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梦想成真,评《流浪地球》 -- 水草之肃

共:💬322 🌺2461 🌵14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汪海林:有些人全然不知时代变化,所以他们看不懂 流浪地球

          链接地址如下:

          https://www.guancha.cn/wanghailin/2019_02_11_489684_s.shtml#comment

          全文很长,但是说得很在理。

        • 家园 关于电影流量与IP

          咱们不断章取义,2015年11月27日在天津举办的“原创与IP相煎何太急”论坛上,阿里影业副总裁徐远翔的发言全文:

          ------------

          我对IP的理解很简单,就是四个字:群众基础,如果说你用一个很拽的网络语言去界定它的话,我理解是信息传播有效到达的一种方式。

          现在大家一说IP好像就是网络文学,其实不是这样,我们中国电影票房排名前20位的作品有多少完全来自于网络文学,这个是打折扣的。IP和具有IP属性是两个概念,比如高满堂老师,他就是具有IP属性,如果有一个超级运作家就可以做出非常好的大电影,郑钧的《回到拉萨》这四个字具有IP属性,但是它具不具有开发出IP的潜能?现在没有IP是没法拍电影,这是肯定的,它是信息传播有效到达的方式,首先让大家先知道。

          所有的编剧没有必要恐慌,因为电影电视剧的核心还是讲故事,只不过没有IP这个概念,没有互联网信息发生之前,我们是怎么理解的呢?编剧基本垄断了剧本创作产业链的前端和后端,从抓什么选题,然后怎么做剧本,怎么去磨,只不过现在的编剧第一条先从网络产业链把前端抽出来,网络小说也好,是一个游戏也好,经过长期孵化的舞台剧也好,一个动漫也好,先抽出来,这个前端是属于纯IP,后端需要加工成好的剧本,编剧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编剧也很清楚,不要认为还要像以前一样,一个项目给我,我把前端后端都做了,现在这个产业链是有分工的,前端是IP,后端是编剧,这是我的理解。

          另外我还有一个观点,我认为中国最好的IP都不是领先的东西,中国最好的IP是四大文学名著,还有一个是聊斋,一个是金瓶梅。我们每个中国人在任何一个国家,除了学汉字以外,学中国文化的时候必须学四大名著,它培养了一代一代中国人。知道的人越多,这个东西就是一个好的IP,因为它具备一个初步的群众基础。当把IP抽出来需要非常优秀的编剧加工成好的故事,我认为根本不存在相煎急不急的问题,只是前端和后端的问题。

          IP真的很伟大,我就举一个例子,《盗墓笔记》这个IP,它的文字只有180万字,同人小说好几亿字,这个剧在爱奇艺上播出以后,点击量接近30亿人次。

          我刚才讲了一个观点,我是在给在座的编剧指出一生路,IP真的是信息传播有效的传达方式,以前没有互联网之前是什么呢,因为编剧都很聪明,都很渊博,现在是你知道他也知道,但是有些东西他知道你不知道,由于信息的传播方式,如果信息有效到达,人越多就越成为一个超级IP,因为最终是靠某种精神层面的东西去植入到人们的内心里,这个东西我们要尊重。

          我们现在的方式完全是颠覆性的,我们不会再请专业编剧,包括跟很多国际大导演谈都是这样,我们会请IP的贴吧吧主和无数的同人小说作者,最优秀的挑十个组成一个小组,然后再挑几个人写故事,我不要你写剧本,就是写故事,也跟杀人游戏一样不断淘汰,最后那个人写的最好,我们给重金奖励,然后给他保留编剧甚至是故事原创的片头署名。然后我们再在这些大导演的带动下找专业编剧一起创作,我们觉得这个是符合超级IP的研发过程。现在很多人都在讲IP,但不是所有人都具备IP的开发能力。

