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辽左第一血战 -- 京华烟云AMIP

共:💬236 🌺1319 🌵1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说话要有证据,不要发明历史
                  • 家园 三朝北盟会编

                    《会编》卷一七八:(绍兴七年八月五日乙未)岳飞复赴行在。初,岳飞解兵,往江州庐山,持馀服也。累召敦促,不肯起。朝廷札下宣抚司参议官李若虚、统制王贵,同去敦请飞依旧管军,如违,若虚等并行军法。若虚等既至庐山东林寺,见飞,道朝廷之意敦请,飞坚执不肯出。若虚曰:“是欲反耶?此非美事!若坚执不从,朝廷岂不疑宣抚。且宣抚乃河北一农夫耳!受天子之委任,付以兵柄,宣抚谓可与朝廷相抗乎?宣抚若坚执不从,若虚等受刑而死,何负于宣抚?宣抚亦岂不愧若虚等受刑而死?”凡六日,飞乃受诏,赴行在。

                    宋史岳飞传里头也提到岳飞是六天后才赶去谢罪的。

                    帝累诏趣飞还职,飞力辞,诏幕属造庐以死请,凡六日,飞趋朝待罪,帝尉遣之。

                    李若虚后来还因为是岳飞亲信被秦桧迫害到死,他干么要往岳飞身上泼没有必要的污水?至于上书立储之事也是被秦桧迫害死的赵鼎记录的。

                    邓广铭的《岳飞传》里详细记录了这两件事情的始末,是不是邓老先生也要给岳飞泼污水?

                    • 家园 稍微了解一下李若虚和岳飞的关系就知道李若虚这是气话

                      只要看看这句:宣抚若坚执不从,若虚等受刑而死,何负于宣抚?宣抚亦岂不愧若虚等受刑而死?就知道李若虚用的是反话来劝岳飞。

                      岳飞卸职以后朝廷派去的监军大臣(此人之前和岳飞无任何接触)去看了一趟以后都回去给赵九说岳飞所部“人怀忠孝”,岳飞“训养有方”;素昧平生之人尚且有见识如此,岳飞的部下怎么可能那么拎不清。。

                      岳飞庐山这次辞职是真不想干了。倒是巴不得赵构能立刻炒他鱿鱼~ 因为他看的很清楚:张浚的举措肯定要惹出大乱子,惹出大乱子以后再想让赵构能鼓起北伐的劲头基本不可能了。他的得力幕僚黄纵本来干的好好的为什么淮西事件以后也要辞职?因为黄纵也看出“朝廷无举兵意”。从驻跸建康到定都临安,这个政治意味已经很明显了。

                      岳飞庐山这次辞职高宗是一度很生气没错,但是紧接着张浚的亲信吕祉去了淮西军以后,接下来的事件进展几乎和岳飞所警告的一模一样,这无疑会大大缓解高宗对岳飞意图的猜疑。

                    • 家园 岳飞最后一次北伐是绍兴十年,在庐山事件之后

                      就李若虚的说法,也无非就是“是欲反耶?此非美事!若坚执不从,朝廷岂不疑宣抚。” 李若虚也知道岳飞只是闹情绪而已。你说的这些东西要是有实际影响的话,岳飞当时就不会再得到军权,也不会有朱仙镇大捷,也没有北伐了。别忘了,是北伐几乎打爆金兀术之后,后者才提出了“必杀岳飞”的要求。

                      • 家园 问题是别人指挥不动他的军队

                        派过去的张宗元根本接不了盘,岳飞在走之前也丝毫没有交代部下该怎么处理新任官员。而且你所谓的打爆金朝也只是一面之辞,金国的主力并没有被岳飞摧毁,就在当年金军就在两淮接连击败宋军,丝毫没有恐惧南宋的意思。整个绍兴十年的北伐根本不是以岳飞部队为中心,其它部队都在前线打开了,岳飞的部队还没出动,对于高宗要求他及时出兵救援河南的命令拖了一个月才执行。高宗原先给他的指令仅仅是以部分兵力配合其它部队的北进,主力要留守荆襄防线,这和之前高宗多次给岳飞的命令精神是一致的,是岳飞自己把大部分部队参加了北伐,荆襄只留了少数部队。

                        • 家园 证据?
                          • 家园 给你贴的链接自己去看好了

                            高宗5月份就要求他救援顺昌,岳飞6月中下旬才出发的,这是一直以收复中原为己任的出兵速度么?

