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对做好外国留学生管理工作的建言献策 -- 逍遥蜀客

共:💬89 🌺543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对做好外国留学生管理工作的建言献策

    最近的外国留学生事件和山大事件真是让人气炸,气愤之余,也得想办法建言献策啊,不然以后这样的事情还会不断出现,倒霉生气的还是我们中国人自己。我们纳税人钱出了不少,我们可不能干花钱买罪受的事。

    看了很多分析,我觉得现在问题的症结在于教育部有实现教育国际化的战略目标,各地方学校需要留学生来获取政府的财政补贴以及满足政绩考核要求。留学生的种种怪象皆来源于此,那么如何下手解决这个问题呢?

    要求大幅修改现行政策,似乎不现实,也并不真正合理。教育国际化长远来看绝对有必要,那么这个政策的基调就不宜改动。接下来就是考虑在具体的实施环节予以修正补充,以改变现在的乱象。

    常规的方法就是建议教育部在留学考核指标中加入一条高校对留学生的行为引导管控,类似于“犯罪率”那样的指标,一个预算年度内留学生违法乱纪的越多(比例),不仅会影响下一年度的留学生资金拨款,还会影响学校负责人的政绩考核。但是光是如此规定,那么地方上肯定会想方设法帮出了乱子的留学生遮盖子,只要不影响指标考核就好,实际的效果多半会南辕北辙。

    所以这里应该再完善一下,改为重点考核学校对问题洋学生的处罚力度是否到位。要让处罚力度和成效所占的比例高于“犯罪率”的比重,甚至让学校可以通过让公众满意的处罚措施来换取扣分的抵消!要让地方学校既重视对留学生的本地化教育(这里要强调一下,我们的根本目的不是让留学生在中国学到多少有用的知识,而是培养其知华进而亲华!),同时在洋学生惹出祸事来以后更要敢于从重处罚(比如违法违规的,引起社会舆论关注的取消视情况取消其经济上的优待,引起国内社会公愤的一律直接开除并驱逐出境),不至于怕影响指标而去遮掩问题。同时大幅降低对洋学生“退学率”这个指标的考核,对其实行宽进严出的政策(这样就不会影响国际化指标的考核,反正在经济上优待,有的是人愿意来中国)。其实我们可以设想,在给与外国留学生厚待的同时,又严格处理犯了错误的留学生,后面留学生多半就会越来越珍惜中国大学给与的学习资格,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招生质量应该都会进入到良性循环当中。

    此外,今后绝对应该禁止异性学伴这类完全错误的做法,必须反对一切有损中国人民族自尊心的做法,不能对外国人什么都去迁就。

    很多时候,奇怪的现象总是重复出现,这里面往往就是利益使然,那我们就从利益着手,理清其关系,让整个机制真正发挥其政策制定者最初所希望的效果。

    最后,也希望公安部门和外交部也能就相关的问题进行协调改进,毕竟中国老百姓的民心才是政府工作的初心和根本。

    ===========================================

    以上内容望有能量的河友帮忙往外扩散,也许这回就是一次改善中外教育交流机制的重要机会。另外,也请大家积极建言献策,光是生气骂学校骂教育部也不是解决问题之道。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当然最根本的就是修改现行留学生入学制度了

      教育国际化这条,个人就是反对意见。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有所增加。教育理应是最先被分配的职能领域,但这个红利最应该得到的不是照顾世界,而恰恰应该是自己国民。而我们这些老爷们做的真好,自己的学生搬家挪窝给留学生住不说,连陪伴都考虑这么周到,留学生呐,过来就是当大爷的,伺候照顾的无微不至。。网上揭露,山东大学科研技术每年花5600万、基础研究2000多万,给外国留学生来华留学每年5900万。。这是什么狗屁政策?!!荒唐透顶,令人作呕!

      有钱不能降低点学费吗?不能多投入些科研教育经费吗?不能多照顾收一些边疆落后地区的学生吗?他们怎么说是同胞兄弟姐妹,他们更需要这些教育资源,也也更知道回报。。。。屁股坐错了,才会里外不分,一脸的谄媚奴才相。山东出圣人地方,孔夫子当年教学还要让学生抗扇猪肉来呐!