          我在24、25岁读研究生的时候写我人生的第一部电视剧,在央视一套还真的播了,叫做《热血天歌》。当时中国的情况是什么呢?如果你写了一部剧在中央一套播,在省里基本是职称晋级,分房子,升官,当时我就觉得春潮在涌动。我毕业了以后去了国务院新闻办的官方机构,因为对电影的热情,我还是回到了阿里,赶上了一个最好的时代,不再是几个人、小群体就可以垄断电影电视剧的时代,中国电影票房今年和去年增长是40%的增长速度,乐观的说法是明年中国的票房超北美。

          这两年我自己研究了一个名词很有意思,这个名词叫“屌丝购票心理学”。中国电影市场接近500亿的市场,平均观众年龄21.3岁,大概85%到86%的群体来自于19到29岁,也就是说台上在座各位都是被电影票房抛弃的,可以说你们加起来,加上外延那么多人也就是10%多一点的票房,这个现实决定了什么呢?我认为有三件事,首先有一个IP,第二是强大的明星阵容,韩国、台湾、意大利这些地方,导演身价比明星低多了。这个故事虽然很烂,但是有很多明星阵容,我至少看张脸也可以。第三条,你这个电影有没有概念,有没有可逆袭的可能性。如果这三个条件一条都不具备,你肯定是颗粒不收。这个就是屌丝购票心理学。

          我今天来不是来吵架的,我是怀着一颗平常心,邀请那些有情怀,有才华,有担当,有潜力的编剧来跟我们阿里影业合作,我们对剧本创作的重视程度,有些方面可能超出你们的想像。如果说通过这次论坛能够寻找到几位非常好的有潜力的有情怀的合作者的话,那真的是不虚此行,而且我们真的是怀着非常开放和宽容的心态跟你们做一个很真诚的对话,我们是怀着十足的诚意和大家做这样的沟通和更长远的合作。

          阿里影业一年有三部电影够了,其实很多电影我们都参与了,只是不打这个标而已,也不愿意张扬,不像有的公司我投了5%,然后到每个电影节都说是我们投的。我们有娱乐宝,我们有票务软件系统等等,但是一个品牌的公司可能从制作团队到演员到制作公司都要更新换代,可能很多公司在几年以后就不存在了,我们要尊重这个现实。这一年我们做了很多精心的布局,更多是在平台的建设上。当我们具备足够的实力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时候,那个时候我真的是恳请在座的诸位请你们拿出高质量的剧本。

          ------------------

          本人对他所描述的IP的理解是认可的。

          但是对他的“屌丝购票心理学”很不以为然。他一边描述“群众基础”,一边又将群众限定在“屌丝”层面:“中国电影市场接近500亿的市场,平均观众年龄21.3岁,大概85%到86%的群体来自于19到29岁,也就是说台上在座各位都是被电影票房抛弃的,可以说你们加起来,加上外延那么多人也就是10%多一点的票房”。

          事实上,这些年来大爆的电影,无一不是将平时不进电影院的这些人吸引进电影院而成就的。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他们的不认真:电影只是一个圈钱的工具。如何更经济、可控、可批量复制的圈钱工具。

          所以,他总结了一套IP+流量(明星)+概念(营销)的模式。至于“电影电视剧的核心还是讲故事”,除了象征性的提及,在这套模式里面根本就不存在。

          • 家园 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观众,为什么资本依然没信心?

            原文链接如下: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79500

            我们来看看文中的这一段:

            前几年,媒体上经常爆发某些知名导演和观众的骂战。导演们创作出来的电影被观众斥之为“烂片”就大为感慨“观众不懂艺术”,甚至放言“中国的观众只配看垃圾”。看似非常专业的营销公司和金主爸爸们臆想出了一个浅薄的、庸俗的、没有艺术辨别能力只会听风就是雨的前几年,媒体上经常爆发某些知名导演和观众的骂战。导演们创作出来的电影被观众斥之为“烂片”就大为感慨“观众不懂艺术”,甚至放言“中国的观众只配看垃圾”。看似非常专业的营销公司和金主爸爸们臆想出了一个浅薄的、庸俗的、没有艺术辨别能力只会听风就是雨的“中国电影观众群像”,并以这个虚构出来的群体为对象开始制作电影。而现实中的观众在“没得选”的无奈中只能选择“远离国产”,或是行使仅存的抨击烂片的权力。我想,经历了这三次中国数以亿计的观众用电影票投出的“电影选举”,能够让年轻的导演、编剧和真正有理想和有情怀的资本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电影市场,让他们在中国电影的创作“大片”的路上不再孤单和彷徨,让他们相信一个简单的道理——好好做电影,观众不会亏待你们!

