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求助】家里teenage女儿成长琐事烦心 -- 三十而立

共:💬290 🌺904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 唉。
                    家园 农村父母,有个普遍的问题:非常怕被别人看不起

                    农村老人不容易,一直呆在熟悉的环境还好,一旦到了新环境(和子女住在一起,到了大城市,或者国外),就唯恐周围的人看不起,老想做点什么给周围的人看(其实根本没人看他们)。而农村老人自己往往没有什么资源,想显摆显摆的话,只能拿自己的子女做筏子。而这其中,最经济的办法就是显示父道尊严、要求子女听话、在你的同学朋友面前把子女数落得一钱不值以证明自己教子有方(子女小时候越不成器,越能显示他们的能力;而且在外人面前数落子女是“谦虚”,“谦虚”是一种美德)

                    很多父母的很多要求其实并没有什么道理,有些时候这些要求还不切实际,甚至满足起来代价巨大,最可怕的是有些父母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能够不停地“提出要求”,以确保对子女的控制,非如此则不能安心。

                    父母提物质上的要求不可怕,就怕他们的要求形而上:那就是“听话”,而“听话”的意思是你的一切都由他支配(包括尊严:当他在外人面前,从你穿开裆裤起,把你数落得一钱不值的时候,你必须虚心听着----谦虚点,那是父母为你好)。这其实就是您说的不停地提出要求。

                    他们的眼里只有“老的”和“小的”,他们的理论依据是:“我吃得盐比你吃的米多”,“老的都是为了小的好”,“不管你你能长这么大吗”,“我不是想让你更好吗”,“老的无过天无过(如果他做砸了)”。

                    • 家园 多理解就是!
                    • 家园 基本赞同您说的,我可以再补充点。

                      这不是农村特有的问题,我自己是城市家庭出身,而且我家庭条件相对我父亲的社交圈而言不算差。另外如前面回复,我认为我父亲是个一般水平的父亲,他并不是所谓控制狂,他会自觉不自觉地使用一些控制手段来对付我,但是他不会不停升级控制手段直到我屈服为止。他有些小虚荣,我给他买了东西他会在亲朋那里炫耀,有时也会主动要一些,但远在我的承受能力之内。就我个人经历而言,我确实觉得我父亲相对而言绝不是一个差劲的父亲。

                      但问题是就这样普通的父亲,仍然对我造成了一些心理伤害。是我太脆弱吗?是我太凉薄吗?是我无理取闹自讨苦吃吗?这些问题我都扪心自问过,我最终无法做出肯定回答。如果我的感觉不错的话,那么父亲和我父亲一样普通甚至在普通以下的其他人的感觉也就可以推想了,所以我说,我觉得这是个具有相当普遍性的问题。

                      • 家园 说个我自己的经历:

                        老王的父母来国外探亲,我买了点东西周末去探望,父亲跟着去。

                        车开出小区,向右一拐,父亲就发飚了:“走错了,往左拐”;我迟疑的功夫,父亲就开始发脾气,“你就不能听人家的吗!”---这个时候解释是没用的:他不会听我解释,也不会告诉我他为什么让我往左拐。

                        - 好好好,不就是绕点路吗,不值当的为这点小事生气。前面找个路口掉头。然后绕远到了老王家(反正他不认路)。

                        到了老王家门口,父亲说,“不是去老张家吗,怎么跑到老王家来了?”

                        - 本来就是来老王家呀。我还奇怪呢,老王的父母第一次来,您又不认识,为什么一定要跟着来呢。

                        父亲开始懊悔:这么一绕,多烧不少汽油呢。

                        - 是啊。以后出门,您就不要指路了,您还能比我路更熟?

                        父亲急了:我这是不了解情况!我就知道,到老张家往左拐,我以为是老张他爹来了,所以让你往左拐(老张是原来的邻居,跟父亲挺熟。老王父母第一次来,因为和父亲不认识,所以我没跟父亲多说。父亲一听见有朋友的父母来,问也没问,一厢情愿的认为是老张的父亲来了)

                        - 不了解情况,就先问清楚再下命令,或者下命令的时候说清楚:“不是要去老张家吗?怎么不往左拐?”这个时候我会告诉你,是去老王家不是老张家,不就清楚了吗。

                        父亲立即暴跳如雷:我把你养这么大就是让你数落我的吗?我不就是让你绕点路吗,还没让你去死呢。想当年你爷爷对我...............

