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毛主席的馒头和斯大林的馒头 -- 副将

共:💬407 🌺3110 🌵24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8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你的时空有错乱

                “毛会从神变回人,邓回归他本来地位”

                ---------你的时空感 有错乱,毛本来就是被黑锅的,被泼了无数脏水,现在正在从魔变成人,忙总说过,将来档案公考,主席会被封圣,某些人反而会走下神坛。

                至于邓,本来就一直神圣化,是他不是他的功绩都归功于他,现在他是神圣的,“邓回归他本来地位”,那只能是从神坛掉下来罗。

                你对邓将来历史评价过于乐观,仅仅一胎化这种科学史上的笑话,和上亿活体婴儿处理这种人类史上的悲剧, 就足以他在历史“留名”。几百年后,上千年后,人们只会记得这个做事极端的XX, 这件事情会影响中国数百年,因为有些东西是不可逆的,比如民族结构。

                通宝推:芼芼,
        • 家园 我再补充一个事情:习仲勋同志的儿子习远平,曾经写过一篇文章

          题目是:忆我的父亲习仲勋

          文章是因为纪念习仲勋同志诞辰100周年写的。

          文章中说了一件事:1978年暑假,习远平陪同妈妈去看望在广东工作的习仲勋同志,他在文章中写到:

          ------------------------------------------------

          1978年,我已考入洛阳外国语学院。因为是部队院校,管理甚严,暑假只有7天假期,我匆匆去广东探望父亲。没想到一见面,父亲就给我出了题目,要我陪妈妈到深圳去,一路多看看,了解第一手资料,要大胆谈看法——一个年轻大学生的看法。沿途,我看到地里干活儿的几乎都是妇女,当家男人多数跑了,逃港了。我看到被抓的浑身湿漉漉的偷渡者,被铐着,武警牵狗押送着,因为当时偷渡是“敌我矛盾”。我看到深港两地的白昼:深圳这边,沉寂渔村,香港那边,繁华闹市;而两边的夜景,深圳这边,渔火昏暗,香港那边,灯光辉煌。强烈的反差,让我有了强烈的诉说冲动,父亲鼓励年轻大学生说看法,我是“匹夫有责”。

            我回到父亲身边时,带去了所见所闻。我说,明摆着,这边贫穷,那边富裕,谁不向往美好生活呢?这边姓“社”,那边姓“资”,老一辈革命一生,要的就是这样的社会主义吗?还不如500多万人的香港呢!这类议论,也是当时社会上的私下话题。父亲听着,记着,沉思着。

          -----------------------------------------------------------

          我想说的是:

          其实啊,陪同去广东的,还有一个人,他就是刘景范同志。当时刘景范同志也是文革后刚刚被解放出来,就去广东看望老战友习仲勋同志。

          刘景范同志是习仲勋同志的老战友、老革命,刘志丹同志的弟弟,建国后曾经担任地质部副部长。小说【刘志丹】的作者就是他的夫人李建英。习仲勋、刘景范同志都因为小说【刘志丹】受牵连,于1962年停职。

          文革中,习仲勋、刘景范同志都被无辜关押7年。

          在保安和香港的边境,刘景范同志看到一些偷渡去香港的大陆人淹死在海里,海边上,边防军全副武装的牵着狼狗巡逻的情况。回到招待所后,刘景范同志对习仲勋同志嚎啕大哭,说:老习啊,建国都30年了,人民生活还是这么苦,我们对不起人民啊。。

          (习仲勋、刘景范同志,这都是有良知的共产党员,党的好干部。还有啊,那个时候,偷渡都不让你去,还要抓你。)

          1949年建国以后,发生过几次大的偷渡潮。。大约是1959年、1962年、1967年、1978年。。。时间记不太清楚了

          现在还有人偷渡去香港吗?

          现在偷渡去美国的中国人都没有了吧?

          发展就是硬道理!

    • 家园 部分同意,部分不同意

      邓和毛一脉相承,绝不是对立的。

      在对苏联的态度上,两人完全一致,毛表扬邓小平“对付苏联人有一套”。在对美国的态度上,毛破冰,邓建交。

      后人往往只看到了邓和毛表面上的分岐,却没有看到深层次的一致。

      你要问深层次的一致是什么?我告诉你那就是实用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永不迷信外人。

      • 家园 相比较之下,斯大林敬酒刘少奇不敢喝

        斯大林在酒会上说苏联也有跟中国学习的地方,要敬刘少奇一杯,这一杯刘少奇就坚决不喝,然后气氛就尴尬了

    • 家园 文革的问题其实是个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问题

      是不是该继续革命?

      看河里群情激涌,答案显而易见的:应该继续革命。

      不然没法解释习大大提出来的“刀刃向内”。

      问题继续延伸:邓公的改革是不是继续革命的一部分?