      原来国家穷,人才都是往外跑,要留人才,要扩大影响才会降低留学中国的门槛,扩大点影响。。也不看看现在的形势,现在是不但自己国家的人才大比例回国发展,连国外的人才也开始往中国跑,各种想跑中国的人越来越多。。。这种大背景下,留学生的门槛就不该那么低了,留学制度的最主要目的也要变了,以前是扩大影响,照顾性质居多,以后这种比例就应该大幅度压缩。。前几年广州的黑人问题就曾成为热点问题,留学移民政策搞不好,就很可能成为以后的定时炸弹。。没准备好的情况下,宁愿门关得死点也比盲目打开好一万倍。。以史为鉴,就是千万不要忘了唐朝的衰落过程,还有以后五代十国时期的惨状。。

      个人比较极端,国籍和留学,只想把标准提高,不想降低。

      留学的制度,未来的主要功能就是网罗天下英才,可以给优待,但门槛必须提的很高。 但这条也只是辅助,我们不是美国,教育的重点永远也不应该放在所谓国际化上,而就是自己国家的教育上,让自己国家的孩子读书成本降低些,对自己国家落后地区落后民族的教育多照顾些,自己国民里面优秀人才的扶持培养上多用心些。。

      没必要遮遮掩掩,要的就是人才贤才才欢迎。

      通宝推:宏寺,逍遥笑清风,唐家山,陈王奋起,
      • 家园 留学制度本来就是为培养代理人和带路党服务的,

        与网罗人才似乎关系不大。

        如果国家很发达,教育资源很先进,说明本国的人才培养和需求处于良性循环,无需别国的留学生;

        如果国家不发达,教育资源相对落后,本国培养不出人才来,又怎能期望别国的人进来就会培养成人才?

        欧美国家发达不是依靠留学生才发达的,后来大概为宣扬其制度普世灯塔效应,于是鼓吹汇聚天下英才,其实是因果倒置。他们留学制度搞了100多年,为维护殖民地统治和势力范围控制,确实效果明显。

        一带一路是海量的钱往下砸,如果不多培养些知华亲华的,以后别说利息了,本钱能否回来都两说,现在这点留学生费用不算啥。

        至于来的是权贵子弟还是平民子弟,是大神还是小鱼虾,不重要,相对来讲后者更容易被服化成有用的工具。

      • 家园 说两点

        1、山大的留学生经费比科研经费多实际上并不是学校刻意优待洋学生导致的。

        好像留学生经费是根据学校的招收人数由教育部的留学生资金盘子里直接划拨的,并且在实际执行中好像也不是全都都现金发放,学校存在着截留的可能。所以这很可能是山大为了凑数量吃“价差”搞出来的。

        2、仔细研究留学生经费占学校总经费的比例,全国几乎没有一所学校占比高于1%的,这个投入比例我认为并不过分,所以实际上并不存在你说的资源被严重浪费在外国人身上的情况。

        这次事件的关键问题还是在于部分具体的政策太过跪舔外国人,但是在教育资金的使用上严格的讲并未有本末倒置的大问题,我觉得很多批评也要有理有据才行。

        =========================================

        贴一段今天刚看到的有数据支撑的文章

        到底有多少来华留学生拿了奖学金

        查令十字街84号

        11小时前

        来源:北大飞

        微信号:flyingpku

        总结:1、各类留学生奖学金覆盖率几乎一定小于20%。2、非洲留学生八成自费。3、留学生项目赚钱而不是相反。

        这两天山东大学“学伴制度”事件正在发酵,这个事情之所以引起如此之大的社会反响,在于这两年有无数的关于来华留学生的谣言已经在广泛流传,挑动中国人的种族主义情绪。这些谣言包括:留学生里大比例的都是非洲黑人,他们素质很低,但都享受中国政府提供的高额奖学金,数额十万,十几万,一份奖学金养活他们在非洲全家,等等等等。对于这一点,笔者在《别再拿留学生说事儿造谣忽悠了!!》一文中已经进行了辟谣,引用教育部官方数据指出这些说法离真相十万八千里。比如中国教育部官方网站《2018年来华留学统计》一文指出: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04/t20190412_377692.html

