失败,回师向北,转而攻略豫州一带。永嘉五年(公元311年),石勒在苦县 全歼(jiān)晋朝最后的主力部队,杀死十余万将士,俘虏大批文武官员和王公贵族,铺平了晋朝灭亡的道路。他又杀死了晋朝名将苟晞、王赞,兼并了割据青州的汉赵大将王弥。永嘉六年(公元312年),石勒驻军在葛陂(bēi) 准备造船渡过长江,进攻立足未稳的东晋朝廷。由于阴雨连绵,加上饥饿、瘟疫,士气低落,最终决定放弃江东,重新以河北为目标。同年,刘曜称帝后,石勒在河北襄(xiāng)国郡 自称赵王。

            石勒被卖往河北时,与母亲、弟弟石虎 失散。刘琨为了和石勒搞好关系,派人找到石勒的母亲和弟弟,送到石勒身边。可惜这并未能改善双方的关系。石勒从并州到河北,一直与刘琨反复攻战,互有胜负。

            对于石勒来说,最大的威胁还不是隔着一道太行山的刘琨,而是北面的幽州刺史王浚。飞龙山之败,让石勒又恨又怕,咬牙切齿。为了打倒王浚,他给刘琨送礼,要求他不要帮助王浚。

            刘琨当年打刘乔时还向王浚借过兵。但到并州以后,他和王浚的关系并不好。起因是刘琨和拓跋猗卢结盟后,向晋朝朝廷请求封拓跋猗卢为代王。可是代郡在行政区划上属于幽州,所以幽州刺史王浚很不高兴。王浚派兵攻打拓跋猗卢,结果战败,他从此就恨上了刘琨。后来刘琨把势力扩张到冀州,让弟弟刘希在太行山山脚下的中山国 聚集兵众,附近的代郡、上谷郡、广宁郡都投向刘琨。王浚认为刘琨入侵了他的地盘,把正在攻打石勒的军队撤回来,进攻中山,杀死刘希,驱散刘琨的部众。北方最大的两块汉人根据地就这样不仅没有团结起来,反而反目成仇。

            刘琨因此决定在石勒和王浚的争斗中坐山观虎斗,不帮助任何一方。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犯了一个大错误。

            建兴二年(公元314年),石勒假装投降王浚,派使团拜见王浚,悄悄把大军跟在使团身后,用计谋一举擒获王浚,拔除了晋朝在幽州的根据地。此后,石勒渐渐扫清幽州、冀州的残余势力,稳固了一大块完整的地盘。这样一来,本来在许多势力夹缝中求生的刘琨感到身上的压力一下子增加了,大到喘不过气来。

            • 家园 祖逖和刘琨的故事 – 闻鸡起舞以后(五)

              英雄末路

              建兴三年(公元315年),代王拓跋猗卢被他儿子拓跋六修杀死,拓跋猗卢的侄子拓跋普根平定叛乱后,不久也因病而死。代国陷入内乱,刘琨的盟友倒台了,他的处境更加困难。不过,刘琨的儿子刘遵本来在代国作人质,此时率领拓跋猗卢的旧部箕澹(jī dàn)、卫雄等三万人,牛羊马十万,回归刘琨,使得刘琨自身的军事实力加强。

              建兴四年(公元316年),石勒围困晋朝的乐平 太守韩据,韩据向刘琨求援。刘琨想趁着自身实力增长的机会打击石勒。箕澹劝阻刘琨不要出兵,刘琨没有听从。他尽起全部军队,以箕澹为前锋,奔援乐平。箕澹,又名姬澹 ,是代国名将。从阳曲到乐平七百多里,翻越太行山,横穿河北平原,道路遥远。箕澹的部队远道而来,筋疲力尽。石勒于是在山中设下伏兵,引箕澹深入埋伏圈,大败箕澹。这一战震动并州,镇守阳曲的长史李弘被吓破了胆,以阳曲投降石勒。刘琨再次失去根据地,走投无路,只得逃往蓟(jì)城 ,投奔鲜卑段部的段匹磾(dī)。

              虽然段匹磾对名震北方的刘琨非常敬重,与他结为儿女亲家,以兄弟相称,但对刘琨来说,仍免不了寄人篱下的尴尬(gān gà)。建武元年(317年),段匹磾还让刘琨率领段部鲜卑的军队去讨伐石勒,但因为段部鲜卑内部不和而未能成功。

              太兴元年(318年),段部鲜卑内斗,段末杯击败段匹磾自任单于。刘琨的儿子刘群被卷进段氏内斗,导致段匹磾怀疑刘琨,将他关入大牢。东晋的权臣王敦忌惮(jì dàn)刘琨的声望,从江东派人密告段匹磾,让他杀掉刘琨。刘琨对儿子刘遵说:“死生有命,我只恨没能为国雪耻,替父母报仇,没脸到地下去见我的父母双亲。”五月初八,段匹磾杀死刘琨及其儿子、侄子,终年四十八岁。

              刘琨临终前写过一首诗《重赠卢谌》,送给好友卢谌。诗中写道:

              “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功业还没来得及建立,夕阳忽然向西飞驰,人生即将结尾)

              时哉不我与,去乎若浮云。(时间啊所剩不多,过去的日子好像浮云一样忽然不见)

              ……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哪想到百炼成钢的英雄,如今满腹辛酸,如同绕指的柔丝)

