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中国又一新突破 或影响世界粮食格局 -- 悠闲者

共:💬105 🌺1042 🌵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是没有看过中国盐碱地分布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国内内陆盐碱地,除了西北地区的重盐碱地以外,大部分适宜“海水稻”种植的轻中度盐碱地都分布在不太缺水的东北、华北以及河套地区的黄河沿岸。这些盐碱地除了由于自然原因生成的外,很多都是以前不了解科学耕种使用大水漫灌所导致的。目前袁隆平团队对外宣传的是争取开发全中国15亿亩盐碱地中的1~2亿亩。

        一般将盐碱地分成三档,含盐量≤3‰的为低盐碱地,这类土地很多已经在开发之中,之前已有抗盐碱稻种在这种环境下亩产已达到800斤的报道(普通水稻适宜生长的环境含盐量≤1‰)。

        含盐量在3‰~6‰的是中盐碱地,目前还没有大规模种植的报道,这次试验成功的稻种即在这种环境下成功实现高产,如果能顺利推广,将很大程度提高盐碱地的利用率。以上两种盐碱地也大多处于国内水资源较丰富的中东部地区。

        而含盐量>6‰的重盐碱地,草木都很难生存。但陈日胜的“海稻86”据说能在10‰左右含盐量正常生长,如果通过基因工程找出“海稻86”的特异抗盐基因与高产品种进行培育新稻种,将来可能会培育出抗盐能力更强的高产新品种,这将更大地拓宽国内盐碱地的适种面积和范围(之前宣传是今后3~5年内在“海稻86”基础上培育在盐度不低于10‰的海水灌溉条件下、能正常生长且产量能达到200-300公斤/亩的水稻品种,不过后来盐度要求已有所向下修正)。

        通宝推:林风清逸,朴石,黄河清,老老狐狸,桥上,繁华事散,mezhan,
        • 家园 盐碱地是能改造的

          非沿海地区的盐碱地,形成是因为排水不畅,有灌无排。 大水漫灌不是盐碱地形成的原因,不排水才是根本原因。所以盐碱地最简单的改造办法就是建设排水渠道,然后多灌水冲把盐排出去。当然,这种治理方法很费水,只有不缺水的地方才能这么干。

          很显然,不缺水的地方,比如辽宁中部,宁夏和河套灌区,最需要的事情是建设排水设施治理盐碱地,这是一劳永逸的作法,而不是种什么海水稻。

          而华北,东北西部等大片缺水地区,种地要靠抽地下水灌溉,这些地方根本种不了耗水大的水稻。至于西北干旱地区更种不了水稻。

          只有沿海地区,因为海水容易侵入,很难改造,反倒可以大量引来海水,这才适合种海水稻。。。

          可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可以晒盐,可以挖鱼塘搞养殖,或者直接建工厂建港口,这些又能占去大半。

          所以这个海水稻能种上亿亩说实在吹得有点大。

          通宝推:老老狐狸,故乡在喀什,
          • 家园 盐碱地的利用

            在新疆,盐碱地的开发和利用也就基本代表了农业的水平。

            在兵团的田地里,排碱沟是必备。所以稻米和棉花产量较高,质量佳。

            在地方(相对兵团)的农田,因为田地都是小块,排碱沟就不太现实。所以,棉花的产量和质量就有了非常自然的代差。粮食作物也就多选择小麦。

            在本地的的农作物交易中,高下立判。“粗粮吃,细粮卖”是兵团的经济手段之一也就顺理成章了。

            通宝推:朴石,老老狐狸,北纬42度,
          • 家园 不要绝对化

            盐碱地治理是个综合整治项目,既要通过科学治理降低盐碱地的含盐量,同时也要重视抗盐碱地稻种的培育。

            这样既可以在治理过程中有所产出,降低成本。同时“以稻治碱,改土增粮”也是改良土地的一种有效方法。

            根据一些报道,近几十年来东北地区将近一半的盐碱耕地已通过综合措施得到了有效治理,而宁夏等河套地区也有悠久的种植水稻历史。

            • 家园 国家有个黄淮海治理办公室,主要是对付盐碱地的。五八年大跃

              进时,黄河下游争相引黄灌溉。两年后山东省向中央打报告以黄河水引起土地盐碱化要求禁止用黄河水灌溉,结果黄河水利委员会封掉了下游所有虹吸和引黄闸。到了六四年山东省又打报告要求引黄灌溉。此后关于盐碱化的抱怨基本没有,估计是掌握了排水除碱方法。

            • 家园 恰恰相反,河套地区盐碱化主要就是因为种水稻

              当地盐碱主要从黄河水里来,而水稻耗水量大,再加上只灌不排,种得越多盐碱化越严重。

              以稻治碱的确是个好办法,但种水稻改良盐碱地,必须用更大量的水灌溉,然后再把这些水排出去带走盐碱,这大大超过普通土地种水稻的需水量,水资源有限的地方别指望这招。

              总之,只要水多,盐碱地就容易治理,但水稻又恰恰是需水大户,缺水的地方种不了水稻,不缺水的地方治理盐碱地又有各种办法。要是说耐盐碱的小麦或者玉米推广上亿亩,俺还能信。水稻嘛,呵呵。。。

