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继承制度和曹操困境 -- 任爱杰

共:💬234 🌺980 🌵1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明起源于大河边而又干燥的地方

                        农业化才能进行.四大文明都是农业化比较成功的地方.

                        初始技术没法对付疯狂生长的雨林.随着技术进步和文明发展,农业逐渐扩展到其它地方.黄河流域最早开发,宋代已经开发到了淮河和长江.朱三角还是初步开发.苏轼被"贬"岭南.明代时珠三角已经开发得不错.广州已经是对外贸易的大港口了.而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往的蛮荒烟瘴之地,已经可以成为鱼米之乡.中国政府现在有一项对外援助就是帮缅甸农民种水稻.清代如果不是倒退,而是能够继续明代的进步,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等中南半岛诸地,已经是新的农业开发对象.成为新领土的条件已经成熟.

                        满清这样的少数民族对征服边疆感兴趣,是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愉快的屠杀和抢劫;汉族政权征服边疆就会面临一个问题:文明到不能搞屠杀,富裕到抢劫无意义.所以同样的战争,就会面临内部"和平"派的反对.汉族之所以"爱好和平",并不是天然的,而是别人条件太差,太穷了,以致于征服战争并不划算.通常是驱赶了事.因为占下来成本更高.当然这是任何高度文明的国家都有的"奢侈病",并不是中国独有的.

                      • 家园 这算啥逻辑

                        替换满清这样的少数民族对征服边疆感兴趣,是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愉快的屠杀和抢劫;汉族政权征服边疆就会面临一个问题:文明到不能搞屠杀,富裕到抢劫无意义.所以同样的战争,就会面临内部"和平"派的反对.汉族之所以"爱好和平",并不是天然的,而是别人条件太差,太穷了,以致于征服战争并不划算.通常是驱赶了事.因为占下来成本更高.当然这是任何高度文明的国家都有的"奢侈病",并不是中国独有的.

                        满清对于征服新疆、西藏最初并没有兴趣。和卫拉特的百年缠斗来自于卫拉特对于清朝的攻击。实际上,汉唐也不是一开始就喜欢控制西域,而是为了应对匈奴和突厥(唐到后来是为了对付吐蕃。)

                        而在世界历史上,罗马从一个地中海沿岸的小小城邦扩张为一个跨三大洲的大帝国,起因也是要反击入侵罢了。

                        这和是不是喜欢抢掠一点关系都没有。而说到抢掠,汉唐明攻击少数民族的时候抢掠一点都不少。明朝为了征服西南还动不动杀光少数民族把人家灭族呢。这就是所谓的“文明到不能搞屠杀,富裕到抢劫无意义”?

                        • 家园 两军对垒,当然要致人于死地

                          否则自己先死了就无意义了。报复性屠杀也会有。但这个在无抵抗能力情况的屠杀和掠夺是完全不同性质的。好比郑和下西洋也打仗,但是没有屠杀,也没掠夺人口当奴隶。而更晚期的北美移民先是为了土地屠杀印第安人,接着是贩卖和使用黑人奴隶。这就是文明的差别。历史上最先想殖民中国的是葡萄牙:

                          1514年,葡人阿尔发勒斯首先来到广东屯门,1517年,葡人安刺德又率葡船、马来船各四艘来到广东屯门和南头。当时的明朝政府对安刺德等人的到来,概以礼相待,并允许去京都作客,殊不知“来者不善”。葡人下碇广东,便在屯头、南门等地“设立营寨,大造火铳……杀人抢船,势甚猖獗”。

                          葡人的贪婪凶残,激怒了国人,明朝政府下令广东地方官将葡人驱逐出境。广东海道副使汪?率水师,与葡人展开战斗,于1521年到1522年,先后收复了屯门和南头;米儿丁甫思多灭儿领头的一支侵略舰队也在广东新会被打得落花流水,余敌只好望风而逃,在南海潜踪隐迹

                          接着葡萄牙人又重犯沿海:

                          其野心与贪欲却并未被遏制,没过多久,又卷土重来。以马斯卡林纳为头的一帮队伍,一直开到漳州、宁波,且以宁波东海岸的双屿港为据点。此时正是日本倭寇大势骚扰我国东南沿海时期,人民的生命财产大受危害。明朝政府为集中力量打击倭寇,却疏忽了这帮葡人。于是,葡人得寸进尺,大批冒险家、海盗、商人,纷至沓来,肆意偷盗、抢掠。至此,明朝政府才不得不对葡人发起第二次进攻。1548年,明朝海防将领朱纨、卢镗率军进攻双屿岛,“俘斩溺死”殖民者数百人,“贼巢自此荡平,余党遁往福建”。葡海盗托平则反映说,“双屿港之战,明军6万人分乘300多艘船只,在5小时内把双屿港打成了废墟,一万余名葡人全部丧命,损失250万葡萄牙金币。”