              这首诗表达了他匡扶天下的抱负,以及壮志难酬(chóu)的痛苦,把英雄失意的感慨表达得淋漓尽致。最后两句,“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唱。

              • 家园 祖逖和刘琨的故事 – 闻鸡起舞以后(六)

                中流击楫(jí)

                晋元帝建武元年(313年),刘琨正在北方奋战,蛰伏江东的祖逖决定渡江北上,收复中原。

                此时的江东,从北方南迁的士族经过一两年的磨合,渐渐安定下来。绝大多数人想的是从此在江东长住下去,偏安一隅(yú),至于中原什么的,都抛到脑后吧。追求平安稳定,这是人之常情。但总有人不忘北方的祖宗疆土,不忘那些被撇在北方饱受胡人铁蹄践踏的人民。只有祖逖站出来,向皇帝上表,自告奋勇要求北伐。

                晋元帝司马睿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了他名分,还给了一千人的粮草和三千匹布,别的什么也没有了。没有一兵一卒,没有武器盔甲,一切都要靠祖逖自己。

                祖逖带领自己的部众,乘船渡过长江。祖逖望着浩渺(miǎo)的长江,心绪激荡,用手中划船的木楫敲击着船帮,发誓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不能驱逐胡虏,恢复中原,誓不渡江南回。将士们无不感动。这段故事,史称“中流击楫”。祖逖果然终其一生,再也没有回到长江以南。

                刘琨在北方听说祖逖北上,非常高兴,说:“我枕戈待旦,立志要消灭胡虏,常常恐怕祖逖会跑到我的前头。”“枕戈待旦”意思是说头枕着武器躺下,等待天亮,形容杀敌心切,时刻准备迎战敌人。

                经略豫州

                但祖逖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jùn),不次于刘琨当初在并州的困境。此时的中原的豫(yù)州、兖(yǎn)州,经过多年反复战乱,十室九空,遍地荒残。受阻于长江不能南渡的百姓纷纷修筑坞堡自保,在中原大地上形成了一个一个坚壁清野的乌龟壳,坞堡外面什么也没有,没有人,没有粮食,有的只是遍地荒草和野兽。

                祖逖先屯驻在淮阴,一边招募兵员,一边自己打造兵器。他组建了一支两千人的队伍,挥师北上,击败当地的豪强武装,进驻谯(qiáo)城 。祖逖以谯城为据点,开垦农桑,招揽流民。然后开始一个一个地给各坞堡送信,要求他们归附自己。有顺从的,但也有不肯归顺,双方开兵见仗的,其间形势错综复杂。祖逖以极其高明的手段,软硬兼施,分化瓦解,逐个收服。对于摇摆不定的中原百姓,他表现出极大的耐心,慢慢安抚。黄河南岸有许多坞堡,实力弱小,又靠近后赵。对这些坞主,祖逖非常开明宽容,允许他们同时归附于晋赵,甚至时不时派部队假装骚扰他们,好向后赵表示这些坞主和晋朝没有关系。这样贴心的体谅让那些坞主们感恩戴德,自愿充当祖逖的眼线,石勒一方有什么军事行动,祖逖立刻就能知道。这使得祖逖获得了极大的战场优势,接连打胜仗。聚集在他麾下的人民也越来越多。

                占据河北、河南的石勒自然不容祖逖坐大,反复派兵进攻祖逖。祖逖在谯城北开垦农田,在农田北边建立军营。谷子熟了,后赵大军果然前来抢粮。于是战士和青壮年在外围作战,老弱妇女在里面加紧收割。地边备着很多火把,一旦形势紧急,就一把火烧掉成熟的谷子,然后掉头就跑。年年如此,积聚粮食非常困难。

                祖逖在连年的征战中表现出出神入化的指挥艺术。有一次,祖逖的部将韩潜和后赵大将桃豹分别占据浚仪城东西二台,对峙四十多天,僵持不下。双方粮食都快要吃完了。祖逖派一千人用布袋装满沙土,假装是大米,给韩潜送去。又派了一些挑夫,用扁担挑着真正的大米,故意拉在大队后边,假装走累了躺在道旁歇息。桃豹派兵偷袭,挑夫丢掉米袋,四散奔逃。后赵军打开一看是大米,以为晋军粮食充足,士气低落。石勒派人用一千头驴子给桃豹送粮食,祖逖派韩潜在汴水上把这批粮食全给抢过来。这下桃豹彻底失去斗志,连夜就撤军了。

                太兴二年(公元319年),豫州有一个坞主名叫陈川,跟祖逖争斗失败,向石勒投降。石勒派弟弟石虎救援,双方激战,互有胜负。祖逖被迫退兵到淮南。第二年,祖逖发动反攻,击败镇守陈川故城的后赵大将桃豹,重新恢复豫州和兖州,取得北伐以来最大的胜利,几乎收复了黄河下游南岸的全部地区。

                反复的拉锯战让双方都精疲力尽。石勒提议和祖逖修好,双方默许南北通商。但祖逖从未忘记北伐。他从通商中赚取了十倍的钱,都用来准备军事物资,又修缮虎牢城,积极备战。

                可惜天不假年。太兴四年(321年),朝廷猜疑祖逖,任命戴渊都督豫州、兖州等六州军事,出镇合肥,想要牵制祖逖,慢慢收回祖逖的权力。祖逖眼见东晋朝廷北伐对敌时个个退缩,争权夺利时奋勇向前,又愤怒又忧愁,不久病死。时年五十六岁。此时正是刘琨死后三年。

