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整理】清朝相关论文资料整理,陆陆续续有空就补充一点 -- 阴霾信仰

共:💬480 🌺2201 🌵4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北纬兄的逻辑是很好玩:

                                                    清初皇帝学习了代数,就成了“中国数学发展靠皇室”。北纬兄在高中大学应该也学习了高等数学,能否归纳为“中国数学发展靠北纬兄”?

                                                    其次,北纬兄的观点,似乎数学也有鄙视链:《周髀算经》〉九章算数等算学。

                                                    能解方程,是否就能研究天文历法?不能研究天文历法,是否解方程、九章算数就不值得学?不值得加入科举考试?

                                            • 家园 洪武初年的科举办了几年就不办了

                                              开科举之初老朱还夸口从此选拔人才全靠科举,结果很快老朱觉得选上来的都是年轻的书呆子,于是废了科举,举孝廉玩了十年,又变卦重新开科举,定下只考四书五经,所以这锅只能老朱背。

                                              纯数学和研究四书五经一样在古代都是没啥大用的东西,传下去光靠兴趣很难,焚书坑儒之后四书五经也差点失传,关键是能否通过这玩意实现阶层固化甚至跃升,统治阶级喜欢玩一些小众的东西“选拔人才”巩固自己的统治。别的朝代算学也勉强在列,只有明朝只剩四书五经了。

                                              唐宋设算学的科举,宋金更是比着改历法,十年换一次,好像谁的历法更准谁就是正统,所以集大成的元初数学达到巅峰。清代是因为康熙喜欢数学,之后的皇帝虽然瘾没有康熙那么大,总归有点兴趣,比如乾隆晚年就说曾经考虑过皇子永琪接班,因为他的骑射算都好,看看,数学好都能成立太子的标准。

                                              朝鲜是种姓制,正经科举只有士大夫嫡传阶层可以参加,考上了当官,这帮人是第一种性。算学属于二等科举,谁都可以考,考上了算中人,属于第二种性,基层小吏,所以考上了就从平民变成统治阶级的一员了。

                                              只有明朝对数学一点都不待见,结果中国传统数学到了明代断片了。无论横向比还是纵向比,都能发现这不是地主阶级的问题,而是明朝自己的问题。。。

                                              通宝推:从来,任爱杰,
                                              • 家园 【整理】微积分起源于明朝中期王文素提出的导数

                                                明末历法,中国比西方准确,只是在满清时代被篡改了。

                                                参见,中科院与中科大学者对这段历史的考证。

                                                被遗漏的交食——传教士对崇祯改历时期交食记录的选择性删除.pdf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5/0625/19713891.shtm

                                                被“遗漏”的交食:西方传教士删改历史,贬低了明朝天文水平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3877133547167836&wfr=spider&for=pc

                                                明朝晚期,不少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带来了一些西方知识,史学界称之为“西学东渐”,而“西学东渐”在当时的代表是《崇祯历书》。

                                                根据《明史》记载,崇祯年间的中国传统天文历书,和传教士参与编写的《崇祯历书》前后有过八次预测交食的较量,结果是西洋历法八次全胜,分别在1629年、1631年、1634年(当年两次交食,还有一次此书没有记载)、1635年(两次)、1636年、1637年、1643年,每一次都是“与天密合”,中国传统天文学方法则全军覆没。

                                                自《明史》以来,人们对此更是深信不疑,坚信明朝晚期中国天文学已经大幅度落后于西方。然而,中科院学者考证却指出,并非中国传统天文学一败涂地,而是西方传教士使用了“不光彩”的手段,别有用心地篡改了一段历史,所以西洋历法才会次次“与天密合”。

                                                明末历争起因

                                                由于天体运动会有细微改变,如果历书一直不变的话,数百年下来累积的误差就越来越大,因此古代王朝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修历。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中国历代对历法要求越来越高,“汉以前差以日计,唐以前差以时计,宋元以来差以刻计”,到明代试图实现“差以分计”。

                                                明朝末年,为了解决《大统历》中对交食(日食、月食等)预报经常失误的问题,于是在1629年(崇祯二年)徐光启申请改革历法。不过,徐光启采用的是西方计算法,自然会遭到传统力量的反对,因此崇祯提出“西法不妨于兼收,诸家务取而参合”。但实际上由于各家观点差距较大,最终各行其是,主要形成了徐光启的西局、钦天监的大统、魏文魁的东局分布编修历书,史称“明末历争”。其中,魏文魁本是布衣,他全力攻击“西法”,一时也颇有影响,于是被任命编修历书。

