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整理】民国死亡率和灾害资料 -- 阴霾信仰

共:💬51 🌺405 🌵1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整理】民国死亡率和灾害资料

    前几天和老乐吵架骂人。想想吵架前的资料整理起来还是花了不少功夫,弄个主贴,以后找起来方便一点。

    民国的死亡率估算不想翻《中国人口史》这样的大部头,可以去找《民国时期中国人口的死亡率》——杨侯方

    正儿八经的政府人口统计那得是新中国才搞的。民国年间的统计资料都是根据民国学者的中国土地利用调查,乡村调查等零碎的,小规模的人口调查结果来推算。

    所以指望同一时期TG的苏区有人口调查的还是洗洗睡吧。

    苏区留下的档案极为稀少,红军被迫长征,但从瑞金到达陕北后中央和中革军委等有关部门保存的文书档案资料较少,才50余斤,数千件。

    各地找到的零散的文件也就是一些政府公文,公债凭证,粮票,钱币,产权证明,财政结算表,财产清单,个人回忆录,书信,文章,教育课本等等。

    老乐你如果想从这些资料里面找出苏区的死亡率统计,还不如去造时光机。

    苏区又是打仗,又是KMT封锁。自带干粮的学者又不是神仙,我是没见到哪位大神去苏区搞调查的。

    中国江苏省江阴县1931—1934年农村人口贫富死亡率(千分比)——乔启明《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学》

      (1)普通死亡率:  

    年 度————富有者——安舒者——贫穷者——总计

    1931—1932   26.5  39.6  45.6  42.8

    1932—1933   32.3  31.0  39.6  36.1

    1933—1934   33.9  49.3  56.0  52.0

    江阴可已经是中国富裕的地区了,结果和三年困难时期的死亡率比比,三年依次是千分之14.59,千分之17.91,千分之14.24。差了一倍左右。

    《中国人口史》里面引用陈达的《现代中国人口》里面的数字,民国30年代死亡率估计为千分之33,40年代为千分之29。

    《民国时期中国人口的死亡率》里面估算民国时期死亡率在千分之25-35之间,波动巨大,婴儿死亡率可能在千分之170到200之间。

    无论怎么比,新中国都吊打民国。

    通宝推:侧翼,楚庄王,燕人,唐家山,不会游泳的鲨鱼,桥上,南宫长万,金台夕照,
    • 家园 你的结论就是“新中国比民国强”---还行吧
      • 家园 你这个回复太轻佻了

        阴霾信仰河友下了这么大功夫总结的资料被你一句话带过,实在是不应该。你后面说阴霾信仰帖子里逻辑有问题,我没看出来,也请指教。老实说,你这种且战且退的做法,我觉得挺没意思的。你有自己的观点,不妨正面亮出来,大家辩一辩。至少在西西河,你还是能找到合格的对手的。

        • 家园 回答一下

          1)我说了一句话,认可他开列的数据能够支持他的结论---我不知道我还需要说什么?能够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公式表达清楚的事情,你不认为很美吗?

          2)所谓逻辑/非逻辑,我只看数据在多大的程度上能够支持结论。

          3)我自己只有问题,但是基本上不下什么结论。所以,很抱歉,我没什么“观点”亮给你。

          4)我个人在35岁以后,就不相信所谓“辩论”能弄出什么结果来,我也从来不认为,人是可以被言辞“说服”的。人可以为言辞背后的义/利/权/势/生/死来改变自己,但是绝对不会是因为言辞本身。

          5)我到这里来,主要目的就是来看点儿我感兴趣的材料,不论真假,看看热闹,感兴趣的就存在脑子里面,日后慢慢印证,不感兴趣的就扔了。可惜,现在的西西河,“观点”越来越多,“材料”越来越少,在我看来越来越无趣了。

          • 家园 那家伙材料还是挺多的八
          • 家园 还行吧

            你不觉得这三个字很傲慢吗?大家都是平等的个体,对他人的尊重还是要有的。要是我,我会说:“我看了你的贴子,我认可你开列的数据能够支持你的结论”,这样比“还行吧”这三个字强太多了。西西河是比以前无趣很多,但这不是你言辞傲慢的理由。

            • 家园 数据挺好,结论还行--这就是我个人的看法,无关傲慢

              他之前找的数据,我说过“挺好的”。

              这次说“还行吧”,是针对他的结论发表我的看法。

              无关傲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