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雷思海:巴黎恐袭世界要巨变,美国锁定中国的战略就这样意外 -- 渔儿漂漂

共:💬232 🌺1767 🌵2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 家园 花并宝推,兄弟说出了我自己的想法,不过我完全没有你这么

              系统,有层次。评价历史人物,确实要看大的方面。主席领导建立了国家,又建立了工业基础,最重要一点,扭转了中华文化沉沦,就这三点就足以傲名青史。那些纠结主席几个老婆的人实在是不上道,太浅薄。老邓接棒,尽管有很多错误,但天朝这个大船能被稳住,继续发展也不容易。江总重新重视军工,现在我们大杀器层出不穷,而且进入WTO,经济大发展。面瘫手里没啥建树,房地产是个恶果,现在好影响经济,总体评价不高。

              乱邦和紫阳,一个乱平反,弄坏了主席的民族政策,现在藏独疆独都跟他有关,所以得个下下评。紫阳有阴谋心,乱党之错,治理无有建树,也是下下评。

              现在伊斯兰之乱,就看包子能不能抓住时机,重扬中华文明了。可能这个要求太高了,其实只要能解决弯弯和南海,一个高历史地位是少不了的。

              与兄弟握手!

              • 家园 毛泽东执政的时候疆独藏独就闹的很厉害了

                rt

              • 家园 载体论与阴谋论

                西西河的大多数网友,在主要立场和核心观点方面,都差别不大,主要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才有所分歧。

                那种全面否定,或全面肯定的论断,俺是坚决反对的,但不得不承认,在一个论坛中,越是极端的言论,越能得到更多赞同。

                《大唐双龙传》中,宋缺问寇仲,杨坚成功的第一大原因是什么?寇仲答道,是运气。

                实际上,任何大的成功,第一决定因素,都是运气,这也正是孙中山所言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既然大的成功,第一决定因素是运气,那么,阴谋论要么是事后的诸葛亮,要么是自以为是的旁观者清,更多的还是自鸣得意的意淫。

                英国,美国,日本,韩国成功,中国的正在成功,第一决定因素,都是运气,也就是世界的大趋势决定的。

                趋势与演变,是任何成败的两大决定性力量。

                趋势的特点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演变则是可以随着人们的意志而改变。

                载体论,一方面强调不以意志为转移的趋势,另一方面也强调随着意志而改变的演变。

                而阴谋论,既忽略了趋势,在多次元化的演变之中,往往以点带面,只见树叶不见树木。

                当今世界,社会趋势的第一大决定力量,到底是什么呢?

                跨国资本就是人类社会趋势的第一大决定力量,因此,哪个国家能够产生或利用更多的跨国资本,哪个国家就会占据重要的位置,而无论是生产和消费,资本都会追逐更大的生产规模和更大市场,而中国则是跨国资本唯一的去处。

                所以,利用外部的跨国资本,产生自己的跨国资本,就是中国的兴起的决定性因素。

                人类社会趋势的第二大决定力量,则是有利于生产和消费的人口。

                生产要么是精益求精,要么是数量极速扩张,中国的农民工,非常又有利于数量扩张的对外出口,和城市建设。

                而消费则必须以财富存量为基础,中大城市的空间有限,不能容纳更多的财富存量,因此,财富存量应该分散开来,随之人口相应分散。

                如果大量人口集中在中大城市,而这些城市的财富存量有限,那么只能产生大面积的贫民窟,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都难以保证。

                总的来说,国家崛起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怎样利用外部跨国资本,和怎样产生本土的跨国资本,二是怎样保证有利于生产的人口,和怎样保障有利于消费的人口。

                现在的中国,在利用外部跨国资本方面,和保证有利于生产的人口方面,都做的不错,中国进一步的发展,则需要产生更多本土的跨国资本,和保障更多有利于消费的人口,说穿了,就是俺反复强调的扩展产业链,做大市场。

                趋势演变,节奏韵律,在俺看来,前者就是真理,后者就是幸福,一个人,一个团体,甚至一个国家的不幸,根本都是失去了节奏韵律,背离了趋势演变。

                通宝推:关中农民,
          • 家园 写的很生动!
          • 家园 很简单,妥协!