                                                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三拨人马各自修历,又各不相让,都说自己的最准确,那么最朴素的办法就是让他们预测交食时间。根据《明史》记载,八次预测中西洋历法全部胜出,自然是最为精准、最为先进的历书,将中国传统历法远远甩在了身后。然而,保存的明清版本相关书籍显示,以汤若望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别有用心地篡改了历史,接下来以被“遗漏"的交食——崇祯七年三月(1634年)日食预测为例。

                                                崇祯七年三月日食

                                                崇祯七年三月的日食,是当时北京可见的最大食分日食,按理说是检验各家历法准不准确的试金石,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清代时刊行的《西洋新法历书》却没有记载。

                                                清朝之后,汤若望将《崇祯历书》进行了删改,更名为《西洋新法历书》,都包含《治历缘起》、《古今交食考》等内容。其中,明代《治历缘起》有12卷,清代的只有8卷。

                                                明代版《治历缘起》中,礼部尚书李康先奏报“京师顺天府见食六分二秒”等。当时,徐光启于1633年去世,李天经一时没有到任,导致西局无人管理,后来拖到交食前不到一个月,才由罗雅谷、汤若望推算完成,李康先奏报给崇祯。

                                                清代版《治历缘起》中,没有崇祯七年三月交食的记录。不过,其中记载的崇祯圣旨说到:“日食初亏、复圆时刻方向皆与大统历合,其食甚时刻及分数,魏文魁所推为合,既互有合处,端绪可寻,速着催李天经到京,会同悉心讲究,仍临期详加测验,务求画一,以裨历法。魏文魁即着详叩具奏,钦此。”原文没有说明崇祯针对的是哪一次日食,没头没脑的一句话,但根据前后文推算,如今学者确定其讲述的崇祯七年日食。

                                                因此从以上记载来看,在崇祯七年的日食预测中,西方历法计算出的数据误差太大,魏文魁的“食分”计算方法更为准确的,其他数据大统历更准确。下图源自《被“遗漏"的交食:传教士对崇祯改历时期交食记录的选择性删除》一文,学者根据当时数据重新计算的结果。

                                                传教士删改历史

                                                显然,崇祯七年三月的这次日食预测,被别有用心删除的背后,原因在于西洋历法失败,中国传统历法胜利了。

                                                更为重要的是,在整个崇祯年间,北京可见的日食有8次、月食有16次,总计24次之多。按照当时规定,在交食发生之前,各方要将推算结果上交,然后比对谁更精确。但对比各方文献却发现,在清代版《治历缘起》中,却有10次交食记录被汤若望等西方传教士删除。

                                                西方传教士删除这些记录的原因,无非是他们预测的不准确。1634年崇祯历书编写完毕,之后十年崇祯一直没有正式刊行的原因,不是明朝保守派反对,思想过于顽固,而是在与中国传统历法的较量中,至少西洋历法没有表现出什么优势,甚至可以说还不如中国传统历法精准。因此,崇祯要求中西合力互相参考是非常正确的观点。

                                                其实,从徐光启的奏折来看,当时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传教士们编修的历书,至少不太可能是“全胜战绩”。崇祯三年,徐光启说当时“今虽功绪伊始,未有全书定法”,还没有确定制历的思路,后来只是在西方天文书现成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地理位置、用历习惯等“加减推算”修正,之后是“约略推算”、“揣摩推算”、“未全备”、“为期尚远”等,直到他去世的崇祯六年才说“臣等新局诸臣所修《交食历》稿,业已就绪,谨依法推步”。因此,即便西洋历法比中国先进,但放到中国来推算的话,出现诸多预测失败也是正常的。

                                                然而,无论是上述的10次交食预测,还是徐光启的实话实说等等,几乎只要是不利于西洋历法的证据,在清朝《西洋新法历书》中都被删除。钦天监大统历、魏文魁的所有奏报记录,也几乎都神秘消失了,尤其是魏文魁,几乎没有什么史料记载,原因何在?

