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为邓小平和改革开放的路线说几句自己的看法 -- 崂山一道士

共:💬247 🌺1600 🌵2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你问年纪当然是以为我在想当然胡说啦。但是,我说的是事实。

                      不过,我也没有否认你们那里也是你说的那种事实,比如某些南方地区因为气温适宜,“得过且过”也就不用尽心思做鞋了。

                      我只想说,第一,鞋子肯定是需要大人想办法做的,比如平时收集破旧衣料啊什么的,做前需要调面浆啊什么的……第二,我不否认那时农村小学有一群孩子都是赤脚奔跑的场景,尤其南方水乡那样的。

                      但是,说常年没鞋穿,除了“传统”,我真的无法理解。

                      • 家园 当然不是想当然

                        只是想确认一下我们是谈的是同一个年代的事情,免得牛头不对马嘴。

                        打赤脚当然也不是传统,如果是,你会发现现在潮汕农村的学生,会喜欢打赤脚,活蹦乱跳,事实上,并没有。

                        我还是践行一下科学方法吧,我的说法具备可证伪性,非常容易被推翻,方法就是,你只要随便找个7,80岁左右的潮汕老人,聊一下天就知道了。

                        • 家园 我只是说,有些情况下,谈论那个年代的贫穷

                          有些话语会“不自觉”地那啥。

                          那个时代真的比老蒋时代差?真的比小日本侵华年代差?就算影视上描述这些时代衣不遮体逃难,那也是有人没鞋穿没衣穿而另一部分还是有的,没鞋没衣的在逃难路上偶尔——我说的是“偶尔”也还能捡到一件衣服、一双甚或一只鞋套到脚上。当然这样说,已经很多"艺术表达“了。

                          那时各地都会有贫困户的孩子经常没鞋穿,或者某个特殊事件造成突然没鞋穿,我是能够理解的,但是,第一,就是“没鞋穿”,常年如此,我是不信的;第二,整个地区人们都是常年没鞋穿,我是不信的。

                          仅此而已。

                          • 家园 在另外的帖子说过

                            复制黏贴一下

                            不过要澄清一下,我父母那辈,在那个年代,即便再穷,或是没有能够进城的,也极少有怨言,毕竟比解放前好多了,有田可以耕,有书可以读。

                            我当然也不会试图说服你没鞋穿这件事,反正证伪的方法都告诉你了。

                            我想说的是,作为执政党,不能够在70年代还说比解放前好,就算是可以了。邓小平搞改开,确实是给当时的农民多了一个选择的,以我家亲戚的经历来看,他们当时是真心拥护这个改开的,有得选,就可以自己赌一把,离开农村去挣钱,不能说每个人的生活都很如意,但绝打大多数,承认比在乡下种田好多了,就是这么简单。

                            • 家园 所以,你看,追述过往往往都是有倾向性的 -- 有补充

                              不过是多少的区别。

                              灯改给农民多一个选择那当然是“应有之义”,无可否认。

                              但是,如果强调,灯改给官倒以更多选择,是不是更具“普适性”呢?

                              当然,有些人一定会说,我虽然获得更少,却比过去的“公平”多得多,所以我乐意。

                              比如说,西方列强,比如美帝,通过扩张、侵略攫取世界财富,多少也使国内民众也多喝了一口汤,如果让“要革命都不可得”的阿贵做选择,他一定也是选择做列强、做美帝的民的。

                              有人说,这是人性;马列毛却否定说,这不是人性,而是人的社会性。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对不起,我上面说的不是有意针对你,而是概而言之 -- 补充帖

                              如有冒犯,这里道个歉。

                              其实我想说的是“社会常态”。至于“调查证伪”是没必要的。

                              • 家园 我的观点

                                很不幸,人性本来如此,离不开自私两字,毛主席的文革没有成功,我的感觉,就是战胜不了这个人性。。。。

                                刚开始改开的那个时候,我的那些亲戚,真的不会去理解那些深奥的马列毛的理论,他们就是希望日子好过一点而已,甚至可以说,根本不介意被资本家剥削,很无奈,当年就是那么卑微。。。。

                                • 家园 你说的刚开始是1979还是1989?

                                  1979大部分人可不是这么想的,1989大部分走投无路,当然这么想了。

                                  • 家园 最早出来的表哥是84年

                                    他是听说他的同学,早他一两年出来的,在深圳卖猪肉挣了不少钱,下定决心出来闯一下的。

                                    之后陆陆续续出来,90年前后都出来了,不一定是深圳,东莞,惠州都有,还有就是表姐,嫁到镇里,直到退休,前两年到儿子那里带孙子,在宝安。

                                    • 家园 90年代前5年几乎是最黑暗的5年了

                                      大家没有饭吃,当然干什么都行。东北下岗工人老公用自行车送老婆去坐台,出台的故事听多了。

                                      2001年我在铁岭火车站前的洗浴场花了10块钱做了90分钟的全身按摩,还有其他服务,胆怯让我成了一个正直的人。

                                      • 家园 我的想法

                                        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是有个过程的,这个过程,恐怕是血淋淋的,有人会从中获益,有人会从中受损。。。。

                                        对比一下苏联,我们没有垮,我觉得也算是可以的了。

                                        如果河友有不同的想法,认为可以很顺畅,无缝切换,不妨把切换的方法说一下,让大伙架空想象一下也好。

                                      • 家园 什么其他服务?怎么“正直”?

                                        陈王是在夸自己体力好??又“正”又"直"!!!

                                        还有其他服务,胆怯让我成了一个正直的人

                                      • 家园 东北大下岗情形不一样

                                        肯定是很惨的,原本是共和国长子,生活优越,突然一落千丈。。。。

                                        农村刚好反过来,至少是在潮汕,那个时候普遍的想法是,反正都很穷了,不如出城闯一下,说不定能挣多点钱。

                                        • 家园 估计南方前线地区都差不多

                                          当年北到温州,南到潮汕,都是对台前线。这些地区的农村耕地不足,招工没有,出国无门,还被公社和户口困在那不多的农地上,确实绝望。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