                祖逖病逝后,豫州的人民如同死了父母一般伤心痛哭,谯、梁一带的百姓为他立祠堂纪念。

                祖逖死后,他的弟弟祖约继承豫州。第二年,东晋爆发王敦之乱,后赵石勒趁机进攻豫州,祖约无法抵御,退回淮南的寿春。九年后,祖约参与了苏峻叛乱。叛乱失败后,祖约投降后赵,成了汉奸。连后赵的石勒都受不了这种汉奸,杀死祖约及全部祖氏宗族,只有祖逖的一个小儿子被人救出来。祖约辱没了哥哥的名声。

                几百年后,唐朝的诗人杜甫有两句诗,本来是形容诸葛亮的,但是放到刘琨和祖逖身上同样适用: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关键词(Tags): #祖逖#刘琨#故事通宝推:西门飘飘,不远攸高,楚庄王,
    • 家园 直道是身谋 --- 高允的故事

      离今天一千年前的宋朝有位名臣名叫包拯,因为清正廉明、断案如神,被人们称颂为“包青天”。包拯有两句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前一句说的是要加强自身约束,清心寡欲,后一句说的是要诚实正直,知无不言。这都是至理名言,我们应当作为人生的座右铭。

      今天就来讲一个“直道是身谋”的故事,主人公叫作高允,字 伯恭,生活在一千六百年前的北魏时代。

      当时是魏太武帝拓跋焘当皇帝。因为高允学问很好,又善于写诗文,所以让他当中书侍郎。中书侍郎负责整天陪伴在皇帝身边,咨询政务,并替皇帝起草诏书,因此官职不算最高,但最接近权力中心。高允为人稳重诚实,踏踏实实,因此很得皇帝的信任。

      有一个很得皇帝拓跋焘宠信的大臣,叫做翟黑子,封爵辽东公。翟黑子奉命出使并州,其间接受了一千匹绢帛的贿赂。并州一度在后秦治下,是北魏的敌国,所以翟黑子很可能是接受了敌国的贿赂。事情后来泄露了,皇帝把翟黑子招来询问。因为高允接近皇帝,了解皇帝的好恶,所以翟黑子私下找高允请教:“我见到皇帝,应该实话实说,还是说假话隐瞒?”高允说:“您是皇帝的宠臣,回答时照实说就是了,再向皇帝表示忠诚,最后不会有什么事的。”翟黑子不放心,又去请教另两位中书侍郎崔览和公孙质。这两位意见相反,一致认为如果向皇帝自首的话会招致大祸,后果 难以预测。翟黑子信了崔览和公孙质的话,生气地指责高允说:“你的建议根本就是引诱我去送死嘛!”于是跟高允断交。结果翟黑子在皇帝拓跋焘面前说假话,被拓跋焘揭穿,皇帝大怒,下令处死了翟黑子。

      北魏有位最重要的谋臣名叫崔浩,在北魏崛起和统一北方的过程中立下大功,官至司徒。皇帝拓跋焘让崔浩主持编撰北魏的史书《国记》。高允在崔浩手下兼任著作郎,参与了史书的写作。在崔浩的指示下,这部史书对北魏皇族鲜卑拓跋氏早期的历史写得非常详尽,而且毫无避讳。要知道,鲜卑族早年是北方的游牧民族,有很多愚昧落后的风俗习惯。后来拓跋氏入主中原,逐渐汉化,接受了汉人的习俗观念,回头再看本族这段历史,觉得非常肮脏羞耻。崔浩把这些“黑历史”都毫无遮掩地写在史书里,还接受别人的建议,把史书刻在石碑上,立在大路旁。来来往往的行人读了石碑,指指点点,讥讽议论。鲜卑贵族看到后无不愤怒,纷纷到皇帝面前告状,指责崔浩故意暴露鲜卑人的丑恶。拓跋焘收捕崔浩,下令族灭清河崔氏,甚至牵连与崔氏有亲戚关系的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都被连坐灭族。参与编撰国史的官员,自秘书郎以下全都被杀。这就是所谓“国史之狱”。

      高允因为参与了国史的写作,也被牵连在内。由于高允一直兼任太子拓跋晃的老师,太子对这位老师非常赏识尊重,决心要保护高允的安全。于是拓跋晃连夜派人招高允进宫,让他留宿在宫里,免得他在宫外被执法人员抓捕。第二天一早,太子拓跋晃带着高允觐见皇帝拓跋焘。进入宫门前,拓跋晃叮嘱高允要顺着他的意思回答皇帝的问话。来到皇帝面前,太子为高允求情:“中书侍郎高允与我相处多年,为人小心谨慎,我很了解他。虽然他参与了国史的写作,但身份低微,只能听崔浩的命令。崔浩是负责人,高允的罪过不大。请求宽恕他的性命。”

      皇帝给太子面子,于是问高允:“国史都是崔浩写的吗?”高允老老实实地回答说:“《太祖纪》是前著作郎邓渊写的,《先帝纪》和《今纪》是我和崔浩一起写的。但是崔浩总管政务,工作很忙,所以只是总裁修订而已,大部分是我写的。至于注疏 ,我比崔浩写得多一些。”

      皇帝和太子当场变了脸色。皇帝大怒道:“你这比崔浩的罪行还严重!怎么能给你留生路?”太子赶紧打圆场说:“皇帝的威严压力太大,高允是小臣,一时害怕,胡说八道。我进来之前问他,他还说都是崔浩写的。”皇帝转过头质问高允:“太子说的是真的吗?”