                                                汤若望删除这些记录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西洋历法预测不准确,会动摇西洋历法在中国的推广,以及动摇传教士在中国的地位,乃至影响到他们的传教,于是汤若望等传教士就删除了大量不利的证据。

                                                需要说明的是,学者潘鼐在整理《崇祯历书》时发现,不同藏本的缺页现象非常普遍,而且还非常神奇的存在“不同藏本均缺同一页的现象”。因此,在刊刻《崇祯历书》过程中,西方传教士极有可能就动过手脚,删除过一些内容,目的是为了隐藏不利于西洋历法的证据。

                                                南怀仁自揭真相

                                                通过删改历史的办法,欺骗清朝君臣,西方传教士成功地维持了“西法先进”的形象。多年之后,传教士南怀仁满怀得意的心情写下了一段“感谢仁慈的神”的文字:

                                                即便是欧洲最著名的天文学家的表格和计算,常常都会出现与实际观测到的天象之间的巨大差异。每当细细思量此事,我并不怀疑,正是由于上帝格外的恩惠,在中国人把我们的天文学和计算同天体运动进行比较的这么多年中,竟然没有发现有丝毫的差池!我坚持认为,这是因为神的仁慈掩盖了任何可能的误差:通过观测者的粗心、阴云或者上天对我们某种类似的骄纵,因为它要让一切朝有利于我们宗教的方向扭转。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康熙不放心汉人执掌钦天监,将之交给西方传教士,结果传教士在每一次提交交食观测数据时,都是按照之前的预报结果抄写,成功的欺骗了康熙,最后还塑造了西洋历法无比精准的形象。

                                                当然,传教士也翻过车,在康熙十年、康熙二十九年发生“当食不食”的严重错误。“当食不食”属于重大失误,所以无法补救,但如果误差即便大一点,传教士还是可以通过上述办法补救的。

                                                关于明末清初,中国天文学与西方天文学的差距到底有多大,笔者不敢妄言,但从西方传教士删改的上述历史来看,至少可以说当时中西方天文学差距并不大。但由于汤若望等西方传教士卑劣的删改历史、大肆污蔑中国天文学者,以及《明史》不负责任地记载,导致如今还有很多人误以为中国传统天文学已经大幅度落后于西方。

                                                参考资料:《被“遗漏"的交食:传教士对崇祯改历时期交食记录的选择性删除》、《明史》等

                                                通宝推:心有戚戚,
                                              • 家园 谢北纬兄、任兄二位长文回复,虽然二位都不接受主语的商榷

                                                还是以“朝代”为主语,不肯剔出“官僚地主阶级”这个核。

                                                朱元璋第一科举就有数学,这个是被文科生雪藏的事实。但也不是这个事实一点破,其它就能如北纬兄这样言之凿凿。实际上连明初几大案至今都是扑朔迷离,同期的八股文科举到底出自哪些文官之手,也没人出来领功。十年后重开科举,都把锅扣在老朱头上,其实也是没谱的事。并非如北纬兄说得这么确凿。

                                                明初几大案,数学问题是其中的重要问题,比如到底贪污了多少钱?多少粮食?到底杀了多少人?都是居然到今天还说不清楚的。从动机来说,士大夫阶层最有动力“不考数学“,反而是老朱皇帝统治帝国最有需要要这些文官学习数学。不学不考,皇权对士大夫的统治就弱了。众所周知清朝康熙等学习数学,逻辑上不是通过学习代数来加强萨满巫术的”法力“,而是为了统治帝国,与士大夫们PK。

                                                所以,懂逻辑的理工科,应该不随着文科生们,把明代数学衰弱的锅,往”专制“”皇帝“头上扣。士大夫阶级骂秦始皇骂了二千年,其中的骗术就是说秦始皇烧书,让中国的技术发展断了片。今天我们知道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可是怎么把皇帝换成朱元璋,北纬兄就信之不移了呢?

                                                北纬兄提朝鲜这个例子也不错:请兄给出朝鲜对中下阶级考数学的资料。朝鲜科举对不同阶级有不同的试卷,以及朝鲜是种性制,这些是第一次听说。肯请详细介绍,谢。朝鲜明清都有农民起义,这似乎和种性制社会矛盾。

                                                另一方面,北纬兄和任兄,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统治阶级“,也是含糊其辞,就是不肯如从兄那样,直接捅士大夫阶级(官僚地主阶级)。奇怪的是从兄给二位宝推,不知什么道理。

