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关于毛泽东时代,关于大多数中国人的尊严,欢迎斧正 -- 葡萄

  • 共: 💬 562 🌺 3313 🌵 92
        • 谢宝
          真是悲哀啊

          认识的几个老工人就这样被安排了“想法”

          • 是啊,我们应该感谢太宗,改革开放,好啊,

            要地位没地位,要工作没工作,整个一彻底流氓无产化了!

            • 要地位没地位,要工作没工作?

              恩,那我怎么记得产业工人总数量是增长得呢?

              要地位没有地位,怎么才叫有地位呢?是老工人时传祥同志那样?

              还工人大多数时候过得很好,一个月27斤粮也叫很好?

              • 相对与绝对要分清,秦始皇还没带过手表哩。

                要地位没有地位,怎么才叫有地位呢?是老工人时传祥同志那样?

                还工人大多数时候过得很好,一个月27斤粮也叫很好?

                27斤粮是不大够吃,可大家伙都是这个数,相对比较平均啊! 现在好?高管工资国际化,基层工资本土化,好得很啊!

                像老时那样就别想了。出门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工人了;要不是才出来个《劳动合同法》,说把你开了就开了,咋的?何况照样还有违反劳动合同法的。

              • 一个月27斤粮是什么人的定量?

                  有粮食定量时,是按工作所需付出体力而规定定量的。工人是三十五斤到五十四斤,依据要付出体力不同的工种而定。工作最轻的是三十五斤(俺调回南京后就是这个定量),中等体力劳动的是四十斤上下(俺在铁路工程队时是四十六斤),如果是装卸工或铁工等是五十四斤(这是最高定量)。

                  干部一般是三十斤还是三十一斤,南京当时无工作的家庭妇女是二十八斤(这是南京成人的最低定量),初中学生也是这个定量,高中生是三十还是三十一斤。

                  最低的是幼儿和一二年级学生,十二斤,到三年级以上是十八斤,五年级以上又增加一些。

                  当时规定的定量,对于城市人来说绝大部分人是够吃的,相当一部分人还有节余,那时马路上经常有拿日用工业品换粮票的。

              • 有点搞了,从小我都是在厂区长大的

                我爹是工人,我娘也是工人,外祖父更是做了一辈子的工人。 父母的同学、朋友也是工人。

                抬这个扛你不觉得很没意思?

      • 有些人民的眼睛不是雪亮的
      • 呵呵。人民就这样被你给代表了
    • 香港霍英东好象就是船民出身,所以和你那大佬一样:)
    • 还是忍不住想到了朝鲜

      恩,金二世的朝鲜也挺有尊严的。

      • 根据天涯网友贴出来的图片,人民日报当年头版骂过金家的世袭

        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到了现在,居然还有不少中国人支持金家王朝,实在让人遗憾。。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