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嘉峪关 -- 删ID走人

共:💬146 🌺860 🌵1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你就没理解清准关系

                    清准关系和明蒙关系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就问你一句,清灭准,走的是什么路线?清和准是什么关系?

                    明朝在土木堡之后丧失大规模出塞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政治问题,涉及到明朝监阁体制的形成和科举制度的完善,绝不仅仅只是一个财政问题。

                    事实上恰恰是科举制度的完善,非进士出身不能入阁,最终导致了明朝大规模军事行动能力的丧失,宣宗之后下西洋被废止,唯一一次大规模出塞导致了土木堡之变。这不是几次军事失利能解释的。太祖成祖时代十几次大规模出塞,失利的也就是两次,第一次是洪武五年徐达北伐失败,第二次是永乐初丘福轻敌冒进全军覆没。这两次失利都导致明军更大规模的出塞。

                    土木堡之变之后为啥就不出塞了?恰恰就是科举制度导致的。科举制度培养了大量像你这样只有传统农耕思维的人进入帝国高层,没有草原思维没有国际视野,没有更高层次的战略能力。

                    晚清左宗棠和李鸿章的区别就是更高层次战略思维和传统读书人思维的区别,李鸿章就是传统文人,认为新疆不毛之地,丢了就丢了,跟明朝那些进士出身阁老一样。左宗棠明显水平就高很多,看准了大清是建立在满蒙联姻的基础上的,所以必须收复新疆,要不然京师不稳。

                    你看,举人就是比进士高明,科举制度不行啊。

                    • 家园 清朝的科举更完善,但版图比明朝大四倍

                      首先,你这帖子文不对题,说的是清准关系吗?

                      其次,如果说科举完善是导致明朝衰落的原因,那么清承明制,科举比明朝还要完善。为啥清朝的疆域比明朝大了四倍?

                      打仗是要花钱的。几百年的缠斗,花的钱更多。明朝打不下去的根本原因就是没钱了。明朝中后期大地主地连州县却一分钱的税都不交,从嘉靖开始就是连年赤字经济。张居正一条鞭法只事搜刮却不查隐田。到最后三饷加派都摊在日益减少的自耕农头上。这又岂是科举完善不完善的问题。

                      早就跟你说过,科举只是个初步选拔人才的机制。人才选拔上来了,还要看怎么使用。明清皇权高度集中,就要看皇帝的水平。明朝一堆烂皇帝,一茬不如一茬,因为自己没有政治统御力就放任政府内部搞党争,以为这样就能取得平衡。结果到最后党争激烈,政府啥事也干不成。

                      对比明朝,清朝能把疆域扩大四倍的几个主要原因:

                      1.理顺了财政和税收。首先清初自耕农大增。第二当康熙末年土地兼并开始严重时搞了摊丁入亩。这其实是财产税。财产越多的人交税越多。无地贫民理论上不用缴税。这样就能长时间的支持开支巨大的战争。清朝的战争可不是光征服新疆。实际上是四面开花。没有经济支持根本不可想象。

                      2. 税收不但来自农业还来自商业。清朝对于商业税收极为重视。不单有海关收入,盐税收入也极高。到后期还开征厘金直接提高商业税收。开征厘金的时机也很有意思。大规模搞厘金是在太平天国时期。对比明朝的三饷加派,清朝至少懂得不能向已经被搜刮到底的老百姓直接压榨而引起更大范围的民变。

                      3. 清朝不像明朝用不懂军事的文官来直接领兵。曾、左、李、胡等虽然是文官,但都是办团练出身,从无到有在实战中学会了兵法。

                      4.清朝基本没有像明朝那样的党争。海防和塞防之争只是战略目标之争。争论结束后,左宗棠出兵也没碰到像明朝王越那样前面打胜仗,后面告他是奸党的戏码。

                      通宝推:方恨少,笑不拾,pendagun,北纬42度,独草,
                      • 家园 科举不是朝代的问题,问题是主文科没工科

                        最后也不是产生官僚的问题,而是大部分都是只会扯蛋的官僚。当然个别诗写的好,那和政务是两回事。

                        • 家园 科举也是有理科的

                          科举里最早不止进士一科,还有明经、明算等科。明算应当是理科了。但是进士科的风头太足,到后来就变成只有进士科才算科举了。

                          科举本身最早是皇帝用来对抗世家巩固皇权的手段。但是到了明朝,科举变为理学至上,只能用理学作为选拔标准。进而连理学的内容也不深讲,而只注重八股。考科举可以连一本程、朱的书都没独过,社会上充斥了各种八股范文集。这种制度下选拔出来的官员基本都是眼高手低的书呆子了。所以明清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绍兴师爷大流行。会办事的人大多只能做师爷了。

                          • 家园 程朱理学那么大实用性,欧美人学过么

                            他们打我们时用的子弹,是用程朱理学造的么。造蒸汽机,造飞机,那几位之前都读程朱理学的么。

                      • 家园 清朝有文字狱啊

                        明朝撑死借着大礼仪打打屁股。

                        这一点我觉得老洒说的还是有点道理。明朝靠着科举建设上层建筑,自然会有刀削不了自己的把的问题,满清科举不过是收买地主阶级,人家靠的是自己小圈子,需要的时候找个理由削就完了。

                        不过核心问题还是清朝的时候火器比明朝的强,坐拥农业帝国的满清可以比较方便的把农业的经济实力转化成军事实力最终拿钱把准格尔砸死

                      • 家园 张居正把明朝田亩从400来万顷增加到了710万顷

                        所以张居正一死就被清算了。

                        张居正之前,刘瑾倒是想清丈田亩,结果也悲剧了。

                        清朝比明朝强的地方就一点:刀把子掌握在满清手里,文官只能老老实实低头当奴才。

                        明朝连张居正的清丈田亩这种改革都维持不下去,更不用说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了。