                                                任兄的回复,把支持”新清史/元清非中国“观点,只和褒明贬清的网友联系,这也是不对的、任兄完全不该犯的错误——在那些企图搞满蒙独立的分子那里,元清统治能力及方方面面,”肯定“都是”高于汉人“的。实际上支持”新清史/元清非中国“观点的,更与煲清贬明的”历史专业“人员有联系。无论褒贬如何变换,”新清史/元清非中国”在某些人那里都是”成立“的。所以我才说”都在陷阱里“。

                                                • 家园 秦始皇烧四书五经难道不是差点断片吗

                                                  本来是六经,乐经没影了,还整出来古文尚书今文尚书,争论了上千年。

                                                  明代数学一样断片,不少宋元古书是清人从朝鲜弄回来重印的,少数在明代流传的书明代数学家自己说看不懂。另外这里说的数学是几何代数解方程,起码是初中课程,不是小学那种打算盘记账,查贪污案用不着这么高深的玩意。

                                                  朝鲜嘛,查查两班制咋回事。

                                                  老兄这里,先有阶级理论,再把历史往上套,看上去不符合阶级理论的全是假的,那也没啥可讨论的了,连焚书坑儒都成了骗局,那俺这么说您能满意否:古代数学主要是研究天文历法,根上是天人感应迷信这一套,贫农出身的朱皇帝不信这个,所以不重视数学。。。

                                                  • 家园 如果北纬兄没看清楚,那我就再说一次 -- 有补充

                                                    说秦始皇焚书,让中国科技发展断片,这个是谣言。即便看太史公的《始皇本纪》,也写明白了“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墨家的科学工程技术书籍和相关的数学书籍,都没有被烧。后来烧了秦国典籍(包括这些技术书籍)的是燕国遗贵项羽。

                                                    至于北纬兄痛心疾首的《尚书》《乐经》,和数学有啥关系?

                                                    至于明代究竟谁停止了数学?被士大夫/文科生掩盖的史实是:一代皇帝是把算学加入到第一次科举中,后来不知被哪些人给搞没了。二代或者三代皇帝,修永乐大典,永乐大典也是有算学的:"  《永乐大典》中有关的数学条目,大都集中于 事韵 、算字之下,原有36卷,现被影印者为仅存的16343- 16344卷(现藏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据各方资料分析,算字条下各册,内容系采自以下各书:属于汉唐十部算书者有《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海岛算经》、《五曹算经》、《夏侯阳算经》、《五经算术》七种;属于宋元算书者有《数书九章》、《益古演段》、《详解〈九章〉算法》、《日用算法》、《乘除通变本末》、《田亩比类乘除捷法》、《续古摘奇算法》、《透帘细草》、《丁巨算法》、《革象新书》、《锦囊启蒙》、《算法全能集》、《详明算法》等;" 加上清初康熙学习代数,除非北纬兄能拿出明、清皇帝下诏终止数学的圣旨原件(非伪造),否则,以明代士大夫“毁”“删”郑和航海资料的前科劣迹,加之我前贴关于动机的分析,程朱理学之徒的嫌疑要比皇帝大多了。

                                                    把明代数学断片的帐,往皇帝头上扣。实质秦始皇头上的黑锅,是一回事。

                                                    至于两班制,查了很多文章,既没有算学只考中下阶级,也没有朝鲜社会是“种性社会“,这个是北纬兄的”独到观点“?

                                                    “古代数学主要是研究天文历法”,这个怕也是北纬兄的独创吧。看看百度“现在所知道的最早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它们都是公元纪元前后的作品”——九章算数是研究天文历法的?还有,“《算经十书》是指汉、唐一千多年间的十部著名数学著作,它们曾经是隋唐时候国子监算学科(国家所设学校的数学科)的教科书。十部算书的名字是:《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五曹算经》、《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五经算术》、《缉古算经》、《缀术》。”——这十部书,除了《周髀算经》,还有那几部是算天文历法的?

                                                    “对古代数学的各个方面全面完整地进行叙述的是《九章算术》,它是十部算书中最重要的一部。”——这个也与北纬兄的独创观点不同啊。

                                                    “贫农出身的朱元璋”不信“天人感应”,呵呵,这个也是北纬兄的原创吧?