            ----------------------------------

            互联网资本,或者说电影工业化开端的娱乐资本们,通过“大数据”分析后调研得出的“中国电影观众群像”错了吗?

            站在他们的角度,当时的背景下,还真未必是错的:

            1、通过网络购票的观众是他们的分析对象:后台数据可以为这群观众画像,基本都是年轻人

            2、他们的兴趣爱好、购物习惯、线下消费、观影特点,可以进一步标签化(一些购票平台与淘宝、支付宝、微博、美团是打通了的)

            3、通过标签来反馈对电影的需求,然后定制电影:概念(互联网话题化)+流量(明星鲜肉)+IP(一定受众性的故事)。

            至于故事本身,对不起,这些涉及到“编剧的创造性”,不可控,具有投资风险;至于电影的场景载体,对不起,这些涉及到“电影的重工业化”,会增大投资风险。

            资本所偏爱的,就是可以短平快的赚钱项目:反正无脑剧情+明星鲜肉,就会有“脑残粉丝”为之买单了。何必呢。

            可是时代是发展的。

            且不说这个“群众画像”直接把15-20的学生及30-50这些人排除在外了,就算是“脑残粉丝”,也会慢慢长大,会逐渐回过味来:这都拍的什么玩意。

            就像三生三世的大电影一样:

            1、首先是粉丝建议资本拍电影。资本认可了

            2、然后通过网络投票来选男女主角。这就是在为粉丝定制电影嘛

            3、找导演拍出唯美的画面。故事什么的不重要,重要的是画面和明星要漂亮,唯美。

            4、互联网话题性进行宣发。

            如果这个电影早两年出来,绝对是粉丝经济的大作,票房至不济也会上10亿。可惜生不逢时,站在了观众对“烂片”深恶痛绝的当口,更是直接遭遇了“战狼2”的上映。除了基本盘的“脑残粉丝”,几乎没有任何机会翻盘,连资本一直以来在互联网上带节奏的强项,都被“战狼2”压制得掀不起一点风浪。

          • 家园 总结赶不上变化

            徐总分析是针对90后,00后的大多数,没想到中国发展快了点,连80,70甚至再早的人也成为票房基础,这些人可不认IP,只讲诚意,或者对希望从电影里不仅看还能带来一点感动和思考的人而言,谁演,什么故事,GUG都不重要,关键是电影的制作是否诚心正意,并且通过适当的形式表达出来了,而不是想赚钱骗人,真当人都是钱多人傻,资本运作有其规律,但是艺术有自己的规律,就是打动人心,哪个地方都有好片也有烂片,我倒是希望年轻人也快成长,教育也快成长,让这种IP烂剧失去群众基础才好!

    • 家园 上个周末北美单场票房第一

      点看全图

      周末总票房第13

      • 家园 北美票房主要是华人贡献的

        而且排片的影院都是在华人聚居区或留学生较多的学校附近。很多州只有一个放映点。结果周围离开远的华人看到影评后驱车几百里去看。看后果然觉得物超所值。于是形成新一轮的口碑,吸引更多人去看。

    • 家园 几个印象深刻的场景

      昨天看的,有几个场景印象深刻,

      1,一个是发动机重启后广播说也无法避免相撞,使机枪的哥们直接对着木星开骂和开火。只是觉得当时非如此不能表达对木星的情绪。

      2,中澳合资的那个哥们为了把刘启从那里面拖出来,纵身一跃的场景。这个人一直是不太靠谱的样子,所以此处有挺大的反差。

      3,插拔接线头的那个哥们笑对死亡的场景,或说是不是就是那个呕吐的人?