      高允再次老老实实的回答:“小臣才能浅薄,触犯了皇帝的天威,罪应灭族。死到临头,我不敢说假话。太子殿下跟我读书很久,怜惜小臣,所以故意这样说,好救我一命。臣如实回答,不敢乱说。”

      面对这老实到到死都不拐弯的老实人,皇帝和太子都很无语。皇帝最后对太子说:“正直这种品质是很难得,也很难坚持下来的。尤其是死到临头都能坚持正直,这就更难了。这样坚贞诚实的臣子,就算有罪,我宁愿让他漏网。我就宽恕他了。”

      后来皇帝拓跋焘决定把崔浩以下官吏、士卒、甚至僮仆全部夷灭五族,让高允草拟诏书。高允不肯拟诏,对皇帝说:“崔浩有没有犯别的罪,我不清楚。如果单就是编撰国史的罪过,还不至于被杀。”皇帝大怒,又让武士把高允绑起来。太子赶紧又跪下求情。皇帝慢慢消了气,虽然还是把崔浩夷灭五族,但其他人却都只是判了死刑,没有灭族。高允因此救了几千人。

      事后,太子拓跋晃批评高允说:“为人应该灵活机变。当时那种形势,我从旁边点拨你,你为什么不顺着我的话往下说,非要说大实话,把皇帝气成那样?差一点点就丢了性命。我现在每每想起来,还觉得心有余悸。”高允解释说:“崔浩虽然犯错,但是作为史官,记载朝廷起居,国家得失,本来就应该照直说,这一点上崔浩并没有违背著史书的原则。我跟崔浩一同著史,不能为了自己的安危而撇清自己,把过错都推到崔浩身上。能保全性命,多亏殿下您的保护。”拓跋晃感叹再三,对高允称赞不已。后来高允对别人说:“我不照太子的吩咐去说,是鉴于翟黑子的教训啊。”

      为人诚实正直的确不容易,能在损伤自己利益甚至安危的情况下依然坚持诚实正直就更不容易了。然而诚实正直是人的本分,值得坚持。让我们记住这句话:“直道是身谋”。

      通宝推:ton,苏仙岭,桥上,西安笨老虎,mezhan,胡一刀,
      • 家园 这段在《上下五千年》看过,真是旧梦再现。
        • 家园 《上下五千年》有这段?

          是林汉达、曹余章的版本吗?我小时候熟读《上下五千年》,但对这段没有印象。要么是我忘记了,要么是后来再版改编了。后一个可能性更大些。我是在《资治通鉴》上读到这段的。

          旧梦重现,我有时读一些老书也有这个感觉。

      • 家园 崔浩、王猛俩都挺厉害的,名声没那么显

        大概是因为服务异族政权了?

        最后服务的君主没有取得大的政绩也有原因,看来诸葛亮相比他们还是牛呀

        崔浩看那些事迹,跟传说中的诸葛亮刘伯温似得预言总对,不知道咋就非要在历史问题上面纠缠,老邓这“历史宜粗不宜细”的和稀泥本事不懂也不行呀

        是不是从这之后大家就学会了:只为前朝治史,自己的刀不削自己的把儿了

        TG应该是直接把国运从鸦片战争开始算,民国北洋那都是“分”的一部分,就等统一台湾了把民国史的尾巴一收呢

      • 家园 好故事

        不过这句似乎不太对。

        后来高允对别人说:“我不照太子的吩咐去说,是鉴于翟黑子的教训啊。”

        按《资治通鉴》,这句话原话是这样的:

        允退,谓人曰:“我不奉东宫指导者,恐负翟黑子故也”。
        直译的话,应该是“我不照太子的吩咐去说,是怕对不起翟黑子。”以前人家有罪你让别人老老实实认罪,轮到自己有罪就撒谎,不是很对不起人家吗?

        • 家园 谢谢批评

          我讲故事没有直译原文,您会发现许多地方跟原文相差很远。这句也是根据我自己的理解,觉得虽然原文的“负”意思是“对不起”,但背后的意思更多的不是“对不起”而是“吸取教训”。这样我觉得孩子也更容易理解一些。

    • 家园 血手飞廉江鸿烈的故事(四)巧立奇功

      “血手飞廉”江鸿烈从扶风县回到昆仑派,休养了一个多月才痊愈。刚消停了没两天,又接到一个任务,到东海边的宁波府,协助定海总兵剿灭鸡屎屿水寇。

      这股水寇在东海的鸡屎屿上筑寨建城,不时四处劫掠来往海商,抢劫财物,杀伤人命。定海总兵刘世杰多次试图剿灭,可是水寇一见官兵来袭,立刻缩回老巢鸡屎屿,坚守不出。官兵想要上岛清剿,却是千难万难。原来这鸡屎屿形状好像一滩烂鸡屎,还是拉稀的鸡屎,从北到南地形狭长蜿蜒,沿岸都是陡峭的礁石,只有东北方有一个小澳,叫做鸡毛澳,澳里是一小片沙滩,可以停船上岛。澳口极小,水寇在沙滩上建造了望楼,利用狭窄的地形把个鸡毛澳守得滴水不漏。官兵的战船和队伍在这样狭窄的地形里展不开,攻了几次,无法成功。刘总兵想出一个计策,用几艘小船运送一队官兵趁天黑偷偷藏在鸡屎屿北方一里多远的一处礁石,叫做老鼠礁的后面,派十来名勇士从老鼠礁浮海泅渡到鸡毛澳,向敌人的望楼发动偷袭,得手后藏在老鼠礁后的小船立即增援,守住沙滩和望楼,然后定海的大战船源源不断地增援上来。这个方案要求最先一批上岛的勇士必须人数少而精,都是顶尖高手。于是刘世杰总兵委托一位好友,转求到昆仑派门上。