                        -----

                        我父亲的履历和关中农民有些相似,初中没毕业,文革后民办教师,熬了20多年,熬了个乡村公办教师。我父亲是不和我讲道理的,不仅不听我讲,自己的想法也不解释。他给我下命令的时候,眼皮耷拉着看都不会看我一眼,如果我稍有异议,立即瞪眼、蹦高、发脾气。

                        • 家园 唉,说句可能有点得罪的话。

                          我看您的帖子,觉得您父亲不就是脾气急了点嘛,不像看灰灵河友回帖那样感同身受。

                          原因呢大概有两个,最主要的是您父亲说的这些话,比起我父亲说的那些过头的话来说,我感觉不是太伤人。如uphere河友所说,我们当年还在父亲脖子上撒过尿呢,现在我们也不是孩子了,父亲也老了,有点意见不同能含糊也就含糊过去了,他愿意嚷嚷几声也就听着了。但有些话,没法装听不见也没法接下去,每当有了矛盾,我父亲直接就说这样的话。实话说,我们平时谁能与这样的人保持来往,就算是老板这个样子,我也得辞职啊,冲着的不就是个父子亲情嘛。父亲心里怎么想另说,嘴里面父子亲情就是个屁,毫不在乎,我心里不能不难过啊。

                          第二个是您父亲这种发脾气尽管不合理,但总归有个脉络可循,而我父亲则有点为发脾气而发脾气的意思。我现在已经刻意逢迎,回到家里时差也不倒了,早睡早起;他喜欢房间整洁,就把什么东西都放在旅行箱里,哪怕是手绢也现用现拿,用完放回去。当我做到了这些呢,他反而也没那么在乎了,现在回去起得早他倒要叫我多睡会。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我回去在家待着,他说我回来亲戚朋友都不走动,不会为人处事,让他操心;我出去了呢,他又说他岁数也大了有一天没一天的,我回家也不多陪陪他还要出去浪,这就有点“叫你丫不戴帽子”的意思了。

                          就这样的招都被我破了,我现在回国早早制定好计划,哪天干什么预先定好,趁他没脾气的时候跟他说好,就防他到时候借机发脾气。这样他都能发出脾气来,方法是这样的:说不上哪一天脸色就沉下来了,我装看不见呢就越来越沉,动作也开始摔摔打打,直到我没法装看不见为止。只要问上一声,大帽子立刻劈头盖脸地扣过来,不给我退让的机会。这听上去是不是很不可理喻?我父亲并不是这样不可理喻的人,但是过一段时间就非得如此不可理喻一次不行。我本以为这脾气是积小成大而来,但是如我前面所说,我怎么努力,也不能明显延长这个进程,所以我认为其中必然有不同的发作机理。

                          这个机理,我前面说是父道尊严,其实可以具体点说,大概是要维持对我的优越感吧。以一些标准来评价,我应该算是比父亲优秀的人,父亲也明知这一点,并且他其实是以我为傲的。但是如您所说,他怕被人看不起,这个人不是别人,而是我,他的儿子。我明知我从未动过如此念头,但我无法使他安心。

                          • 家园 一路看下来真是感慨颇多,这是一个共性问题

                            我很幸运,我没有这样的父母。父亲总是想用道理来说服,尽管我们也反驳,但父亲话其实很有分量。而事实是我们讲的事情,他能听进去。

                            但我的确遇到过那样的人,我认为这是一个共性问题,而且和他们这群人共同的成长经历有关系。有些结论我还不敢下,但有些行为,分明有他们年轻时代的烙印。哪些是共性,哪些是个性还需要看。

                            • 家园 就我自己说说我觉得的共性吧。

                              上面qli872河友的回复里提到,他父亲对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想当年你爷爷对我……”

                              我父亲没对我说过这样的话,但他绝对有资格拿这种话敲打我,我祖父对他,确乎是比他对我要粗暴得多了。我父亲不这么说,大概是被我祖父伤害很深,而且确实体会到了这种粗暴教育的负面后果。他不想重蹈我祖父在他身上的覆辙,但祖父这种教育方式,肯定对他还是产生了影响。您说我和我父亲定位有差别,当然对,但我觉得似乎也不必把原因总结得如此简明扼要。我对父亲的期望,不可避免地受到我读过的一些书影响;而父亲对我心理的判断,以及他做父亲的方式,却都是从他和我祖父的经验中来的,这之间差异太大,必然会产生问题。

                              我和我父亲在这个问题上应该不是个例,于是我推断这是共性之一。简单地说,父辈们活得糙,到我们这突然活得细了起来,一摩擦,细皮嫩肉的我们自然很受伤,这种伤还往往得不到皮糙肉厚的父辈们理解,于是伤上加伤。

                              另一个共性在这帖子里大概不太明显,我父亲是在国企工作,文凭对他们的升迁是很重要的,副处级大概是他们这一代没有本科文凭的大部分人难以越过的坎。可能是这种工作环境的影响,他对文凭有一种我难以理解的偏执,他对高文凭的人信服程度可以说是盲信,可以举一个例子。我准备出国那会,他还没有退休,单位里正好新来了一个博士,他大概是正愁关于出国留学的事他一窍不通,插不上嘴,于是事无巨细,均问计于该博士。那一阵他言必称博士说了如何如何,对我指手画脚,我那时还不惯于对他敷衍了事,兼之有些指令实在是匪夷所思,我就打听了一下这位博士究竟是何方神圣。然后发现这位博士不仅自身没有留学经验,学术背景的说服力也不是很强,于是我小知识分子的清高脾气发作,贬低了这位博士一顿。结果招致他勃然大怒,申斥我的说辞给我的感觉是这博士才是他的儿子,而我是处心积虑要欺骗他的坏人。伤心之下,我对他把脾气发了回去,这是至今的唯一一次,他随即对我摆出了一副可以随时断绝父子关系的样子。我几次向他示好也没有奏效,最终在非常不愉快的气氛下出国,前后将近一年之久,都是与我母亲联系。

