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残酷的中考 -- 滚珠丝杠

共:💬169 🌺691 🌵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是单亲爸爸, 儿子上七年级;全年级1200多人,

          他稳定在300名左右, 按52%中考录取率, 他只能考上一个普普通通的高中;按前5年数据统计, 985和211是不可能。

          13岁的孩子不知道从那里得来“阶层已经固化, 拼死都不会触及天花板“;平时学习也不怎么用功, 一副超然的态度。

          处在青春期, 不能骂,更不能动手,他都176了。 讲道理是讲不同的, 每周回来一次,父子聊下新闻和学习见闻。 然后各忙各的。

        • 家园 这个扎钢筋机器人,我觉得有启示

          但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孩子明显前途渺茫,现在也不存在上一代进厂当工人老大哥了。未来可见的AI发达,搬砖都没的搬啊,所有重复性劳动都存在淘汰的可能。

          已经开始淘汰了,这次有个学生做了个扎钢筋的机器人。

          因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一些纯靠手工的工人已经逐渐面临失业了,像现在的工厂里面,很多流水线上都已经由人力换成了人工智能。相当于人力而言,人工智能不仅仅是有效的完成了工作,还会提高速度,在危险的岗位上还会减少安全危机。可见,人工智能的出现是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失业率,让一些纯手工的劳动者失业率增高。

          500

          除了工厂的人工智能逐渐出现外,就连我们熟悉的建筑行业也开始出现人工智能。这不,一位21岁的大学生因为观察到建筑工地上工人扎钢筋太累,而发明出了一款智能扎钢筋机器人。从外观上看,这款机器人的体型并不大 ,甚至可以用娇小来形容。不过,他的工作效率可是非常的高,有了它之后,可以减少很多人力。

          500

          从参数来看,这款机器人是根据自己身上所携带的红外线工作的,当他被放在工作岗位上时,他就会利用自身的红外线定位然后工作。当他开始工作后,根本就不用干预他,他可以在一小时内扎600个钢筋,也就是平均6秒钟一个,而且用力度让人非常满意,不会松也不会太紧。毕竟,建筑行业是个高危行业,每个步骤都需要非常的严谨,对于扎钢筋机器人每每完成的工作,我们大可不必担心。加上它能够24小时不停的工作,工作效率让人非常满意。

          500

          对此,难免会有人担忧,难道建筑工人也要开始担忧失业了吗?

          500

          当然,也有人说,扎钢筋虽然很累,但和机器人比起来,熟练的工人根本不用6秒钟一个,并且机器人毕竟是机器人,在相关的一些细节问题上,还是得需要人力。就比如说机器人识别不了加密区,以及间距的识别等,人力相比较机器人而言会更加安全放心。

          我认为未来来看,现在出路就是替代,首先这个机器人就按死下限了。它还需要人纠正,人也比他速度快。所以它还不能替代人。不过不是每个人速度都比它更快。那么比它更慢,要十几秒,二十几秒,一分钟的那种人,就不需要了。

          所以出路就是,让中国工人快过6秒,然后把几十秒一分钟的人淘汰掉。这过程中就要博弈,可能为了这个,工作就有了,就来了。

          以此类推,中国为例的一些国家,是已经开始智能化的经济体,还有非智能化,甚至还是未能蒸汽动力化的经济体。那么经过智能化经济体培训的劳动力,去非智能化经济体,将后者带向前者,或者压垮后者,这都是需要大量工作的。而且很需要大量劳动力。

          所以我觉得不要把出路问题看的太窄,加一大堆限定条件,那样肯定是不行,看的宽一些,也许确实还是解决不了,但是能争取两代人三代人时间。那就很可以了。如果几代人还是解决不了,还要上天网剧本,那也是活该

          通宝推:北纬42度,
          • 家园 哇靠,这个东西有战略意义啊

            钢筋混凝土建筑浇水泥基本自动化了,但绑钢筋全靠手工,跟钢结构比起来材料便宜但更费人工,如果人工成本上去以后,首先房价还得暴涨,其次很可能会普及钢结构,那么铁矿石从哪来,更多钢厂会不会加重污染?

            这个机器人要是能普及,意味着钢筋混凝土建筑可以一直玩下去,以上问题就算不能完全解决也会容易不少。。。

        • 家园 首都地区最大的社会矛盾就是海淀区学霸家长和学渣孩子的矛盾

          每天晚上准时上演,不做作业母慈子孝,一看作业鸡飞狗跳

          通宝推:瀚海黄沙,田昭明,
      • 家园 基本上是这样

        不可否认,是你说的这样。

        当然也希望孩子具有一知识

      • 家园 有一个朋友

        在某西方国家做生物博士后,高考成绩很好的人,却非常劳累,付出多得到少,就劝自己儿子将来学医,性价比高。结果教他的小学老师说,学医非常不值,那么辛苦,挣得也多不了多少,没有理想还是算了。忘记是德国还是法国,小学四年级之后就决定上考大学的中学,还是不考大学的(技校、职高之类)。很多小朋友从一年级开始就不好好学习,开开心心准备上那种不考大学,连技校都没得考的中学。比考大学的学生整整多玩十几年。

        • 家园 居然无可反驳

          但现实不允许

          虽然我一直反对初中上晚自习,布置在主多作业之类的,

          但什么快乐教育、减负在我们国家提了很多年,没见成效。

          • 家园 教育快乐不了

            学习肯定比玩不舒服。国外快乐的是不教育。像前面网友说的,不快乐是因为生活压力大。西欧社会主义国家,几乎没文化送快递工薪家庭和博士学位工薪家庭吃住都差不多,差别无非是去哪里度假。所以多数老百姓学习动力不高,自然就快乐了。少数肯学习的那是真心热爱的,所以看起来后劲足。我们国家想这样减负,等低保到每月(当地0.1平米房价+100斤猪肉价)的时候自然就实现了。否则靠教育部门政策只能转移负担(比如把孩子学习负担转移为爹妈挣钱的负担),不能降低负担。

            • 家园 同意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的社会差不多也有那么一段,这个特征一直持续到教员逝世后十年左右的样子——差不多80年代中期吧。就我儿时所在的城市来说,相当一部分人家的孩子(包括我知道的我爸他们厂里的厂长书记家的孩子)并不是特别热衷于考大学,尤其成绩相对中庸或者中庸略上一点的孩子,他们最好的去处是考上当地的技校,其中一些大工厂自办技校尤其热门,因为一入技校就有补贴所以家里负担小,毕业直接分配到本厂工作,既有基础文化又有定向清晰的专业基础技能,生活稳定小康,相对来说,他们根本不咋羡慕那些离家外出读大学的。

              这也许跟你说的理由差不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