      “卧佛”昆仑僧倒是非常支持官府剿匪,立即点名派了最得力的十名弟子赶赴定海,其中就包括“血手飞廉”江鸿烈。因为江鸿烈的水性不错。虽然换气时动作有点大,经常一边游泳一边横向打滚,因此速度不算快,但在昆仑派里就算好的了。

      闲话少说。众人在定海休息充足,选了一个月黑无星的夜晚,乘了五艘小船悄悄来到老鼠礁,藏在礁石北面的黑影里,静静等待机会。大约四更天,江鸿烈等十名勇士,身穿水靠,背背短兵刃,抱着浑脱下了海。浑脱是用整张剥下的羊皮,吹得圆鼓鼓的,扎住四角头尾的口子,成为一个气囊,用以泅渡涉河。这本是大西北流行的工具,在这海边倒也能用。不敢用小船或者木筏是怕引起水寇的注意。好在这一带东海风平浪静,正当盛夏,海水也不甚冷,单人用浑脱泅渡一里多的海路还算不难。不一会儿,十名勇士到了鸡屎屿东北的鸡毛澳。

      只见前方海岸怪石嶙峋,像张开两臂似的环抱着一片小小的海滩,里面停靠着几艘海船。海滩上正当澳口的地方矗立着两座望楼,两楼之间是水寇营寨的大门。望楼上高挂灯笼,把澳口附近几十丈范围照得一清二楚。众人看见灯光,纷纷把浑脱放掉气,扔下不要,把身子深深潜在水里,只露出口鼻眼。再看望楼上影影绰绰立着十来个水寇,警惕地紧盯着海面。众人定在海面,一时不敢贸然前进,只得静静等待机会。

      定海总兵刘世杰也算个精细的良将,只是千算万算漏算了一样,就是江鸿烈手上的湿疹。江鸿烈一路东来旅途辛劳,湿疹有点发,前两天晚上刚刚狠狠抠了一轮,抠得两只手一道一道都是裂口。平时洗手都不敢沾水,老是小心翼翼地洗五根手指头肚。如今一下子泡进海水里,疼得江鸿烈倒吸一口气,浑身一缩,连屁股都夹紧了。他知道事到临头,不能退缩,因此咬紧牙关硬忍住不敢呻吟。这时泡在海水里,静静地等待,越等越觉得两手如同万针攒刺,连本来不算冷的海水都好像寒冰一样。江鸿烈的牙关渐渐咬不住了,嗒嗒嗒哆嗦起来。又忍了一阵,他实在忍不住了,哇地一声竟然哭出声来。

      正当凌晨五更天,天色黑漆漆的,四周一片安静,只有海水的波涛声,冷不丁有人大哭起来,望楼上的水寇被惊得一个激灵,纷纷举起弓箭,向海上看来。其他九名勇士吓得全钻进海里,连个泡都不敢冒。江鸿烈已经疼得昏头胀脑了,又见敌人已经发现自己,只好把心一横,游近海滩,一边游一边偷偷把背后的单刀摘下扔进海里。靠近澳口时,他高举着双手,以示手中并无武器,然后一步步走上岸来。走一步,哭一声,脸上全是眼泪。

      水寇的弓都已拉满,随时准备放箭。但见一个人空着双手,高高举在半空,一边走过来一边哭哭啼啼,满脸的鼻涕眼泪。水寇不明所以,但见此人空手没有兵器,没有威胁,就渐渐放松了警惕,不过手里的弓箭并没有放下。等江鸿烈走近了,从望楼里走出四五名水寇,凑上来一把扳住江鸿烈的双臂,将他制住,押入寨门。其余水寇纷纷围上来打量这个奇怪的人。一名小头目盘问道:“兀那后生,你是什么人,为何啼哭?”

      江鸿烈这时已经忘了手疼,恐惧袭上心头。他心里盘算着该怎么办,嘴里并不答话,只管抽抽咽咽哭哭啼啼。水寇们围着个手无寸铁、哭哭啼啼的年轻人,渐渐放松了警惕。小头目盘问了半天,不得要领,不耐烦起来,举起弓作势要打江鸿烈。说时迟,那时快,突然只听嗖的一声,一口短刀凌空飞来,正中小头目胸口。小头目猝不及防,仰面摔倒。原来是江鸿烈的九位师兄弟趁水寇的注意力被吸引的机会,偷偷泅上岸来,一位师兄扔出手里的短刀,救了江鸿烈,其余几人向离弦之箭一样,扑向寨门。

      水寇们一时惊愕,还没反应过来。江鸿烈反应最快,第一个动手。他暴喝一声,腰背发力,双臂一甩,把扳住他的两个水寇扔出一丈多远,骨碌碌地滚开。回身一个旋风脚,把背后的两名水寇踢倒,借势飞身而起,使个鸳鸯连环脚,砰地一声把寨门踢开。几位师兄弟像旋风一样卷进寨门,眨眼间就把守寨门和望楼的水寇全砍翻在地。