        1、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185 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1004所高等院校学习

        2、亚洲学生总数为295,043人,占59.95%;非洲学生总数为81,562人,占16.57%;欧洲学生总数为73,618人,占14.96%;美洲学生总数为35,733人,占7.26%;大洋洲学生总数为6,229人,占1.27%。

        3、按国别排序前15名:韩国50,600人,泰国28,608人,巴基斯坦28,023人,印度23,198人,美国20,996人,俄罗斯19,239人,印度尼西亚15,050人,老挝14,645人,日本14,230人,哈萨克斯坦11,784人,越南11,299人,孟加拉10,735人,法国10,695人,蒙古10,158人,马来西亚9,479人。

        所以非洲留学生占总数比例远远低于一般中国人所认为的。所谓留学生充斥非洲黑人的说法,根本不是传播者亲见,只是一个种族主义谣言罢了。

        关于留学生奖学金问题,该文指出:

        按经费办法统计:中国政府奖学金生63,041人,占来华生总数的12.81%;自费生429,144人,占来华生总数的87.19%。

        所以留学生中拿到奖学金的人数很低。至于奖学金额度,“十几万”根本是彻头彻尾的谣言,而6-10万的说法也包含一个重大误解:这些钱并不真的都是生活费,而是包含了学费、住宿费。实打实的生活费大约为每月3千上下。

        但我指出这些事实后,有人提出若干质疑。比如有人认为,“中国政府奖学金”只是中国中央政府提供的奖学金之一种,还有其他若干种。例如什么“长城奖学金”,“高校自主招生奖学金”,“东盟奖学金”,等等。

        还有人认为,除了中央政府提供的奖学金之外,地方政府和也有设立奖学金。甚至有人断定,将这部分计入之后,绝大部分留学生都能拿到6-10万元的奖学金。

        也有人提出,会不会非洲黑人留学生享受奖学金的比例格外高。

        这些说法,都是无稽之谈。本文就利用很容易查到的公开官方资料进行一下辨析。幸运的是,虽然中国的政府信息公开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但留学生经费有关数据还是很透明的——比如各个大学对留学生录取名单均予以公示。

        一、先说“中国政府奖学金”是不是某项具体奖学金的名称,而不是中央政府所发放奖学金的统称。这个看法是完全错误的。这个误解产生原因可能是:在中国留学基金委员会官方网站的奖学金网页,将“中国政府奖学金”与其各子部分——各类具体奖学金项目介绍并列放置。

        http://www.campuschina.org/zh/scholarships/index.html

        但只要点击进入“中国政府奖学金”看其详情介绍就完全清楚了:

        http://www.campuschina.org/zh/content/details1003_122933.html

        “长城”,“东盟”,“高校自主招生”等等都是“中国政府奖学金”的子项。是包含而非并列的关系。

        二、如果对这一点还不放心的话,可以逐个点开各具体奖学金项目的页面,就会发现他们均由教育部管理发放。而中国教育部预算中对留学生经费支出列出了明确数字。在教育部2019年预算文件“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表”科目编码为2050602的“来华留学教育”一项,2018年执行数为33.2亿元人民币。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5/s7499/201904/t20190402_376479.html

        这是教育部对留学生奖学金支出数字的上限。如果折合成全奖,按全奖额度最低的6万元平均,也只能覆盖到约5万人,这个数字少于奖学金生6万3千多人的数字,是因为并非所有人都获得全奖,有些人只得到半奖(例如仅免除学费)。

        三、再谈地方政府对留学生设立的奖学金。对中国公共财政结构有了解的人容易理解,在高等教育尤其是留学生有关支出方面,中央政府一定是占主要部分。事实也的确如此。逐一查找各地政府资料并不容易,好在来华留学生高度集中于北京和上海两地:按教育部数字,2018年留学生按地区分布:北京80,786人,上海61,400人,二者合计约留学生总数三成。

