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中国社会革命要提前了 -- 马滑霜浓夜归去

共:💬65 🌺229 🌵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知道你主张废高考

            可以期待未来中国达到全民高等教育。到了那一天,大家都想上北大清华怎么办?

            • 家园 那就拆了北大清华,中国人民要这两个留美预科学校干啥?

              拆了最好。

            • 家园 网络教学,远程教育。然后付费请人辅导作业和参与实验科目。

              这次疫情实际上是中国自科举制度之后再次领导人类文明对下一代教育模式的改革的机会。

              记得刘慈欣的小说乡村教师里描述的那个老师,那就是典型的前现代文明时代的火种传播人,属于人类原始文明时代的知识传授方式。

              人类从封建时代开始,由华夏民族首创的科举加私塾教师制度,使得知识不再是奴隶社会时期奴隶主和半神法老之类一小撮人的专利,带领了人类文明大部前进。后来直到人类后工业文明,所有教育制度其实都是洒落网友所说的“考试”制度的发展。所有的西方大学东方大学,到最后都是这种考试加私塾制度基础上的扩展。比如在西方,考试变成部分笔试,部分平时成绩,部分课外特长,再加种族体育加分什么的。而私塾,扩张变成了教会学校,公立初级教育,科研大学里的教授大部分时间搞研究没几个人想教课。这都是私塾制度的变种以及这些变种的优劣。

              而考试与私塾制度,以及千年以来的扩张变种,都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教育资源匮乏与人口数量庞大的矛盾。为什么要考试?为什么非要考试才能进学?还不是因为科技水平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在很早的时候,很多大地主家庭才有能力积蓄出一个人的口粮来养一个教书先生。西方则是靠教会搜刮压榨教民的产出才能有富余的产出来养教会学士。这种刮锅底似的办学,当然只能满足教育人类中极其少数的人了。所以为了资源不被浪费,就必须用考试来选出最适合学习的那些少数顶尖的读书种子。

              后来的所有社会进步以及教育方式改进,都是同维度下的扩张,比如公立学校公立大学,硕士博士,奖学金,素质教育,那都是能刮出的锅底越来越多,分配的越来越容易而已。但是这个考试加刮锅底资源分配的本质模式并没有改变。人类传播知识的方式并没有“升维”。

              所以人类文明现有的教育模式,其实是显著落后于科技水平的。如果有外星文明,肯定会嘲笑我们现在搞教育的模式:“你们都发明脸书油管微信了,任何人造个冠状病毒的谣几分钟内都可以传遍全球,却居然还在用原始时代的模式教育下一代,从小学到大学都是一个班最多几十上百人一个老师,还得靠口耳传播知识。没读过乡村教师吗?”

              这种原始模式不光导致资源分配的严重不足,也导致资源的严重浪费。不光是很多人没有受到在21世纪本应可以受到的教育,而且教育办学方面又有很多重复浪费。比如一门课,北大清华中科大,加州麻省哈佛都教的好就算了,全球其他成千上万所学校都必须开同样的课,而且排名越往后通常水平越烂。那些烂校的老师,有些连自己都不太懂教的内容,学生当然学不到什么了。但那些学校至少每年都得花掉上亿的经费办学。这完全是浪费人类社会资源。

              现实中其实完全可以让教的好的那几十个老师录下来放到网上,大家想听谁的就听谁的,甚至是挑着学,哪个老师的某个知识点教的好,那个知识点就听他的,换了下个知识点再挑着听另一个全球权威的。

              至于很多没办法远程的东西,比如化学实验、人体解剖之类的实验课程,以及学习效果测验之类的,完全可以开创出一个新的产业,让那些现有的学校专攻这些方向,这样学生可以就近择校参与。同样的需要与同学讨论思路什么的,完全可以开发出网上语音和视频聊天群,24小时与对同科目甚至是同题目的全球同学讨论,各种语言各种文化背景的人共同交流互相启发。知识和教育不再是缺稀资源后,会导致更多以前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的人受到知识传播。这可是潜在的上亿的人才资源。

              所以说我其实是同意洒落网友的观点的。现行的考试教育制度,是上千年以来资源缺稀时代的惯性,不符合21世纪信息时代的科技与生产力水平以及文明需求。说白了人类社会现在教育方式如同是穷惯了的山沟子农民当了皇帝,却还在紫禁城里挖地窖藏红薯干、嫔妃喝稀饭不准剩碗底怕浪费粮食,尽干这种脱裤子放屁的蠢事。

              网络信息时代导致信息资源的显著过剩,现在就算是把清华远程课程普及到每家的宠物狗,也只是浪费点带宽而已。如果有人还不理解这个概念,那就想想在大多数国家的早期,甚至是苏联和中国几十年前,粮食还是缺稀品。那个时候买食物还得凭票,谁要是不守规矩多吃多占了不应得的,那可是伤害了所有其他人的食品安全,搞不好另外的人就会饿死。但是现代社会粮食供应过剩,在很多国家吃掉的还不如浪费的多。要是谁还抱着凭票供应这个落后概念不放,唯一导致的就是本来可以吃的更好的大多数人没吃饱。

              • 家园 现代考试主要不是资源匮乏,是检验普及国民基础知识技能成果

                这2者之间有巨大区别。

                记得上学时,学校有位省特级老师,可对于她的课我总是不想听,觉得太浅显。而一位负责竞赛的老师,让我很佩服,因为他总是能讲些我意想不到的思路。

                毕业后和同学交流,和我相反,大多数同学认为,省特级老师讲课让人如沫春风,能听得进去。而竞赛老师思路太快,学生跟不上进度觉得太深奥,老师脾气又急讽刺学生笨,结果大多数学生对竞赛老师评论很差。

                你让清华北大的老师讲课,全国有多少学生听得懂,跟得上进度?学习是有差异化的。

              • 家园 多此一举

                想学的自己买书学,请教师辅导。不想学的去东北玩泥巴。上什么网课?多余!