      一位师兄掏出信号炮点燃,一道红色的烟花飞上半空。不一会儿,在老鼠礁后埋伏的小船赶到,跟寨中涌出的水寇们战在一起。激战了半个时辰,官兵死死钉在沙滩和望楼上不肯后退半步。定海的官兵大船也纷纷赶到了,官兵越来越多,形势开始一边倒。到天色发亮的时候,鸡屎屿上的水寇城寨被攻克,水寇或死或俘,无一漏网。

      这场大胜仗,立首功的就是“血手飞廉”江鸿烈。所有人都不住地夸奖江鸿烈智勇双全,只有江鸿烈自己低下了头,看看自己的双手。大师兄明白是怎么回事,叹了口气,问他:“鸿烈,你以后还抠手吗?”江鸿烈忙不迭地摇头:“再也不抠手了!”

      通宝推:脊梁硬,
    • 家园 血手飞廉江鸿烈的故事(三)古庙魅影

      江鸿烈的师傅卧佛昆仑僧要下山拜访一个老朋友,名叫白面判官柳青,家住陕西扶风县。师傅打算让江鸿烈陪他一起去。师傅有师傅的想法。江鸿烈有个毛病:走路不看路。动不动不是自己把自己绊倒,就是脑袋磕在门框上,经常把自己腿上身上磕得青一块紫一块。师兄弟们老嘲笑江鸿烈像小兔子一样,因为小兔子走路不看路,把尾巴摔断了,嘴唇摔豁了,眼睛哭红了。练武的人讲究眼关六路,耳听八方,老这样走路不看路可不行。无故摔跤还是小事,打起仗来看不到敌人偷袭可得吃大亏。所以师傅想练练江鸿烈。从昆仑派山门到陕西扶风县来回几百里路,让他多走点路,希望能走出来一个好习惯。

      这可苦了江鸿烈。过去出门不像现在,有火车、汽车、飞机,除了骑马就只能靠两只脚硬走。过去的道路也不像现在都是又平又硬的大路,全是黄土路。下雨天土路变成泥巴路,大车走过碾成两道深深的沟。等天晴就变成一尺多深的车辙。经过大车、骡马、行人的反复碾压,路上坑坑洼洼,凹凸不平,到处都是几寸深甚至几尺深的沟渠。在这样的路上行走,必须时时看着路,脚下也要有弹性,随时根据脚底的感觉调整身体平衡,不然不但容易摔跤,而且走一天路下来也很累脚。可怜江鸿烈走路不看路,天天脚下拌蒜,一个大马趴跟着一个狗啃屎,摔得腿上青一块紫一块,比平时又多了几倍。总算到了目的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好在主人柳青对老朋友师徒非常热情周到。接风洗尘的宴席丰盛无比,江鸿烈吃得沟满壕平。晚上用热水烫了脚,坐在柔软的被褥上,两只脚长长地伸出炕沿,觉得舒坦无比。狠狠地休息了一晚,第二天起来,觉得缓过乏了。早饭后,江鸿烈陪在师傅昆仑僧身边,跟柳青坐在柳树下,一边品茶,一边细细聊天。

      (未完待填)

      • 家园 血手飞廉江鸿烈的故事(三)古庙魅影(续)

        柳青这些年可收了不少徒弟,其中最有出息的是大徒弟,名叫“白面韦驮”王西正。韦驮是佛教的护法神,手拿一根大棒子名叫金刚杵,威风凛凛。王西正在县衙里当捕头,正像县里的护法神,他又长得面色白皙,威风凛凛,所以得了这么个外号。此人不仅相貌堂堂,武艺也精通,得了柳青的真传。为人更是慷慨豪爽,抓差办案胆大心细,贼人闻风远窜,四境平安,县里上上下下没有不敬重夸赞的。柳青对这个大徒弟最宝贝。

        说曹操,曹操就到。正谈话间,“白面韦驮”王西正风风火火的赶来见师父。向师伯和江鸿烈匆匆行过礼后,王西正向师父禀报,想要借十几个师弟去给他帮忙。原来这县里最近出了个飞贼叫“白莲花”晏飞,天天夜里走街串巷盗窃财物,不知多少有钱人家被他翻箱倒柜,偷得像水洗过一样的干净。偏偏这贼轻功出众,高来高去,跳房越脊如履平地,落地像只猫似的声息皆无。多少护院家丁、教头武师、县衙捕快埋伏追捕,可是哪怕你布下天罗地网,也抓不住“白莲花”晏飞的一根毫毛。这家伙简直比贼的还贼,比滑的还滑!可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终于还是被柳青的高徒王西正给抓住了马脚。王西正琢磨着,这贼偷了这么多赃物,总的有个窝藏或者销赃的地方吧?他瞄来瞄去,瞄上了县城北十五里的北塬,塬上有条小河流下来从县城东侧绕过,山腰的河畔有一座破庙,叫作碾子庙。碾子是用石头做的圆柱形的砣子,两三尺高,六七百斤重,放在磨盘上碾高粱、谷子用的。据说当年有一个老和尚,天天从这里抱着个碾子下山上山,锻炼身体、磨练性情,人们就把这个庙叫碾子庙。那个小庙早没和尚住了,有些破败,但房屋勉强完好,窝藏赃物正合适。这里地方偏僻没人来,但离附近几个大镇子和县城都不太远,利用河水还能摆脱猎狗的追踪,正是个好地方。王西正去庙里一搜,果然发现了赃物。他怕打草惊蛇,丝毫没有动赃物。王西正是个精细的人,为了确认,他在庙旁的草丛里趴了好几个晚上,亲眼看到贼人“白莲花”出入碾子庙。这下铁板钉钉,就等实施抓捕了。为了保险起见,王西正找师父借些人手,一定要把贼窝围个里三层外三层,让贼人插翅难飞。