        先看北京,按2019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年度部门预算报表中的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项目支出表,为外国留学生提供的奖学金共有两项,一项叫做“北京市外国留学生奖学金”,另一项叫做“北京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专项奖学金”,对应的两笔支出分别为4000万元和1675万元,共计5675万元。

        http://www.beijing.gov.cn/zfxxgk/110003/bmys32/2019-02/27/content_c82d4a05747a41e5a02f059ec84e9eba.shtml

        再看上海,按照上海市政府官方网站上的“外国留学生政府奖学金专项资金”信息,2018年上海市政府为留学生奖学金总支出为7700万元。

        http://www.shanghai.gov.cn/nw2/nw2314/nw2319/nw32905/nw41584/nw41591/index.html

        http://www.shanghai.gov.cn/Attach/Attaches/201902/201902180304041298.pdf

        所以,北京上海两地地方政府为来华留学生提供奖学金共计1.34亿元。假定这代表了全国各地地方政府提供奖学金的平均力度,则地方政府提供的奖学金总量可估计为4-5亿元。这个数字,是中央政府提供奖学金总额33亿元的零头。算上地方政府部分,留学生奖学金覆盖率也不会超过15%。

        四、学校奖学金。有些财力雄厚的学校会自行为留学生设立奖学金,但即便有,其覆盖面又比地方政府奖学金小很多。就以北京大学为例,设有“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奖学金”,按照“2018年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奖学金年度评审结果公示”,参加年度奖学金评审的学生共有50人,但考虑到毕业年奖学金持有者不必参加评审,持有该奖学金的学生总数应该超过50,按学制最短的硕士3年计算,最多应有75人。约为北大留学生总量的2%略多。

        http://www.isd.pku.edu.cn/info/1296/5159.htm

        五、企业奖学金等其他奖学金。这类奖学金属于私人设立,和政府无关,有些为外国人设立,奖励某具体国家留学生(马来西亚,日本,等等),所以按说不应在此话题中加以考虑。如果一定要加以考虑的话,这类奖学金覆盖率更低。比如北大的“国家开发银行奖励金”,为一次性奖励,只发给经济类专业本硕学生。2017年共有10人获得。

        http://www.isd.pku.edu.cn/info/1296/5113.htm

        将以上各项加总,留学生中奖学金覆盖率几乎一定低于20%,更别说“大多数留学生能拿6-10万”了。

        六、非洲学生奖学金覆盖率。是不是非洲学生获得奖学金的比例格外高?恰好看到一篇相当不错的介绍非洲来华留学生的文章:

        非洲留学生的中国生活到底什么样:听他们自己讲

        里面提到一个数据:北京大学中非研究中心主任李安山今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的数据显示,早在2005年,非洲自费来华留学生的数量就已经超过奖学金学生。2015年,非洲自费来华留学生数量已经占到了非洲来华留学生总数的83%。

        所以,非洲学生自费率与平均水平很接近。

        七、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即,来华自费留学生一般要缴纳比中国学生高得多的学费。以北京大学为例,留学生学费标准为:

        http://www.isd.pku.edu.cn/lxsq.htm

        本科生:文科 26000元人民币/学年,理科30000元人民币/学年

        硕士研究生:文科29000元人民币/学年,理科 33000元人民币/学年

        博士研究生:文科32000元人民币/学年,理科 40000元人民币/学年

        与之相比,对于普通中国学生,北京大学校本部学费收费标准:理科试验班类、文科试验班类、电子信息类、生物科学专业为5300元人民币/学年,其他专业5000元人民币/学年

        http://wap.gxeduw.com/gaokao/2017/06191961192017.html

        同时留学生住宿费用也比普通学生高得多。北大本科生住宿费为每年750-1200元,而中关新园留学生公寓四人间价格则为75-95元每人每天。

        http://pkugv.pku.edu.cn/kfgy/gy/26hllxsgy/srj/index.htm

        按这些数据,北大的留学生项目收支几乎一定是赚钱的。单拿学费来说,北大共约3500名长期留学生,如全部缴纳学费,则收入为一亿元,在为留学生支出方面,则包括学费减免,发放生活费等奖学金内容以及其他可能的项目。这个数字在北京大学年度预算中不难查到:5557万元。净收入为几千万量级。