      4,还有王队长说出命令活下去的时候

      5,还有就是吴京从容赴死数一二三的时候

      等等

        • 家园 泪点:韩子昂“那千千万万个人都是你的父亲母亲”

          “无数双手把你送到我的面前,那千千万万个人都是你的父亲,母亲”

          哎哟喂,我的眼泪不要钱。

          还有老何的:“生死如常啊”。他就像我身边的亲人……还爱抽烟,哎哟,再次泪了。

      • 家园 结尾“流浪地球计划”那段画外音太燃了!神来之笔

        也说几个印象深刻的。

        第一个,结尾画外音。小说里一开始就得把流浪地球计划写出来。但电影可以放最后啊,前面一直憋着不说,真是神来之笔!(用个不恰当的比喻,这是不是“抖了个大包袱”呢?抖得好呀!)

        到了画外音和结尾,整个电影变得完整。电影开头接我们这个时代,结尾就像我们在一级一级的艰苦攀登恢宏高山之后,脚踏地球,推开了宇宙的大门。前所未有。酣畅淋漓。

        宏大的画面伴随阿鲲的音乐:“太阳,位于银河系猎户旋臂,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68%,如今,太阳内核极速老化,持续膨胀,地球将被吞没,为了生存,人类制定了前所未有的恢宏计划,驱使整个地球逃离至4.2光年外的新家园。计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人类倾尽所有,建立一万五驱使地球前进的行星发动机,和一万座庇护人类生息的地下城,第二阶段,围绕赤道一周的转向发动机相继开启,驱使地球停止自转,地球停转,导致滔天海啸席卷全球,全球人口锐减近半,第三阶段,地球将利用太阳和木星,完成最后的加速冲刺,正式踏上,流浪之旅,第四阶段,地球脱离太阳系后,行星发动机全功率开启,将用五百年的时间,加速至光速的千分之五,并滑行一千三百年,随后,调转发动机的方向,再用七百年进行减,第五阶段,地球泊入目标恒星系,抵达新家园,成为目标恒星系的新行星。本计划将持续一百代人。尽管 ,我们不知道4.2光年外的新太阳 ,会带来什么样的家园 ,但从今天开始 ,人类的勇气与坚毅 ,将永刻于星空之下 ,这一绝望与希望并存 ,持续两千五百年的漫长宇宙之旅 ,史称 ‘流浪地球’”

        两个小时的故事非常完整,同时它又好像仅仅是某种序曲——鸡皮疙瘩全起来了!

        第二个,韩朵朵被救起来(我会想到98洪灾)。作为母亲,我的泪点在孩子们那里,成年刘启看起来也还是个孩子。我喜欢孩童少年做主角的电影。比如曾在电影院看的《大气层消失》、《安德的游戏》、《哈利波特》(哈哈),电视上看的《人工智能》等等。《大气层消失》是我童年的美好记忆。这么多年过去,它的最后一幕我一直没忘记。电影有一个好的结尾是多么重要啊!

        第三个,非常喜欢画外音之后,地球在茫茫宇宙中,在汉字、书页间穿行。这段也非常棒。而且有一点点想起《诗云》。和很多看过大刘的书的人一样,在刘培强自爆的情节里想到了《全频道阻塞干扰》,这让《全频道》怎么拍呢?哈哈。

        刘培强们背后真正永恒的丰碑,是《向我开炮》的志愿军们,是举着炸药包的董存瑞,是在烈火和战火中永生的人民英雄,是每一个从古到今中华民族各行各业的英雄们。

        一个电影,核心的点子超凡脱俗,基本面做到很好,在人性的光芒上映照现实歌颂现实,还有神来之笔,可以了可以了。真的想吹它一下,哈哈。

        通宝推:nettman,崇山彩云,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