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推荐很有价值的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纪录片《愚公移山》 -- 路很长

共:💬166 🌺922 🌵3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所以我才觉得花一万人民币红包还要抱怨,

                                                                    用流行词说是公主病。

                                                                    我同学在德州大学肿瘤研究中心,他的导师一个月做的手术一只手数的过来,富都没用,没有贵人介绍,该死哪死哪

                                                  • 家园 令堂一生的黄金年华是毛主席领导下的30年

                                                    她不太想提自己的过去,说全是痛苦的事。

                                                    她这句话要是在文革的时候说,要是被定性为恶毒攻击,她一点都不冤枉。

                                                    我父亲的一个副厂长,是抗美援朝的老兵,他被斗的直接原因是喜欢说俏皮话,有一次听到广播里面放一条大河波浪宽----他说,我们那时候还唱什么歌哟,见了美国飞机都要尿裤子。

                                                    当然,他被斗真正的原因是因为他是当权派,不是抹黑志愿军。

                                                    • 家园 她不愿意提的是改开,不是wg

                                                      她喜欢搞技术,不喜欢搞人,所以不喜欢当行政干部而喜欢干自己检验工的技术工作,是给产品质量把关,凭知识,经验和娴熟的操作判断哪件产品合格,哪件产品不合格。按说是很重要的岗位,她们单位也很需要她,但因为没有学历,大学一年就退学了,所以一旦转成技术工人就再也转不回技术干部了。但毛时代大家待遇差别不大,造反派也冲击不到她,相反,经常在造反派和保皇派或者叫建制派僵持不下的时候,请我妈代表工人阶级发表意见,我妈毕竟在上级机关干过,说出话来既能上纲上线,又比较能反映现实问题和解决之道,所以很受欢迎,但也没有因此捞到任何实际好处,也没任何多捞好处的想法,很单纯,就是感觉很愉快,有人生价值。

                                                      但改开以后工人和干部的待遇差距越来越大,干部没了造反派的约束,根本不把工人的意见放在眼里,从一言堂到胡做非为,把好端端的国有企业给差点搞垮,反而自己待遇越搞越高,还偷偷私分奖金,更私自购买或私分高级住宅公寓,我老娘一提这些就气不打一处来。

                                                      通宝推:秦波仁者,
                                                • 家园 不同地区有差异,我记得北京中专毕业是三十七

                                                  另外二级工似乎还是能升的,工资四十多(二?)。大学生好像是五十四。

                                                  干转工肯定有,多是为了调动,调入方没有干部的坑。

                                                  • 家园 网上找到了文件

                                                    发文单位:国务院文

                                                    号:71国发文90号

                                                    发布日期:1971-11-30执行日期:1971-11-30

                                                    遵照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的教导,根据国家当前的经济情况,国务院决定,对一部分工人和工作人员的工资,进行适当的调整。

                                                    (一),(二),略

                                                    (三)这次调整工资的范围,是全民所有制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中一九五七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三级工,一九六○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二级工,一九六六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一级工和低于一级的工人,以及与上述工人工作年限相同、工资等级相似的工作人员。

                                                    矿山井下主要生产工人的调整范围,可以分别放宽一级,即一九五七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四级工,一九六○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三级工,一九六六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二级工。 调整范围内的工人和工作人员,一般都调高一级。对一九五七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二级工,一九六○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一级工和低于一级的工人,经过群众充分讨论同意,并经领导批准的少数人,可以调高两级。对极少数至今擅自离开工作岗位,闹无政府主义的,在未改正错误前,暂时不予调整。 在这次调整工资中,调高一级的工资在五元以上的,按现行工资标准执行。调高一级的工资在五元以下的,可以增加到五元,并对这次调级以后的同一级人员,也按调高一级人员的工资额发给工资*。

                                                    注* 例如北京市郊区县(五类工资区)的粮食加工工业,现行工资标准,二级为三十三元,三级为三十六元,工资级差不到五元。 这次二级工调为三级工,工资级差按增加到五元,月工资为三十八元。未调级的原三级工,月工资原为三十六元,也按三十八元的工资额发给。 搬迁企业的职工,原工资低于迁入地区工资标准的,按迁入地区工资标准调级;原工资高于迁入地区工资标准的,调级后,在保持原工资基础上,按迁入地区工资标准级差增加工资。 调整工资,要经过群众评议,领导批准。