            1980年2月的五中全会上,刘少奇平反,汪、纪、陈、吴辞职。重新设立书记处,胡耀邦当选总书记为书记处负责人。会议增补胡耀邦、赵紫阳为政治局常委。五中全会形成的中央领导成员为:主席/常委华,副主席/常委叶、邓、陈、李,总书记/常委胡,常委赵。

            1980年3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决定,撤销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于1979年3月成立,陈云、李先念挂帅,“统一管理全国的财政经济工作和目前的调整工作”),成立中央财经领导小组,赵紫阳出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

            1980年8月18日至23日,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198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邓在会上作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强调党政分开,防止权力过分集中。在会后召开的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上,赵接替华总理一职。

            1980年8月中下旬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后,不少人向中央提出(哪些人?未见资料),华国锋不宜继续担任中央委员会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80年11月10日、11日、13日、14日、17日、18日、19日、29日和12月5日,连续开了9次会议(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主持政治局会议是英明的职权,这包括是否召开会议?会议议题和议程?),专门讨论华国锋问题。

            11月11日下午,陈在会议上作了重要发言:“……华国锋同志当主席不适当……那一天我跟先念同志到国锋同志那里去的时候提出,国锋同志要有自知之明,在毕生的工作里头,加号是多少,减号是多少。加号指的正确的,减号指的错误的。我讲了一句,希望国锋同志珍惜已有贡献,就是说,不要随便丢掉已经有的这一点贡献。……我认为这件事不能再拖了。十二大谁作报告决定下来,哪个当主席哪个作报告。……”

            英明抵抗无效,最终认输辞职。从当时情况看,邓、陈是接替英明职位呼声最高的人选。

            英明提议:由老帅接任党和军委1#。

            老帅拒了。提议邓公接手。

            邓公表示可以当军委主席,至于党中央主席一职,凳公提出提出年龄超过70岁的,都不要当党中央主席。这样一来,叶、邓、陈、李四位副主席都超龄了。

            除了4位副主席,政治局常委就胡、赵了。

            胡、赵之间,当时的胡,确实排位要靠前一些,叶、邓、陈、李都能接受,未表示反对,那也就是他了。

            • 家园 胡在当总书记之前到底做过什么

              文革的时候在做什么?

              为啥能当总书记,是不是和稀泥水平高?还是大家认为他比较傻,对自己没威胁?因为大家都害怕选个太厉害的,回头反而被整?

              • 家园 因为资历

                胡是红小鬼出身,属于红军时期的干部,还参加过长征。80年代的时候,大革命时期的干部已经垂垂老矣,红军出身的干部也多年过花甲,而且又多是文化水平不高的老粗。只有几个红小鬼称的上年富力强,胡又是以好读书著称的。再往后就是华国锋、纪登奎、赵紫阳、万里这些抗战出身的干部了,显然胡在这一群干部里,资历是鹤立鸡群的,也只有他上位还能孚众了。

                • 家园 老人帮里有一帮无耻派

                  在七八十年代,有一批有理想的中坚干部力量,无论是左派的四人帮,还是改开派的胡、赵、万、田和他们的同事,都是一心一意希望探索让中国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道路,只是路线不同,四人帮是左派,而改开派则偏右,双方都有自己的坚持和底线,更不会与人民为敌。唯独那些老干部里有一伙苏派老官僚十分无耻,在毛的无产阶级专政时代,他们因为特权思想受到群众冲击,所以痛恨毛的无产阶级专政,要拼命走右和走资,而改开后大家都开始走右和走资了,他们又开始叫嚷所谓的无产阶级专政,镇压走右和走资。在大家都搞社会建设的时候,他们唆使自己的子女搞批文,搞官倒,挖社会主义墙脚,号称改开先锋,而当大家都要平等改开,而批判太子党搞少数人的走资的时候,他们又竟然高举社会主义四项基本原则来镇压,简直无耻至极,两面派至极,说到底就是要维持他们和他们子女的那点特权。他们先是扶持胡、后是扶持赵,无非是要用改开派来消灭左派,而当改开派也要消除他们的特权的时候,而左派群众也找他们算帐的时候,他们就举起了屠刀。

                  当然,他们中间也有受蒙蔽的,比如那个陈云、邓立群、康克清。他们自己很清廉,自己子女也很清廉,但被太子党的老爹们利用,为他们的镇压站台,却不公开批判他们和他们子女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罪行,就无意中做了他们的帮凶。

              • 家园 共识网:1985年导致胡耀邦下台的港媒记者访谈事件

                陆铿事件很有名。

                1985年:导致胡耀邦下台的港媒记者访谈事件

                发布时间:2014-03-03 13:10 作者:王沐明

                陆铿是资深记者,曾出任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副总编辑兼采访主任,创办过《天地新闻》因准确预测出解放军渡江地点,被"国府"当局以"通匪"之嫌关入监狱。