      俺的答案仍然是:是,是在继续革命。

      也就是俺俩老乡朱总理搞的那个:推倒原有的国有企业体系、推倒计划经济体系,打倒一切躺在计划经济体系内吸血的寄生虫。

    • 家园 都是好馒头,问题在于谁的馒头也不能管到底

      尤其在当下,党心民意都有大的转变时刻,非不想丢掉手上的馒头,就像滴滴那样,那就很尴尬。

    • 家园 怎么说你呢。

      为什么中国现在很牛呢? 不就是中国按照那个“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死不改悔的走资派”的指引,实行了改革开放、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嘛。。

      还是说,第十个馒头吃饱了,前九个馒头都是白费。

      我吃了十个馒头,我吃饱了。

      前苏联吃了九个大大大的馒头,东德捷克吃了九个大的馒头,没吃第十个馒头,他们完蛋了。

      由此可以证明,我吃饱是因为第十个馒头,前九个馒头是白费。

      这种论调在西西河不是第一次出现吧。

      用发展的、联系的、全面的眼光看问题,很难么?这是我们那个年代中学课本里的东西。

      用毛主席的错误去否定毛主席的正确,进而否定毛主席;用邓的正确去肯定毛主席的错误,进而否定毛主席;用习大大的几句话去否定文革,进而去否定毛主席。要么是你的表达有问题,要么是我的理解有问题,要么是你的表达和我的理解都有问题。其实你不就是想贬低毛主席来捧邓,然后再来个突兀的十年浩劫吗?

      你这个套路真是不新鲜,无非是为了否定的目的去切割历史。你们基本的套路是,把我们的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切割开,对立起来:如果前三十年是正确的,那么后三十年是错误的;如果前三十年是错误的,那么后三十年是正确的。总之,我们至少有一半是错误的。而你们要突出的,要造成的错觉是,我们的前三十年,也就是那九个馒头,是错误的;后三十年,也就是第十个馒头,是正确的;因为我们后三十年走的是

      中国按照那个“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死不改悔的走资派”的指引,实行了改革开放、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

      但是我们不认这个辙。什么叫筚路蓝缕,什么叫前仆后继,什么叫不忘初心。我们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我们的第二步是走在第一步的基础上的,饭是一口一口吃的,人是一天一天长大的。毛主席有错误,不能否定毛主席的伟大;邓有功绩,不能掩盖他的污点。你们可以说一共二共、真共、伪共,但你们也不得不说

      馒头是全体中国人民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自己苦干出来的。

      你们说得对,我们今天的成功是因为走了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但是还有更大、更重要、更有决定意义的一点原因,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尽管这个政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被经济制度扭曲了。我们对这个是有清醒的认识的。

      1949年的胜利,是谁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胜利。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是什么关系?我觉得习大大在建党百年的讲话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牢记这个问题。

      通宝推:白玉老虎,红军迷,白浪滔天,
      • 家园 逻辑感人哪

        前苏联吃了九个大大大的馒头,东德捷克吃了九个大的馒头,没吃第十个馒头,他们完蛋了。

        由此可以证明,我吃饱是因为第十个馒头,前九个馒头是白费。

        --------------

        这可以证明,光吃前九个馒头不够,还是得吃第十个馒头!!

        至于“前九个馒头白费”,那是你自己推出来的靶子,然后自己打,有意思吗?

        • 家园 河里精通逻辑的多了,

          您算一个,那请您把楼主的逻辑梳理一下我学习一下好不好?

          逻辑是个好东西,但脱离事实言必称逻辑可不是好逻辑。

      • 家园 按GDP同比

        1979年0.36万亿,2009年33.5万亿,1949没查到,1952年0.06万亿。

        按此类比,爷爷那辈1个馒头,爸爸那辈6个,你这辈558个馒头,所以9个馒头和10个馒头的比喻确实不合适。

        做个更直观的类比,你爸那时家庭年收入3万,你现在300万,怎么评价你和你爸对家里的贡献?

      • 家园 你东拉西扯半天还是没说清楚问题。

        另外,毛主席给了我们9个馒头? 那邓小平同志就给了我们100个馒头。

        其实都不是谁给的,是中国人民干出来的。

        • 家园 提出

          问题的是你,所以需要说清楚问题的也是你。

          所谓斯大林的馒头毛主席的馒头邓小平的馒头是你提出来的,不是我说的,你是在自己否定自己吗?

          老河友了,想对你保持起码得尊重,你非得暴露自己。

    • 家园 你吃的馒头是谁做的?