                                                    通宝推:hwd99,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笔误更正;“楚国项羽”而非“燕国” -- 补充帖

                                                    笔误贻笑大方了,致歉

                                                    • 家园 补充一下,《九章算术》的算法发展和当年汉朝的税制有很大关系

                                                      我们可以看到,<九章算术.方程>章中有大量测算各种品质稻禾的算题,其实就是就是由汉朝官员定土地产量抽税这种抽样审计过程产生的。

                                                      今有上禾三秉,中禾二秉,下禾一秉,实三十九斗;上禾二秉,中禾三秉, 下禾一秉,实三十四斗;上禾一秉,中禾二秉,下禾三秉,实二十六斗。问上、 中、下禾实一秉各几何?答曰:上禾一秉九斗四分斗之一。中禾一秉四斗四分斗 之一。下禾一秉二斗四分斗之三。“群物总杂,各列有数,总言其实,令每行为率“——<九章算术.方程>

                                                      后来这套税制崩溃,改为根据土地面积收税,均田制加定额税。汉朝这套由定率田租制带来的精细的计算方式就“退步”了很多年,我们能看到后来的算书比如《五曹算经》上就有大量按比例估算土地面积的速算法,汉朝的开方法之类的精细算法被抛弃不用。再到后来的历法更新的需求才使得数学往新的方向发展。

                                                      单纯拿某个高深的数学命题来衡量古代数学水平没啥意义。无论东方西方,在19世纪微积分广泛应用前,都有大量古人的某些“高精尖”的数学探索失传。

                                                      古代的技术发展本身就不是线性的,而是相当繁琐杂乱的。我们现在看起来数学从初级到高级的课本本身就是整理过,省略了大量数学家不同方向的探索内容而编写出来的。

                                                      对了,朱元璋是挺信天人感应的,甚至关注天象到了痴迷的地步。他给手下发过一堆基于占星术的占卜来卜算军事行动的凶吉。

                                                      朱元璋自己就说过:吾自起兵以来,凡有所为,意向始萌,天必垂象示之,其兆常见,故常加敬省,不敢逸豫。

                                                      《阅江楼记》有:朕畏日蚀,自谋心,欲役囚徒建阅江楼于狮子山,朝无谏者,上天垂象,责朕不急,朕心惶惧,即日念罢。

                                                      • 家园 谢阴兄的补充。这更证明明代科举取消算学,

                                                        是士大夫阶级搞的鬼。

                                                        由此想到两个问题:

                                                        1、明代县官不下乡,税赋是否(绝大多数)是通过乡绅里正等帮助收取的?清代情况如何?

                                                        2、清代与明代相比,是否在于清代对于收取田赋有明确的“火耗”范围,可用于官员的“养廉银”,超过了火耗定额,就算“腐败”,是要被‘反腐’的。而明代则没有明确的火耗,实际上明代的田赋的超收比例,大大高于清代?

                                                        先谢。

                                                  • 见前补充 4697075
                                    • 家园 再追问一句

                                      郭丽萍的专著《绝域与绝学——清代中叶西北史地学研究》提到的大量随军学士文人,走进西北边疆。

                                      这些人是汉人,还是满人?

                                      钦天监掌握了西域九十多个测量点的北极高度、东西偏度、冬至夏至的昼夜长短及节气早晚等数据

                                      这些钦天监官员是汉人,还是满人?

                                      张穆《蒙古游牧记》,姚莹《康輶纪行》、《东槎纪略》,何秋涛《朔方备乘》,黄沛翘《西藏图考》,曹廷杰《东北边防辑要》、《东三省舆地图说》

                                      这些人是汉人,还是满人?

                                      而你提到的这本书,根据我的检索:是一部标准的“新清史”著作。

                                      破譯邊疆

                                      即使是一部对中国怀有恶意的书籍,对乾隆的评价都比你要客观很多:

                                      对准噶尔的最终军事胜利,创造了于满清自认为“历史之终结”的局面,正因为周遭不再有危及政权的重大对手,各方面的活力开始丧失,但如果它意识到大英帝国的存在,是否可以改写历史。

                                      而在你眼里,清朝一无是处,你最大的乐趣就是在每个人的屁股后边嚷嚷,看看清朝这里不行,看看明朝多厉害。

                                      然而呢,虽然在明粉眼中军队比解放军还要能打,官僚比中共还要精干,领导人更是碾压毛泽东的,但是还是被满清无情碾压,从头到尾按在地上摩擦。

                                      • 家园 我把明朝的相关事实摘抄如下

                                        是我说的明初的世界地位远超如今。

                                        我们是从满清的谷底起来的,搞得这么辛苦的原因是什么?我的观点而非事实是:如果当初是汉族的农民起义取代明朝,中国的近代史不会如此悲惨。我也不怪满清,满清就好像中华文明蜕皮,特别虚弱时,占了空子取得政权。我们应当反思的是:怎么在蜕皮时更强大,少留点空子?