                  解放后担任云南省政协委员,1957反右开始后以历史反革命帽子入狱,1975年获释出狱后去香港。在台湾因批评蒋经国被指"通共"而禁入台湾,89风波因支持运动被列入禁止入境黑名单。

                  1985年5月11日的《人民日报》以"胡耀邦会见陆铿"为标题登出短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今天下午在中南海会见了香港《百姓》半月刊社长、美国《华语快报》发行人陆铿及其亲属。

                  陆铿作为新闻人的老江湖,在玩语言方面远比胡耀邦会算计,一开始就看出胡耀邦"口无遮拦,全无机心。"稍加诱导便滔滔不绝,该说的说了,不该说的也说了。尤其在台湾及中央高层人士方面,引诱胡耀帮说了一些不算慎重的话。谈话进行了近两个小时。

                  胡耀邦开始就说"我们让你受委曲了"。作为总书记,说出这种话等于是代表共产党向国民党道歉,在政治上并不合适。

                  在关于台湾问题上,胡耀邦说,"国际上谁都知道我们没有力量。""连封锁力量现在也还不够。""再过七八年上十年,我们经济上强大了,国防现代化也就有办法了……那对你就是要带一点强制性了"。这段话一方面暴露了大陆当时的实力不足和没有信心的问题。另一方面被海外舆论视为大陆武力攻台的规划,台湾反应尢为强烈。蒋经国该年视察金门时特别强调"中共党魁"的谈话,鼓吹"军民提高警惕"。美国国务院通过外交途径向北京质疑:邓小平半年前在建国三十五周年北京阅兵时还表示要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怎么仅仅时隔半年,胡耀邦就表示要动武呢?北京则解释那只是胡个人意见,且是在非正式场合说的,大陆对台和平统一政策不会改变。显然,胡耀邦的态度与中央对台政策有一定的出入。

                  关于党内主管意识形态的胡乔木,在陆铿连续提出胡乔木的许多问题时,胡耀邦没有反驳,反而模棱两可地打哈哈。"哈哈……你们(陆铿)的了解很细致的嘛。哈哈……说了些言不由衷的话。"等于是默认了对胡乔木的指责。胡乔木当时既是中央领导人,又是邓小平的得力干将,胡耀邦如此态度显然有一定的情绪。

                  在提到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力群保守和中央打算换掉的问题上,胡耀邦"我们不少同志,包括力群同志在内,都有这个缺陷……"这种回答也等于认可了陆铿的说法。后来邓力群内定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由于落选中央委员而销声隐迹。

                  在谈到王震兼任中央党校校长时即撤换了前任校长胡耀邦信任的阮铭等三位笔杆子(指当时中央党校刊物《理论动态》编辑阮铭、吴江等三人。其中阮铭五十年代曾任清华大学团委书记,反右时"左"得出奇,是反右扩大化的积极推手。文革中投机造反。文革后成为胡耀邦的理论智囊,被王震清除出党。阮铭后来流亡海外,2004年成为台湾陈水扁的"国策顾问",沦落为台独分子。),外间盛传此事造成二人纠结,两人是老乡南北呼应时,胡耀邦说"也可能是南辕北辙。哈哈……。"等于是说他与王震有矛盾。如此放言无忌,连陆铿也感到目瞪口呆。

                  在谈到军队时,胡耀邦认为"我们的国家今后几十年都不会动乱"(其实没几年就发生学潮乃至89风波)。显然在对国内局势的评估上,胡耀邦说了大话。

                  对邓小平仍占着军委主席不让的问题,胡耀邦的回答是"我们两个人(指他和赵紫阳)事情比较多,也的确比较忙。而老实说,现在军队的事情并不很多,又不打仗,边境上有点事,也不十分严重,不管是南是北,都比较平静。但照顾到军内历来的论资排辈习惯,就让他(邓小平)兼任了……。"这种回答明显是对邓小平的轻蔑,无视老人家邓小平的作用。

                  1987年1月,胡耀邦辞去中共总书记职务,除了"资产阶级自由化"以外,他与陆铿的谈话也是错误之一。

                  中共中央8号文件中指出:"胡耀邦同志……不与政治局其他同志商量,就接受包藏祸心的陆铿的访问,泄漏了国家的机密,并听任陆铿肆意攻击我党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