      河里不少人认为,其实也是八九十年代的官宣,是八十年代分田到户让中国人民吃饱了。

      从1961年到1998年,中国粮食是按一条直线线性增长,这个趋势延续了将近40年,直到1998年才跌破。

      图在这里,qq97:图挂了,再传一次

      以稻谷产量为例,分析一下。

      我们把这个时间分为1961-1980和1980-1998两段,之所以这样分,既是因为这对应这改开前和改开后两个阶段,也是因为这两个阶段粮食增长的驱动因素有所不同。

      1961-1980,稻谷产量从5365万吨增加到13990万吨,平均每年增产454万吨;

      1980-1998,平均每年增产257万吨。可以看出,改开前粮食增产速度高于改开后,不过这并不构成一个观点,毕竟改开后产量基数高了,咱也不知道稻谷增产应该是个什么样的模型。

      一、杂交水稻的影响: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1976年育成,从70年代末起开始推广。

      1980-1988年增产16910-13990=2920万吨,平均每年增产365万吨

      1988年,杂交水稻亩产428公斤,种植1.9亿亩,约占40%的水稻种植面积,非杂交水稻亩产315公斤,杂交水稻带来的产量增长是2140万吨,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杂交水稻,1988年的稻谷产量应该是16910-2140=14770万吨,比1980年增加780万吨,平均每年增长98万吨。

      1980-1989年增产18013-13990=4023万吨,其中的2200万吨是杂交水稻带来的。

      从另一方面也许可以佐证杂交水稻对总产量的决定性影响,1977-79,82-84,87-89是推广杂交水稻较好的年份,对应的收成就比较好,而80-81,85-86年推广不利,基本上也是产量较低的年份。

      二,化肥的影响

      1988年,全国化肥使用量2142万吨,比1980年增加了872万吨,按耕地面积占比估算,约有240万吨用于稻谷,则其带来的稻谷增产量约为240*4=960吨,即使保守一点也有900万吨上下。如果是1989年,化肥带来的增量约为320*4=1280万吨,保守一点也有约1000万吨。

      三,分田到户的影响

      从1988,89两年的数据来看,如果刨去杂交水稻和化肥的影响,基本上增产就很少了,1988年甚至还可能是负数。

      当然,化肥的增产数据里应该包含了包产到户的影响,但这个影响有多大,是好是坏,还需要更多的数据。

      四、农田基础建设的影响

      应该说,农田基础建设是1980年前粮食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它也是分田到户后粮食生产的一个基石。农田基础建设的建设时间和发挥作用的时间都比较长。在改开前,农田基础建设主要由农村基层经济组织(就是人民公社)直接出资出工,以及国家财政支持。但在分田到户后的十几年,以往人民公社直接出资出工的中小型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就没有了,而国家财政支持不仅比例大幅下降,绝对值也下降,究其原因,人民公社瓦解可能也是原因之一,因为原来人民公社是国家财政投资的主要承办者,现在人民公社没有了。

      以上双重影响,分田后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几乎没有什么成就,一直在吃改开前留下的老本,但由于基础设施投资效应滞后的特点,其问题被忽视了,直到97年后,全国粮食产量连续6年大幅下滑,创下了大跃进以来的历史记录,这个问题才引起重视。实际上在90年代稻谷增产速度下降,隐患其实已经显现。

      如果说八十年代做了什么馒头留给后人的话,这算是留给后人的一个毒馒头。

      ------------------

      小结一下,从分田前后二十年的稻谷生产来看,分田后粮食增产的决定性因素是杂交水稻,其次是化肥,以及改开前持续了20年的农田基本建设,这三项刚好基本上都是在1978-1980基本完成(也许农田基本建设还没完成,但反正分田到户后就没再干了):

      杂交水稻76年育成,78年开始推广,李振声的小麦也是79-80年育成,然后开始推广;

      43方案的大化肥工程,基本上是78-82年间投产,化肥施用量直线上升;

      农田基本建设就更不用说了,从60年代开始直到70年代末,人民公社在这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说,八十年粮食生产吃的馒头是七十年代,甚至是六十年代就开始做的,是六七十年代的先辈留给八十年代的后人的。

      那么八十年代做了什么馒头留给后人呢?

      分田到户是一个,但它带来的增产作用很难说,经过数据分析,即使从短期看也很不明显。

      分田到户使得八十年代只是享受前期的农田基础建设带来的好处,却长期没有投入(这可是真正的苦活累活),导致其逐渐因年久失修退化荒废,九十年代的粮食增长乏力甚至巨幅下滑,这是重要原因。

      所以,八十年代的功劳最多也就是维持和继续发展了分田到户之前留下来的良种和化肥,突破是在70年代未取得的,除此之外,八十年代并没给九十年代做什么新的馒头,甚至还做了一个大的毒馒头。

      通宝推:拈花虎,破鱼,唐家山,侧翼,一着,桥上,方平,瓷航惊涛,三笑,mezhan,西安笨老虎,老老狐狸,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