              • 家园 中下层子弟雇得起好老师吗?舍得出钱吗?

                “网络教学,远程教育。然后付费请人辅导作业和参与实验科目”

                中下层子弟雇得起好老师吗?舍得出钱吗?

              • 家园 给您口头送花

                您显然深入思考过这一类问题。完全同意现在的教育模式源于旧时代的生产力和科技水平。这次遍及全国的疫情强迫大家开网课,也许真的能成为教育模式改革的挈机。如此,善莫大焉。

                另一方面,现代高等教育在传授知识以外,还发展出了别的”功能“。名校毕业生的身份,可以表明一个人过去的努力和成功。用人企业会选择某一类学校招人,因为学校已经替他们选过一次了。这些,不论对错,是现实存在,不是简单废除高考就可以取代的。看美国的情况,”高考“已经被极大的削弱了,但是考生还是拼命要进顶尖大学。不能比分数,就比体育成绩和社会活动,去年就爆出家长贿赂教练的丑闻了。

                这又引出另一个问题,在现实情况下,废除或削弱高考对谁有利?答案是对有钱,有社会关系的人有利。美国人就说花二十万上名校是丑闻,捐两百万,你就是荣誉校友,孩子入学完全合理合法。所以高考作为中国普通人家孩子的进身之阶,是不应该轻易放弃的。遗憾的是,各种分地区考试,自主录取,已经走在削弱高考的路上了。

                • 家园 你可能没有理解我的设想的细节。名校反而需要保留。

                  不说别的,没了名校,哪里来的名教授?没有名教授聚集,怎么去录名课?

                  需要取缔的是那些烂校,以及中不啦的学校。让各大名校自己去拿公开课竞争。你的课程越好,时间长了外面读你公开课的社会学生就越多。举个例子,假设一下北大的计算机课一拉出来50万学生选课,清华的300万学生选课,一看就知道清华的水平比北大高。而这个社会效应又可以反哺回学校。比如清华的水平高,宣传说自己计算机课的学生数是北大的五倍,鄙视死北大计算机系,那自然想去读的人也越多,考上了清华计算机系的天才可以反过来鄙视只考上了北大计算机系的天才。同样的,精英阶级也会更想孩子去清华。这样让精英们带到优秀学校的资源,又可以反过来让学校的公开课程水平更高,社会学生收益更多。这就是一个互相竞争的正循环。

                  在这个系统下,高考可以保留,但是需要参与的人数大大降低。可以把高考变成现在公务员考试或者司法资格考试类似的小众考试模式,考中的人可以上现实中的名校课程,去北京上北大清华或者是去合肥上中科大。而不考高考的人可以去上公开课。这样分流了以后,考高考的是少数人,就如同今天当官是特权阶级,但考公务员的也是少数人。也没见因为大多数人不考公务员考试就导致社会崩溃了。而社会学生学完后去社会上找工作,反正企业看的是能力,文凭只是个敲门砖。以前全民高考的时候也有很多高分低能的人,现在变化后并没有改变多少,其实工作几年后是驴子是马也都溜出来了。

                  实际上在今天的社会,名校效应对于平民已经没什么作用了。以前可能还有点用处,大家还讲同学情谊。现在,你是平民,就算在北大清华和常委的儿子是同学,最后难道你爸就成了常委了?现在同学之间因为家庭层次不同而分层的现象很常见。其次,精英们在学校外难道就不社交了?同样都是清华北大一个班的同学,最后个人能力和家庭背景还是起了最大的作用。在学校的几年,只是天南海北的人偶然碰到了而已。毕业也就各靠各了。

                  所以我们看到美国,真正牛逼的精英家庭的孩子比尔盖茨,老爹是名律师,老妈是IBM董事,人家上了名校一年觉得没啥意思,就辍学自己干了。最后靠他妈把IBM的DOS合同拿到手,挖到第一桶金,根本就不靠哈佛的助力。

                  而反过来,如果非名校们改变服务对象,节省出的社会资源,用到名校上,可以让名校的科研能力更强,教学水平更强,有益于社会学生。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正因为中国人传统的认为科举是正道,高考是现代的科举,而高考就应该像科举一样绝对公平,同时高考分数高低决定你上的学校如何。这一条逻辑链下来,所以才导致中国人觉得上好大学的人水平高。而这本来就是个因果相反的逻辑错觉。

                  这个就如同困难时期我们需要粮票,因为粮票可以让人公平的分到粮食资源。但是如果有人认为是粮票喂饱了人民的肚子,那就是逻辑错觉了。因为真正喂饱肚子的是粮食,粮票只是分配粮食的工具。真正资源富足的时代,反而是不需要粮票的。高考本来就是个用来分配教育资源的工具,而不是教育的目的,也不是教育资源本身。如果一个社会的教育资源富足到浪费到狗身上都不心疼的时候,这个工具也就不需要了。就像现在的人让自家狗吃酱肘子,谁会说什么?但是放到60年前,估计会让愤怒的群众打死。

                  如果高考变成一个小众考试,大多数人都是上了社会大学的人,企业想挑也没什么挑头。人家名校的毕业生还挑企业呢。就如同今天如果我在招聘会上跟应聘者说我想招常委的儿子给我打工,人家会直接鄙视我说:你以为你是高盛摩根啊?所以普通人最后还是得拼能力,而精英们现在就算不高考,也可以直接去美国上名校。改不改变完全没什么区别。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