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156项工程最失败的项目—包钢,投产后连续亏损17年 -- 乾道学派

共:💬231 🌺1082 🌵2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 家园 亏损这么多年,能把稀土搞明白还是值的。

      工业就是要不断试错。经验积累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 家园 把稀土搞明白只要建一个研究所即可,这么大的投资浪费太严重了。

        那个时代中国的建设资金很缺乏,很多地方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上海国有工业一五时期工业基本建设投资才5.6亿元,相当于包钢的三分之一。

        • 家园 包头有铁矿,上海没铁矿

          就这么简单。上海严重缺铁,炼钢长期要靠外地调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文革结束后决定在上海建设一个大型现代化高炉,用进口铁矿石炼铁,既然高炉都建了,不如连带着建个现代化钢厂,于是乎就有了宝钢。

          建国之初没那么多外汇,相比没铁矿的上海,建设有矿的包钢决策毫无问题,至于低估了稀土的影响那都是马后炮。。。

          • 家园 建投资规模高达当年财政收入百分之7的特大项目,可以这么草率?

            54年开始研究包头矿的冶炼问题,54年3月发现含氟矿渣对粘土砖侵蚀严重,此后又进行了研究和几次试验,但未能解决包头矿的选冶问题。

        • 家园 当年立项的时候又不知道包钢这边有那么多稀土。

          然后在1958年8月28日,包钢就筹建稀土金属厂相关事宜与冶金部有色金属司、有色设计总院和上海冶金陶瓷研究所负责人交换意见,并起草《关于包头稀有稀土金属厂筹建工作》的报告呈报冶金部。同年9月,包钢成立有色金属厂筹备处;10月4日,冶金部发出《关于包头稀土金属试验厂建设原则的通知》。

          1959年1月,包钢稀土金属试验厂破土兴建。

          1959年6月,撤销有色金属厂筹备处,成立包钢第二选矿厂。

          1960年4月,冶金部决定在包钢第二选矿厂建设年产5000吨至10000吨稀土硅铁合金的反射炉车间及其配套工程。其间,1958年11月至1959年3月,包钢有色金属厂筹备处用试验厂冶炼白云鄂博矿石的小高炉炉渣,试炼稀土硅铁合金获得成功。

          1959年12月30日15时07分,包钢第二选矿厂(稀土一厂)用反射炉正式试炼出第一炉稀土硅铁合金。

          1975年,徐光宪院士创建稀土串级萃取理论,包钢稀土提取分离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978年至1986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七下包头亲抓白云鄂博矿资源综合利用工作。

          1981年,包钢冶金研究所全面完成P507盐酸体系萃取分离轻中稀土全流程的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0年,由稀土院承担的国家“七五”攻关项目“高性能钕铁硼磁体研究”,顺利通过国家技术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997年11月,由包头稀土研究院承担的国家“八五”攻关项目“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研制的扩大试验”“高纯稀土金属镝、铽研制的扩大试验”“稀土高温电热元件研制的扩大试验”,通过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委员会技术鉴定,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的贡献。

          只能说很多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当年底子太薄了,很多工作拼命赶也来不及。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包钢一期投资十几亿,是一汽的6亿出头的两倍多。

      一汽是50年代机械工业最大的投资项目。

      如果按73年李先念说的20亿,就是一汽的三倍多。

    • 家园 奇谈怪论“上海不能冶炼不锈钢,上海的气候不行“

      1960年3月,试制成功国内第一支航空不锈钢管,填补了我国军工产品生产的空白。同年,炼出上海第一炉不锈钢,不仅打破了苏联专家“上海不能冶炼不锈钢,上海的气候不行”的预言,更为以后的军工生产发展奠定了基础。

      没想到苏联专家说过这么不靠谱的话。

      • 家园 其实也不奇怪

        工业上有太多玄学内容了,实际生产中有时候就是同一批设备中只有特定位置中的某一台才能生产出合格品。

        倒也不是真的玄学讲究风水,而是各种未量化的条件和误差互相作用的结果。

        解决办法其实就是多试验多调整甚至是多敲敲,但这需要时间和精力也不能说给多少时间就一定能调整出来。

        苏联专家我估计就是故意拿天气变量搪塞。

        但你也不能说他完全错误,因为是真的有影响。

        我记得清华大学就特地让地铁改道了,理由就是地铁干扰试验设备。

    • 家园 【整理】东北经济为什么在九十年代后垮了

      实际上网络上东北给我们的影响就是工业强,尤其是重工业强,至少在改革开放以前强。而且还动不动忘记历史就是犯罪,要大家牢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贡献云云。