                          朱纨扫荡了双屿岛之后,还有大量的海盗船、葡萄牙和日本的军舰在海外游荡,准备等明军撤退之后再回到双屿岛。于是朱纨下令周边沿海地区居民不得出海,对这些船队进行封锁。这是战争时期必须采取的措施。但沿海那些有官员背景的大户,为了谋利,竟公然出海向敌方船队销售食物和淡水等补给物品。朱纨抓住了几个,连同抓获的海盗头子李光头等人,总共九十六人,被临阵处决。

                          明朝的法律规定,官员不经过皇帝批准就杀人是重罪。朱纨这么做在合法性上也确实有点问题。嘉靖皇帝大怒,下令把朱纨和他的主要副手逮捕,进京受审。朱纨接到圣旨,愤而自杀。战争就是杀人,但是屠杀却不行。什么是“文明到不能搞屠杀”?这就是“文明到不能搞屠杀”。

                          汉族政权占领地方,通常希望先羁縻,再归化。普天之下,莫非皇土。言下之意就是蛮夷是未归化的人而已,将来进步了,就可以当正式的中国人。

                          你说的西域,越南等边疆地区,得而复失,正是因为我说的这些边疆地区或土地贫瘠,或当时难于开发,因此只有安全利益,经济利益太小,和中原的主要地区完全没法比。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占领了,时间一长,就容易松懈。文明一衰落,这些低价值的领土就无法维持了。这就是“富裕到抢劫无意义”。

                          “文明到不能搞屠杀,富裕到抢劫无意义”,就是中国看起来显得“爱好和平”的真正原因。

                          通宝推:卢比扬卡,李根,
                      • 家园 我们是稻作文化的起源地,大河边又干旱对应的是小麦
                  • 家园 历代中原王朝的战略方向都是防守北方游牧民族

                    明朝迁都北京明显是天子守国门的战略架势,西南不可能是战略方向。朱元璋收复云南是造福后世的一大功绩,也是对元朝从云南战略大迂回灭宋战略的提前防守应对。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好比手掌,几个手指的山脉向南分割了东南亚的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等。这一地形也造成东南亚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对中原王朝威胁也少。中原农耕王朝是善于利用地形防守的王朝,长城也是这种战略的体现。虽然越过横断山脉,但是山脉在后地形复杂崎岖,在中缅平原和缅甸进行战斗,山路补给困难,很可能造成失败,平原是四战之地无险可守,丢失的可能性极大,所以不进入缅甸是正确的选择,除非缅甸发生大规模内乱。中印反击战时解放军进入印度平原和藏南,然后回退高山防守就是这一考虑下的正确的选择。

                    通宝推:没有人,任爱杰,
                  • 家园 明朝没有这个战略

                    明朝最初只是因为朱元璋洪武五年北伐失败后改变策略,先搞定梁王解除后顾之忧,然后可以专心对付北元。而为了快速征服西南,明朝不得不搞土司制度。这个制度只能得到一时的臣服,后面几百年明朝不得不应付西南几乎是无休止的叛乱。至于说要扩张到缅甸搞什么两洋帝国实在是没有的事。明朝对于西南只有被动的应对,没有全盘的计划。

                    清朝在明朝的基础上通过改土归流加强对西南的控制力度,也经过几百年才算底定。到乾隆时期,朝鲜、越南、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等都成为中国的臣藩。从理论上来说,控制力度相当于中央政府和地方自治。也就是说当时的清帝国实际上包括中南半岛和朝鲜半岛,甚至还包括现在的尼泊尔和印度的一部分。其中朝鲜和越南几乎仅次于直辖。中国为两国和其他国家多次开战。战败之后才不得不放弃。

                    但中国对于南方湿热地带的兴趣一直都不很大。要控制中南半岛必须要有强大的海军。中国在明朝拥有强大海军,把斯里兰卡国王都抓来的情况下还对中南半岛不感兴趣,更别说清朝了。清朝也就满足于控制越南,遥控中南其他国家罢了。

                  • 家园 所以说还是思想上的禁锢,明朝主要精力放在内斗上了

                    如果明朝思想上的禁锢少一些,内斗少一些,不要实行闭关锁国的海禁,而是积极面向外部世界,那么按照明朝的武力值,明朝的版图绝不是现在看到的那样。

                    郑和下西洋,把当地华人建立的政权都给消灭了,也是源于这种思想上的禁锢和内斗的思维。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