                        满清比明朝强是屠刀的胜利。

                        • 家园 大明原本其实也是有自己班底的

                          在老朱的架构里,藩王勋贵文官相互制衡,明初武贵文贱,藩王镇守边疆和战略要地。

                          军事上五军都督府负责军政,兵部负责军令,藩王负责出征,后勤上卫所自给自足。

                          行政上国子监负责训练预备官僚并送监生到各地实习锻炼,科举制度不过是起着补充作用。

                          明初的架构里,藩王和五军都督府起着就是我大清八旗贵族的作用。皇帝自己的班底,不受科举文官左右,科举文官不过是这个体制打下手。

                          这个组织架构非常高效,太祖成祖时期,可以轻而易举组织几十万大军出征漠北,成祖时期还可以一边征漠北一边下西洋,财政上却没有压力。

                          可老朱这个架构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藩王。老朱自己活着的时候不是问题,太子朱标活着也不是问题。可偏偏朱标死的早,藩王就成了致命缺陷了。后面的靖难也表明了这一点。

                          • 家园 靖难之役在成祖之前

                            不过意思大体没错,藩王得有个强势皇帝镇着,对皇帝本人要求太高。太祖成祖之后,没谁有如此威信。成祖造侄子的反,又做坏了榜样,后世皇帝只好把藩王当猪养,以期减少对皇位的威胁,老朱的制衡设计就这么毁了。

                            王朝开局第二位皇帝很关键,靖难之役的成祖如此,玄武门之变的唐太宗也是。只要篡成功了一个,后世代代效法。老皇帝为保平安,也不得不忍痛剪除强势王子,致使一代不如一代。

                            新皇帝既然能力权威均先天不足,就只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防亲王勋贵,防权臣外戚,到后来无奈依靠宦官,又被宦官擅权废立。这是封建王朝娘胎里带来的毛病,没治。

                      • 家园 你完全没有理解满清政权的结构和性质

                        万历想搞点矿税,马上给你个大罢工,直接把收税的干掉;崇祯要点军饷,求爷爷告奶奶,还没人理。这是什么,这不就是民主么?都是自己人,都要搞程序正义啊,讲理啊,平等啊,祖宗啊,会开了一次有一次,搞来搞去都弄不好。不是不收富人的税,而是富人根本就让你收不了税。

                        对满清来说,这太简单了,你们这些奴才,不听话是吧,杀了充公,管你是大官小官,富豪乡绅,都是奴才,于是就都没问题了。

                        • 家园 确实是这样

                          小时候上学读的《五人墓碑记》,现在想想,不就是富人雇人写的软文?

                          被砍的那些太监,不正是为国库征税的税务员?

                          这帮家伙活该被满清砍头

                        • 家园 敢情你就是这样理解民主的?

                          万历想搞点矿税,马上给你个大罢工,直接把收税的干掉;崇祯要点军饷,求爷爷告奶奶,还没人理。这是什么,这不就是民主么?都是自己人,都要搞程序正义啊,讲理啊,平等啊,祖宗啊,会开了一次有一次,搞来搞去都弄不好。不是不收富人的税,而是富人根本就让你收不了税。

                          敢情您是这样理解民主和程序正义的?莫非您也是香港冲击立法会的一员?

                          • 家园 这一是避重就轻,二是戴帽子了

                            如果你是满族人,可能会不适,但事实就是事实,发生了就是发生了。现在的中国人只有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未来才会更好。

                      • 家园 我大清只配和明末最衰的时候比

                        要不要脸呐?我大清末年也就只能控制紫禁城。

                        我大清是满蒙八旗治国,不是科举治国。科举考出来的文人,在我大清没资格出将入相。你懂不懂我大清啊?我大清有监阁制度?我大清科举文人能把持朝政?

                        要是我大清还是科举文人把持朝政,那我大清p都不是。你连我大清和大明的本质区别都不明白。科举制害死了大明,我大清强就强在没让科举文人把持朝政。

                        大明,坏就坏在科举文人把持朝政。好好的大明,被弄的半身不遂。连大规模出塞的军事能力都丧失了。科举制度,坏啊。

                        • 家园 清朝是充分发挥了中央集权体制的优点

                          我大清是满蒙八旗治国,不是科举治国。科举考出来的文人,在我大清没资格出将入相。你懂不懂我大清啊?我大清有监阁制度?我大清科举文人能把持朝政?

                          要是我大清还是科举文人把持朝政,那我大清p都不是。你连我大清和大明的本质区别都不明白。科举制害死了大明,我大清强就强在没让科举文人把持朝政。

                          明清体制以皇帝为中心。如果皇帝不行,或者皇权旁落,那么就会政令不畅,党争不断而一事无成。明朝的问题是只有太祖和成祖勉强可以算是明君。后头的皇帝大多长于深宫妇人之手,即位时没有自己的政治班底,本身的政治水平也很低,结果造成文官架空皇帝。

                          相比之下,清朝的皇帝比明朝皇帝治国能力要强很多。而且以军机处代替内阁,表面上看似乎二者相同,实际上军机处是纯粹的参谋班子,更类似于总参谋部。

                          清朝汉人的军政地位一直是不断上升的,并不是到了太平天国才成为主流,而是在乾隆后期就不得不依靠汉人了。清朝八旗腐败得极快。在康熙时期就必须大量使用绿营。到了乾隆后期就主要靠绿营来打仗了。汉人的做到提督、总兵之类的高级军事将领极多。对应的文臣封疆大吏如总督、巡抚一级也是汉人众多。这主要是因为文臣多通过科举选拔。考科举是汉人的政治上升通道罢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