                                                    (四)上海市由于学徒转正定级制度等情况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可参照上述原则,由上海市革命委员会提出调整工资办法,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五)生产建设兵团和国营农场,从一九七一年起新招收的人员,或者实行工分制;或者按照当地的生活水平实行供给制,并发给一定的零用费。实行供给制的,每月零用费标准,第一年五元,第二年六元,第三年七元。 一九七○年底以前原有人员的生活待遇,各地情况不同,有的实行工分制,有的实行供给制,有的实行工资制。现行工资制度怎样改革,这次是否调整工资和如何调整,由各省、市、自治区进行试点,提出办法,报国务院审批。

                                                    (六)一九六六年以来分配在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中工作的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半工半读学校毕业生,工作已经满一年以上,仍然实行见习期间临时工资的,可以转正定级。

                                                    (七)调整工资的工作,由各省、市、自治区革命委员会统一领导。各地都要先进行试点,总结经验,作好准备。调整的时间,由各地区根据斗、批、改的部署确定。不论何时调整,一律从一九七一年七月一日起增加工资。 交通运输跨省企业单位调整工资的工作,由交通部与有关省、市、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商量安排。 这次调整工资,体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对工人群众的亲切关怀。各级革命委员会一定要加强领导,充分走群众路线,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过细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认真把这次调整工资的工作做好,进一步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夺取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更大胜利。 (本通知可以发到各基层单位。附表只发给各省、市、自治区和各部门,供领导掌握执行,不再下发。)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我在搜索引擎里面输入文革二级工,首页都是同一篇文章

                                                    1976年前一个参加工作达到四年的普通二级工工资38.87元

                                                    文革刚开始的时候肯定不到这个数,好像71年专门为一级二级工加了一次工资,原来的实在是太太太太低了。

                                              • 家园 感谢你的口述历史。

                                                令堂解放时十几岁,那么大概和我父亲的大姐差不多大,和我父母基本算一代人。令堂是农村出身,我父母是小城市出身,部分回忆不同,这也很正常。

                                                不过有一点误会想提醒一下,关于"知识分子臭老九",仅仅指的是文革期间,最起码我从来没说过: 前三十年知识分子都是臭老九。

                                                下面逐段结合我父母的口述历史谈一下:

                                                但学校的老师不同意,说太可惜了,就多次上门找我姥爷做工作,说我母亲一定要上大学,为国出力,自己也有出息。要是当时知识分子都是臭老九,老师有病非要拉我妈跳火坑?

                                                已经说过,文革前知识分子没有"臭老九"一说。我祖父家里穷,本来我父亲初中毕业后是要上电校(中专)的,班主任来家动员走高中大学这条路。但文革时,大学生也的确被贬低。当时的说法大学生是"旧大学培养出来的,需要接受再教育"。前17年和10年文革是两回事,文革前上大学当然不是跳火坑。

                                                再后来她做了北漂,靠躲在一个同乡家里没被下放回农村。

                                                这个是令堂的经历和我对前17年理解差异最大的地方。我父母回忆当年的户口粮卡制度非常完善,他们大学寒暑假回家,都要到居委会报到,还要安排几个晚上值夜班维持治安(其实没事可干),一个人在哪里,组织上是清清楚楚的。

                                                令堂躲在别人家里,就算没有被街道居委会发现(当时每家面积都很小,个人隐私很难保护),她的生活来源是什么呢——没有定量,哪里买米呢?

                                                后来北京组建电子联合厂,需要业务人才,她就被选拔做了总厂机关的基层干部。。。。。

                                                就自己申请下到离家最近的一个厂子当工人了。

                                                令堂当时到底是干部身份还是工人身份呢?——我前面介绍过,我父亲留校待分配也好,接受再教育种田也好,开车床也好,他都是干部身份,拿得是大学生的工资。一个人的待遇和他从事的工作无关。

                                                如果你母亲在第一家工厂提干了(这很正常),那么她就是国家干部了,哪能随随便便又去把自己的干部身份放弃掉——党的组织原则在哪儿?

                                                所以我推测:你母亲一直是工人身份,只不过具体的工作是写报告等等。

                                                不过这又有一个问题:按照我父母的回忆,文革期间普通干部(我说的当然不是陶铸黄永胜他们调动工作)很难调动,我父母天南海北5年才调到一起(还是找人开后门的),我一个朋友的父母是十年。而工人调动基本上是---不可能。

                                                唯一的解释是文革前调动工作单位要容易一些。

                                                贫寒家庭上大学的不多。因为上大学要吃饭,要不要学费记不清了,总是有花费,压力不小。而中专,技校是全免费的,吃住学习都不花钱,有国家供养,说白了就是GCD养着,培养国家栋梁,所以很多上中专上技校的农民子弟和普通市民子弟当了中层干部。