        https://xxgk.pku.edu.cn/docs/20190426085248233358.pdf

        所以,一方面,留学生质量是值得讨论的话题,但要是以为中国是在崇洋媚外的花钱买留学生打肿脸充胖子做亏本买卖,则根本不是事实。

        到底有多少来华留学生拿了奖学金

        通宝推:不远攸高,桥上,
        • 家园 关于中非关系,欧美花了天价来挑拨、破坏

          中国在非洲起步早、基础好,中非友谊是真的建立在反帝反霸上面的,因为非洲人吃欧美的苦头最多。

          中非论坛有十多年了,中国近年来在非洲的进展,势力喜人,不仅传统的工商业,连新闻宣传上也有所突破,电视节目非洲人爱看。

          而欧美在非洲,投入资源不情愿,利益又不肯放手,对非洲有打从心眼里鄙视,那么正常的操作,就是挑拨中非关系。

          BBC 美国之音之流,提到中国人在非洲,永远的基调就是 “新殖民”,与独裁者合作,助长贪腐,非洲人反感。

          广州的黑人问题,近年我正好在广州出差,每年一两次,每次一个多礼拜。广州的黑人,我一个也没看到。注意,这只是我的个人经历,我搞的是专业技术领域,不喜欢夜间娱乐场所,也许那里黑人多? 但是从亲身经历讲,没看出多么严重的问题。

          黑人犯罪率高,我是相信的,人家从一个近似丛林社会出来,不懂遵纪守法很正常,我们不用惯着,该抓的抓,该关的关,但是也没必要十分恶意。台湾人还喜欢诈骗呢,都是生活习惯。

          • 家园 我觉得要搞清楚一个问题

            现在国人的不满不是指针对黑人,是对所有外国人在华特权和过分优待的不满。

            • 家园 是吗? 你看这个帖子,多少人在 “黑鬼黑鬼”

              什么非洲垃圾、艾滋病、黑黄混血,你看过指责 “白鬼” 的吗?

              确实,对外国人的无理优待,是国人的不满,但是这很容易被引导,把火力引到黑(或者穆)这边。

              哪怕在眼下穆民大举入欧,这么个情况下,美国都不惜拉拢盟国,在新疆问题上 “体恤” 穆民,人家就是要引中国跟黑、穆冲突,而中央的既定政策,是不敢跟 “白” 冲突,那么国内的愤怒如何宣泄? 两边合力,火力可不就对准黑穆了嘛。

      • 家园 某些人把国家的学校当成个人谋取名望的工具

        私立院校把教育做成生意,只要能赚钱,想招哪里的学生就招哪里的学生,别人也管不着。而公立院校的资金来源于公众税收,就应该为国民服务,教育资源拿出来给民众分享,而不是拿出去给某人的名望上面添砖加瓦,招收部分留学生当然要收取足额的资金,而不是从本来就不足额的本国教育经费中扣除。

        • 家园 公器私用,根子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把国家之公器当作私人出人头地的手段,一千年下来,公器私用就成了中国人本能。所以必须废除考试制度。

          • 家园 不能因为孩子生病就把孩子给扔了

            不能因为孩子生病就把孩子给扔了。考试制度是为了解决公平的问题,国家资源就那么多,谁去谁不去?总要有个标准,抛开种族、性别、财富等等外在条件,唯一合理的就是凭个人能力考试;要是没有考试,会更加黑暗。

            而且公器私用与考试无关。考试决定不了是否公器私用,领导才能决定。

            • 家园 考试解决公平是最大的谎言

              考试的目的就是为了制造不公平,制造文凭贵族,制造文凭婆罗门。这是一种极其恶劣的种姓制度,比印度的种姓制度还反动。

              • 家园 那你给出一个考试的替代方案?

