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一名老兵的小半截回忆 一 参军 -- 林三

共:💬17 🌺27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六 支农

              六八年底,部队抽掉一部分人到附近农村“支左”。领队的是张元甲副营长,当时我被抽去了,同时还有杜方平、赵秀江、陈德明、刘光水、唐克明、孙孟刚、张国芹、王忠贵住兰关公社杨村大队。这个大队从东到西有三十里地远,十几个自然村:车田、胡村、储家,方村、莲花田。。。

              我们住在大队部所在地——杨村,又名深卷?,该村居中间,到车田、方村各十五里。

              军宣队的任务,配合农村贫宣队搞文化大革命。正逢“九大”期间,文化大革命处于清理阶级队伍和整党阶段,实际上是在极左路线的影响下,整群众,所谓有历史问题的人占四十岁以上的90%,其余的也有所谓作风问题,所有的大队书记都被撤了职,直到军宣队撤出后,他们才得到解放。

              当时在公社办学习班,就在公社食堂就伙,街上没有饭店,公社的所有机关、单位人员仅公社一处食堂。除每天每人0.45元的伙食费外,还补助0.60元,生活还是可以的。伙房的大师傅做的猪肝汤每碗0.30元,猪血汤伍分。我们早餐吃酸菜,午、晚就猪肝或猪血汤,倒也觉不出艰苦。

              公社办完清理阶级队伍学习班后,各大队回到了本队,仍照常办班搞大揭发,开始还是揭发“××人历史上当过甲长”,“××历史上当过国民党兵”之类的,后来就是“××和××通奸了”,皖南山区,在长期交通闭塞、文化落后的情况下,男女关系相当混乱,所以揭发出的作风问题涉及到的人也相当普遍。开始还当回事,是党员、干部的要做检查,后来也就不当回事了。

              我当时和地方的项观发、尹作起两人负责整材料,二人都是瘾君子,很能吸烟,他们主要吸自己制的“一口香”烟丝。和他们在一起,有时吸一口、吸一口的,慢慢学会了吸烟。一旦成瘾也即不可收拾,今买一包、明买一包、一包一包又一包地吸了起来。当时在我们当中流传着“战士大铁桥(每包一角四分),班长大玉猫(每包一角九分),排长水上漂(东海牌,图案是海上飘着一只轮船,每包二角八分)营长锡纸包(大前门牌,每包三角六分)”。

              六九年过了春节,大家感到运动也搞得枯燥了,普遍松了气。每日到群众家吃派饭,基本上是千篇一律:早晨吃粑、即玉米面中间夹上酸菜馅,然后放到锅里烙,形状象北方的饼子。中午面条,晚上大米饭、青菜,很少吃到肉,酒就不用提了。当时的风气还好,绝没有大吃大喝的现象。大家想吃一顿饺子,酝酿着如何吃。山岗河边,野蒜长出来了,菜的问题可以解决,但要真正吃上饺子,还需解决面粉、猪肉的问题,于是乎,引出了“吃饺子、贵哥三部曲”的故事:

              贵哥、王忠贵也,在同年度兵中年龄最长,做事干练,重义气,故大家习惯称之为“贵哥”。为吃饺子,贵哥自告奋勇,解决猪肉、面粉等问题。

              第一步,要到兰关公社食品站买肉,需先放排过河。时值三月,正是桃花水季节,山洪暴发,杨村外出必经的小桥被水冲垮,要到外村,必须放排。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竹排,贵哥上去后,由于撑排技术不佳,来到河中心即翻落下水,竹排被冲出去几里地远,贵哥也湿淋淋地爬上岸来。但吃饺子的心仍不死,贵哥又第二次撑排,终于渡过岸去,踏上组织原料的“征程”。

              第二部曲,是贵哥买肉。贵哥赶到兰关食品站,师傅从肉架子上割了一条肉,贵哥盘算着我们几个人用不了,即说杀猪师傅,多啦,割下一块来,师傅就割下了一块,贵哥说:还多,再割下一块来,于是又割下一块来。这样反复四、五次。架子上基本就只有骨头了。贵哥看了看,说:算了,我们要这些碎的吧。把肉案上割下来的肉买了来,当然这些碎肉已是没有骨头的。

              第三部曲是贵哥回营房要粉条。买了肉,贵哥盘算了一下,这顿饺子要吃好,还差粉条,买,没有钱,还是回营要去吧。于是在兰关一干部处借自行车一辆骑着回营拿粉条。这时我们营已从三元里移到深坑里驻。贵哥回到营房和战友们自是亲热一番。事就坏在大家离开家乡平原快一年了,自离开家就再也没有摸过自行车,见贵哥骑回一辆车子来,纷纷要骑。七骑八夺,自行车进了山沟,架子变成了两截。这可气坏了教导员郭培藻。把王忠贵叫去狠狠地批了一顿:“王忠贵,你支农就不该回来,回来也不该借自行车,骑着自行车回来也不该让别人骑,现在可好,车子坏了,看你回去如何交代。”熊的贵哥大气不敢出,小气不敢喘,连连点头称是。最后教导员把火发过了,又关心地问:“同志们支农也挺辛苦,有什么困难吗?有什么事就提出来,能解决地尽量解决。”贵哥又硬着头皮说:“别的事没有,现在工作也告一阶段,同志们想改善一下生活,包顿饺子吃,让我回来拿点粉条。”教导员听了又好气又好笑,说:“拿粉条可以,到伙房去拿吧,拿粉条也不该骑自行车回来。”接着又批评了几句。勿论怎样,包水饺的料总算备齐了。我们美美地吃了一顿。在包饺子和吃饺子时,我们据实编了以上这三部曲。