              通宝推:故乡在喀什,墨虎,
              • 家园 70年前后,国家在黄泛区推广种植水稻 取得重大成就

                70年前后,国家在黄泛区推广种植水稻 取得重大成就。水稻喜碱、吸碱。刚开始种水稻的那几年 大米的品质非常好,大米(稀)饭明显含碱,甚至看到过大米的颜色偏绿(含碱)。水稻种植若干年后 土地逐渐酸化,现在种植过水稻的 老黄泛区 基本消除了盐碱地。

              • 家园 上面已经写了

                河套地区近几十年的盐碱化原因主要是由于之前不科学的大水漫灌。

                而前面也已说明盐碱地的整治必须依靠一套综合性的治理方案,任何偏颇都会使得效果打折扣,并大幅增加治理成本。

                这方面,经过长期的实践与经验总结,东北地区“以稻治碱,改土增粮”已经取得了超预期的效果。

                也正由于此,2012年科技部与中科院正式确立“环渤海盐碱地综合治理利用”重点项目,并推出了“海水稻”大规模研究计划。

                所以,之前就说过,适应高盐碱地的“海水稻”研发并非毫无基础,当然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通过各方群策群力,将全国15亿亩盐碱地中条件较适宜的1~2亿亩(约10%左右)低中度盐碱地利用起来还是很有希望的。

                通宝推:故乡在喀什,朴石,
                • 家园 环渤海盐碱地治理都开展几十年了

                  哪用等到2012年,中科院从60年代开始就一直在坚持研究,还提出井灌井排的办法,就是打机井用含盐少的深层地下水冲盐碱,但现在严重缺水很难弄。尤其是最核心的河北黑龙港地区(你图上河北南部那一块),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地下水漏斗,地下水再过十几年可能就用光了。至于调黄河水或者南水北调,成本太高种地用不起,主要是给城市供水。

                  为了省水,河北这几年的政策是干脆停止种冬小麦,政府给补贴,直接抛荒半年,因为当地冬春降水少,冬小麦生长几乎全靠地下水,只种一季夏粮,夏粮用水基本可以指望老天爷,而且夏粮也鼓励多种玉米省水。

                  缺水都缺得两季变一季,小麦变玉米,就这还想种水稻?东北的经验,想推广到华北,一听就是搞笑,华北到哪找水去啊?

                  这个海水稻推广能上千万亩就不错了,当然上千万亩也是大大的好事,但说能推广上亿亩绝对是吹牛。。。

                  通宝推:故乡在喀什,
                  • 家园 主要还是人口太密集

                    在这样巨大的生态系统变化面前,人类的作为只是影响因子之一。

                    不知道那些高级官员、专家咋想,有什么解决办法。俺只看着澳大利亚、非洲流口水……

                    替换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农业用地总面积约为10.6亿公顷,全球60%未开垦地分布在非洲

                    这才是巨大的浪费啊。

                    • 家园 非洲任重道远呢

                      非洲在热带,土壤风化快,有机质分解快,所以很多地方土地反而比较贫瘠。

                      中国人去了,哪怕是城里人一天地都没种过的,脑袋里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用大粪改良土壤。

                      结果人家非洲人看了,觉得中国人太恶心,这么种出来的东西没法吃。

                      东非西非南非都出过这种事,可以说整个非洲都没这概念。可农家肥不用,化肥又买不起,那就饿肚子呗。

                      只能说种地简直就是刻在中国人基因里面的。。。

                      通宝推:故乡在喀什,
                      • 家园 呸,在农业社会怎么用粪肥可是高科技

                        不能直接用,要跟大量土壤混合搅拌后发酵,浓度太高非但不会改良土壤反而会把作物根系烧死。这可是古代中国农民长期才摸索实验出来的绝活,比例多少,怎么堆,发酵多长时间,什么时候施肥,用多少,都有讲究,哪里是非洲和欧洲的土包子们能够掌握的。看到过一篇文章讲欧洲的农耕史,古代欧洲那产量简直低的可笑。。。

                        为啥“家”字里放了头猪?猪对农家太重要了,猪这东西喜欢在泥土里打滚,留下的猪粪猪尿自动完成混合和发酵过程,给农家省了多少功夫。看看早期的知青下乡文章或者农村小说,很多都有提到要定期给猪圈清理积肥然后垫新土。过年猪一杀又是全年主要动物蛋白来源。“家”这个字简直就是农耕民族的生活习性和勤劳智慧的直接表现。

                        所以说,猪就是中国人的珍宝,谁敢跟猪过不去就是跟中国人过不去!坚决不能让他们得逞!!!

                        通宝推:假设,删ID走人,迷途笨狼,盈盈若水,威武,方恨少,明心灵竹,起于青萍之末,xm,joomla,梓童,strain2,脉冲超宽带,李根,故乡在喀什,mezhan,吃土的蚯蚓,北纬42度,ton,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