                那你给出一个考试的替代方案?比考试更先进、更公平。

                能给出方案,并且获得大家的认可,你就可以名垂青史;给不出来新的方案,一味的叫嚣考试不公平,没有人会理你的。

      • 家园 【原创】根治留学生乱象关键在于话语权,抵制国际化大跃进

        现有的世界大学排名规则是盎格鲁撒克逊人为五眼联盟量身订做的,这个评价体系严重低估了中俄日德等国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实力。篇幅所限,我在这里挑出这个体系里最不公正的两个指标来说:“国际学生比例”和“国际教职工比例”。

        如今教育部花钱买穷国留学生的乱象,最根本的原因是当政者没有能力和意愿在世界范围推广我们自己的大学评价体系。教育部这群又蠢又坏的官僚们唯英美马首是瞻,对于这些官僚来说,不论用什么手段,只要在任内提升大学的世界排名就是政绩,而国际学生比例恰恰是靠砸钱最容易提升的指标。

        英国六千万人口就是个小国,就算控制其他一切变量,其顶级高校里面的国际学生比例也会比中国这样的十四亿人口的泱泱大国高。

        虽然大英帝国日落西山,但放眼世界,到处都是说英语的前殖民地。前英国殖民地的上层社会最崇尚的就是昔日殖民者的生活方式。比如尼日利亚的酋长们置业首选地点是伦敦,马来西亚的腐败高官喜欢在澳洲买别墅游艇,印度的婆罗门很多选择到美国扎根。盎萨五眼把持着英语宣传的笔杆子,通过精心包装大学教育的过剩产能,将其高价卖给发展中国家,也算是一种出口第三产业赚取外汇的方式。就连新加坡香港这样的高收入经济体也有不少以去英国镀金为荣的人,这就是盎萨殖民世界三百年的文化软实力。

        在这个排名体系下,英美通过大幅扩招国际学生实现了名利双收,中国国情与英美不同,中国大学教育的优质产能严重不足,教育部跟着英美高校评价体系的指挥棒走,清北每年还要倒贴钱招进来一群不学无术的留学生来注水国际生比例,这样的行为脱离了中国的国情。

        这里讨论一下高校排名的具体机制,中国人最常用来参考的三大世界高校排名分别是QS,Times Higher Education(THE),US News。以QS为例,高校的总分是六个指标的加权平均数,具体的计算权重为:全球学术声誉40%,师生比例20%,教师人均论文引用量20%,全球雇主声誉10%,国际学生比例5%,国际教职工比例5%。对于想冲击顶级排名的中国高校来说,学术声誉指标都接近饱和,而国际化可能是最明显的短板。

        举个清华大学的例子,根据2020年QS排名(没错,提前一年公布),清华排在第十六位,北京大学和东京大学并列第二十二位,这三所大学的可谓是难兄难弟,国际化程度基本上是前二十五名里最低的。排名高于清华的十五所高校的国际程度都远高于清华,这里要提到一个近乎于开了外挂的的学校:英国伦敦的帝国理工学院,国际学生和国际教职工指标都是满分。

        点看全图

        我们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如果清华的两个国际化指标也是满分的话,清华总分将会从88.6提升到93.7,一跃成为第十名,高于现在第十名芝加哥大学总分92。如果清华的两个国际化指标和芝加哥大学一样的话,清华总分也会提升至91.3分,高于普林斯顿总分的90.9。

        从统计数据看,各国大学的国际化程度和学术水平有正相关性,最合理的解释是:顶级的大学国际化程度高,是因为其教学和科研的高水准可以从全世界吸引学者和生源,但国际化程度本身并不影响学术产出的质量和数量。教育部这么砸钱买洋垃圾的做法就是本末倒置,连因果关系都没弄懂。