                  杜润生曾撰文称:"耀邦离开总书记职位,和他与(香港报人)陆铿谈话有关"。

                  赵紫阳在《改革历程》一书中认为,这次谈话对胡耀邦离职"起的作用比较大"。

                  2006年,胡耀邦的女儿胡恒接受新加坡《星岛日报》记者采访时仍心有余悸地说:"陆铿的教训太深刻了。"

                  陆铿将此次采访整理为两万多字的《胡耀邦访问记》,并将清样送胡耀邦审阅,胡耀邦虽然做了七处修改,并派专人送到香港。但陆铿坚持照实发表,拒绝改动。胡耀邦看似颇有礼贤下士的风格,以开明的态度对待新闻工作者。陆铿却不厚道,拒绝了胡耀邦修改文稿的意见。

                  胡耀邦提出七修改是:其中三处都是"哈哈……"。这本是胡耀邦平日说话的习惯,但纸上过多的"哈哈……"似乎不够严肃。

                  问题比较大的是实质的修改。一处是说和王震"南辕北辙"的话,胡耀邦主张这句话删去。一处是谈到胡乔木的话胡耀邦要求删去。一处是牵涉到军队和邓小平的一句话:"照顾到军内历来的论资排辈习惯就让他(指邓小平)兼任(指军委主席)了。"胡耀邦希望删去。

                  最后一点是涉及陈云的,胡耀邦原话是"这位老同志",他要求改为"老革命家",反映对老一辈称呼的小心翼翼。

                  赵紫阳在他口述的《改革历程》第四部分中说:"1985年6月出版的陆铿《胡耀邦访问记》引起邓小平对胡耀邦的猜忌与不满。陆铿借恭维的手法,攻击我们党的内外政策,耀邦这个人嘻嘻哈哈,用词很不严肃,完全是一种迎合。""尚昆从北戴河回来告诉我这件事,说邓小平认为耀邦与陆铿的谈话十分出格,邓看了非常生气。"

                  "采访中陆铿还指名道姓地说了陈云、王震、胡乔木、邓力群的一些坏话。这篇讲话引起邓的不快是当然的,特别是讲军委主席的那一段话,引起邓很不高兴。邓会认为耀邦在思想深处是同意陆铿的说法的。"

                  "一个是反自由化问题,一个是与陆铿的谈话,使邓小平对胡耀邦的态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或者可以这样说,他们的根本分歧主要在反自由化问题上,与陆铿的谈话促使邓下决心换耀邦。"

                  "一些老人到处散布或猜测说,耀邦是在制造要邓退出的舆论,这也会影响邓对胡的看法,特别是和与陆铿的谈话结合起来。正是由于这些原因,邓1986年夏天在北戴河对杨尚昆等一些老同志说,他犯了一个大错误,就是看错了耀邦这个人。这是带结论性的一句话,并向他们透露了十三大胡不能再连任总书记了。"

                  胡耀邦后来在中央会议上检讨发言中说"不知道陆铿是坏人。"(1987年中共中央第19号文件)。

                  陆铿于2008年6月21日于美国旧金山去世,终年89岁。其骨灰安葬于昆明名人墓园。

                  胡耀邦被称为"中国最有良心的领导人",他的良心却没有得到回报,被陆铿这个所谓的"说真话"新闻人出卖和践踏。

                  从说真话,说实话,言论自由的角度看,胡耀邦的谈话至少没有大问题。从身份而言,作为一国首脑,胡耀邦说话确实过于随意。

                  对于国家领导人的采访,拟定采访提纲报批是惯例。这一次,不仅没有报批采访提纲,而且破天荒地允许陆铿进行录音。有了录音证据,以后想修改都难。

                  作为中央领导人在记者面前,无论是政治敏感还是人事关系都是大问题,任何不慎重的表态或评价都可能带来政坛波动和反响。

                  在胡耀邦看来,对媒体及知识分子示好是一种开明。但是,他忽视了新闻人的职业特点。抓热点,出风头,引起社会关注是他们的本能。为了获取第一手新闻,他们貌似温良恭谦,甚至可以出卖灵魂和人格。

                  在邓小平和当时的中共八老看来,任何脱离他们制定的路线方针轨道的行为,任何对他们的反面评价,包括总书记在内,都是不能容忍的。

                  胡耀邦与陆铿的谈话,不仅触动了政治神经,而且暴露了中央高层人事矛盾,造成了他六年多"总书记"工作的结束。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