        柳青听明白事情的原委,大力支持徒弟,立即点了二十几个最好的徒弟交给王西正。江鸿烈在一旁听了,心痒难挠,跟师父、师叔请战:“让我也去帮忙吧!”师父看看师兄王西正,王西正点点头,师父微笑着答应了。

        当晚,由“白面韦驮”王西正带队,一百多名捕快、武师、柳青的弟子,还有江鸿烈,在碾子庙周围埋伏下来。为了保险,王西正提前在庙里设了陷阱,在桌椅、墙角之间拉了好多细细的绳子,纵横交错,离地两寸来高,夜色下很难发现。等“白莲花”晏飞在庙里一落脚,抬腿走路,扑通一下就得绊倒。绳子头上连着供桌上的一个铃铛,一旦有人绊倒,铃铛就会叮铃铃响起来,埋伏的人听到就知道贼人进庙了,大家一起冲出来堵住各个出入口,来个瓮中捉鳖。

        江鸿烈被分配在庙后埋伏。他趴在草丛中,大气也不敢多喘。夜渐渐深了,天上稀稀拉拉有那么两三颗星星,荒山野岭不见灯火,四周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山里安静极了,只有草里的虫子唧唧唧叫个不停。江鸿烈的眼皮越来越沉,露水打湿了他的衣服,他毫无知觉,就这么在虫鸣声中慢慢睡着了。

        突然,漆黑的夜色中传来一声清脆的铃声:叮!这声音很小,在埋伏的众人耳中却不亚于一声战鼓。江鸿烈猛然惊醒,腾地一声跳起来,像一只蒙头转向的老虎一样,乜着朦胧的睡眼就冲向了碾子庙的后墙,一个跨步就从半塌的墙上跃过。脚落地刚向前迈出一步,被地上的一块碎砖头一绊,一个趔趄,噔噔噔向前连跑几步。身形还没稳住,却勾上了绊绳,扑通一下,摔倒在地。绊绳把桌上的铃铛、香炉、幔帐全给扯了下来,院子里香灰弥漫。江鸿烈刚爬起来,就觉得脚踝上梆的一声,狠狠挨了一棒槌,疼得他“唉哟”一声,差点没趴下。江鸿烈赶紧蹦起来,用耳朵辨认着兵器的方向,在小庙里蹦来蹦去,躲避棒槌。哪知道对方使的是地躺拳的招数,人躺在地上翻滚跳跃,不管身体哪个部位沾地,一沾即起,灵活得像条大鱼。手中的棒槌离地始终不超过一尺,不但灵巧得像只钻来钻去的老鼠,而且力量很大,呼呼地挂着风声。江鸿烈感觉就像陷入了泥沼中,拔不出脚来,几个呼吸之间,腿脚上已经挨了几棒,实在站立不住,一屁股摔倒在地上。立刻有两条大汉扑了过来,把他死死压在身下。有人点起蜡烛一看,哎呀,抓错人了!都怪江鸿烈被碎砖头绊的那个趔趄,让他第一个冲进庙里,结果人人都以为他是贼人,反倒放跑了真正的贼人。使地躺拳打倒江鸿烈的,正是他的师兄“白面韦驮”王西正。王西正顾不得辩解抱怨,一挥手,“搜!”按照事先的安排,一部分人就地搜索碾子庙里,一部分人开始在庙周围的草丛里一寸一寸地搜索,还有一大部分人兵分两路,分别向上山和下山的小路追过去。

        江鸿烈在地上趴了半天才缓气来,腿脚疼得像被人抽了筋。他忍着痛不敢叫出声,龇牙咧嘴地站起来,活动活动,然后一瘸一拐地走到庙外,朝着黑暗中仔细看了看,竖起耳朵听了听。远远看见王西正带领一队人,打着火把,沿着小路飞奔下山追敌去了。碾子庙里外周围已经被搜索完了,没有发现贼人,负责搜索的人正准备也兵分三路,一路留守庙里,两路去支援上山和下山的队伍。草丛里的虫子又叫了起来。可是……江鸿烈侧过头细细听着,连一头发丝的声音都不放过。不对,小河里没有虫声,还隐隐听到有细微的水声。江鸿烈慢慢走到河边,一边走一边仔细观察。刚到河边,脚下踩上一个草墩,江鸿烈一个狗啃屎,啪地一头栽进水里。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只听水声哗啦,水花四溅,一条黑影从水里蹿出来,沿着小河飞奔而下。是贼人!江鸿烈一跃而起,一边大喊“贼人在这里!”,一边也沿着小河跑下去。可是,这小河边还不如山路好走,疙里疙瘩,坑坑洼洼,到处是石头、树枝、杂草和说不上来的什么东西,天色又黑,什么也看不清楚。这下江鸿烈可惨了,一跤接着一跤,摔得鼻青脸肿,满脸是血,浑身泥水。好不容易跑下山,他觉得自己都快散架了。抬头再看贼人,早没影子了。