                              关于文凭还有个例子,我妻子读了第二个学位,这河友们大概都知道是怎么回事。没想到这事成了我父亲的心腹大患,从旁敲侧击开始,到后来直接要求,就想让我也再读一个,解释是听不进去的,不思进取的帽子渐渐也扣过来了。本来出国之后,我们通电话的气氛是尚称和睦的,至此虽然没有爆发,也有些剑拔弩张。当时我已经克服了使用一些手段对付他的心理障碍,于是只要他情绪稍见波动,我便暂停和他联系,但最后还是等到回家和妻子一起当面跟他细细解释,才表面上解决了问题,所谓表面,是因为我觉得他心中仍然疑虑未消,不过碍于我妻子,不再频繁提起了。

                              这里回帖的其他几位河友,和我父亲的工作性质不太一样,但我感觉这是和我父亲背景类似的人的一种共性。我出国后还见过我父亲的几位同事,大概是因为我的受教育程度,他们对我是非常客气的,客气到不像长辈对晚辈的态度,倒好像有点毕恭毕敬。我猜想我父亲对他单位的博士大概也是这样,也许自己的儿子取得了类似成果时,反而需要打压以取得心理平衡吧。

                              • 家园 也就是说你小时候

                                你父亲没有这样对你,仅是在你取得了较高的教育背景以后,他的态度才改变的?还是你觉得这种情况在你成长踏入社会的过程中一直存在,随你的成长而越来越强烈的?

                                前一种应该算是你父亲的心结,有可能解决的,后一种就基本很难解决了。

                • 家园 很多父母在开始依靠你的时候越发加紧控制你,因为

                  他们觉得自己已经被世界淘汰了,心里害怕,所以总想去控制自己能控制的东西,因为世界自己控制不了,只好控制子女了。世界大了,什么样的人都有,也就有各种不同的父母。

                  父母的问题,很多时候就是鸡同鸭讲,因为每个人的父母都不一样,所以无法体会别人的痛苦。但是共同点是,一定要解脱自己,不要让负能量的父母干扰了自己的生活,否则终生痛苦,家里鸡犬不宁。当然正能量的父母是求之不得,这样幸福的子女哪儿有功夫在这儿掰掰,早幸福地陪父母享受天伦之乐去了。

            • 家园 【讨论】呵呵,我可以告诉你一条晚辈我的人生经验

              孩子从小过早接触的东西长大后会为这个东西所困。

              以下无论由什么引起的

              小时候接触暴力,长大后为自己的坏性格暴脾气所困或在人前唯唯诺诺毫无脾气。

              小时候接触金钱(穷),长大后不能对金钱有正确取舍,金钱与健康——会偏向打工挣钱不顾身体,金钱与学习——会因没有毅力舍不得深造自己。

              小时候接触金钱(富),长大后对金钱无感,如果继续富倒是容易做出出格的事吸毒嫖娼飙车。如果由富变穷,那自尊心受挫与物质削弱,犹如失去一层保护膜。

              小时候父母没有偏爱,没有过早接触嫉妒与恨,长大后遇到诸如此事反应不会过于强烈甚至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会认为是自己心理有问题,自觉从自身找原因。如果过早接触以后会为自己对于嫉妒与恨的过激反应而痛苦。

              小时候接触的东西,越靠近真善美越好,即使真被欺骗善被恶言美被嫉妒,但是这些是大多数人所羡慕的东西,别人也希望被善待啊。如果小时候就失去了长大后心灵贫瘠,当遇到对的人而不懂如何去爱的话会痛苦会悔恨。

              某些东西越晚接触越好,越能掌握,观念也越能顺利通过社会。其实从童年到社会并不要人们抛弃真善美只是锻炼人们从中找到平衡点,抛弃这些是不明智的。说到平衡点,之前说到的暴力、金钱、嫉妒、恨也是需要孩子们在接触后找到平衡点的。暴力需要爱心与安宁来平衡,金钱需要金钱观来平衡,嫉妒与恨需要自我反省来平衡。

              平衡可以从生活总结、书本、别人的言传身教里找到,我们与父母相处最长的时间是童年,上学了也就是早上晚上见到,上班了也就是周六周日见到,独立了也就是过年过节见到。我们能从父母那接触到的也许不少但是如果父母不主动我们能有多少平衡点可得?小时候别人在我们生命中埋下的种子有好有坏,长大后是苦是甜都是自己品尝,而且时隔久远根無可寻,莫名的苦果让成年后的我们也是迷茫无措。

              通宝推:尘归尘土归土,灰灵,柏林墙,关中农民,刹那芳华,
          • 家园 你做得很对,保证自己情绪正常,负能量高的父母,能

            很容易破坏你的生活。尽到为人子女的职责后,敬而远之是最好的方法。岁月也可能改变他,或许在他生命结束前能意识到自己的失误给孩子的伤害有多大,或许还能重拾父女亲情。尽到子女责任,是为了让自己不留遗憾。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