                                        朱元璋的洪武之治,比文景之治要厉害得多。文景时期只是内政休养,对外毫无建树。而朱元璋在统一了传统的中原地区以后,先是派邓愈出兵甘肃青海,夺取了西域地区,这是自唐朝以后,汉民族王朝再一次控制西域地区;然后宣布从元朝手里接管西藏,在拉萨设立乌斯藏卫,相当于厅级军政管理机构,后来改为乌斯藏都指挥使司,上升到省部级。这也是汉民族建立的王朝第一次统治西藏,唐朝对外军事作战最强悍的唐太宗时期,面对西藏也无可奈何。

                                        洪武四年,朱元璋又派沐英出兵云南,取得胜利,历史上第一次把云南全境(还包括今天缅甸东北部的一部分)纳入中国版图。超过了元朝,更超过了唐朝。洪武十三年,又让蓝玉带兵翻过长城进攻北元,再次取得重大胜利,基本消灭了北元反攻中原的能力。

                                        由于朱元璋实在过于生猛——三十年如一日天天加班工作十几个小时不是白干的,留给朱棣发挥的空间不是很大了。他要想像汉武帝那样开拓那么多北方疆土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朱棣还是干出了很多超越汉武帝的成绩。

                                        首先,亲自带兵出征蒙古,每次都是五十万大军,军粮的供应源源不断。这种战争能力已经超过了鼎盛时期的汉朝和唐朝。由于实力实在过于强大,五次出征全部都毫无悬念的获得了胜利。把北元打成了鞑靼,也就是说,把它从国家形态打回了部落形态。然后又把鞑靼打分裂了,分裂出来瓦剌和兀良哈两个部落。

                                        朱棣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亲自带兵翻越长城北上,到塞外大漠与游牧民族决战的大一统皇帝。

                                        在北方每次都派出五十万大军的同时。在南方,仍然在不断的用兵。永乐五年,大将军张辅率军征服越南北部,朱棣下令设立交趾布政使司。这是中华帝国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把越南北部地区正式纳入版图。

                                        在南北两个方向同时开疆拓土的同时,朱棣又派亲信太监郑和率领巨大的船队出海,船只数量超过两百艘,最大的宝船载重量可达一千吨,船队总人数超过两万七千人。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郑和船队穿过中国南海,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中国军队第一次进入印度洋。这一次远征虽然没有直接扩张土地,但灭了很多海盗,把一些不听话的国王抓回国杀掉,大大的增加了中国对印度洋贸易通道的控制能力,并在今天的印尼北部、靠近马六甲海峡的地方设立了旧港宣慰司,作为明朝的一个外派机构负责处理南海周边国家的朝贡事务,把印度洋周边的一些小国也纳入朝贡国的范围。

                                        除此以外,朱棣还完成了迁都,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在北京修建了紫禁城——这也是中国大一统王朝中唯一的一次迁都。

                                        为了迁都,除了修缮北京城,还把北京附近的长城修筑了一遍以保障安全,把大运河重新疏通了一遍以保障粮食供应。此外又组织了大规模的图书编撰活动,编成了《永乐大典》,全书两万两千多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庞大的百科全书。

                                        明朝之前的任何一个朝代,要想同时做这么多事,几乎一定会耗尽国力。但朱棣不仅把这些事都干成了,而且明朝依然保持非常强盛的势头,民间依然非常富裕。没有爆发任何值得一提的农民起义。从中可以窥见,朱棣时期中华国力之强,实在是已经超过了唐朝和汉朝。至于北宋,则更不值得一提——和明朝相比,北宋就不能算是一个大一统政权,因为它连中华帝国核心区域范围内的燕云十六州都没有收回来,这里从春秋时代起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从疆域的广阔程度来看,朱棣时期的明朝是远远超过汉朝的,跟鼎盛时期的唐朝相比,在东北部差不多,在西北地区则有所不如(这应该和唐朝首都在西安有关,对西域控制力更强),但是在西藏、云南、越南则有了新的拓展,至于对南洋、西洋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更是远远超过了唐朝。