        中国学生算是全世界最悲催的学生,不仅在自己国家要被政府逆向歧视,在国外的顶级学府也受到了诸多限制。顶级美国大学本科生录取近些年严重隐性歧视华人,特别是中国籍男性。根据大概可靠的小道消息,麻省理工学院2019年入学的本科生持有中国护照的有六人,清一色全是女生,然而MIT的中国籍男性申请者数量多于女性,河友们猜猜MIT招生官意欲何为?最新数据MIT2020新生性别比例男54%女46%,而亚裔女性数量多于亚裔男性,可以推算出入学的犹太和WASP男性多于女性,这里面难道没有把华人“种族融合”的企图?相比之下,中国高校急着把女学生往洋人床上送的行事方式太贱太天真。

        依我之见,中国当前高校追求“国际化”的歪风邪气必须得到遏制。如果这套政策再维持二十年,对于国运的负面影响将不亚于近二十年的计划生育,希望河友们都能尽力去影响舆论,以此倒逼教育部改革。省下来的教育经费应该投入老少边穷地区的基础教育,既能肉烂在锅里促进消费,又能增加代际流动性、保障社会公平正义,而且从长远来看培养一群受高等教育的纳税人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

        中国高校国际化大跃进弊多利少

        首先感谢蜀客河友提供了另一个角度的思路:因为中国国际舆论地位弱势,国际化大跃进属于权宜之计。教育部通过大量招收国际学生来提升高校的世界排名,进而吸引优秀的外国人才,实现更好的声誉和优质生源之间的正向循环。

        我支持中国高校实现有条件的国际化,而不是像当前政治挂帅的搞法。中国高校搞国际化的根本目标不外乎两个:培养世界各国的知华亲华政治势力,吸引世界人才为中国科学研究经济建设添砖加瓦。为前一个目标招进来的留学生,可以给与巨额奖学金,但一定要做好背景筛选,比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官子女,政治投资也要计算潜在的收益,把寒鸦变成凤凰是不现实的。为第二个目标,按照中国的发展阶段,完全没必要搞国际化,中国基础教育的水准已经领先于部分西方发达国家,顶级高校每招进来一个留学生,就有一个成绩更好的中国学生失去了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中国当前的国情是高等教育的优质产能严重不足,如果预计未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会转变为产能过剩、生源不足的情况,那就提前把计划生育的口子开大点,或者搞个鼓励生育,经济建设一定要优先培养本国人才。

        个人愚见,唾手可得的事物无论多好都不会被珍惜,就像沙特土财主不会吝惜用上等的牛排喂狗。这些游手好闲的留学生已经对中国高校名声造成了实际性的损害:在不少西方青年的印象中,去中国留学可以大把领钱、游山玩水,有女大学生排着队请求到床上一起学英语,最后还能随手领个文凭。我担心真正有雄心壮志的外国学生会因为这些负面联想而远离中国高校,毕竟有尊严的人不愿意与一群混日子的垃圾为伍。这种负面的联想恐怕不是高校世界排名提升能弥补的,逐步实现了留学生生源的逆向淘汰,导致更差的声誉和垃圾生源之间的负循环。

        因为很多受“外交无小事”思维影响的中国人就喜欢听“歪果仁爱中国“、”熊猫可爱、火锅好吃”之类的奉承话,所以西人也懂得闷声发大财的道理,不会对国人袒露心声。Reddit网站的典型用户是受过大学教育的白人男青年,有兴趣的可以去其与中国相关的群组了解他们对中国留学的真实看法。作为一个多年在英国漂泊的游子,看到自己珍视的东西被洋垃圾两面人如此践踏,心真的会滴血。

        点看全图

        关于中国高校优质教育产能严重不足的数据

        2019年中国高考考生人数首次超千万,我们就按一千万计算。作为参照,2018年英国UCAS(相当于2019高考)学生有69.6万。

        录取数据今年的不好找,用两年前的:2017年清华北大共录取6558人,牛津录取3300人,剑桥录取3500人。

        由于近几年清华北大国际化大跃进,国际生比例也不低,大概估计每一万名中国考生里只有六人能上清北。很多牛津剑桥的国际学生都在英国读了高中,已经被计入了UCAS数据里面,大概每一百个英国高中生里就有一个能上牛津剑桥。

        我们要警惕以吸引第三世界人才为借口大搞国际化的教育部官僚,就算中国能招到亚非拉最厉害的生源,这些人的学术水平跟中国高考生对比,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排进前千分之一,放着自己国家更优秀的学生不录取,偏要执迷于以高额奖学金吸收外国平民阶层的优秀学生,那不是圣母心泛滥么?其心可诛!