                                                我父亲的哥哥就是中专师范,吃饭不要钱。

                                                另外补充一下,穷人孩子参军也是一条不错的出路。我父亲的大姐就是参军后学护士,然后认识了好老公(我解放前参军的姑父),部队的待遇比地方好,我父亲上大学的生活费就是他的姐姐姐夫资助的。

                                                而当时能上大学的往往是家里成分比较'高'的

                                                这个和我父母回忆也不同,他们同学最多的,其实是革命干部的子弟,比如说淄博拖拉机长书记的女儿。其次是普通人的子弟,成分高的家庭出来的不占多数(如果你指的的是相对数,比如说全国成分高的人占10%,而他们子弟占大学生的20%,我没有意见。但绝对数肯定不占多数)。

                                                后来凭借最优异的成绩分配到了北京。当时的分配是按成绩,最好的分配到北京上海,良好的分配到其他省会城市。老师校长也是非常负责,没听说有寻私舞弊的。

                                                这个回忆一模一样,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大家比的是成绩(这也是文革期间被批判的)。我父母回忆当年的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出身固然要好,但是学习也好,真是所谓的又红又专。

                                                而所谓的知识分子是臭老九,主要是因为大学生当时的很多人是出身成分比较高....

                                                我父亲就受到过严重冲击,被造反派下放车间当油漆工

                                                我爸一好朋友就是家里三代贫农的臭老九。

                                                按我父母的回忆,当时出身高的人,尾巴夹得都是很紧的,不乱说话,也不出风头。提拔奖励诚然没有你这一份,但是也不太会受冲击。

                                                不过要是你父亲当年是当权派,那就说啥也没用了。

                                                口述历史,大家盲人摸象,摸着摸着大象的轮廓也出来了。

                                                • 家园 62年之后才对户口严格控制

                                                  即使是这样,还有石油,铁路,矿山等系统有漏洞可钻。

                                                  • 家园 查了一下---建国以来户籍制度的演变

                                                    我国现行户籍制度大体经历了形成(建国初-1958年)、发展(1958年-1978年)、初步改革(1978年至今)等三个阶段。

                                                      1951年7月,公安部颁布实施了《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这是建国以后最早的一个户籍法规,使全国城市户口管理制度基本得到统一。

                                                      1955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经常户口登记制度的指示》,规定全国城市、集镇、乡村都要建立户口登记制度,从而统一了全国城乡的户口登记工作。

                                                      1958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以国家主席令形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该条例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对户籍管理的宗旨、户口登记的范围、主管户口登记的机关、户口簿的作用、户口申报与注销、户口迁移及手续、常住人口与暂住登记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标志着全国城乡统一户籍制度的正式形成。

                                                      1963年,公安部依据是否吃国家计划供应的商品粮,将户口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

                                                      1964年8月,国务院批转了《公安部关于处理户口迁移的规定(草案)》,该文件比较集中的体现了处理户口迁移的基本精神,即两个“严加限制”:对从农村迁往城市、集镇的要严加限制;对从集镇迁往城市的要严加限制。此规定堵住了农村人口迁往城镇的大门。

                                                      1977年11月,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处理户口迁移的规定》,提出“严格控制市、镇人口,是党在社会主义时期的一项重要政策”。该规定进一步强调要严格控制农村人口进入城镇,第一次正式提出严格控制“农转非”。

                                                      1984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规定凡在集镇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和家属,在集镇有固定住所,有经营能力,或在乡镇企事业单位长期务工,准落常住户口,口粮自理。

                                                • 家园 我母亲是从教师直接转入筹建中的总厂做机关干部的

                                                  你可能没看清楚,我母亲之前就没做过工人,是电校教师,因为懂无线电,在组建电子联合厂时直接进入总厂机关当的机关干部,大家都是新人,很快新人就变老人了,又是在机关,属于干部岗位很正常,在当时也没有什么特别骄傲的,后来转到地方的分厂是带着干部身份转的,但后来WG,要政治上没进取要求,家庭又有困难,是可以转成工人的,当时有不少人转了,但后来改开看形势不对就又转回去了。但我母亲因为没有文凭,转不回去了,就痛苦了一辈子,念叨了一辈子。

                                                  我母亲在当教师以前有段时间没工作,是北漂找工作阶段,但正赶上国家的'下放'政策,就是清理城里没工作的滞留人员,很多人都被强制回农村了,但我母亲是投靠铁路上的一个同乡一家,算个拐弯儿亲戚就躲过去了,'铁路-铁老大'好像没那么严,那个同乡本身就是没文化没工作的随队家属。