              通宝推:独立寒秋HK,桥上,非鱼,
              • 家园 【整理】7去云南参观学习

                转眼间,已到了一九六九年的四月份。七机部(即航天航空工业部的前身)为东风三号导弹定型,要到云南搞高温试验和淋雨试验。试验地点在云南元江进行,由二炮八零二团担当。我们团要组织一部分人到二团“参观见学”。这些人员由团机关徐殿臣参谋和我们营张樟松副营长带队,(后来由二营庄营长带队二营又去了一部分)我们从支农分队抽了回来,去云南学习的我们营里还有刘,陈、李、刘等人。

                  我们在七都团部集合后,团长陈宏法亲自给我们训话,说这是我们八零七团组建以后第一次派员外出学习,学习好坏将影响全团的今后训练,亚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

                  从七都至芜湖乘卡车,自芜湖上船,逆流而上到武汉转乘武昌至昆明的火车。一路上面对浩渺的江水,秀丽的山河,我们兴奋万分。到达昆明后二团将我们接到了呈贡。这是二团所在地。

                  昆明,不愧为“春城”,四处高枝绿叶,鸟语花香。在内地看到的仙人掌,在这里长成树。二团连队里战士种的菜椒,已长的硕大,令我们羡慕不已。

                  初来乍到,什么也感到新鲜。后来也了解到二团的战士给当地总结出的“昆明十八怪”:

                  昆明十八怪,火车站在里汽车站在外(火车站建在昆明市里汽车站的终点站在市外)

                  火车不如汽车快(从昆明乘小火车到呈贡需两个多小时,乘汽车仅需一个多小时)

                  马车敢给汽车赛(马车在公路上一直是小路,如和汽车赛跑)

                  赶马车的站起来(赶马车一直在马车的前辕站立着赶车,不同于内地坐在前车排上)

                  鲜鸡蛋串着卖(鲜鸡蛋用线穿着,一串十只)

                  老母猪系腰带(猪腰里用带子拴着喂养)

                  老太太的大红棉袄穿在外。

                  “六零炮”当烟袋(六零炮指竹筒)

                  抱着孩子谈恋爱(时兴试婚制度)

                  买得起手表买不起裤腰带(临近边境,几乎大人小孩均带着手表,但很少有扎裤腰带的,手表在当时还是我们一般战士买不起的奢侈品)

                  草帽子当锅盖,两只蚊子炒盘菜(蚊子大如北方蜻蜓)。。。

                  我们在昆明住了大约一星期,于四月中旬乘汽车、装备车,进入试验场地。从早晨六点钟天不亮出发,中午在峨山吃了一顿饭,晚上九点钟左右到达元江。这时时间尚早,九点多钟的太阳还是高高的,当时营首长指定我学习操纵员,是跟二团一营三排的控制车去的。自昆明到元江全是鹅卵石铺的公路,汽车颠簸得很厉害,控制车后面密封性能良好,我们四、五个人在车里是被闷了整整一天。

                  场地是在一个大山沟里,群众早已迁出,整个山沟以“军事重地”被封锁。当时抗美援越战争还在进行,公路上往越南、老挝运送物资的车辆络绎不绝,开车的战士全是着清一色的灰色军装,解放牌卡车也是挂着K****的牌号。

                  我们试验部队对外也称出国部队,享受出国部队待遇,生活费是享受三类灶,每天每人1.20元,另外还有0.60元的降温费,当时生活标准是够高的了。

                  云南以水果多而著称,而我们在云南短短的三个多月里,享受了样数最多、数量也最多的水果。当时苹果5分钱一公斤,西瓜6分钱1公斤,荔枝0.15元1公斤,香蕉5分钱1公斤。由于有降温费,这些水果天天发、天天吃。另外还有菠萝、菠萝蜜等从前从未吃过的水果,这次也吃了个够。

                  由于住帐篷,元江的旱季是全国温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中午热的受不了。我们就到附近山沟里用脸盆端水浇帐篷顶以降温。在元江住了一个多月直到旱季结束。在这里不但看到了一两尺长的四脚蛇,而且看到了云南的蚂蚁以结树叶做巢。据二团的同志们讲,可根据蚂蚁做巢的高低判断当年的雨量。如果蚂蚁巢作得高,雨量就大,有可能发洪水,反之雨量即小。

                  我们也算是开了眼界,长了见识。

                  从元江回到昆明后,我们又随二团进行了淋雨试验,前后往返近四个月,由于七机部和二团的主要任务是做“东风三号”试验,我们“参观见学”实际上对一点基础也没有的我们这些战士并没有学到什么专业知识。我感到欣慰的是到大西南周游了一圈,增长了不少见识,去大西南中老、中越边境在一生中也是“空前的,绝后的”的事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