                            2、览卿来奏。欲赴行在奏事,深所嘉叹。况以戎事之重,极欲与卿相见。但虏酋在近,事机可乘,已委卿发骑兵至陈、许、光、蔡,出奇制变,因以应援刘锜,及遣舟师至江州屯泊。候卿出军在近,轻骑一来,庶不废事。卿忧国康时,谋深虑远,必有投机不可淹缓之策,可亲书密封,急置来上,朕所虚伫也。遣此亲札,想宜体悉。

                            顺昌危在旦夕,高宗直接命令岳飞出兵救援顺昌,“发骑兵至陈、许、光、蔡,出奇制变,因以应援刘锜”为积极之策,是为捣敌后路,迫其回军;“及遣舟师至江州屯泊”,令岳飞将其所属水军部署至江州,万一顺昌不保,金军过淮西,水军则参加长江下游的防御。

                            3、金贼背约,兀术见据东京。刘锜在顺昌,虽屡有捷奏,然孤军不易支吾。已委卿发骑兵策应,计已遣行。续报撒离喝犯同州,郭浩会合诸路,扼其奔冲。卿之一军,与两处形势相接。况卿忠义谋略,志慕古人,若出锐师邀击其中,左可图复京师,右可谋援关陕,外与河北相应。此乃中兴大计,卿必已有所处。唯是机会不可不乘。付此亲札,想宜体悉。  

                              4、已降累诏,委卿遣发军马,往光、蔡以来,策应刘锜,以分贼势。缘锜首与虏人相角,稍有挫衄,即于国体士气所系非轻。卿当体国,悉力措置,无致少失机会。付卿亲札,想宜体悉。

                            5、刘锜在顺昌府捍御金贼,虽屡杀获,其贼势源源未已。卿依已降诏旨,多差精锐人马,火急前去救援,无致贼势猖狂,少落奸便。不得顷刻住滞。 六月六日巳时。

                            6、览卿亲书奏,深用叹嘉。非忱诚忠谠,则言不及此。卿识虑精深,为一时智谋之将,非他人比。兹者河南复陷,日夕怆然。比遣兵渡淮,正欲密备变故,果致俶扰。刘锜战退三路都统、龙虎等军,以捷来上,顾小敌之坚,深轸北顾之念。卿可附近乘此机会,见可而进,或犄角捣虚,或断后取援,攻守之策,不可稽留。兵难遥度,卿可从宜措置,务在取胜,用称所望。已进卿秩,并有处分,想已达矣。建不世之勋,垂名竹帛,得志之秋,宜决策于此。他处未曾谕旨,今首以诏卿,蔽自朕意,想宜体悉。(六月)十一日。

                            7、累降诏旨,令发精锐人马应援刘锜。今顺昌与贼相对日久,虽屡杀获,恐人力疲困不便,卿可促其已发军马,或更益其数,星夜前去,协助刘锜,不可少缓,有失机会。卿体朕此意,仍具起发到彼月日奏来。六月十二日。

                            此后,高宗连续发出数次命令,不断催促岳飞出兵救援顺昌。由于岳飞不为所动,迟迟按兵不动。高宗大为光火,“火急前去救援”,“不得顷刻住滞”等语气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8、刘锜在顺昌屡捷。兀术亲统精骑到城下,官军鏖击,狼狈遁去。今张俊提大军在淮西,韩世忠轻骑取宿。卿可依累降处分,驰骑兵兼程至光、蔡、陈、许间,须七月以前乘机决胜,冀有大功,为国家长利。若稍后时,弓劲马肥,非我军之便。卿天资忠智,志慕古人,不在多训。十九日三更。  

                              9、览卿奏,已差发张宪、姚政军马至顺昌、光、蔡、深中机会。卿乞赴行在所奏事。甚欲与卿相见,缘张俊亲率大兵在淮上,已降指挥,委卿统兵并力破贼。卿可疾速起发。乘此盛夏,我兵得利之时,择利进取。侯到光、蔡,措置有绪,轻骑前来奏事,副朕虚伫也。付卿亲札,想宜体悉。  

                            10、金人再犯东京,贼方在境,难以召卿远来面议,今遣李若虚前去,就卿商量。凡今日可以乘机御敌之事,卿可一一筹画措置,先入急递奏来。 据事势,莫须重兵持守、轻兵择利?其设施之方,则委任卿,朕不可以遥度也。盛夏我兵所宜,至秋则彼必猖獗。机会之间,尤宜审处。遣亲札,指不多及。

                              11、览卿六月二十二日奏,得顺昌府陈规所申,见提亲兵前去措置。可见卿忠义许国之诚,嘉叹不已。今虏兵虽退,若不乘时措置,恐他时愈见费力。已令张俊措置亳州,韩世忠措置宿州、淮阳军,卿可趁机进取陈、蔡,就闰六月终,一切了毕。侯措置就绪,卿可轻骑一来相见也。 