                                                  当时各地城市的扩建是根据国家形势需要而不断变化的,有时工业要扩充就猛招工,各厂都招,时间不同,也就允许闲散人员滞留;而有时工业扩展遇到阻力,主要是粮食问题,就把人大批往农村回调,把闲散人员强制送回农村原籍,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全国一盘棋,农村没粮食,城里人就得喝西北风。而但凡农村有些粮食积存了,就赶紧发展工业,再大批招工扩编。其实就跟毛领袖自己家当年的致富路径是一样的,从口里挤出粮食来,搞生产加工,光靠土里刨食搞小农经济,不发展工业基础,国家就永远都发展不起来,这是个先苦后甜的过程。

                                                  我爸受冲击是另有原因:三青团问题。在快要解放的时候,国民党在那里干了一件没屁眼儿的缺德事,把那里当时的中学生都突击入了三青团。这事连我爸自己都不知道,后来GCD甄别过,没影响上大学和分配到北京,但记录一直留在档案里,后来让造反派找到了,就招来麻烦了。所以WG确实是有极左问题的,但毛的人民路线是对的,而人民的幼稚需要时间的修正。而同样的,改开就没有极右的问题吗?南方北方曾经到处都是黄赌毒黑,很多知识分子有点钱了就光知道吃喝嫖赌养小三,完全是斯文扫地,难道不是很不臭吗?要是工农再来一次翻身,恐怕对他们的斗争会更加激烈吧?人的品格是不会因为知识的提高而自动提高的。

                                                  通宝推:霍去病,东海后学,wage,起于青萍之末,七天,
                                                  • 家园 工农也怕好不了,人性如此,只能靠制度监督

                                                    不在出身。贫苦出身的得势后腐败昧良心的也多去了。当然还有一句话:仗义每逢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 家园 知识分子是一个民族的大脑和灵魂,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作为万物的灵长,人类是高度社会化的动物,每个阶级阶层对于这个民族,乃至对全人类都有特殊的任务。只有这个民族和国家的各个阶级阶层都比其他民族和国家更加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这个民族和国家才能在全球真正崛起并领导世界。这其中,农民的任务就是出产粮食,贡献粮食;工人的任务就是生产工业品,贡献工业品。人家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万一有点闲钱了而去堕落是任务以外的小节问题,可以被鄙视为没文化,没教养,野蛮人。但一个民族的知识分子是这个民族的大脑和灵魂,应该是这个民族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不是简单的别人知识的搬运工;应该是这个民族精神文明的设计师和工程师,而不是低级简单的别人信息的传声筒和传销员。

                                                      改开后的很多知识分子都骂毛时代对其不公,但改开这么多年了,早就没有了毛派严格的打压和管制,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知识分子们的个人财富,无论是绝对值还是相对性都远超毛时代,那么请问,我们这些中华民族的知识分子为我们民族的崛起到底创造了哪些超过前人的,超过国外的,超过毛时代的,更先进,更新颖的精神财富?为我们民族的崛起塑造了哪些更高级的精神文明?

                                                      不就是照抄一些西方人早就创造出来的知识和文化,从国外搬到国内,靠知识文化对大众的垄断来为自己撷取超额的搬运费和倒卖费吗?以前如果创造不出来可以说生活太苦,哭喊着要先解决生活温饱;而等有些钱了,生活温饱解决了,应该认认真真搞点伟大的创作了吧,反而连毛时代的精神财富,精神文明都要丢弃了,却先饱食思淫欲起来,不但贡献不出与新时代,新物质文明相匹配的新的精神文明财富,反而自甘堕落,把自己混同于没文化、没教养的野蛮人,那难道不是一个民族的悲哀吗。

                                                      知识分子中的很多人,特别是高级阶层难道不是在渎职、在不务正业、在白吃饭吗?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通宝推:南门桥,
                                                      • 家园 对目前社会现状有意见很正常,但是把矛盾对准知识分子很奇怪

                                                        很多知识分子有点钱了就光知道吃喝嫖赌养小三,完全是斯文扫地,难道不是很不臭吗?要是工农再来一次翻身,恐怕对他们的斗争会更加激烈吧?人的品格是不会因为知识的提高而自动提高的。

                                                        你原来说人的品格和知识不成正比。

                                                        这其中,农民的任务就是出产粮食,贡献粮食;工人的任务就是生产工业品,贡献工业品。人家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万一有点闲钱了而去堕落是任务以外的小节问题,可以被鄙视为没文化,没教养,野蛮人。但一个民族的知识分子是这个民族的大脑和灵魂,应该是这个民族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不是简单的别人知识的搬运工;应该是这个民族精神文明的设计师和工程师,而不是低级简单的别人信息的传声筒和传销员。

                                                        到这里,知识分子好像品格又应该比工农高一点。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