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中国海军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 晨枫

共:💬74 🌺602 🌵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俺觉得应该成立这样两个战区

        1. 南海战区,由海军主导。

        这个战区:

        一,整合南海舰队,海军陆战队,海航,航母战斗群,外加海南岛的航天基地,南海的海基核反击力量。

        二,可以成为未来海外驻军,海外战区的试验田。

        三,可以整合海基核反击力量,以及海南的太空力量。

        这个战区是海权思想的延伸。

        2.战略战区,由空军和天军主导。

        地理上涵盖,整个当年二线建设的范围。

        这个战区:

        一,要成为全军的总预备队和快速反应部队。包括空15军,包括山地部队,包括丛林部队,包括北方高寒地区的重装部队,包括特种部队,具备全域作战的能力。

        二,要涵盖和保护一套完整的军工体系,信息保障体系,情报体系,能源保障体系。

        三,要保护陆基核反击力量,以及全球范围一小时打击的能力。

        四,要兼任越南缅甸方向的防卫打击任务。

        这个战区,应该是战略空军思想和东风洗地思想的延伸。

      • 家园 请删除

      • 家园 这还是舰队主管作战的思路

        战区主战的思路反过来,由战区统管需要的作战资源,包括调用“区外”舰队资源,而舰队不是作战指挥单位,而是“作战资源仓库”。

      • 家园 现在是以战区海军指挥部指挥进入该战区的所有海军部队

        也就是说,原来由海军协调的工作改为由战区海军指挥部进行。

        同时,以战区司令部协调该战区海军与战区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的联合作战,这一点,即使是以前的海军司令部也是无法完成的。

        总之,现在的海军司令部不管作战了,原来的三大舰队也不存在了,作战完全由当面的战区指挥(战区海军指挥海军部分)。

        其实,这次军改是以美军为模板的,比如美军以太平洋战区的海军司令部(第七舰队)指挥进入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所有海军部队(不管你本身的驻扎地在东海岸还是西海岸),这是一个道理。

        • 家园 美国海军的独立性很强,美国的战区也都是外向型的,

          太平洋战区基本以海军为主。

          中国沿海的东、南、北战区都是以陆战为主。打台湾可以东部战区为主,调动南、北战区的海军协同作战。打下台湾后,第二岛链以外,算是那个战区的?再成立一个太平洋战区?

          转载一段做参考:

            而且根据军队服役多年的人士透露,目前坊间流传的几种裁军方案已经在军事科学院和国防大学反复论证了20年。但是由于江泽民为保持其政治影响力,将将其束之高阁,从未实施。与此同时,以战区取代大军区的做法,中共曾经在1995年至1996年台海危机期间试行过。

            传闻称,当时由南京军区和广州军区为主,组织了成立东南战区,由一名副总参谋长协调、指挥。东南战区在东南沿海地区举行了三军联合作战演习,南京军区和广州军区的陆海空三军,以及第二炮兵参加,并在台湾海峡附近海域进行了四次军事演习。

            在台海危机和四次联合军事演习之后,总参谋部撰写了报告,总结经验教训,其经本结论为以战区取代大军区可行,而且作战效率更高。并建议由七大军区改为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大战区。

          • 家园 修改了三次,修改添加的内容不能贴进去:

            转载一段做参考:

              而且根据军队服役多年的人士透露,目前坊间流传的几种裁军方案已经在军事科学院和国防大学反复论证了20年。但是由于江泽民为保持其政治影响力,将将其束之高阁,从未实施。与此同时,以战区取代大军区的做法,中共曾经在1995年至1996年台海危机期间试行过。

              传闻称,当时由南京军区和广州军区为主,组织了成立东南战区,由一名副总参谋长协调、指挥。东南战区在东南沿海地区举行了三军联合作战演习,南京军区和广州军区的陆海空三军,以及第二炮兵参加,并在台湾海峡附近海域进行了四次军事演习。

              在台海危机和四次联合军事演习之后,总参谋部撰写了报告,总结经验教训,其经本结论为以战区取代大军区可行,而且作战效率更高。并建议由七大军区改为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大战区。

    • 家园 你没有考虑高速批量生产所节约的成本

      对于工业生产而言,产品的成本往往服从幂律递减,生产得越多价格越便宜。对舰船生产而言,二战时期的"自由轮", "胜利轮", 和"T2油轮"等是典型的大批量生产导致成本降低的例子。美国二战期间在短短的4年间疯狂地造了2751艘自由轮,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仅成就一代经典,而且成了舰船高速批量生产的经典案例。下面这张图是美国各船厂自由轮的平均建造用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可以看出,在早期建造一艘自由轮需要300多天时间,而到后期降低到只需要42天,降低到原来的1/7。而最快的纪录是135.5小时,不到5天时间。单艘总工时也降低到初始值的1/2到1/3左右。

      批量生产所节约的成本,其中一大块与预期的生产速度有关。这是因为成本递减的速度一般认为取决于三个因素:经验的积累,经验的丢失和人员的流转。对短时间内的大量订单而言,后两者可能可以忽略不计,因而生产成本随产量以最快的速度递减。自由轮的成功的很大一块因素是战争的刺激导致美国在短时间内发出了大量的订单。战后美国海军一直试图复制自由轮的成功,特别是在核潜艇上,但是都无法取得如自由轮般完美的成本递减的速度,而且越是造得慢,成本递减的速度就越慢,如果把两艘船之间的间隔拖到无穷长,实际上相当于独立地造两艘船,也就不存在任何批量生产带来的成本递减的效益。

      对后发国家而言,质量数量不可兼得,因此手上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如自由轮般,几年之内一口气造出美国几十年造出的吨位,获得一个外观丑陋,质量低劣,寿命短暂,数量庞大的海军,还有一个就是精雕细琢,搞一只美轮美奂的精品海军。历史上两种选择都有人选过,选前者是几十年的霸权,选后者,几十年以后只能在历史的垃圾堆里面打滚。不要总以为苏联人选了前者才解体,他们要不选前者,连自行解体的资格都没有。

      通宝推:秦波仁者,
      • 家园 批量制造降低单位成本,增加总投资

        美国海军的成功经验正是打造精品海军,而不是滥竽充数。自由轮没有赢得战争,赢得战争的是军舰,二战时代的LST到不久之前还在使用,基林级驱逐舰到现在还在台湾海军使用,但自由轮早都成废钢铁了。

    • 家园 晨大,开个贴讲讲美军的支援和辅助舰船呗

      之前在塞班的海上看到几艘美国支援舰,据说是常年停泊作为机动补给和应急用的,看船型有一艘像是滚装船灰色涂装,另几艘像是补给舰,黑色涂装。

      维持海军的全球存在太烧钱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