                              12、览卿奏,提兵已至蔡州,暑行劳勩,益见忠诚许国,嘉叹无已。朕意初欲擒取孽酋,庶几群丑自溃,两国生民有息肩之期。然贼情敌势,必已在卿目中,迟速进退,卿当审处所宜。廿八日。

                            以上两道御札明确了宋军这次军事作战的总体目标及各路大军的分工。“张俊措置亳州,韩世忠措置宿州、淮阳军,卿可趁机进取陈、蔡”即岳飞的军事作战目标为陈州、蔡州。同时再次召岳飞在完成进攻计划后,赴行在觐见商议下一步计划。“侯措置就绪,卿可轻骑一来相见也。”

                            从以上御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岳飞此次出兵不仅得到了高宗的批准,而且是被高宗催促着出兵的,不同的是岳飞和高宗的作战目标。

                            顺昌被围,高宗从五月下旬下诏催促岳飞出兵河南,而岳飞直到六月二十三日才出兵,也就是说岳飞比高宗规定的时间整整晚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出兵。虽然很多学者以通信原因为岳飞开脱,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顺昌被围后,第1道御札中,高宗就告知岳飞金军入侵的信息,并命令岳飞做好战争准备。另外,岳飞作为荆襄地区的主帅,处于战争前沿,肯定能通过自己的情报系统获知了金军入侵的信息,并及时做好相应准备。也就是说,高宗的御札一到,岳家军就应该马上开赴河南战场。岳飞之所以违反高宗命令,是因为其扩大了战争目标和规模。

                            岳飞闻知金军毁约南侵的消息,一则以愤,二则以喜,他以公文通知各路宋军,准备大举反击。岳家军共计10万兵马,岳飞在北伐中投入了近八万多兵力,也就是说北伐动用了岳家军绝大部分主力部队。如此大规模地军队动员和集结,岳飞需要充足的时间来进行准备,所以才与高宗规定的时间晚了近一个月。现在回过头来看宋高宗的御札。“委卿发骑兵至陈、许、光、蔡,出奇制变,因以应援刘锜。”这是顺昌被围时,宋高宗给岳飞制定的作战目标及所需动用的兵力,该御札中没有给岳飞下达出动岳家军全部主力,北伐中原的命令;“若出锐师邀击其中,左可图复京师,右可谋援关陕。”虽然在这里,提出击其中,可图复京师,谋援关陕,但注意“图”、“谋”是一种预期目标,而不是现在执行;“卿可趁机进取陈、蔡,就闰六月终。”这是顺昌解围后,宋高宗提出反击作战,再一次向岳飞强调了作战目标,陈州、蔡州。宋高宗自始至终都未向岳飞下达过北伐中原,进兵开封的命令。

                            “兵不可轻动,宜少班师。”这是宋高宗让李若虚传达给岳飞的口谕。命令岳飞以少量精兵前出陈州、蔡州,牵制金军,配合张俊、韩世忠在淮河以北作战;大军留在荆襄防线,确保其万无一失。反观岳飞,以主力前出至河南腹地开封附近,置荆襄防线安全于不顾。故岳飞“违诏北伐”,岳飞违反高宗的军事作战部署命令,私自扩大军事作战目标和规模。更为悲惨的是,李若虚秉承“大义”,隐瞒岳飞北伐的事实,对朝廷知情不报,南宋中央朝廷对岳飞北伐一无所知。岳飞绍兴十年北伐确实是出奇制胜,不但金国没有预料到,连南宋朝廷也没有想到,这也注定了北伐终究以失败收场。

                            • 家园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还真和果粉指责TG不听老蒋指挥的调调

                              一模一样。

                              TG如果完全听老蒋的全部投入正面战场消耗光,那老蒋是满意了,那沦陷区的百姓不管了?还是像国府那样写:纯净的沦陷区,由于新四军的进入,遂成多事之秋。

                              岳飞准备了那么多年北伐,就听高宗秦桧这两个历史上都难找到的狼狈为奸的混蛋的瞎指挥而功亏一篑?敌后沦陷的百姓不管了?

                              小打而不是像历史上那样大打,那敌后的义军怎么办?岳飞派到敌后的人员怎么办?那么多年的准备都不管了?