      然后,忘记历史确实就是犯罪……实际上是,哪怕是在改革开放以前,东北工业就很差了,根本算不上什么工业强区,唯一值得一提的,其实是,工人确实很多,所以下岗再就业很要命啊。

      从50年代到现在,哪怕是东北最辉煌时期,东北的投资收益率始终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句话先撂在这里,哪怕关内算上扶持老少边穷地区,投资收益率也远高于东北。这样的状况下,想单纯依靠投资,尤其是工业投资发展东北经济,那纯粹是春秋大梦。

      有一个神书叫做《中国统计年鉴》,刚好翻到一本1981年的,统计的是1981年的数据,那时候所谓摧毁东北的改革开放还没真正开始,东北还是共和国长子,我们来看看东北工业如何。

      作者:邓璞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607538/answer/289943322

      东方鲁尔区,大沈阳,中国最强的重工业城市,我们来看看……

      产值98.6亿元,其中重工业56.5亿,工人总数112万。看起来数据很大哇。

      来让我们看看那些弱鸡的,轻工业的,不重工业,不是国家脊梁的城市。

      被东北人BS的娘娘腔上海,重工业产值就有285.8亿,总产值647.5亿,总员工256万

      看懂了么,上海的人均工业产值是东北的三倍……甚至哪怕刨掉东北人民瞧不起的“产值高,没啥用”的轻工业,光用上海重工业产值和总的工人数量除,上海的人均产值都比沈阳高。

      北京,都不用说了,238亿产值,也就需要150万工人而已,重工业是沈阳的两倍还多

      实际上,沈阳的工人人均产值,比老少边穷各种乡镇县办企业各种全部拉起来的全国平均都还低……而哈尔滨和长春比沈阳还低。

      沈阳在一五二五计划拿到了全国总额16.8%,号称东方鲁尔,当时连上海瞧不起,结果到70年代末,已经相继被天津、北京、武汉、广州超越,发展真是迅猛啊。

      实际上是至少从70年代开始,东北的工业,就是已经严重落后全国水平了,这地不好洗,责任也真不好推给改革开放或者我们南蛮子哦

      来个重击一把,1981年辽宁的总投资规模全国第三,仅次于上海和广东,黑龙江全国第四,北京也只能排到第五。然后呐?敢为人先啊,辽宁住宅建设投资9.57亿,上海只有4.96亿,全国总投资第一的广东也只有8.45亿,北京也只有7.43亿。辽宁人民是提前领悟了房地产才是第一生产力的本质哇?尤其是辽宁本身居民住宅建设就是全国第一的情况下哇?

      看完生产,再看看工资,这还没算东北企业最擅长的发福利哦。

      沈阳人均900,哈尔滨916,长春887对比呐,上海925,比哈尔滨高9块钱,这一定是地域歧视啊。看看比东北大城市生产率高这么多的武汉,多少啊?830。

      ——————转载结束分割线————————

      图我就懒得转了,下载再上传太麻烦了,想看得直接点链接就是了。

      再总结一下,为什么大下岗东北最惨?

      在东北自己那儿最流行的回答确实是对的,主要是因为东北当时的城市化、工业化程度已经相当高了。而且是大部分行业,以及支柱型行业,成片成片的大中型企业一齐崩盘,导致整个地区的经济其实整体裂解了,这种背景下根本不可能有新的大批就业岗位及时填补真空。

      问题其实是,东北的先发城市化、工业化优势,为什么变成了自己最大的负担?

      这个责任到底是主要要由“中央”来负,还是东北自己更大些呢?

      坦率的说,看了建国后经济和财政的一些史料后,我认为是后者。

      通宝推:老广,
      • 家园 那年头比产值?

        那年头一辆自行车要150,一架歼6只要60万,就是大约1:4000。

        今天一辆自行车要五六百,乘以4000就是两百来万能买啥样的飞机?只够买螺旋桨小飞机,比如赛斯纳,比如初教六。这点钱想买喷气式超音速飞机就是做梦呢,零头都不够。

        知道为啥那时上海产值高了吧?消费品剪刀差,故意把消费品定高价,这么一来凤凰自行车的产业链比歼六的产业链产值能高出几倍,所以那时上海高产值高利税。。。

        这么一来还有个纸面的奇迹,就是改开后价格市场化东北的产值快速增加,78年上海工业产值是沈阳的六七倍,结果到了2001年,上海GDP只有沈阳的五倍,上海这二十几年又是搞金融又是浦东又是宝钢又是麦道又是桑塔纳,竟然被一个大下岗的杯具城市给追近了,这回俺可以说上海投资效率太低吗?显然只是个数字游戏而已。。。

        通宝推:大山猫,mhymark,
        • 家园 重工业和重工业比,上海是沈阳的5倍多。

          那年头一辆自行车要150,一架歼6只要60万,就是大约1:4000。

          自行车产值算不到重工业产值里吧?