        如何利用教育部官僚体系,另起炉灶,自力更生

        我在这里抛砖引玉开个脑洞,其实从顶层设计来看,把恶政转变为善政并不难,还可以顺带解决基础教育资源的地域分配不均,既得利益团体阻碍上升通道等问题:

        华夏大学排名版本v1.0(在QS评价体系上作改动)

        1.把计算国内大学的排名“国际学生比例”的指标替换为“外省学生比例”

        因为外省学生比例越高的高校,科研教育水平往往越高:清北有90%+的外省学生,西藏大学外省学生比例就低,很容易区分哪些高校是全国人民都想去的,哪些是主要因为政策倾斜升入211之列的。长远来讲也可以打击地方保护主义,对于2047以后港人治港的问题,掺沙子把港大里大陆生比例提到90%,港大学生会那群洋奴会被正义群众分分钟被打死。

        2.加大“外省学生比例”权重至总分20%左右

        “外省学生比例”的分数根据具体比例线性增长,外省学生比例高于90%的即满分。

        3.各省行政一把手和教育厅官僚的升迁与该省大学的排名变化挂钩

        对于官员任内该省大学排名下降幅度过大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就仿照当年计划生育的搞法,我觉得可以调动官僚体系的积极性。

        4.中央拨款给这个体系背书

        全国排名高的大学,本科生人均教育拨款更多,有公开明确的函数关系,各教育厅各个校长都有动力去优化新体系的指标。譬如对于全国排名第x名的大学,每年给与N*(A/(10+x)+B)元的教育经费。N为该校本科生数量,AB为常数。按照A=10^6,B=10^4做粗略计算,全国前五的高校每人每年的拨款分别为101000,93000,87000,81000,77000元,第一百名的高校每人每年19000元,第五百名12000元... 兼顾公平与效率。

        这样估计三年之内就会出现高校“全国(外省)化”大跃进,大家都是中国人,互相占对方点便宜没什么,属于帕累托改进。高铁八纵八横都这么发达正好利用起来,鼓励地域之间流动,对经济也有促进作用。“国际化”是宁与友邦不与家奴的恶政,“全国化”是车同轨书同文的善政。

        在这个帖子下面还有很多河友们精彩的讨论

        2019/7/16 发现有篇文章和本文交相辉映,作者田方萌,最近留学生乱象确实促进了大家对现有政策的反思

        “中国高校国际化大跃进,“打肿脸充胖子”的低效与不公”

        http://src.kunlunce.com/e/wap/show.php?bclassid=0&classid=176&id=135144

        关键词(Tags): #留学生#奖学金#一带一路#清华通宝推:审度,陈王奋起,不会游泳的鲨鱼,pendagun,ccceee,猪啊猪,一着,桥上,我心安处是故乡,朴石,
        • 家园 提一句,世界大学排名其实是中国人发明的

          上海那个排名,是受386的委托,为了建设985高校给一个参考标准而设立的。

          问题是上海排名在5-10年前被黑得很厉害,然而欧洲名校对这个排名趋之若骛,巴黎几个学校为了提高排名不惜合并。虽然欧洲人也吐槽,但是人家认这个排名,因为它比QS之流的客观得多。

          因而问题来了:为什么国内大量中介都要去黑上海排名捧QS呢?为什么国家教育部也去理这些排名?用自己的排名不好吗?人家上海排名做的20多年了,方法已经很成熟了。

          擒贼先擒王。

          • 家园 说到上海,今天看到一则新闻。

            说是上海将光刻机,刻蚀机等芯片基础加工设备列入2019-2021年三年智能制造计划,联系之前的中芯国际,再之前的可控核聚变,长者一家虽说争议不断,但这颗民族担当的心还是赤诚可见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