        江鸿烈正在懊悔,从河边树林里转出几个人,正是他的师父“卧佛”昆仑僧和师叔“白面判官”柳青,旁边还押着一个人,绳捆索绑,垂头丧气,到跟前仔细一看,竟然是贼人“白莲花”晏飞!原来昆仑僧和柳青不放心徒弟,也出来巡视。他们没有加入埋伏,只在山下路口一带远远查看。江鸿烈在河沟里大喊“贼人在这里”,他们听到了,紧接着看见一道黑影顺着河边飞跑而下。两位师父当仁不让,拦住去路,三下五除二,活捉了晏飞。

        贼人捉拿归案,江鸿烈和师父都有功劳。可回到柳青家一看,江鸿烈这个惨啊!浑身上下不是泥水、草末就是鲜血,衣服到处撕破大口子,鞋也跑掉一只。扒下衣服一看,浑身上下没有几处完好的地方。扔进澡盆里洗个澡,被水一渍,疼得江鸿烈哭爹喊娘,长长的惨叫声回荡在柳青庄子里。师父又好气又好笑,问江鸿烈:“你知道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吗?”

        江鸿烈哭丧着脸,又一次保证说:“知道,以后走路要看路。”

    • 家园 血手飞廉江鸿烈的故事(二)伤脚事件

      又是一天清晨,江鸿烈从梦中醒来。当然,是在师傅又推又晃千呼万唤之后。迷迷登登来到卫生间,抬起南瓜人的漱口杯,举起 Dora 的牙刷,挤了点 Hello Kitty 的粉红色牙膏,江鸿烈开始边刷牙边照镜子。江鸿烈一向喜欢在刷牙洗脸的时候照镜子,经常照得忘了刷牙和洗脸。师傅一怒之下用一大张纸把镜子盖住。江鸿烈故意把水洒到纸上,然后把湿纸抠了一个核桃大的洞,从洞里照镜子。他照了又照,脖子伸得长长的,象挂在壁炉里的烤鸭,还把脑袋晃来晃去找角度,全然忘了刷牙,牙膏都从嘴角滑出去掉在脚上。直到师傅远远叫了一声:"怎么还没刷完?",才匆匆忙忙低下头,用没了牙膏的光牙刷狠狠蹭了起来。

      洗漱完毕,师傅帮江鸿烈往身上抹油油。因为江鸿烈有湿疹,必须防止皮肤干燥,所以每天早晚两次都由师傅帮他抹上保湿的油油。师傅一边抹,一边问江鸿烈:"昨晚抠手没有?"江鸿烈哼哼叽叽语焉不详。师傅哼了一声,絮絮叨叨数落江鸿烈。看看抹到了腿上,师傅突然"咦"了一声,搬起江鸿烈的脚丫子上仔细看了看。问道:"你昨晚抠脚丫子了?"江鸿烈一脸茫然,低头去看脚丫。只见大二两个脚趾缝里肿起来一片,颜色粉红,还亮闪闪地透着点水气。看上去是用衣服或者毯子使劲蹭过,蹭肿了,表皮蹭薄了有些破,往外渗水。师傅问疼不疼,江鸿烈懵懵懂懂摇摇头。师傅气愤愤地数落:"晚上抠手不说,现在还学会抠脚了!"叹口气摇摇头,去拿纱布和胶布,扳过脚丫来,极细心地在肿块上涂了消炎药。手法之轻可谓蝇虫不能落,一羽不能加,深得昆仑派内功精华,惟恐碰疼了江鸿烈。然后用纱布包好了。这下鞋子穿不上了,只能趿拉着拖鞋走路。今天的练功也泡汤了。

      艳阳高照,练功场上一片热闹。师兄弟们有的在秋千上练轻功,有如穿花蝴蝶一般;有的练陆地飞腾法的跑字功,沿着场地周边跑得几乎飞起来;有的举着海绵的刀枪练对打;有的练恐龙拳,有的练僵尸拳;还有的守着沙堆练铁沙掌。只有江鸿烈坐在场边,百无聊赖。看来看去,羡慕练铁沙掌的,心想我脚不方便,练掌法总可以吧?没想到练铁沙掌要坐腰沉劲,力从腰起,贯通肩背,达于手臂,劈了没两掌,哧溜一下,拖鞋就崴掉了。只好讪讪地回到场边,继续练坐字功。

      这一天下来,可把江鸿烈给憋坏了。好不容易熬到了晚上,洗漱完毕,师傅帮他拆开纱布换药。打开一看,师傅又"咦"了一声。肿块既没有消退,也没有不消退,看起来一片乱糟糟的。师傅用棉签沾了一下,竟沾起一块粘粘的粉红色的东西。放到鼻子底下闻了闻,有点臭脚丫味儿,还有点淡淡的 bubble gum 味儿。师傅用棉签擦了擦,很快把脚趾缝清理干净,白白净净什么也没有。师傅又气又笑:原来是牙膏掉在脚趾缝里,被误认为是抠脚抠出来的肿块。

      真相大白,师傅哈哈大笑。其他师兄弟闻笑过来参观,纷纷打趣江鸿烈,江鸿烈也扭扭捏捏倍觉尴尬。师傅问:"以后刷牙还照镜子吗?"江鸿烈摇摇头,又一次保证说:"以后专心刷牙,再不三心二意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