          81年沈阳重工业产值56.5亿,上海重工业产值285.8亿。

      • 家园 【整理】东北经济为什么在九十年代后垮了(续)

        1965年9月 哈尔滨21家企业874台金属切削机床 完好率只有47%

        看到了么,53%的失修率……而且还是文革前,不是文革冲击下更高的失修率,这样骇人听闻的可怕数字,放在正常企业,是全厂从看门的到厂长全部开除的节奏好吧……

        实际上东北大型国有企业,几十年来基本都这样,就是靠大量的投资,才能在78年以前耀武扬威,甚至到70年代都不行了。

        50年代和60年代初,沈阳是全国第二工业城市,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全国14.6%的工业基本建设投资都投资在沈阳这一个城市了,比上海之类投资多得多。但是到78年,北京宣布自己成为全国第二的时候,超过的是天津而不是沈阳。

        东北哪怕最辉煌时期,其实也是靠中央财政海量的投资,撑起来一个架子,但是投资比例稍微下降(还是非常高的比例),就迅速的被天津、北京等超越,至于投资总量更小的上海,就不是吊打一个沈阳,而是吊打整个辽宁了。

        也别扯什么轻工业重工业,上海一样是重工业城市,1965年就生产全国25%的钢材,到78年钢铁工业产量产值也基本跟辽宁差不多,总的重工业产值比辽宁多一半。

        东北现在这揍性,其实是50到60年代就埋下了,

        1,50到60年代,各地都是中央下拨计划资金加自筹资金的办法搞建设,地方自筹的比例都相当高,而东北三省则是极低,几乎全靠中央财政下拨。吹东北财政如何如何之前,先把脸藏起来,看看东北拿到了多少中央拨款。

        2,各地的国有企业,基本都是合理安排更新改造资金和新建资金,拿出大量的资金对现有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和维护,而东北国有企业,往往是拿到钱全投到新项目里面去了,现有设备保养维护惨不忍睹,生产质量差,成本高。至于为什么投新项目?很简单啊,投了新厂,那可以新招工人,把七大姑八大姨全招进来吃福利,至于老生产线生产稀烂,那管我啥事?

        各地的国有企业,基本都是合理安排更新改造资金和新建资金,拿出大量的资金对现有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和维护,而东北国有企业,往往是拿到钱全投到新项目里面去了,现有设备保养维护惨不忍睹,生产质量差,成本高。至于为什么投新项目?很简单啊,投了新厂,那可以新招工人,把七大姑八大姨全招进来吃福利,至于老生产线生产稀烂,那管我啥事?

        到了80年代,中央财政没钱了,再也不能不计较亏损,拼命往东北砸钱了,这时候就全完蛋了,没大量新机床来替换,那些老机床咋办?年久失修没法用了啊……这不完蛋才是奇怪了。

        ————————————————————————

        后面关于下岗部分摘录几条

        ——————————————————————————————

        1999年,辽宁国有单位人数,479.6万,在全国来说仅次于人口大省河南一家,占人口比例自然也是傲视群雄。

        人均工资7604元,人均工资高于山东,高于河南,高于安徽

        然后呐

        工业全行业亏损,我还能说啥?

        顺便哦,东北数据造假是有传统的,1998年辽宁上报自己的城镇集体就业人数只有134.8万,但是,事后大下岗结束一统计,光一个鞍钢,就16万大集体就业人数,还不算很可能更多的小集体。

        1998年整个辽宁大集体小集体就业人数恐怕是近千万!!!而下岗最惨的就是这些人,赖谁?赖自己啊,三令五申不要搞这么多大集体小集体,结果这些大集体把国有企业拖垮了,到了大下岗,还都是黑户,中央财政按照辽宁400多万国有单位员工,134万集体企业员工做的安置计划,怎么可能安置近千万的大集体小集体员工?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506307/answer/230546264

    • 家园 选点错误

      不过背靠苏联,在北方建立重工业是不得已。

      • 家园 和选点关系不大,技术问题迷信苏联了

        现在说钢铁产业觉得是落后科技,但它其实是一条非常长的产业链,是工业国的大考题。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