                              屁股坐在高宗这个历史盖棺定论的王八蛋一边,自然能鸡蛋里面挑骨头说岳飞这个不好,那个不对。

                              屁股坐在百姓一边,自然觉得岳飞这样的君子,能毅然决然地全力北伐,因为高宗秦桧这样的猪头而功亏一篑,确实值得我们长久地纪念于尊崇。

                              看看现在这么多解构岳飞,解构黄继光,邱少云,刘胡兰,毛,鲁迅等人的文章,就想起两段话:

                              一段是陈郢客以前写的:

                              常人,少“过人”之处。所以我说:我们民族的主流是梁实秋。民族魂是梁实秋。这是真相。

                              然而,鲁迅的棺材上却被民众自发盖上了“民族魂”的旗帜。

                              这正是陈丹青先生那句石破天惊的话,

                              【“民族魂”,真是大误会、大讽刺。单说死亡命题,这个民族喜欢思考死亡、敢于谈论死亡吗?不,只要不是自己死,活着便好,何必要去说——鲁迅是这民族的大异端,不是民族魂。】

                              当然他话也还含蓄地讲了一半,既然他有勇气讲出顶顶要命的话,我亦有勇气补足:

                              【幸好我们民族懂得拿青史鼓励年轻人去做“异端”,——这便是我们民族历5000年而不绝的大狡猾和大秘密;亦是大智慧,大发明。】

                              还有一段是黑格尔写的:

                              实用历史编纂学家并不满足于朴实地叙述世界史上的英雄所完成的伟大事业和承认这些英雄的内心生活符合他们的事业的内容;而是自认为有理由且有责任在有目共睹的英雄事迹背后追寻所谓的秘密动机,并且在这种情况下自以为愈能除去英雄威名中迄今被称颂和受尊重的东西,把这种东西从其起源与真正意义方面贬低到凡俗平庸的水平,历史研究就愈加深刻。

                              通宝推:燕人,
                              • 家园 谁是魂魄,谁是肉体?

                                实在是不喜欢陈丹青的言论。即便说我们民族的主流是梁实秋,那也只是肉体啊,怎么能用民族魂去形容主流民众呢?如果没有魂魄、胆识,一具肉身就会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如果没有魂魄,一个民族必然会浑浑噩噩、集体沉沦。

                                同意引文最后一段话,只有鲁迅这样的异端才配得上民族魂的称呼。

                                常人,少“过人”之处。所以我说:我们民族的主流是梁实秋。民族魂是梁实秋。这是真相。

                                然而,鲁迅的棺材上却被民众自发盖上了“民族魂”的旗帜。

                                这正是陈丹青先生那句石破天惊的话,

                                【“民族魂”,真是大误会、大讽刺。单说死亡命题,这个民族喜欢思考死亡、敢于谈论死亡吗?不,只要不是自己死,活着便好,何必要去说——鲁迅是这民族的大异端,不是民族魂。】

                                当然他话也还含蓄地讲了一半,既然他有勇气讲出顶顶要命的话,我亦有勇气补足:

                                【幸好我们民族懂得拿青史鼓励年轻人去做“异端”,——这便是我们民族历5000年而不绝的大狡猾和大秘密;亦是大智慧,大发明。】

                              • 家园 岳飞的这个作战方案是需要全军共同配合的

                                仅仅是一个军区司令的他如果不能取得高宗的认可,又怎么可能指望其它部队主动配合。南宋军队不是只有岳家军。哪怕是tg的军队,百团大战前老彭能在不请示中央的情况下就扩大战役规模?林彪的辽沈,中野华野的淮海和中央之间战役开始前多次沟通过,这还是在有电报的时代,岳飞的这个计划在开战前似乎就没有跟高宗等充分沟通过。如果这个计划真的是在全军得到认可,为什么张俊在攻下亳州后就回防淮西而不是继续北进,刘琦在顺昌之战后快一个月时间都没有北进动作,杨沂中更是到8月份才出发。

                            • 家园 引文要说清楚来源,这是常识
            • 家园 韩世忠去哭诉可是岳飞报的信

              硬要找岳飞的“取死之道”的话,也就是这个了。当时主战派的头面人物就两个,一个是韩,一个是岳。既然韩收拾不了,那只能收拾另一个了。

              河里以前讨论过岳飞。结论是所谓的岳飞的“取死之道”都是站不住脚的。

              • 家园 苗刘之乱韩世忠是有救驾之功的

                他能最终逃脱这才是关键,高宗看到他满身伤痕想起苗刘之乱他的功劳这才放过他,岳飞的通风报信仅仅是给韩世忠缓冲时间罢了。岳飞本来是高宗自己破格提拔的青年将领,如果不是一系列事件他和高宗的关系本来是不至于到最后那个结局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