                                        朱棣统治下的明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一个无论在海洋还是在陆地上都拥有无可争议的霸权的时代。直到六百年后的今天,中国有了第一艘航母,开始营建自己的蓝水海军,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距离当年明朝在海洋上的霸主地位,还差的很远很远。

                                        大明盛世,才是中华文明真正的巅峰。

                                        任何朝代,都有从开始的气象一新,开拓进取到后期弊病丛生,腐化僵化的过程。满清八旗,甚至腐化得更快。太平天国时就不堪一击,开始靠绿营,发现绿营也完全不行了。这才不得不依靠曾国藩为代表的地方团练。曾国藩根本没反义,但是太平天国一灭,马上就想办法裁了湘军。这之后大家实际上都知道满清的虚弱,基本上满清就靠惯性撑着了。

                                        • 家园 请P兄给出摘抄的出处
                                        • 家园 说朱棣外战生猛让人笑掉大牙

                                          朱元璋对外作战总算还有个“捕鱼儿海”。算是报了十五年前三路北伐全军覆没的仇。朱棣可完全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五次北伐徒劳无功,即没有灭掉北元,也不能开疆拓土。最后灭不掉北元,反过来打自己的藩属兀良哈三卫,算是皇帝带头杀良冒功?

                                          朱棣死掉没几年,明朝就土木堡大败,连皇帝都被俘虏,被也先当作奴隶,这种奇耻大辱,也就徽钦二帝能超过。

                                          • 家园 这两点都歪了吧

                                            看不出你有啥新事实。朱元璋朱棣消除北方威胁,这是莫大的功劳。朱棣亲征,皇帝带头上,你还想怎么样?带大军目标就是找到蒙元的主力,战胜并消灭是没有任何疑问的,战争的主要挑战是找到蒙元主力。消灭整个蒙元是幼稚的想法,最多就是打散。只要草原在那里,消灭了蒙古,无非新的少数民族崛起。就草原的生产力,生活水平,打下来了,谁驻守?光驻守就没人愿意。不光说古代的巨大差距,就现在的条件,大部分人都不愿生活在那里。

                                            至于子孙如何,更是鸡蛋里挑骨头--纯找茬。不要说后代了,就是现在美军在阿富汗失败得如此狼狈,影响美军现在横行全球了?

                                            怎么会打不过北元呢

                                            论疆域广阔

                                            • 家园 明朝啥时候消除北方威胁啦?

                                              你下面这段让俺不知道如何吐槽了。

                                              看不出你有啥新事实。朱元璋朱棣消除北方威胁,这是莫大的功劳。朱棣亲征,皇帝带头上,你还想怎么样?带大军目标就是找到蒙元的主力,战胜并消灭是没有任何疑问的,战争的主要挑战是找到蒙元主力。消灭整个蒙元是幼稚的想法,最多就是打散。只要草原在那里,消灭了蒙古,无非新的少数民族崛起。就草原的生产力,生活水平,打下来了,谁驻守?光驻守就没人愿意。不光说古代的巨大差距,就现在的条件,大部分人都不愿生活在那里。

                                              首先,明朝啥时候消除北方威胁啦?整个明朝近三百年,从来都没有消除过北方威胁。 如果朱元璋真的消灭了北元,那朱棣他五次亲征干啥?如果朱棣真的消灭了北元,那土木堡明朝皇帝又是被谁抓的?明朝搞“天子守国门”,到土木堡之后就变成真的了。明朝一天到晚被人家打到北京城下。土木堡败了人家打到北京城下。俺答汗又打过来一次。到后期满清入关简直是如入无人之境。第一次打到北京,后头入关一直打到山东。

                                              这就叫做“消除北方威胁”?说实在的。明朝还不如北宋。北宋交保护费还能交出个一百多年的和平呢。

                                              蒙元不能被消灭?貌似满清的皇太极就是把林丹汗给灭了。有清一朝,蒙古被有效的置于清朝统治之下,真正不再成为威胁。到乾隆灭了准格尔,你还听说过哪个新的少数民族崛起吗?

                                              那么清朝是如何统治草原的?盟旗制度拜托了解一下。宗教麻痹拜托了解一下。以商控蒙拜托了解一下。这些东西又不是啥高科技,明朝为啥搞不出来?无他,明朝对于北元没有军事优势,不能取得决定性的军事胜利。换句话说,灭不掉北元。当然就无法统治。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